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宣太后的颐养之地——古虢常宁宫的变迁

道教之音 强文

2017-02-10 13:49:50

秦宣太后的颐养之地——古虢常宁宫的变迁

资料图

近几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塑造的主人公芈月就是秦国历史上的秦宣太后。《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秦宣太后,芈姓,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嬴驷的姬妾,称芈八子。公元前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他无后代,他的弟弟们展开了王位争夺战。秦宣太后在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由赵国派人把在燕国做人质的儿子嬴稷送回秦国并最终即位,这就是秦昭襄王。由于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辅政。从此,开始了秦宣太后在秦国长达36年的统治。

为了巩固政权,秦宣太后首先采取了与楚国联姻的策略,为儿子迎娶楚国公主为妻,把秦女嫁给楚国。同时她任用自己的娘家人掌握重要职权,封自己母族人向寿为秦国宰相,魏冉被封为穰侯并为相执掌兵权,封弟弟芈戎为华阳君。在她的统治下,秦国国力大大发展,疆域得到扩大,秦国在走向统一的道路上加速前进。《史记·穰侯列传》载,此时的秦国“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她又以色诱杀西北的强敌义渠,巩固了边疆。中国历史上“太后”的称谓始于秦宣太后,《史记·秦本纪》曰:“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是太后之号,自秦昭王始也。汉袭秦故号,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也。”太后专权也从她开始,宋代陈师道《后山集·卷二二》载:“母后临政,自秦宣太后始也。”

从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即位以后迁都凤翔雍城开始,一直到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从雍城迁都栎阳(今陕西临潼),秦国以雍城为都城长达294年。秦宣太后统治时期,虽然秦国的都城已经东迁到栎阳、咸阳,但雍城故地仍然是重要的战略后方,秦国的许多重大事件都是在雍城举行,就连为她的玄孙嬴政举行加冕典礼也都在雍城。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距离雍城不远的虢镇常宁宫,就是秦宣太后在残酷的宫廷斗争和繁重的政务之外,前来休闲的地方。这在一些残存的碑石文物中也有所体现。

原存于古虢常宁宫内的《重修至德常宁观碑》是北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由虢县县尉兼主簿张文质、虢县令严望之重修时所立,进士高安撰文,进士赵纲所书。碑中记载:“有常宁宫,在邑之南,斯则前代赐额之巨宫,历五代离乱,碑碣湮没。尚有石莲座,石像一躯,古殿一座,风雨暴露,香火寂灭。”由此可知常宁宫的位置,也可知唐代曾赐额常宁宫,而且规模甚巨。但是,经历了五代战乱之后,常宁宫就只剩下一些断砖残瓦了。

到了元代,在常宁宫的废墟上建立了道教全真堂,规模宏大,房舍众多。执掌全国道教事务的邱处机曾登临此地,并赋《水龙吟·虚亭》词一首。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虢镇人田厚民系统整理了历代关于古虢国的记载,以备后人考察、研究之用,为常宁宫记述并书写了《古虢常宁宫集略备采碑记》,开头就说:“虢之城南常宁宫,秦为宣太后筑者。唐赐号额,宋金始名至德常宁观,元复为宫。”从现存资料来看,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古虢常宁宫是为秦宣太后所建。我们从田氏这篇长达1900余字的碑文来看,他是极其认真地在研究古虢的历史,因此,他的断语应该是有所出处的,只是有些资料已经消失,无法证明他的结论而已。

清乾隆年间,常宁宫已经变成了玉皇宫,占地十余亩,除玉皇宫外,还建有龙王宫、关帝楼、全真堂等。主神乃是玉皇大帝。同时,乾隆二十九年因为有凉楼的缘故,这里行政区划曾设置“凉楼里”,管辖虢镇南堡(镇江堡)、北堡(中央堡)、西堡(西佛村)和高家塄四村,是当时宝鸡县五十三个行政村之一。田氏所述书的《古虢常宁宫集略备采碑记》正是由凉楼里人氏董爵等人立的。

清末民国时期,常宁宫遭到破坏。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一四零师七一八团驻防虢镇,团长李靖化看到常宁宫东侧有一片宫殿废墟,便决定在此修建一个“中山公园”。在当时地方人士的支持下,部队与地方各界共同努力,不数月公园即告建成,东边修一方形亭子,叫“胜利亭”,亭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悠然见南山渭水长吟秦塞曲,何当来此地黄河远上白云间。”东南高丘之上也建一亭子,匾额题曰“前瞻”。公园中央是中山纪念堂,让人们肃瞻孙总理遗容,感召后生,启迪民族意识。同时请凤翔县著名书法家、举人窦应昌为常宁宫古建筑殿门题写了“常宁宫”匾额。

新中国成立后,虢镇中山公园一直是人们休闲游憩之地。但随着后来历次政治运动的破坏,常宁宫又不复存在,后来成为宝鸡县广播站和人武部所在地。前些年,随着这两个单位的搬迁,虢镇南堡村决定在此重建公园,供人们休闲娱乐。同时也把散落各地的有关常宁宫的碑石收集起来,建立一个文物管理机构。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们又会看到一个新的常宁宫。

(作者系陕西省宝鸡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图片来源自网络)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秦宣太后的颐养之地——古虢常宁宫的变迁

道教之音 强文

2017-02-10 13:49:50

|
秦宣太后的颐养之地——古虢常宁宫的变迁
|

秦宣太后的颐养之地——古虢常宁宫的变迁

资料图

近几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塑造的主人公芈月就是秦国历史上的秦宣太后。《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秦宣太后,芈姓,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嬴驷的姬妾,称芈八子。公元前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他无后代,他的弟弟们展开了王位争夺战。秦宣太后在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由赵国派人把在燕国做人质的儿子嬴稷送回秦国并最终即位,这就是秦昭襄王。由于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辅政。从此,开始了秦宣太后在秦国长达36年的统治。

为了巩固政权,秦宣太后首先采取了与楚国联姻的策略,为儿子迎娶楚国公主为妻,把秦女嫁给楚国。同时她任用自己的娘家人掌握重要职权,封自己母族人向寿为秦国宰相,魏冉被封为穰侯并为相执掌兵权,封弟弟芈戎为华阳君。在她的统治下,秦国国力大大发展,疆域得到扩大,秦国在走向统一的道路上加速前进。《史记·穰侯列传》载,此时的秦国“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她又以色诱杀西北的强敌义渠,巩固了边疆。中国历史上“太后”的称谓始于秦宣太后,《史记·秦本纪》曰:“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是太后之号,自秦昭王始也。汉袭秦故号,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也。”太后专权也从她开始,宋代陈师道《后山集·卷二二》载:“母后临政,自秦宣太后始也。”

从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即位以后迁都凤翔雍城开始,一直到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从雍城迁都栎阳(今陕西临潼),秦国以雍城为都城长达294年。秦宣太后统治时期,虽然秦国的都城已经东迁到栎阳、咸阳,但雍城故地仍然是重要的战略后方,秦国的许多重大事件都是在雍城举行,就连为她的玄孙嬴政举行加冕典礼也都在雍城。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距离雍城不远的虢镇常宁宫,就是秦宣太后在残酷的宫廷斗争和繁重的政务之外,前来休闲的地方。这在一些残存的碑石文物中也有所体现。

原存于古虢常宁宫内的《重修至德常宁观碑》是北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由虢县县尉兼主簿张文质、虢县令严望之重修时所立,进士高安撰文,进士赵纲所书。碑中记载:“有常宁宫,在邑之南,斯则前代赐额之巨宫,历五代离乱,碑碣湮没。尚有石莲座,石像一躯,古殿一座,风雨暴露,香火寂灭。”由此可知常宁宫的位置,也可知唐代曾赐额常宁宫,而且规模甚巨。但是,经历了五代战乱之后,常宁宫就只剩下一些断砖残瓦了。

到了元代,在常宁宫的废墟上建立了道教全真堂,规模宏大,房舍众多。执掌全国道教事务的邱处机曾登临此地,并赋《水龙吟·虚亭》词一首。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虢镇人田厚民系统整理了历代关于古虢国的记载,以备后人考察、研究之用,为常宁宫记述并书写了《古虢常宁宫集略备采碑记》,开头就说:“虢之城南常宁宫,秦为宣太后筑者。唐赐号额,宋金始名至德常宁观,元复为宫。”从现存资料来看,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古虢常宁宫是为秦宣太后所建。我们从田氏这篇长达1900余字的碑文来看,他是极其认真地在研究古虢的历史,因此,他的断语应该是有所出处的,只是有些资料已经消失,无法证明他的结论而已。

清乾隆年间,常宁宫已经变成了玉皇宫,占地十余亩,除玉皇宫外,还建有龙王宫、关帝楼、全真堂等。主神乃是玉皇大帝。同时,乾隆二十九年因为有凉楼的缘故,这里行政区划曾设置“凉楼里”,管辖虢镇南堡(镇江堡)、北堡(中央堡)、西堡(西佛村)和高家塄四村,是当时宝鸡县五十三个行政村之一。田氏所述书的《古虢常宁宫集略备采碑记》正是由凉楼里人氏董爵等人立的。

清末民国时期,常宁宫遭到破坏。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一四零师七一八团驻防虢镇,团长李靖化看到常宁宫东侧有一片宫殿废墟,便决定在此修建一个“中山公园”。在当时地方人士的支持下,部队与地方各界共同努力,不数月公园即告建成,东边修一方形亭子,叫“胜利亭”,亭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悠然见南山渭水长吟秦塞曲,何当来此地黄河远上白云间。”东南高丘之上也建一亭子,匾额题曰“前瞻”。公园中央是中山纪念堂,让人们肃瞻孙总理遗容,感召后生,启迪民族意识。同时请凤翔县著名书法家、举人窦应昌为常宁宫古建筑殿门题写了“常宁宫”匾额。

新中国成立后,虢镇中山公园一直是人们休闲游憩之地。但随着后来历次政治运动的破坏,常宁宫又不复存在,后来成为宝鸡县广播站和人武部所在地。前些年,随着这两个单位的搬迁,虢镇南堡村决定在此重建公园,供人们休闲娱乐。同时也把散落各地的有关常宁宫的碑石收集起来,建立一个文物管理机构。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们又会看到一个新的常宁宫。

(作者系陕西省宝鸡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图片来源自网络)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