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衍:从《玉皇本行集经》看玉皇与帝释天(2)

道教之音 陈衍

2017-07-16 11:05:00

五、帝释天

《玉皇功德品·第三》载:尔时玉虚上帝白天尊言:"惟愿慈悲,愿為四众帝释等,及四梵天王、一切诸人、一切诸仙、及未来一切众生、持是经人,说利益事。"

帝释天(梵文:Śakrodevānāmindrah),音译为“释迦提桓因陀罗”也称为“释提桓因陀罗”。简称因陀罗,意译为能天帝。⑥本为婆罗门教神明,司职雷电与战斗。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二》⑦有曰:“释提桓因)梵云释迦提婆因达罗,释迦,姓也,此翻为能。提婆,天也。因达罗,帝也。正云能天帝。释提桓因,云天帝释,俱讹倒也。”

按诸佛经所云:世间有功德的人死后可转生为帝释天。《佛说长阿含第四分世记經·战斗品第四》⑧云:释迦牟尼曾多世为释提桓因,并与阿修罗多次战斗。阿修罗屡战屡败,均因“释迦”于“尔时”修习忍辱,不与嗔怒的阿修罗相诤;以柔濡言,胜阿须伦众(阿修罗);与诸众生起慈悯心,而使本来败退的天众廻车避鸟转向阿修罗,结果吓退阿修罗······。也有一世帝释天,来历是这样:迦叶佛入灭后,有一个婆罗门女人发善心为他修建宝塔,于是她四处募集,召集了三十二个人帮忙。她们日积月累,终于用一生时间将宝塔修建完毕。后她寿终升天,成了统管人间天上的帝释天,另三十二名成为其下的三十二天。

《正法念处经》⑨里也有说到历代帝释的名讳,及不同来历。此经讲道:第一代帝释名“庵舒摩”,前生是渔翁,一面打鱼还一面礼佛。由于礼佛之故,得生三十三天,做了帝释天王。天福尽后因打鱼的业投生为鱼;第二代帝释叫“三浮提”,前生施舍了食饭给病者与比丘而得转生为帝释王。也因前生杀过蜥蜴,天福尽后转生蜥蜴;第三帝释名“波罗迦奢”,前生很顺理的奉养了母亲,母亲病了履行职责去看望了下,即因此得生为帝释天王。因前生饥馑之年屯粮高价售卖,天福尽后堕于恶鬼;第四帝释名曰“作爱”,前生施药而得生帝释王。因前生好打猎,天福尽后转生为猪;第五帝释名曰“善意”,前生救了动物而得生帝释王。因前生妄语,天福尽后堕焦热大地狱;接着下一帝释名“憍尸迦”,前生设大斋会,集尊重人饮食供养施其财物,得转生帝释王。这世帝释,因听闻了佛法,天福尽了并没有堕三恶道。由上可见,凡世间有功德的人,都有可能转生帝释天。

帝释天属六道之天道,尚在轮回之中。居于妙高山最顶,欲界忉利天之善见城。寿命一千岁,寿命又称为天福,天福尽则归入轮回(前文亦有说)。《法句譬喻经·卷第一》⑩云:“昔者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当下生世间。在陶作家受驴胞胎。···”说的是:帝释有一天察觉自己五衰相现,自己知道命不久矣。因自己有神通,得知将要投生去一家做陶器人家的母驴胞胎内,很是惶恐。便去找释迦佛。帝释在佛前刚拜下去,还没起身,就寿尽投生母驴腹中去了。接着母驴自惊,在坊间乱走,踏坏了主人的陶器坯子。主人怒不可遏,把母驴打得流了产。于是帝释魂又得以回至天上,复为天帝释。

同时帝释天处于天道的最下品:“欲界”。欲界天民有色、身、香、味、爱憎五欲,有喜怒爱恶,跟凡人无异。《增一阿含经·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一》⑪云:“比丘当知。释提桓因(即帝释)犹有淫、怒、痴。”尤其色欲很重。《观佛三昧海经》⑫中有一则故事:阿修罗王生得很是丑陋,母亲为他娶了香山乾闼婆的女儿为妻。生下一美貌无比的女儿,名曰“悦意”。后来帝释“憍尸迦”非常喜欢悦意,下谕要取作妃子。阿修罗提出条件说:“你的天界奇珍异宝多,你若能用七宝装饰满我的宫殿,我就把女儿嫁给你”。帝释“憍尸迦”满足了修罗王,娶了悦意。后来有次帝释“憍尸迦”,入欢喜园时,共诸彩女在水池中戏耍,被悦意看见了。悦意醋意大发,回去告诉了父亲阿修罗王。阿修罗即帅领修罗众来攻帝释,帝释的善见城都被修罗军之阵势撼动。帝释大骇,忙听信宫中一神的建议,诵念“佛说般若波罗蜜”。一时空中有“四刀轮”无数飞将下来,割去修罗军的耳鼻手足。海水都因之血浪翻滚。阿修罗王逃遁去藕孔中才朵了过来。这场因帝释的“淫”引发了修罗王嗔怒的战争,因帝释的“怒”诵了“般若波罗蜜”杀伤无数修罗军而终止。

总结来说,帝释天:1.虽寿有千岁,寿尽难免堕畜生;2.具足一定神通,但神通力有限,连五衰四相都没办法制止;3.拥护佛法;居天宫,拥有众宝;4.七情六欲与世间俗人无异;5.最早期还是婆罗门的神祗时,司掌雷电;6.所在三十三天属欲界;7.不止一代帝释,有好几代;8.释迦曾经属于哪一代,《正法念处经》未有载,此为漏洞之处;9.有一代是婆罗门女人修功德,而转生,《正法念处经》亦未有载;10.最后一代是“憍尸迦”,因信仰佛,不被退下帝释天之位;11.第一代也礼佛,但最终天福尽身退,是矛盾之处。除此之外,于宇宙于世界无甚特别政绩。

六、四梵天

《玉皇功德品·第三》载,尔时玉虚上帝白天尊言:"惟愿慈悲,愿為四众帝释等,及四梵天王、一切诸人、一切诸仙、及未来一切众生、持是经人,说利益事。"

道教天道有三十二天,有三十二帝。三十二天之上有大罗天三清天,境界非常高,已然超出六道之外,故不属于“六道”中之“天道”。《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简称《度人经》)载有三十二天三十二帝的的内名隐韵、天帝名讳。同时《度人经》也有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概念。三十二天与三界的关系,见于《太上三十六部尊经·上清境·洞玄经第一》⑬:

复有无色界天子从彼所来,其名曰皓庭霄度国天帝王子、渊通元洞国天帝王子、翰宠妙成国天帝王子、秀乐禁上国天帝王子。

上述四天四帝属无色界。

复有色界天子十八天王,越行天帝王子、濛翳天帝王子、和阳天帝王子、恭华天帝王子、宗飘天帝王子、皇茄天帝王子、堂曜天帝王子、端靖天帝王子、恭庆天帝王子、极瑶天帝王子、孔昇天帝王子、皇崖天帝王子、极风天帝王子、孝芒天帝王子、翁重天帝王子、江由天帝王子、阮乐天帝王子、昙誓天帝王子,

上述十八天十八帝属色界。

复有欲界六天帝王子俱来称扬如是大不可思议功德,实难会遇。皇曾天帝王子、玉完天帝王子、何童天帝王子、平育天帝王子、文举天帝王子、摩夷天帝王子,

上述六天六帝属欲界。三界共二十八天,此二十八天,不断生死,不出轮回。三界之外,还有四天四帝,称为“四种民天”。分别是“腾胜、梵度、贾奕、常融天”。四种民天即是“四梵”!

《云笈七签·卷二十一·天地部》⑭所载三界二十八天的划分,与此相同,并载明了三界的特征。云欲界:“右欲界六天,有色有欲,交接阴阳,人民胎生。是故举其重,因名为欲界。”;云色界:“右色界十八天,云其界有色无情欲,不交阴阳,人民化生。但綍香,无复便止之患,故曰色界。”;云无色界:“右无色界四天,云无复色欲。其界人微妙无色想,乃有形,长数百里而人不自觉,唯有真人能见,故曰无色界。”说三界二十八天是:“其天人皆是在世受持智慧上品之人,从善功所得,自然衣食,飞行来去,逍遥欢乐。但死生之限不断,犹有寿命,自有长短。下第一天人寿九万岁,以次转增之。”

而四梵天,《云笈七签》⑮云:“上四天名为种民天,亦名圣弟子天,亦名四梵天。此天人断生死,三灾之所不能及。”断生死、三灾不及,说明四梵天有无量之寿,永无轮回,永无毁败、坏空。这种境界,俨然罗汉、菩萨。

这与《玉皇经》前文“是时,梵天一切金仙、大乘菩萨,四众八部,承斯光照,皆来金碧九霞,流景飞云玉舆。庆霄四会,三辰吐芳,飞香八凑,旋绕道前。”对应起来了。

七、玉皇比于帝释天

1、出身

玉皇,是道身,非有为功德之所熏修。即帝之分身下降,亦是天尊抱送,圣体仙胎。尊贵无比。

帝释,有功德之凡人,俗胎浊质,凡躯。

2、功德

玉皇,是道身,非有为功德之所熏修。即帝之分身下降,亦是弃国出家,施财宝而舍玉体。济幽及显,宣正化而扬神功;所有库藏,尽将施散;寻药治病,拯救众生,令其安乐;敷扬神功,助国救人,自幽及显;三千二百劫,证得金仙;教诸菩萨,顿悟大乘正宗;又经亿劫,始证玉帝。“功高无比,德重难逾”!

帝释,施点饭或施点药,或为父母尽点义务就可以转生帝释。或救了小动物而得生帝释王,或礼拜一下佛也可。最大不过修塔一座。

3、实修

玉皇,是道身,非有为功德之所熏修。即帝之分身下降,亦是经历亿万劫修炼,先入山修道,修道功成,舍俗躯,证金仙,后方成玉帝。逆则成仙,超凡入圣。

帝释,无真修实证,全靠积功累德。

4、果位

玉皇,是道身。超出三界外,超出六道外,又统理六道万天。居于四梵之上三清境、大罗境。三清天尊之下,金仙之上,万神之上!宇宙唯一!无可替代!

帝释,六道内,欲界内,不过天道之欲界六天而已。俗质浊胎,尚不免于轮回。其果仅人伦之上,尚在菩萨罗汉之下。

5、政务

玉皇,体道德之蕴奥,掌宇宙之真机,运星球之秩序,管世间之灾福,理天下之旱涝,司万神之簿籍,功高无比,德重难逾。可以想象为宇宙真宰,治世明主之相。单说护道法,掌雷电之事,万天帝主玉皇之下,有北帝紫微治下北极驱邪院众天君、南极荡凶院众天君已然实施得恢恢不漏!

帝释,司雷电,护佛法。录人善恶,为纳妃子与修罗战斗,与彩女游戏享乐。让人可以想象出一副昏君小小村长之相。

八、结语

有许多人误会,玉皇即是帝释。我个人浅见,分析误会的原因有下数条。

原因之一:玉皇为天之主,帝释亦为天之主,谬者以为天主是一不是二,故认为玉皇是帝释。殊不知,玉皇乃万天之主非仅主一天,而帝释不过一天之主。

原因二:因玉皇居三十三天之,帝释亦有为三十二天主的说法,使产生混淆误会。帝释所在忉利天,居于妙高山(须弥山)顶处之善见城。山腰东南西北各有小八天,共三十二天,受忉利天所掌。所以忉利天即是三十三天之主。由其可见,三十二天属于忉利天的附属,属于天中的小天。而玉皇所在三十三天,乃是三界二十八天,再加四梵天,共三十二天。四梵之上是三清天、大罗天。假如玉皇居于三清天的最下层“大赤天”,玉皇刚好居于三十三天。打个比喻,有一楼只有二层,每层十米。在这楼的第一楼内,被分为东南西北各八个小套层,共三十二层,所以第二楼就成了假三十三楼。同时有另一楼,每层楼高同为十米,而第三十三层在名目上也是“三十三”,但是那个只有二十米的“三十三”层,能与三百三十米的“三十三”层划等号吗?可见其谬。而且,这个比喻还可以延伸。另一栋真实三十三层的楼,每层又因境界不同,而拥有各自不计数的小层天界。那么,三十三层可以存在百层、千层、万层!三十三天可以存在百天、千天、万天的境界!玉皇号曰“万天帝主”!不正是如此?

原因三:民间传说的误导,传说玉皇之后王母娘娘、玉皇有女儿七仙女,有小说《南游记》说玉皇有太子等等。由此类种种狎语俗说,使人认为玉皇尚在欲界!甚至有佛教徒以此为据加以讲授。帝释倒是真居于欲界,有经文记载帝释纳“悦意”为妻的典故。因此,二者甚是被混淆。殊不知玉皇乃是“是清净自然之身,是神明坚固,不坏真空,无上法身”。“《玉皇经》云:“断障之法,当生大悲,无起疑惑,无起贪嗔,无起淫欲,无起嫉妒,无起杀害,无起凡情,无起凡思,无起昏垢,无起声色,无起是非,无起憎爱,无起分别,无起高慢,无起执着。”玉皇真如民间传说,岂不违于此段经文?加之,《玉皇经》有何只言片语记载玉皇有帝后?有何只言片语记载帝后名曰“王母”?所以,世间种种邪妄,此经可破之!

原因四:帝释之造像。有的帝释造像为年轻的帝王之相,头戴冕旒。致使很多对道教文化、佛教文化都了解不深的人误认为是玉皇天尊,造成混淆。若再听闻一二其他谬言,更对玉皇即帝释的说法深信不疑。

至此,玉皇之于帝释天之种种纠葛,算是通过经书里的经句,找出了本质,再加以互相比较而阐述明了。可明见:帝释与玉皇相距非千万倍、亿万倍可言,直是无可比拟!

注释

①.本文所引《玉皇经》出自《中华道藏》(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六册,第286页至320页。

②.《皇经集注》引自《中华道藏》(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六册,第327页至436页。

③.金仙:宋徽宗曾诏:“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

④.即是①条所引同一经,同①。

⑤.《鈡吕传道集》出自《中华道藏》(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十九册,第814页至840页。

⑥.引自百度百科,2017年5月24日引。

⑦.《妙法莲花经玄赞》佛教论典,唐窥基撰。

⑧.《长阿含经》佛教经典,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阐述佛教原始教义的“四大阿含”之一。

⑨.《正法念处经》,佛教经典,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

⑩.《法句譬喻经》佛教经典,晋法炬、法立译。

⑪.《增一阿含经》佛教经典,东晋僧伽提婆译。阐述佛教原始教义的“四大阿含”之一。

⑫.《观佛三昧海经》佛教经典,东晋佛陀跋陀罗译。

⑬.出自《中华道藏》(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五册,第385页。

⑭.出自《中华道藏》(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十九册,第195页至201页。

⑮.引自《云笈七签·卷三·道教三洞宗元》,出自《中华道藏》(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十九册,第043页。

(作者系云南省道教协会道士)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陈衍:从《玉皇本行集经》看玉皇与帝释天(2)

    道教之音 陈衍

    2017-07-16 11:05:00

    |
    陈衍:从《玉皇本行集经》看玉皇与帝释天(2)
    |

    五、帝释天

    《玉皇功德品·第三》载:尔时玉虚上帝白天尊言:"惟愿慈悲,愿為四众帝释等,及四梵天王、一切诸人、一切诸仙、及未来一切众生、持是经人,说利益事。"

    帝释天(梵文:Śakrodevānāmindrah),音译为“释迦提桓因陀罗”也称为“释提桓因陀罗”。简称因陀罗,意译为能天帝。⑥本为婆罗门教神明,司职雷电与战斗。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二》⑦有曰:“释提桓因)梵云释迦提婆因达罗,释迦,姓也,此翻为能。提婆,天也。因达罗,帝也。正云能天帝。释提桓因,云天帝释,俱讹倒也。”

    按诸佛经所云:世间有功德的人死后可转生为帝释天。《佛说长阿含第四分世记經·战斗品第四》⑧云:释迦牟尼曾多世为释提桓因,并与阿修罗多次战斗。阿修罗屡战屡败,均因“释迦”于“尔时”修习忍辱,不与嗔怒的阿修罗相诤;以柔濡言,胜阿须伦众(阿修罗);与诸众生起慈悯心,而使本来败退的天众廻车避鸟转向阿修罗,结果吓退阿修罗······。也有一世帝释天,来历是这样:迦叶佛入灭后,有一个婆罗门女人发善心为他修建宝塔,于是她四处募集,召集了三十二个人帮忙。她们日积月累,终于用一生时间将宝塔修建完毕。后她寿终升天,成了统管人间天上的帝释天,另三十二名成为其下的三十二天。

    《正法念处经》⑨里也有说到历代帝释的名讳,及不同来历。此经讲道:第一代帝释名“庵舒摩”,前生是渔翁,一面打鱼还一面礼佛。由于礼佛之故,得生三十三天,做了帝释天王。天福尽后因打鱼的业投生为鱼;第二代帝释叫“三浮提”,前生施舍了食饭给病者与比丘而得转生为帝释王。也因前生杀过蜥蜴,天福尽后转生蜥蜴;第三帝释名“波罗迦奢”,前生很顺理的奉养了母亲,母亲病了履行职责去看望了下,即因此得生为帝释天王。因前生饥馑之年屯粮高价售卖,天福尽后堕于恶鬼;第四帝释名曰“作爱”,前生施药而得生帝释王。因前生好打猎,天福尽后转生为猪;第五帝释名曰“善意”,前生救了动物而得生帝释王。因前生妄语,天福尽后堕焦热大地狱;接着下一帝释名“憍尸迦”,前生设大斋会,集尊重人饮食供养施其财物,得转生帝释王。这世帝释,因听闻了佛法,天福尽了并没有堕三恶道。由上可见,凡世间有功德的人,都有可能转生帝释天。

    帝释天属六道之天道,尚在轮回之中。居于妙高山最顶,欲界忉利天之善见城。寿命一千岁,寿命又称为天福,天福尽则归入轮回(前文亦有说)。《法句譬喻经·卷第一》⑩云:“昔者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当下生世间。在陶作家受驴胞胎。···”说的是:帝释有一天察觉自己五衰相现,自己知道命不久矣。因自己有神通,得知将要投生去一家做陶器人家的母驴胞胎内,很是惶恐。便去找释迦佛。帝释在佛前刚拜下去,还没起身,就寿尽投生母驴腹中去了。接着母驴自惊,在坊间乱走,踏坏了主人的陶器坯子。主人怒不可遏,把母驴打得流了产。于是帝释魂又得以回至天上,复为天帝释。

    同时帝释天处于天道的最下品:“欲界”。欲界天民有色、身、香、味、爱憎五欲,有喜怒爱恶,跟凡人无异。《增一阿含经·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一》⑪云:“比丘当知。释提桓因(即帝释)犹有淫、怒、痴。”尤其色欲很重。《观佛三昧海经》⑫中有一则故事:阿修罗王生得很是丑陋,母亲为他娶了香山乾闼婆的女儿为妻。生下一美貌无比的女儿,名曰“悦意”。后来帝释“憍尸迦”非常喜欢悦意,下谕要取作妃子。阿修罗提出条件说:“你的天界奇珍异宝多,你若能用七宝装饰满我的宫殿,我就把女儿嫁给你”。帝释“憍尸迦”满足了修罗王,娶了悦意。后来有次帝释“憍尸迦”,入欢喜园时,共诸彩女在水池中戏耍,被悦意看见了。悦意醋意大发,回去告诉了父亲阿修罗王。阿修罗即帅领修罗众来攻帝释,帝释的善见城都被修罗军之阵势撼动。帝释大骇,忙听信宫中一神的建议,诵念“佛说般若波罗蜜”。一时空中有“四刀轮”无数飞将下来,割去修罗军的耳鼻手足。海水都因之血浪翻滚。阿修罗王逃遁去藕孔中才朵了过来。这场因帝释的“淫”引发了修罗王嗔怒的战争,因帝释的“怒”诵了“般若波罗蜜”杀伤无数修罗军而终止。

    总结来说,帝释天:1.虽寿有千岁,寿尽难免堕畜生;2.具足一定神通,但神通力有限,连五衰四相都没办法制止;3.拥护佛法;居天宫,拥有众宝;4.七情六欲与世间俗人无异;5.最早期还是婆罗门的神祗时,司掌雷电;6.所在三十三天属欲界;7.不止一代帝释,有好几代;8.释迦曾经属于哪一代,《正法念处经》未有载,此为漏洞之处;9.有一代是婆罗门女人修功德,而转生,《正法念处经》亦未有载;10.最后一代是“憍尸迦”,因信仰佛,不被退下帝释天之位;11.第一代也礼佛,但最终天福尽身退,是矛盾之处。除此之外,于宇宙于世界无甚特别政绩。

    六、四梵天

    《玉皇功德品·第三》载,尔时玉虚上帝白天尊言:"惟愿慈悲,愿為四众帝释等,及四梵天王、一切诸人、一切诸仙、及未来一切众生、持是经人,说利益事。"

    道教天道有三十二天,有三十二帝。三十二天之上有大罗天三清天,境界非常高,已然超出六道之外,故不属于“六道”中之“天道”。《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简称《度人经》)载有三十二天三十二帝的的内名隐韵、天帝名讳。同时《度人经》也有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概念。三十二天与三界的关系,见于《太上三十六部尊经·上清境·洞玄经第一》⑬:

    复有无色界天子从彼所来,其名曰皓庭霄度国天帝王子、渊通元洞国天帝王子、翰宠妙成国天帝王子、秀乐禁上国天帝王子。

    上述四天四帝属无色界。

    复有色界天子十八天王,越行天帝王子、濛翳天帝王子、和阳天帝王子、恭华天帝王子、宗飘天帝王子、皇茄天帝王子、堂曜天帝王子、端靖天帝王子、恭庆天帝王子、极瑶天帝王子、孔昇天帝王子、皇崖天帝王子、极风天帝王子、孝芒天帝王子、翁重天帝王子、江由天帝王子、阮乐天帝王子、昙誓天帝王子,

    上述十八天十八帝属色界。

    复有欲界六天帝王子俱来称扬如是大不可思议功德,实难会遇。皇曾天帝王子、玉完天帝王子、何童天帝王子、平育天帝王子、文举天帝王子、摩夷天帝王子,

    上述六天六帝属欲界。三界共二十八天,此二十八天,不断生死,不出轮回。三界之外,还有四天四帝,称为“四种民天”。分别是“腾胜、梵度、贾奕、常融天”。四种民天即是“四梵”!

    《云笈七签·卷二十一·天地部》⑭所载三界二十八天的划分,与此相同,并载明了三界的特征。云欲界:“右欲界六天,有色有欲,交接阴阳,人民胎生。是故举其重,因名为欲界。”;云色界:“右色界十八天,云其界有色无情欲,不交阴阳,人民化生。但綍香,无复便止之患,故曰色界。”;云无色界:“右无色界四天,云无复色欲。其界人微妙无色想,乃有形,长数百里而人不自觉,唯有真人能见,故曰无色界。”说三界二十八天是:“其天人皆是在世受持智慧上品之人,从善功所得,自然衣食,飞行来去,逍遥欢乐。但死生之限不断,犹有寿命,自有长短。下第一天人寿九万岁,以次转增之。”

    而四梵天,《云笈七签》⑮云:“上四天名为种民天,亦名圣弟子天,亦名四梵天。此天人断生死,三灾之所不能及。”断生死、三灾不及,说明四梵天有无量之寿,永无轮回,永无毁败、坏空。这种境界,俨然罗汉、菩萨。

    这与《玉皇经》前文“是时,梵天一切金仙、大乘菩萨,四众八部,承斯光照,皆来金碧九霞,流景飞云玉舆。庆霄四会,三辰吐芳,飞香八凑,旋绕道前。”对应起来了。

    七、玉皇比于帝释天

    1、出身

    玉皇,是道身,非有为功德之所熏修。即帝之分身下降,亦是天尊抱送,圣体仙胎。尊贵无比。

    帝释,有功德之凡人,俗胎浊质,凡躯。

    2、功德

    玉皇,是道身,非有为功德之所熏修。即帝之分身下降,亦是弃国出家,施财宝而舍玉体。济幽及显,宣正化而扬神功;所有库藏,尽将施散;寻药治病,拯救众生,令其安乐;敷扬神功,助国救人,自幽及显;三千二百劫,证得金仙;教诸菩萨,顿悟大乘正宗;又经亿劫,始证玉帝。“功高无比,德重难逾”!

    帝释,施点饭或施点药,或为父母尽点义务就可以转生帝释。或救了小动物而得生帝释王,或礼拜一下佛也可。最大不过修塔一座。

    3、实修

    玉皇,是道身,非有为功德之所熏修。即帝之分身下降,亦是经历亿万劫修炼,先入山修道,修道功成,舍俗躯,证金仙,后方成玉帝。逆则成仙,超凡入圣。

    帝释,无真修实证,全靠积功累德。

    4、果位

    玉皇,是道身。超出三界外,超出六道外,又统理六道万天。居于四梵之上三清境、大罗境。三清天尊之下,金仙之上,万神之上!宇宙唯一!无可替代!

    帝释,六道内,欲界内,不过天道之欲界六天而已。俗质浊胎,尚不免于轮回。其果仅人伦之上,尚在菩萨罗汉之下。

    5、政务

    玉皇,体道德之蕴奥,掌宇宙之真机,运星球之秩序,管世间之灾福,理天下之旱涝,司万神之簿籍,功高无比,德重难逾。可以想象为宇宙真宰,治世明主之相。单说护道法,掌雷电之事,万天帝主玉皇之下,有北帝紫微治下北极驱邪院众天君、南极荡凶院众天君已然实施得恢恢不漏!

    帝释,司雷电,护佛法。录人善恶,为纳妃子与修罗战斗,与彩女游戏享乐。让人可以想象出一副昏君小小村长之相。

    八、结语

    有许多人误会,玉皇即是帝释。我个人浅见,分析误会的原因有下数条。

    原因之一:玉皇为天之主,帝释亦为天之主,谬者以为天主是一不是二,故认为玉皇是帝释。殊不知,玉皇乃万天之主非仅主一天,而帝释不过一天之主。

    原因二:因玉皇居三十三天之,帝释亦有为三十二天主的说法,使产生混淆误会。帝释所在忉利天,居于妙高山(须弥山)顶处之善见城。山腰东南西北各有小八天,共三十二天,受忉利天所掌。所以忉利天即是三十三天之主。由其可见,三十二天属于忉利天的附属,属于天中的小天。而玉皇所在三十三天,乃是三界二十八天,再加四梵天,共三十二天。四梵之上是三清天、大罗天。假如玉皇居于三清天的最下层“大赤天”,玉皇刚好居于三十三天。打个比喻,有一楼只有二层,每层十米。在这楼的第一楼内,被分为东南西北各八个小套层,共三十二层,所以第二楼就成了假三十三楼。同时有另一楼,每层楼高同为十米,而第三十三层在名目上也是“三十三”,但是那个只有二十米的“三十三”层,能与三百三十米的“三十三”层划等号吗?可见其谬。而且,这个比喻还可以延伸。另一栋真实三十三层的楼,每层又因境界不同,而拥有各自不计数的小层天界。那么,三十三层可以存在百层、千层、万层!三十三天可以存在百天、千天、万天的境界!玉皇号曰“万天帝主”!不正是如此?

    原因三:民间传说的误导,传说玉皇之后王母娘娘、玉皇有女儿七仙女,有小说《南游记》说玉皇有太子等等。由此类种种狎语俗说,使人认为玉皇尚在欲界!甚至有佛教徒以此为据加以讲授。帝释倒是真居于欲界,有经文记载帝释纳“悦意”为妻的典故。因此,二者甚是被混淆。殊不知玉皇乃是“是清净自然之身,是神明坚固,不坏真空,无上法身”。“《玉皇经》云:“断障之法,当生大悲,无起疑惑,无起贪嗔,无起淫欲,无起嫉妒,无起杀害,无起凡情,无起凡思,无起昏垢,无起声色,无起是非,无起憎爱,无起分别,无起高慢,无起执着。”玉皇真如民间传说,岂不违于此段经文?加之,《玉皇经》有何只言片语记载玉皇有帝后?有何只言片语记载帝后名曰“王母”?所以,世间种种邪妄,此经可破之!

    原因四:帝释之造像。有的帝释造像为年轻的帝王之相,头戴冕旒。致使很多对道教文化、佛教文化都了解不深的人误认为是玉皇天尊,造成混淆。若再听闻一二其他谬言,更对玉皇即帝释的说法深信不疑。

    至此,玉皇之于帝释天之种种纠葛,算是通过经书里的经句,找出了本质,再加以互相比较而阐述明了。可明见:帝释与玉皇相距非千万倍、亿万倍可言,直是无可比拟!

    注释

    ①.本文所引《玉皇经》出自《中华道藏》(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六册,第286页至320页。

    ②.《皇经集注》引自《中华道藏》(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六册,第327页至436页。

    ③.金仙:宋徽宗曾诏:“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

    ④.即是①条所引同一经,同①。

    ⑤.《鈡吕传道集》出自《中华道藏》(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十九册,第814页至840页。

    ⑥.引自百度百科,2017年5月24日引。

    ⑦.《妙法莲花经玄赞》佛教论典,唐窥基撰。

    ⑧.《长阿含经》佛教经典,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阐述佛教原始教义的“四大阿含”之一。

    ⑨.《正法念处经》,佛教经典,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

    ⑩.《法句譬喻经》佛教经典,晋法炬、法立译。

    ⑪.《增一阿含经》佛教经典,东晋僧伽提婆译。阐述佛教原始教义的“四大阿含”之一。

    ⑫.《观佛三昧海经》佛教经典,东晋佛陀跋陀罗译。

    ⑬.出自《中华道藏》(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五册,第385页。

    ⑭.出自《中华道藏》(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十九册,第195页至201页。

    ⑮.引自《云笈七签·卷三·道教三洞宗元》,出自《中华道藏》(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十九册,第043页。

    (作者系云南省道教协会道士)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