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戒门——杨来基祖师中兴委羽山

道教之音 赵高乙

2016-06-10 14:25:03

大开戒门——杨来基中兴委羽山

委羽山,乃道教第二洞天,号“大有空明洞天”,位于浙江省台州市的黄岩区。委羽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历史上也是浙东南地区的道教活动中心。传说东周时期有仙人名刘奉林,在今委羽山,修道成仙,刘真人成仙之时,乘坐仙鹤飞升,仙鹤的羽毛落在山顶,于是人们就将此山命名为委羽山。委羽山有一个天然的山洞,这里很早就被认定为道教的洞天福地,这里能与天地灵气相通,经常有仙人出没,神异非常,很多史籍都有记载。南宋庞元英《谈薮》记载了一个传说,说距离委羽山百里之外的天台山,有一名樵夫,在山上失足,掉入一个洞穴中,在洞中行走了两天,从黄岩的委羽山洞里走了出来。《委羽山志》也载:“有群女暴衣洞口,或逍遥于松杉竹柏之下,遥望之形色婉媚,即之不可得。昏暮或叩里人门,求水火觇之,迤逦从洞中去。里人怪之,秽其处,越日,其家火,室庐一空,自是不复见矣。”像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足见委羽山洞之神异。

大开戒门——杨来基中兴委羽山

今存清代所修的大有宫山门

南朝梁代时,在委羽山洞前兴建了大有宫。此后,大有宫多次整修,有资料记载的整修历史,始自元代。据《台州府志》记载,元代有高道严中,居委羽山大有宫,道术高深。至正十二年(1352年)主持重修大有宫,刻刘奉林祖师像于委羽洞前。元惠宗赠给他金襕紫服,赐“弘道通玄大师”之号,后来经元末动乱,毁坏严重。至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只剩下正殿。永乐十六年(1418年),又被台风摧坏。宣德九年(1434年)由邑人重建。到了清代,委羽山大有宫毁坏严重,已经没有道士在此居住。乾隆年间,有高道杨来基,重修大有宫,在此收徒弘道,使委羽山道教得以中兴。

据清光绪3年(1877年)编修的《黄岩县志》记载:“杨来基,字国宁,黄岩横林人。乾隆时居委羽山,精修数十年。升至方丈,能役使鬼神,以符水治人疾,无不随愈。邑方山西麓多荒塚,居民夜患鬼哭声,来基以道术祛之,后遂寂无声。”这里说到杨来基祖师道法高深,能驱使鬼神,又能以符水治病,从中可以看出,杨来基祖师所学的道法,很有正一派道士的特色,但是实际上,杨来基祖师是一位以修持“龙门律法”为主的全真龙门派道士。

大开戒门——杨来基中兴委羽山

大有宫玉皇殿内清代匾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大有宫道士蔡理鉴、蒋宗瀚,和黄岩举人王松渠,于委羽山大有宫编纂《续纂委羽山大有宫龙门宗谱》,其中提到杨来基时说:

杨来基,号国宁子,浙江黄岩东乡人。自幼慕道,父母逝后,飘然有世外想。遂云游名山洞天。至天台山百步紫阳宫,虔祷张伯端真人像前,获感应指示。后于栖霞宫遇龙门派第十二代传人徐阳明,遂执弟子礼,求讲《道德经》、《南华经》和《悟真篇》,以及龙门说偈四句。后道业精进,凡驱邪祈祷之事,屡有征验。邑人感之,送匾曰“甘霖普济”。后栖居委羽山空明洞,修大有宫诸胜迹,十余年间,弟子日众。

上文中说到,杨来基祖师出生于黄岩县的东乡,出家学道于天台山,拜龙门派第十二代传人徐阳明为师。据《续纂委羽山大有宫龙门宗谱》所载,徐阳明的传承可追溯到王常月祖师,为龙门律宗之传人,按书中所说,其传承为:王常月——谭守诚——詹太林——盛清新——陆一纯——徐阳明,到杨来基祖师这里,已经传到第十三代。杨来基祖师从天台山回来后,一直居住在委羽山的山洞里,当时山洞前的大有宫已经年久毁坏,杨来基祖师发心重建大有宫,并在此修行和弘道,十余年间,门徒日众。

到了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十五日,杨来基在委羽山大开戒门,传授“龙门律法”, 得其真传者有十二位,这十二位弟子各自收徒,形成“委羽十二房”, “房”就是支系的意思,这十二个支系分支于台州、温州的各地宫观。宣统元年(1909)陈孔升所撰的《纂修龙门法派谱序》说:“阅其房次复字行起,曾有一十二房,复字行俱系十三代杨祖讳来基号国宁子之徒也。”也就是说这十二个支系都是从“复”字辈开始,“复”字辈为龙门派百字谱里的第十四代,这十二个支系都是传自杨来基祖师。

大开戒门——杨来基中兴委羽山

今日大有宫玉皇殿,殿前放置蜡烛的铁皮小亭子与周边古建极不协调

近代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在重修《委羽山大有宫宗谱》序中说:

“浙省黄岩县南之委羽山,乃道教第二大洞天,历代仙迹,相续昭著。洎乎清初,赤马红羊,劫灰几换,白云苍狗,世事靡常,遂至道统陵夷,坠绪欲绝。当时有杨来基真人者,黄岩东乡横林望族,皈依龙门派下第十三代宗师也。道法兼备,戒律精严,乘愿复兴本宫,弘教以为己任。嘉庆元年正月,大开戒门,玄风丕振,教化盛行,迄今阅一百四十年。代代传薪,枝枝衍秀,四方徒众,源远流长。”

文中说到,委羽山在历史上声名显赫,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但是到了清初,道教的传承在此“坠绪欲绝”,后有杨来基真人来此修复大有宫,并积极弘教,才使委羽山的道教得以振兴,其门下弟子众多,一百多年来都枝繁叶茂,没有中断。据《续纂委羽山大有宫龙门宗谱》所载,委羽山龙门派道徒,分布台州116座宫观和温州的148座宫观,占两地宫观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九;出自大有宫的道士,占两地道士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由此可见委羽山龙门派的影响之大,这一切也都归功于杨来基祖师,可以说没有杨来基祖师当年的弘教和“大开戒门”,就没有台州、温州两地龙门派之兴盛。

大开戒门——杨来基中兴委羽山

今日杂处于民居之间的“第二洞天”牌坊

近代以来,委羽山道教逐渐衰落。“十年文革”期间,大有宫道士被遣散回家,宫观殿堂改成民居,由当地村民占据。八十年代宗教政策恢复以后,只有道士数人回来主持宗教活动,到九十年代,这几位道士或羽化或去往别处,从此委羽山传承的“委羽十二房”法脉彻底在大有宫绝迹。到目前,大有宫殿堂破败,道众凋零,只有一名陕西籍道士在此居住。遥想往日之兴盛,让人不禁心生感慨。像委羽山这种情况,全国各地还有很多。目前道教之衰落,是每个道教弟子都不能回避的话题,要想振兴道教,就需要很多个像杨来基祖师这样的人物。我们或许能从祖师的事迹中,获得一些弘道的启示。

(赵高乙道长 供稿)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大开戒门——杨来基祖师中兴委羽山

道教之音 赵高乙

2016-06-10 14:25:03

|
大开戒门——杨来基祖师中兴委羽山
|

大开戒门——杨来基中兴委羽山

委羽山,乃道教第二洞天,号“大有空明洞天”,位于浙江省台州市的黄岩区。委羽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历史上也是浙东南地区的道教活动中心。传说东周时期有仙人名刘奉林,在今委羽山,修道成仙,刘真人成仙之时,乘坐仙鹤飞升,仙鹤的羽毛落在山顶,于是人们就将此山命名为委羽山。委羽山有一个天然的山洞,这里很早就被认定为道教的洞天福地,这里能与天地灵气相通,经常有仙人出没,神异非常,很多史籍都有记载。南宋庞元英《谈薮》记载了一个传说,说距离委羽山百里之外的天台山,有一名樵夫,在山上失足,掉入一个洞穴中,在洞中行走了两天,从黄岩的委羽山洞里走了出来。《委羽山志》也载:“有群女暴衣洞口,或逍遥于松杉竹柏之下,遥望之形色婉媚,即之不可得。昏暮或叩里人门,求水火觇之,迤逦从洞中去。里人怪之,秽其处,越日,其家火,室庐一空,自是不复见矣。”像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足见委羽山洞之神异。

大开戒门——杨来基中兴委羽山

今存清代所修的大有宫山门

南朝梁代时,在委羽山洞前兴建了大有宫。此后,大有宫多次整修,有资料记载的整修历史,始自元代。据《台州府志》记载,元代有高道严中,居委羽山大有宫,道术高深。至正十二年(1352年)主持重修大有宫,刻刘奉林祖师像于委羽洞前。元惠宗赠给他金襕紫服,赐“弘道通玄大师”之号,后来经元末动乱,毁坏严重。至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只剩下正殿。永乐十六年(1418年),又被台风摧坏。宣德九年(1434年)由邑人重建。到了清代,委羽山大有宫毁坏严重,已经没有道士在此居住。乾隆年间,有高道杨来基,重修大有宫,在此收徒弘道,使委羽山道教得以中兴。

据清光绪3年(1877年)编修的《黄岩县志》记载:“杨来基,字国宁,黄岩横林人。乾隆时居委羽山,精修数十年。升至方丈,能役使鬼神,以符水治人疾,无不随愈。邑方山西麓多荒塚,居民夜患鬼哭声,来基以道术祛之,后遂寂无声。”这里说到杨来基祖师道法高深,能驱使鬼神,又能以符水治病,从中可以看出,杨来基祖师所学的道法,很有正一派道士的特色,但是实际上,杨来基祖师是一位以修持“龙门律法”为主的全真龙门派道士。

大开戒门——杨来基中兴委羽山

大有宫玉皇殿内清代匾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大有宫道士蔡理鉴、蒋宗瀚,和黄岩举人王松渠,于委羽山大有宫编纂《续纂委羽山大有宫龙门宗谱》,其中提到杨来基时说:

杨来基,号国宁子,浙江黄岩东乡人。自幼慕道,父母逝后,飘然有世外想。遂云游名山洞天。至天台山百步紫阳宫,虔祷张伯端真人像前,获感应指示。后于栖霞宫遇龙门派第十二代传人徐阳明,遂执弟子礼,求讲《道德经》、《南华经》和《悟真篇》,以及龙门说偈四句。后道业精进,凡驱邪祈祷之事,屡有征验。邑人感之,送匾曰“甘霖普济”。后栖居委羽山空明洞,修大有宫诸胜迹,十余年间,弟子日众。

上文中说到,杨来基祖师出生于黄岩县的东乡,出家学道于天台山,拜龙门派第十二代传人徐阳明为师。据《续纂委羽山大有宫龙门宗谱》所载,徐阳明的传承可追溯到王常月祖师,为龙门律宗之传人,按书中所说,其传承为:王常月——谭守诚——詹太林——盛清新——陆一纯——徐阳明,到杨来基祖师这里,已经传到第十三代。杨来基祖师从天台山回来后,一直居住在委羽山的山洞里,当时山洞前的大有宫已经年久毁坏,杨来基祖师发心重建大有宫,并在此修行和弘道,十余年间,门徒日众。

到了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十五日,杨来基在委羽山大开戒门,传授“龙门律法”, 得其真传者有十二位,这十二位弟子各自收徒,形成“委羽十二房”, “房”就是支系的意思,这十二个支系分支于台州、温州的各地宫观。宣统元年(1909)陈孔升所撰的《纂修龙门法派谱序》说:“阅其房次复字行起,曾有一十二房,复字行俱系十三代杨祖讳来基号国宁子之徒也。”也就是说这十二个支系都是从“复”字辈开始,“复”字辈为龙门派百字谱里的第十四代,这十二个支系都是传自杨来基祖师。

大开戒门——杨来基中兴委羽山

今日大有宫玉皇殿,殿前放置蜡烛的铁皮小亭子与周边古建极不协调

近代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在重修《委羽山大有宫宗谱》序中说:

“浙省黄岩县南之委羽山,乃道教第二大洞天,历代仙迹,相续昭著。洎乎清初,赤马红羊,劫灰几换,白云苍狗,世事靡常,遂至道统陵夷,坠绪欲绝。当时有杨来基真人者,黄岩东乡横林望族,皈依龙门派下第十三代宗师也。道法兼备,戒律精严,乘愿复兴本宫,弘教以为己任。嘉庆元年正月,大开戒门,玄风丕振,教化盛行,迄今阅一百四十年。代代传薪,枝枝衍秀,四方徒众,源远流长。”

文中说到,委羽山在历史上声名显赫,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但是到了清初,道教的传承在此“坠绪欲绝”,后有杨来基真人来此修复大有宫,并积极弘教,才使委羽山的道教得以振兴,其门下弟子众多,一百多年来都枝繁叶茂,没有中断。据《续纂委羽山大有宫龙门宗谱》所载,委羽山龙门派道徒,分布台州116座宫观和温州的148座宫观,占两地宫观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九;出自大有宫的道士,占两地道士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由此可见委羽山龙门派的影响之大,这一切也都归功于杨来基祖师,可以说没有杨来基祖师当年的弘教和“大开戒门”,就没有台州、温州两地龙门派之兴盛。

大开戒门——杨来基中兴委羽山

今日杂处于民居之间的“第二洞天”牌坊

近代以来,委羽山道教逐渐衰落。“十年文革”期间,大有宫道士被遣散回家,宫观殿堂改成民居,由当地村民占据。八十年代宗教政策恢复以后,只有道士数人回来主持宗教活动,到九十年代,这几位道士或羽化或去往别处,从此委羽山传承的“委羽十二房”法脉彻底在大有宫绝迹。到目前,大有宫殿堂破败,道众凋零,只有一名陕西籍道士在此居住。遥想往日之兴盛,让人不禁心生感慨。像委羽山这种情况,全国各地还有很多。目前道教之衰落,是每个道教弟子都不能回避的话题,要想振兴道教,就需要很多个像杨来基祖师这样的人物。我们或许能从祖师的事迹中,获得一些弘道的启示。

(赵高乙道长 供稿)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