以人为本、应天顺民 —道教文化与科学发展观之我见

道教之音整理 胡诚林道长

2015-12-09 14:00:40

发展是人类的历史。从原始社会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经济发达、科技倡隆的当今社会, 就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无偏社会形态、经济模式、政治结构如何,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地发展。而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宗教也以自己 固有的理念适应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各个宗教尽是如此。道教更是以自己积极、永恒而富于生命力的理念,践行着社会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 义。

人类发展的前提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发展必是以人为本。道教的理念与修行实践,都是以人为本,是出发点,也是归宿。以人为本就是道教的最高理念。 《道德经》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四大,人居其一焉。”“四大”中无神无仙却有人。实是别与其他宗教的特异之见。道高天大地博,而人 与之同居“四大”。实是把人放在了最高位,肯定了人的价值。这就是道教对人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正是如此,人就有了已定的自主性和尊贵 性。“我命在我不在天。”通过一整套系统的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形成的逻辑严密的道功道术的身心修行,人就会得道成仙。达到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乃至长 生不老。以解决生死问题。这是人类最大的利益和祈盼。道教的一切法事活动和道功道术,都是为此而行的实践。是探索生命发展的人本精神。

人是科学发展观的主体。科学发展就是人的科学。无人无一切,人是社会发展之根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人是原动力。无人则无本,捨人即失 根。宗教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宗教之本。儒家的修身养性、佛家的明心见性、道教的修心炼性,皆是人的问题。佛家了生脱死;儒家与天地同 寿;道教的长生不老都是人的修行宗旨。人是根本,人是基础,人是对象。一句话“以人为本”。

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以人为本,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扩大人们社会生活的选择余地。这一切不仅指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社会 生活的协调与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在发展中不断解决消除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冲突和矛盾。这一切“本于人而出于人”,人是根本,人 是关键。故而,人是科学发展的主体;科学发展就是人的科学;科学发展观就是人的科学观。只有科学发展观,才能不断地推动社会的发展。这一切,都是“人为 之,为了人”。人是本质,是核心,也是出发点,亦是归宿。抓住了这些,也就是抓住了根本。可以说,这也叫“抱元守一”。

人推动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在发展中不断揭示着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就是科学。所以,马克思认为:“科学是历史上起推动作 用的革命力量”。科学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离开科学就不会有生产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因为科学是自然、社会、思维诸多领域综合的概念、逻辑、推理的 知识体系。人只是以此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应用规律。这就是科学发展的实践活动。由此而论,能够揭示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活动的宗教,也可以说是科学的宗 教。这是宗教伴随社会发展,在发展中适应社会的先决条件,是宗教能够存在的理性基础。《阴符经》开篇即曰:“观天之道,执天执行,尽矣。”这是《阴符经》 总纲。讲的直白点,就是认识客观规律,践行客观规律。就暗符天意,契合天意。这样成就了修行事业,就完美了,尽人意合天命,应天顺民。这不正是科学发展观 的机要吗?

《阴符经》论证了修道成真、富国安民和强兵战胜之要道。就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成功实践,可谓“尽矣”。然而作到“尽矣”何其难矣。无“观天之道”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执天执行”,不可能按“天之道”去解决实际问题。可见,树立正确的“观”法,何其重要。

认真踏实地学习道学圣典,苦志修行,涵养素质,提高认识。这是发展之道,是修道成真之道。更是获得强心开智的观天之能的正道。只要学习,就能提高、进 步、而发展。科学发展需要学习,需要践行。道教修行更需要。《太平经》曰:“夫人愚,学而成贤;贤,学不止成圣;圣,学不止成道;道,学不至成仙;仙,学 不止成真;真,学不止成神。皆积学不止所致也。”这种积学不止的精神是成就修道的关键。也是成就“观天之道”的水平的正确途径,是提高科学发展观的必取之 道。

道教肯定了人在宇宙中“四大”的地位。人生就有不寻常的价值。“人是万物之灵”“一切万物,人为最贵”“人生难得”都是“以人为本”作出发点。这种人本 思想,不仅是长生成仙的修道之本。更是道教济世度人的理念依据。理论上的“仙道贵生”就必须在现实中“无量度人”。“我命在我不在天”,生命存亡寿命长短 皆定于我,而非决于天。不服天命,苦志修炼,成仙成真,就可以寿百载,与道合一。这实在是诸多宗教中创新的科学发展观。基于此,道教完备完美而可行的道功 道术,如服食、吐纳、倒引、抢元、守一、内丹、外丹以及斋蘸、符篆等,看是个人的修持,但都是“以人为本”的实践活动。他如诸多法事活动的揭幡开坛,踏罡 怖斗,看似神秘,实则都是为群生祈福纳祥,祛邪扶正的善举。例如西安湘子庙开光举办的“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祈福纳祥大法会”,以强烈的人文气氛,发展了以人 为本的法事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的赞许。和谐了广大众生的美好愿望和利益祈盼。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一位居士在留簿上写到:“香烟缭绕钟磬鸣,人如潮水 车似龙,三街六市汇商贾。八方九州朝古城,揭幡开坛福慧至,升幡祭天国运兴,万民纳祥庆和谐,一脉道源德运隆”。

另一方面,“贵生度人”是道教一贯奉行的宗旨。“仙道贵生”必然“无量度人”,慈善事业是道教首要的社会活动。济世度世慈悲群生,利益众生。一切从群 众的需要出发,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道教一贯坚持以道功道术济世度世,惠及群生。传授道教 养生功法,健身强体。施汤舍药,治病救人。以“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伤”的全真宗旨,开展“以人为本”的慈善活动。“慈心下气,恭敬一切”的和谐于 社会和自然。解危济困,救灾募捐。布施救助,以人为本。法会道场为万民祈福纳祥,祈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如此而已,无一不是利益群生。无一不是适应社会 科学发展的修行大道。可以说,以人为本,应天顺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是道教弘法利生的根本。只有充分发扬道教以人为本的传统理念。以道法自然的心态,以无 为的心境、无私的情怀去“观”道“执行”,道教的事业才能发扬光大,永葆生机。这就是道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发展观。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以人为本、应天顺民 —道教文化与科学发展观之我见

道教之音整理 胡诚林道长

2015-12-09 14:00:40

|
以人为本、应天顺民 —道教文化与科学发展观之我见
|

发展是人类的历史。从原始社会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经济发达、科技倡隆的当今社会, 就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无偏社会形态、经济模式、政治结构如何,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地发展。而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宗教也以自己 固有的理念适应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各个宗教尽是如此。道教更是以自己积极、永恒而富于生命力的理念,践行着社会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 义。

人类发展的前提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发展必是以人为本。道教的理念与修行实践,都是以人为本,是出发点,也是归宿。以人为本就是道教的最高理念。 《道德经》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四大,人居其一焉。”“四大”中无神无仙却有人。实是别与其他宗教的特异之见。道高天大地博,而人 与之同居“四大”。实是把人放在了最高位,肯定了人的价值。这就是道教对人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正是如此,人就有了已定的自主性和尊贵 性。“我命在我不在天。”通过一整套系统的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形成的逻辑严密的道功道术的身心修行,人就会得道成仙。达到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乃至长 生不老。以解决生死问题。这是人类最大的利益和祈盼。道教的一切法事活动和道功道术,都是为此而行的实践。是探索生命发展的人本精神。

人是科学发展观的主体。科学发展就是人的科学。无人无一切,人是社会发展之根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人是原动力。无人则无本,捨人即失 根。宗教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宗教之本。儒家的修身养性、佛家的明心见性、道教的修心炼性,皆是人的问题。佛家了生脱死;儒家与天地同 寿;道教的长生不老都是人的修行宗旨。人是根本,人是基础,人是对象。一句话“以人为本”。

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以人为本,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扩大人们社会生活的选择余地。这一切不仅指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社会 生活的协调与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在发展中不断解决消除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冲突和矛盾。这一切“本于人而出于人”,人是根本,人 是关键。故而,人是科学发展的主体;科学发展就是人的科学;科学发展观就是人的科学观。只有科学发展观,才能不断地推动社会的发展。这一切,都是“人为 之,为了人”。人是本质,是核心,也是出发点,亦是归宿。抓住了这些,也就是抓住了根本。可以说,这也叫“抱元守一”。

人推动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在发展中不断揭示着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就是科学。所以,马克思认为:“科学是历史上起推动作 用的革命力量”。科学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离开科学就不会有生产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因为科学是自然、社会、思维诸多领域综合的概念、逻辑、推理的 知识体系。人只是以此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应用规律。这就是科学发展的实践活动。由此而论,能够揭示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活动的宗教,也可以说是科学的宗 教。这是宗教伴随社会发展,在发展中适应社会的先决条件,是宗教能够存在的理性基础。《阴符经》开篇即曰:“观天之道,执天执行,尽矣。”这是《阴符经》 总纲。讲的直白点,就是认识客观规律,践行客观规律。就暗符天意,契合天意。这样成就了修行事业,就完美了,尽人意合天命,应天顺民。这不正是科学发展观 的机要吗?

《阴符经》论证了修道成真、富国安民和强兵战胜之要道。就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成功实践,可谓“尽矣”。然而作到“尽矣”何其难矣。无“观天之道”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执天执行”,不可能按“天之道”去解决实际问题。可见,树立正确的“观”法,何其重要。

认真踏实地学习道学圣典,苦志修行,涵养素质,提高认识。这是发展之道,是修道成真之道。更是获得强心开智的观天之能的正道。只要学习,就能提高、进 步、而发展。科学发展需要学习,需要践行。道教修行更需要。《太平经》曰:“夫人愚,学而成贤;贤,学不止成圣;圣,学不止成道;道,学不至成仙;仙,学 不止成真;真,学不止成神。皆积学不止所致也。”这种积学不止的精神是成就修道的关键。也是成就“观天之道”的水平的正确途径,是提高科学发展观的必取之 道。

道教肯定了人在宇宙中“四大”的地位。人生就有不寻常的价值。“人是万物之灵”“一切万物,人为最贵”“人生难得”都是“以人为本”作出发点。这种人本 思想,不仅是长生成仙的修道之本。更是道教济世度人的理念依据。理论上的“仙道贵生”就必须在现实中“无量度人”。“我命在我不在天”,生命存亡寿命长短 皆定于我,而非决于天。不服天命,苦志修炼,成仙成真,就可以寿百载,与道合一。这实在是诸多宗教中创新的科学发展观。基于此,道教完备完美而可行的道功 道术,如服食、吐纳、倒引、抢元、守一、内丹、外丹以及斋蘸、符篆等,看是个人的修持,但都是“以人为本”的实践活动。他如诸多法事活动的揭幡开坛,踏罡 怖斗,看似神秘,实则都是为群生祈福纳祥,祛邪扶正的善举。例如西安湘子庙开光举办的“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祈福纳祥大法会”,以强烈的人文气氛,发展了以人 为本的法事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的赞许。和谐了广大众生的美好愿望和利益祈盼。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一位居士在留簿上写到:“香烟缭绕钟磬鸣,人如潮水 车似龙,三街六市汇商贾。八方九州朝古城,揭幡开坛福慧至,升幡祭天国运兴,万民纳祥庆和谐,一脉道源德运隆”。

另一方面,“贵生度人”是道教一贯奉行的宗旨。“仙道贵生”必然“无量度人”,慈善事业是道教首要的社会活动。济世度世慈悲群生,利益众生。一切从群 众的需要出发,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道教一贯坚持以道功道术济世度世,惠及群生。传授道教 养生功法,健身强体。施汤舍药,治病救人。以“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伤”的全真宗旨,开展“以人为本”的慈善活动。“慈心下气,恭敬一切”的和谐于 社会和自然。解危济困,救灾募捐。布施救助,以人为本。法会道场为万民祈福纳祥,祈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如此而已,无一不是利益群生。无一不是适应社会 科学发展的修行大道。可以说,以人为本,应天顺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是道教弘法利生的根本。只有充分发扬道教以人为本的传统理念。以道法自然的心态,以无 为的心境、无私的情怀去“观”道“执行”,道教的事业才能发扬光大,永葆生机。这就是道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