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皇帝的年号跟道教有关,你造吗?

道教之音 道微

2016-06-23 13:09:18

浅析中国古代帝王年号与道教文化的内涵关系

资料图

年号作为古代君主时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在汉武帝时期,《汉书·卷六·武帝纪》“建元元年”句,颜师古注“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历朝历代的年号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每个皇帝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年号,这些年号中有的与道教文化渊源甚深,因而也预示着非常的含义。

一、汉武帝刘彻年号(太初、太始)

1、太初(公元前104年-公元前101年)

【释义】语出《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汉书·卷六·武帝纪》应劭注曰:“初用夏正,以正月为岁首,故改年为太初也。”

历法重新开始的意思。太初元年五月改历,使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即农历正月)。此前的颛顼历以建亥为岁首(即农历十月)。因此太初元年前一年的十月到十二月也算在太初元年里,这一年共有15个月。

2、太始(公元前96年1月-公元前93年12月)

【释义】语出《列子·天瑞》:“太始者,形之始也。”《汉书·卷六·武帝纪》应劭注曰:“言荡涤天下,与民更始,故以冠元。”

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春,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等率领二十余万军队分三路进击匈奴,却惨遭失败,汉武帝决定次年改元“太始”,意为“回归本来开始”。

二、汉宣帝刘询年号(神爵、黄龙)

1、神爵(公元前61年三月-公元前58年)

【释义】汉宣帝下诏曰:“朕承宗庙,战战栗栗,惟万事统,未烛厥理。乃元康四年嘉谷、玄稷降于郡国,神爵仍集,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九真献奇兽,南郡获白虎、威凤为宝。朕之不明,震于珍物,饬躬斋精,祈为百姓。东济大河,天气清静,神鱼舞河。幸万岁宫,神爵翔集。朕之不德,惧不能任。其以五年为神爵元年。”

纪念神雀。爵:通“雀”。朱雀即为道教的护卫神灵。

2、黄龙(公元前49年)

【释义】纪念黄龙。甘露元年夏四月,黄龙见新丰。这个年号是最早使用带有龙字的年号。据说是因为当时黄龙出现,视为吉祥,因而改元。黄龙(前49年)是西汉皇帝汉宣帝刘询的第7个年号,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

《淮南子·精神训》载:“禹南省方,济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仰视天而叹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于龙焉?龙俯首低尾而逝。”

三、魏明帝年号(青龙)

1、青龙(公元233年——公元237年)

【释义】公元233年,正月二十三日,位于郏之摩陂的水井中有青龙出现。二月六日,明帝亲自到摩陂观龙,并改太和年号为青龙。青龙是魏明帝曹叡的第二个年号,也是曹魏的第三个年号。青龙也是道教的护卫神灵。

四、南朝梁武帝年号(太清)

1、太清(公元547年——公元549年)

【释义】梁武帝萧衍早年与陶弘景交往甚密,武帝即位之初,国号未定,陶弘景引诸谶记,皆成“梁”字,于是武帝遂立国号为“梁”。“太清”是道家三清之一,为道德天尊所居。

五、北周静帝宇文阐年号(大象)

1、大象(公元579~公元581年)

【释义】语出《道德经》四十一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本指世界一切事物的本原。后指旧时帝王一统天下。《文选·干宝·晋纪》论晋武帝革命云:“于是百姓与能,大象始构矣。”

六、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

1、开皇(公元581年二月—公元600年十二月)

【释义】自杨坚建立隋朝,便十分重视道教对社会的作用,他自称“朕祗奉上玄,君临万里。”他的开国年号“开皇”,即是取材于道教灵宝派。

《隋书·经籍志》说:元始天尊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云笈七签》卷六亦曰:“及开皇劫,以此妙经,生天立地,大圣应于始青之中,号元始天尊。”依此,则“开皇”为道教的一“劫”之始,表明天地间又一个新纪元的到来。杨坚取此为年号,正是力图证明他依天运而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而他自认为自己可以像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那样济度众生,开劫度人。时朝臣王劭在上杨坚的书中曾说:“又年号开皇,与《灵宝经》之开皇年相合。”《三洞珠囊》卷八亦称:“似元皇君号开皇元年,隋家亦象号开皇元年是也。”这些都说明,隋文帝杨坚的开皇年号具有道教神学的象征意义,并直接取自《灵宝经》文。

浅析中国古代帝王年号与道教文化的内涵关系

资料图

七、唐高宗李治年号(弘道)

1、弘道(公元683年十二月),共计1个月。

【释义】唐高宗李治笃信道教,干封元年(666年)封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于西京、亳州设太清宫。天下各州皆置宫观,他在位期间道教影响进一步扩大。弘道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

八、武周皇帝武则天年号(久视)

1、久视(公元700年五月—公元701年正月)

【释义】圣历三年(700年)五月,太后使洪州僧胡超合长生药,所费巨万,三年始成。太后服之,疾小愈。五日,赦天下,改元久视。“久视”即长生久视之意,词出《道德经·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祗,长生久视之道。”共计9个月。

九、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天宝)

1、天宝(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共计15年。

【释义】天宝元年(742年)正月八日,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上言说:见玄元皇帝于丹风门空中,告云:我藏灵符,在尹喜故宅。于是玄宗遣人于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尹喜台旁求得之。群臣上表,以为函谷灵符,潜应年号,请于尊号前加“天宝”二字。玄宗从之。

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下诏号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庚桑子为洞虚真人,其四子所著书改为"真经"。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之《三宝大有金书》记载:天宝君,为大洞之尊神,而天宝丈人,则是天宝君之祖炁;天宝丈人是混洞太无元高上玉虚之气,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亿万炁后,至龙汉元年,化生天宝君。

十、唐宪宗李纯年号(元和)

1、元和(公元806年——820年),

【释义】元和本为道教修炼术语,出自《太清中黄真经》。在道教圣地武当山建有元和观。

十一、北宋太宗赵光义年号(至道)

1、至道(公元995年——997年),

【释义】《素问·气交变大论》:“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庄子·在宥》曾载: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十二、北宋仁宗赵祯年号(明道)

1、明道(公元1032年——1033年)

【释义】《道德经》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庄子·外篇·天地》载:“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此谓王德之人。”

十三、北宋英宗赵曙年号(治平)

1、治平(公元1064年——1067年)

【释义】《抱朴子》:“又于治世隆平,则谓之有道,危国乱主,则谓之无道。”寓意国家安和需要用道来治理。

十四、大理国王段廉义年号(上德)

1、上德(公元1076年)

【释义】《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隋书·徐则传》:“可道非道,常道无名。上德不德,至德无盈。”

十五、北宋哲宗赵煦年号(元符)

1、元符(公元1098年——1100年)

【释义】据载宋哲宗皇后遇疾,茅山元符万宁宫道士刘混康以符咒将病治愈,哲宗对刘混康感谢有加,敕赐玉印、玉符、玉圭各一,翌年,改号元符。绍圣四年(1097),敕江宁府,即所居潜神庵为元符观,别敕江宁府句容县三茅山经箓宗坛,与信州龙虎山、临江军阁皂山,三山鼎峙,辅化皇图。鲍慎辞所撰《茅山元符观颂碑》称,“茅山上清三景法师刘混康以道业闻于东南,乃遣中谒者致礼意,欲必起之。混康不得辞,既朝,遂住持上清储祥宫。恩数频频,为国广成。已而求还故山,许之,赐所居为元符观。”

宋徽宗即位后,更为信重。敕令扩建茅山元符观为“元符万宁宫”,并赐刘混康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剑,又亲书《六甲神符》赐之。数召至京,并赞曰:“尔冲和养气,得其妙道,学术精深,博通奥旨。救危难以积善,观德业以养高。小大之事,常所访问,尽规极虑,颇勤忠恪。济人利物,功莫大焉。”

浅析中国古代帝王年号与道教文化的内涵关系

资料图

十六、元世祖忽必烈年号(至元)

1、至元(公元1264年——1294年)

【释义】取自《易·坤》:“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须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表明符合天意,至顺合德。

元世祖非常崇信道教,相传他曾问道于天师道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问询前景如何,张天师答曰:“善事尔主,后二十年,当混一天下。”张可大羽化,元世祖敕赠其为“通玄应化观妙真君”。

十七、元英宗硕德八剌年号(至治)

1、至治(公元1321年——1323年)

【释义】《道德经》:“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吕氏春秋·审分览·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元英宗17岁即位,次年便改元至治,可见其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良好愿景,可惜这样的局面并没有出现在元英宗的治理期内。

【结语】:本文简单选取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帝王年号作为案例,来分析与透视历史上道教与政治的关系。当然这些只是典型的一少部分内容,更多的还需要长久和深入的考察。

道教讲求“无为而治”,就是要以德治天下,用道风去感染人,然而历朝历代妄作妄为者有之,也得到了其相对的报应。对于年号的更迭和改换,历朝历代皆以祥瑞为第一考虑因素;但是也应该看到,天下太平才能够有祥瑞,重要的要施仁政。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才得以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休养生息,史称“文景之治”。也由此奠定了基础,开启了大汉王朝四百多年的基业。

道家期望治理国家的人是圣人,《道德经》云:“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就明白阐释了一国之君“无为”、“无私”、以道化天下的真谛。所以归根到底,以道治天下者终善其身,国祚永昌。

(道教之音根据李刚《漫谈历代年号与道教文化的内涵关系》一文编辑整理,原文曾于2002年发表于《中国道教》)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古代很多皇帝的年号跟道教有关,你造吗?

道教之音 道微

2016-06-23 13:09:18

|
古代很多皇帝的年号跟道教有关,你造吗?
|

浅析中国古代帝王年号与道教文化的内涵关系

资料图

年号作为古代君主时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在汉武帝时期,《汉书·卷六·武帝纪》“建元元年”句,颜师古注“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历朝历代的年号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每个皇帝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年号,这些年号中有的与道教文化渊源甚深,因而也预示着非常的含义。

一、汉武帝刘彻年号(太初、太始)

1、太初(公元前104年-公元前101年)

【释义】语出《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汉书·卷六·武帝纪》应劭注曰:“初用夏正,以正月为岁首,故改年为太初也。”

历法重新开始的意思。太初元年五月改历,使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即农历正月)。此前的颛顼历以建亥为岁首(即农历十月)。因此太初元年前一年的十月到十二月也算在太初元年里,这一年共有15个月。

2、太始(公元前96年1月-公元前93年12月)

【释义】语出《列子·天瑞》:“太始者,形之始也。”《汉书·卷六·武帝纪》应劭注曰:“言荡涤天下,与民更始,故以冠元。”

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春,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等率领二十余万军队分三路进击匈奴,却惨遭失败,汉武帝决定次年改元“太始”,意为“回归本来开始”。

二、汉宣帝刘询年号(神爵、黄龙)

1、神爵(公元前61年三月-公元前58年)

【释义】汉宣帝下诏曰:“朕承宗庙,战战栗栗,惟万事统,未烛厥理。乃元康四年嘉谷、玄稷降于郡国,神爵仍集,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九真献奇兽,南郡获白虎、威凤为宝。朕之不明,震于珍物,饬躬斋精,祈为百姓。东济大河,天气清静,神鱼舞河。幸万岁宫,神爵翔集。朕之不德,惧不能任。其以五年为神爵元年。”

纪念神雀。爵:通“雀”。朱雀即为道教的护卫神灵。

2、黄龙(公元前49年)

【释义】纪念黄龙。甘露元年夏四月,黄龙见新丰。这个年号是最早使用带有龙字的年号。据说是因为当时黄龙出现,视为吉祥,因而改元。黄龙(前49年)是西汉皇帝汉宣帝刘询的第7个年号,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

《淮南子·精神训》载:“禹南省方,济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仰视天而叹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于龙焉?龙俯首低尾而逝。”

三、魏明帝年号(青龙)

1、青龙(公元233年——公元237年)

【释义】公元233年,正月二十三日,位于郏之摩陂的水井中有青龙出现。二月六日,明帝亲自到摩陂观龙,并改太和年号为青龙。青龙是魏明帝曹叡的第二个年号,也是曹魏的第三个年号。青龙也是道教的护卫神灵。

四、南朝梁武帝年号(太清)

1、太清(公元547年——公元549年)

【释义】梁武帝萧衍早年与陶弘景交往甚密,武帝即位之初,国号未定,陶弘景引诸谶记,皆成“梁”字,于是武帝遂立国号为“梁”。“太清”是道家三清之一,为道德天尊所居。

五、北周静帝宇文阐年号(大象)

1、大象(公元579~公元581年)

【释义】语出《道德经》四十一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本指世界一切事物的本原。后指旧时帝王一统天下。《文选·干宝·晋纪》论晋武帝革命云:“于是百姓与能,大象始构矣。”

六、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

1、开皇(公元581年二月—公元600年十二月)

【释义】自杨坚建立隋朝,便十分重视道教对社会的作用,他自称“朕祗奉上玄,君临万里。”他的开国年号“开皇”,即是取材于道教灵宝派。

《隋书·经籍志》说:元始天尊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云笈七签》卷六亦曰:“及开皇劫,以此妙经,生天立地,大圣应于始青之中,号元始天尊。”依此,则“开皇”为道教的一“劫”之始,表明天地间又一个新纪元的到来。杨坚取此为年号,正是力图证明他依天运而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而他自认为自己可以像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那样济度众生,开劫度人。时朝臣王劭在上杨坚的书中曾说:“又年号开皇,与《灵宝经》之开皇年相合。”《三洞珠囊》卷八亦称:“似元皇君号开皇元年,隋家亦象号开皇元年是也。”这些都说明,隋文帝杨坚的开皇年号具有道教神学的象征意义,并直接取自《灵宝经》文。

浅析中国古代帝王年号与道教文化的内涵关系

资料图

七、唐高宗李治年号(弘道)

1、弘道(公元683年十二月),共计1个月。

【释义】唐高宗李治笃信道教,干封元年(666年)封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于西京、亳州设太清宫。天下各州皆置宫观,他在位期间道教影响进一步扩大。弘道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

八、武周皇帝武则天年号(久视)

1、久视(公元700年五月—公元701年正月)

【释义】圣历三年(700年)五月,太后使洪州僧胡超合长生药,所费巨万,三年始成。太后服之,疾小愈。五日,赦天下,改元久视。“久视”即长生久视之意,词出《道德经·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祗,长生久视之道。”共计9个月。

九、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天宝)

1、天宝(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共计15年。

【释义】天宝元年(742年)正月八日,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上言说:见玄元皇帝于丹风门空中,告云:我藏灵符,在尹喜故宅。于是玄宗遣人于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尹喜台旁求得之。群臣上表,以为函谷灵符,潜应年号,请于尊号前加“天宝”二字。玄宗从之。

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下诏号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庚桑子为洞虚真人,其四子所著书改为"真经"。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之《三宝大有金书》记载:天宝君,为大洞之尊神,而天宝丈人,则是天宝君之祖炁;天宝丈人是混洞太无元高上玉虚之气,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亿万炁后,至龙汉元年,化生天宝君。

十、唐宪宗李纯年号(元和)

1、元和(公元806年——820年),

【释义】元和本为道教修炼术语,出自《太清中黄真经》。在道教圣地武当山建有元和观。

十一、北宋太宗赵光义年号(至道)

1、至道(公元995年——997年),

【释义】《素问·气交变大论》:“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庄子·在宥》曾载: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十二、北宋仁宗赵祯年号(明道)

1、明道(公元1032年——1033年)

【释义】《道德经》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庄子·外篇·天地》载:“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此谓王德之人。”

十三、北宋英宗赵曙年号(治平)

1、治平(公元1064年——1067年)

【释义】《抱朴子》:“又于治世隆平,则谓之有道,危国乱主,则谓之无道。”寓意国家安和需要用道来治理。

十四、大理国王段廉义年号(上德)

1、上德(公元1076年)

【释义】《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隋书·徐则传》:“可道非道,常道无名。上德不德,至德无盈。”

十五、北宋哲宗赵煦年号(元符)

1、元符(公元1098年——1100年)

【释义】据载宋哲宗皇后遇疾,茅山元符万宁宫道士刘混康以符咒将病治愈,哲宗对刘混康感谢有加,敕赐玉印、玉符、玉圭各一,翌年,改号元符。绍圣四年(1097),敕江宁府,即所居潜神庵为元符观,别敕江宁府句容县三茅山经箓宗坛,与信州龙虎山、临江军阁皂山,三山鼎峙,辅化皇图。鲍慎辞所撰《茅山元符观颂碑》称,“茅山上清三景法师刘混康以道业闻于东南,乃遣中谒者致礼意,欲必起之。混康不得辞,既朝,遂住持上清储祥宫。恩数频频,为国广成。已而求还故山,许之,赐所居为元符观。”

宋徽宗即位后,更为信重。敕令扩建茅山元符观为“元符万宁宫”,并赐刘混康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剑,又亲书《六甲神符》赐之。数召至京,并赞曰:“尔冲和养气,得其妙道,学术精深,博通奥旨。救危难以积善,观德业以养高。小大之事,常所访问,尽规极虑,颇勤忠恪。济人利物,功莫大焉。”

浅析中国古代帝王年号与道教文化的内涵关系

资料图

十六、元世祖忽必烈年号(至元)

1、至元(公元1264年——1294年)

【释义】取自《易·坤》:“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须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表明符合天意,至顺合德。

元世祖非常崇信道教,相传他曾问道于天师道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问询前景如何,张天师答曰:“善事尔主,后二十年,当混一天下。”张可大羽化,元世祖敕赠其为“通玄应化观妙真君”。

十七、元英宗硕德八剌年号(至治)

1、至治(公元1321年——1323年)

【释义】《道德经》:“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吕氏春秋·审分览·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元英宗17岁即位,次年便改元至治,可见其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良好愿景,可惜这样的局面并没有出现在元英宗的治理期内。

【结语】:本文简单选取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帝王年号作为案例,来分析与透视历史上道教与政治的关系。当然这些只是典型的一少部分内容,更多的还需要长久和深入的考察。

道教讲求“无为而治”,就是要以德治天下,用道风去感染人,然而历朝历代妄作妄为者有之,也得到了其相对的报应。对于年号的更迭和改换,历朝历代皆以祥瑞为第一考虑因素;但是也应该看到,天下太平才能够有祥瑞,重要的要施仁政。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才得以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休养生息,史称“文景之治”。也由此奠定了基础,开启了大汉王朝四百多年的基业。

道家期望治理国家的人是圣人,《道德经》云:“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就明白阐释了一国之君“无为”、“无私”、以道化天下的真谛。所以归根到底,以道治天下者终善其身,国祚永昌。

(道教之音根据李刚《漫谈历代年号与道教文化的内涵关系》一文编辑整理,原文曾于2002年发表于《中国道教》)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