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词奏御,丹表通真——漫说杜光庭的青词

道教之音 牝青

2018-10-12 15:39:28

青词也叫青辞或绿章,是道教独具特色的宗教文体,因在青藤纸上用朱红色字写而得名。唐王朝尊老子为始祖,以祭祀老子的太清宫为皇室家庙。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敕太清宫停祝版奏告、以朱字书于青藤纸上是为青词之始。后世青词作为斋醮活动中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负责将斋主的感激诉求以书面的形式呈奏神明,是举建斋醮不可或缺的应用文本。

说到青词,人们常常联想到明代的“青词宰相”严嵩等人,但历史上对青词这一文体贡献最大的当属唐末五代时期的高道杜光庭杜光庭为当时著名的道教学者与领袖、玄门科教之集大成者,他一生勤奋,学识渊博,著述极丰,《道藏》中收入了其著作二十七种,二百余卷;他苦于战乱中道经遗散、十不存一的惨状,搜集道教经典多达三千余卷,有着“词林万页,学海千寻,扶宗立教,天下第一”之盛誉。根据统计,杜光庭现存青词218首,独占了唐人青词总数(238首)的绝大部分,到宋代青词数目激增,存留数目(1423首)远超唐人,但个人的创作量上亦无过之者。杜光庭可谓史上推动青词创作的第一人,他的青词几乎涉及了斋主关系现世生活各方面的请求,并且文风敦雅、辞彩赡丽;彻底扭转了之前青词数量少、文学性差、内容单薄的局面,更开启了宋代文人青词的大规模、高水平创作局面。所以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立足宗教视角还是文学视角,杜光庭的青词在道教青词发展中都极具典范意义。

青词之名始见于盛唐,其思想之源却可追溯至道教创教之初,甚至更早;因为宗教的存在离不开人和神的“交流”,以青词为代表的上章行为反映的是道教人神交接的活动中,人对神崇拜、祈求的虔诚意愿。道经中的“青词主意”就是强调青词要传达斋主建斋设醮的感激诉求。青词作为斋主奏神章文的统称,是举行斋醮活动的必备品,包括斋词和醮词;科仪中设有的“读词”或“宣词”的环节。南宋之金允中在《上清灵宝大法》(卷二十四)中分析了青词的宗教内涵:

允中稽考古式,斋醮自始及终皆备词关申,是高功措辞者。独青词乃斋主之情旨,高功之所据凭科,所谓誊词者也。青词代剖肝,丹书象沥血,所以形容斋主之诚切。其辞贵简而不尚繁,贵质而不尚丽,倾心露胆,求哀於上帝也。

由于每一场仪式都要撰写专门的道场青词,所以它的创作数量应举行斋醮活动的多少之需而定。道教“科仪三师”之一杜光庭把斋醮科仪作为道教解厄度人的现世法门,他积极为斋主撰写各类道场所需青词正是他践行其扶宗立教、济世度人使命的体现。他撰写的青词内容上浸蕴了道教的教义伦理、济度思想、神灵祭祀等多重理念,借助宗教仪式活动所独有的庄严与神圣性挥发出良好地宣教布道之效。

杜光庭号“广成先生”,其所撰表章、诗词、序文和碑文的汇集称为《广成集》,里面辑录了杜光庭现存绝大多数的斋醮词,集中体现了杜光庭青词创作的风貌,包括:斋词共计31首,其中黄箓斋词17首,占斋词总数的一半以上;醮词187首,其中周天醮15首、罗天醮6首、河图醮14首,其余醮词在本身未有示明科品之文。它们多以祈福禳灾为务而近乎牵涉了斋主关系现世生活各方面的请求。

《广成集》所录青词篇幅长短不一,短小者不足百字(如卷七之《本命醮北斗词》)、长者可至六、七百言;行文注重用典和属对、文辞华美。杜光庭的青词(包括斋词和醮词)行文概括蕴藉,具体看来,其中的斋词更加严肃整饬,而醮词的灵活度相对更强一些;绝大多数青词均具备统一固定的结构程式、文本大致划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多以“伏闻”、“伏以”等敬辞开头,对和本词紧密相关的道教神学观念作扼要叙述:或称玄功造化之妙、或颂神明临察之功,或褒斋醮科品之用、或赞名山仙化之灵等;其中斋词多以道教信仰的最高本体——“道”为对象,醮词的祝祷对象则扩展到专职性的神明或是灵化仙山。

第二部分介绍斋主的自身情况并目下所临之处境,即建斋设醮的因由意旨,语辞恭谨谦卑、意赅言简;其后往往概括此次斋醮的修举事宜来煞尾,即便文中没有具体指明斋醮仪格亦会示以严申科法、洁敬供奉之意。

第三部分则多以“伏冀”、“伏愿”、“伏惟”等谦卑语辞引出斋主对神明的祈愿。建斋设醮的直接原因是求神祈禳的重点,实际上祈请之辞常涉及生命生活的诸多方面,冀望玄功之佑无所不在;部分青词附誓诚之语,意将勤敬奉道、答谢神恩,亦有以恪尽忠孝作为誓诚者。结尾处(以醮词居多)以“不任”、“谨词”等词句作结。

以《广成集》卷四的《赵郜助上元黄箓斋词》为例:

至道流慈,元皇垂贶。三宫四赦,爰孚作解之恩;品物昭荣,共乐如春之泽。皇坛巨佑,幽显无遗。

臣以庸愚,叨逢圣运,早承宠禄,常戒满盈。犹恐年历之间,星辰之内,因缠厄会,尤切兢忧。辄因黄箓道场,虔申悔谢。

仰希上圣,俯鉴冲襟,密赐福祥,潜祛灾咎,寿年增益,家眷康宜,存殁幽明,同臻景佑。

这种划分“赞道、陈情、祈愿”三段化表达方式,与《赤松子章历》等所载的早期上章文不同,而大胆借鉴了中唐时期叹道文[1]文体的写作程式,使得青词的创作摆脱了浓郁的巫咒色彩而文采斐然,词文的逻辑结构也更加清晰。内容上循序古人由天道而该人事的思维传统,对相应将道教的自然宇宙观和世俗伦理观涵盖进来。相对解说道教的自然宇宙奥义,世俗人事的部分作为青词主题的落脚点,杜光庭在写作上又区分详略、突出反映斋主情旨的人事部分。这样,杜光庭创作的青词在写作的文学性与应用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广成集》青词所涵盖的范围异常广泛,国家层次的事宜包括天象异变、出兵讨逆、祥瑞符谶、祷雨祈晴、山川祭祀、修堰建观等等,与个人生命生活密切关联的存亡家口、神煞冲克、本命生辰、疾病灾厄、安居镇宅等也成为关注的对象。杜光庭本人在延续青词服务皇族社稷的宗教功能的同时大量地为官僚臣子们写作青词,很好地巩固和扩大了道教信仰在士大夫阶层的影响力,也为道教青词进一步地应用于广大民众生命生活的方方面面奠定了信仰基础。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独特的宗教理念与超越、终极的信仰追求,杜光庭没有让他的青词止步于全生保命的现世功利层面,也让道教的信仰理想、终极归宿等概念在青词中得到文学化地展现:在通过斋醮活动济度群生、践行大道慈悲度人宗旨的同时,唤起人们对道的热忱和对道教的教义理论、价值伦理的认同,引导人们尊道而行,起到良好地宣传教化作用。

注[1]:中唐时期叹道文多为翰林制文,约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由翰林学士李肇所撰之《翰林志》载:“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凡诸陵荐告上表、内道观叹道文,并用白麻纸。”《全唐文》卷677收入有白居易等写作的《叹道文》。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青词奏御,丹表通真——漫说杜光庭的青词

道教之音 牝青

2018-10-12 15:39:28

|
青词奏御,丹表通真——漫说杜光庭的青词
|

青词也叫青辞或绿章,是道教独具特色的宗教文体,因在青藤纸上用朱红色字写而得名。唐王朝尊老子为始祖,以祭祀老子的太清宫为皇室家庙。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敕太清宫停祝版奏告、以朱字书于青藤纸上是为青词之始。后世青词作为斋醮活动中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负责将斋主的感激诉求以书面的形式呈奏神明,是举建斋醮不可或缺的应用文本。

说到青词,人们常常联想到明代的“青词宰相”严嵩等人,但历史上对青词这一文体贡献最大的当属唐末五代时期的高道杜光庭杜光庭为当时著名的道教学者与领袖、玄门科教之集大成者,他一生勤奋,学识渊博,著述极丰,《道藏》中收入了其著作二十七种,二百余卷;他苦于战乱中道经遗散、十不存一的惨状,搜集道教经典多达三千余卷,有着“词林万页,学海千寻,扶宗立教,天下第一”之盛誉。根据统计,杜光庭现存青词218首,独占了唐人青词总数(238首)的绝大部分,到宋代青词数目激增,存留数目(1423首)远超唐人,但个人的创作量上亦无过之者。杜光庭可谓史上推动青词创作的第一人,他的青词几乎涉及了斋主关系现世生活各方面的请求,并且文风敦雅、辞彩赡丽;彻底扭转了之前青词数量少、文学性差、内容单薄的局面,更开启了宋代文人青词的大规模、高水平创作局面。所以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立足宗教视角还是文学视角,杜光庭的青词在道教青词发展中都极具典范意义。

青词之名始见于盛唐,其思想之源却可追溯至道教创教之初,甚至更早;因为宗教的存在离不开人和神的“交流”,以青词为代表的上章行为反映的是道教人神交接的活动中,人对神崇拜、祈求的虔诚意愿。道经中的“青词主意”就是强调青词要传达斋主建斋设醮的感激诉求。青词作为斋主奏神章文的统称,是举行斋醮活动的必备品,包括斋词和醮词;科仪中设有的“读词”或“宣词”的环节。南宋之金允中在《上清灵宝大法》(卷二十四)中分析了青词的宗教内涵:

允中稽考古式,斋醮自始及终皆备词关申,是高功措辞者。独青词乃斋主之情旨,高功之所据凭科,所谓誊词者也。青词代剖肝,丹书象沥血,所以形容斋主之诚切。其辞贵简而不尚繁,贵质而不尚丽,倾心露胆,求哀於上帝也。

由于每一场仪式都要撰写专门的道场青词,所以它的创作数量应举行斋醮活动的多少之需而定。道教“科仪三师”之一杜光庭把斋醮科仪作为道教解厄度人的现世法门,他积极为斋主撰写各类道场所需青词正是他践行其扶宗立教、济世度人使命的体现。他撰写的青词内容上浸蕴了道教的教义伦理、济度思想、神灵祭祀等多重理念,借助宗教仪式活动所独有的庄严与神圣性挥发出良好地宣教布道之效。

杜光庭号“广成先生”,其所撰表章、诗词、序文和碑文的汇集称为《广成集》,里面辑录了杜光庭现存绝大多数的斋醮词,集中体现了杜光庭青词创作的风貌,包括:斋词共计31首,其中黄箓斋词17首,占斋词总数的一半以上;醮词187首,其中周天醮15首、罗天醮6首、河图醮14首,其余醮词在本身未有示明科品之文。它们多以祈福禳灾为务而近乎牵涉了斋主关系现世生活各方面的请求。

《广成集》所录青词篇幅长短不一,短小者不足百字(如卷七之《本命醮北斗词》)、长者可至六、七百言;行文注重用典和属对、文辞华美。杜光庭的青词(包括斋词和醮词)行文概括蕴藉,具体看来,其中的斋词更加严肃整饬,而醮词的灵活度相对更强一些;绝大多数青词均具备统一固定的结构程式、文本大致划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多以“伏闻”、“伏以”等敬辞开头,对和本词紧密相关的道教神学观念作扼要叙述:或称玄功造化之妙、或颂神明临察之功,或褒斋醮科品之用、或赞名山仙化之灵等;其中斋词多以道教信仰的最高本体——“道”为对象,醮词的祝祷对象则扩展到专职性的神明或是灵化仙山。

第二部分介绍斋主的自身情况并目下所临之处境,即建斋设醮的因由意旨,语辞恭谨谦卑、意赅言简;其后往往概括此次斋醮的修举事宜来煞尾,即便文中没有具体指明斋醮仪格亦会示以严申科法、洁敬供奉之意。

第三部分则多以“伏冀”、“伏愿”、“伏惟”等谦卑语辞引出斋主对神明的祈愿。建斋设醮的直接原因是求神祈禳的重点,实际上祈请之辞常涉及生命生活的诸多方面,冀望玄功之佑无所不在;部分青词附誓诚之语,意将勤敬奉道、答谢神恩,亦有以恪尽忠孝作为誓诚者。结尾处(以醮词居多)以“不任”、“谨词”等词句作结。

以《广成集》卷四的《赵郜助上元黄箓斋词》为例:

至道流慈,元皇垂贶。三宫四赦,爰孚作解之恩;品物昭荣,共乐如春之泽。皇坛巨佑,幽显无遗。

臣以庸愚,叨逢圣运,早承宠禄,常戒满盈。犹恐年历之间,星辰之内,因缠厄会,尤切兢忧。辄因黄箓道场,虔申悔谢。

仰希上圣,俯鉴冲襟,密赐福祥,潜祛灾咎,寿年增益,家眷康宜,存殁幽明,同臻景佑。

这种划分“赞道、陈情、祈愿”三段化表达方式,与《赤松子章历》等所载的早期上章文不同,而大胆借鉴了中唐时期叹道文[1]文体的写作程式,使得青词的创作摆脱了浓郁的巫咒色彩而文采斐然,词文的逻辑结构也更加清晰。内容上循序古人由天道而该人事的思维传统,对相应将道教的自然宇宙观和世俗伦理观涵盖进来。相对解说道教的自然宇宙奥义,世俗人事的部分作为青词主题的落脚点,杜光庭在写作上又区分详略、突出反映斋主情旨的人事部分。这样,杜光庭创作的青词在写作的文学性与应用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广成集》青词所涵盖的范围异常广泛,国家层次的事宜包括天象异变、出兵讨逆、祥瑞符谶、祷雨祈晴、山川祭祀、修堰建观等等,与个人生命生活密切关联的存亡家口、神煞冲克、本命生辰、疾病灾厄、安居镇宅等也成为关注的对象。杜光庭本人在延续青词服务皇族社稷的宗教功能的同时大量地为官僚臣子们写作青词,很好地巩固和扩大了道教信仰在士大夫阶层的影响力,也为道教青词进一步地应用于广大民众生命生活的方方面面奠定了信仰基础。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独特的宗教理念与超越、终极的信仰追求,杜光庭没有让他的青词止步于全生保命的现世功利层面,也让道教的信仰理想、终极归宿等概念在青词中得到文学化地展现:在通过斋醮活动济度群生、践行大道慈悲度人宗旨的同时,唤起人们对道的热忱和对道教的教义理论、价值伦理的认同,引导人们尊道而行,起到良好地宣传教化作用。

注[1]:中唐时期叹道文多为翰林制文,约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由翰林学士李肇所撰之《翰林志》载:“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凡诸陵荐告上表、内道观叹道文,并用白麻纸。”《全唐文》卷677收入有白居易等写作的《叹道文》。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