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曰,每个人都要学会“照镜子”

道教之音 牝青

2018-11-30 13:44:49

道长曰,每个人都要学会“照镜子”

道教茅山宗的一位传奇祖师、有着“山中宰相”之称的陶弘景,在他的一本名为《养性延命录》的著作中说“人常数欲照镜”。从字面意思来理解,难不成道长也需要爱美?

对此,陶弘景祖师的答案是否定的。他随后解释说,“人常数欲照镜,谓之存形,形与神相存,此其意也”,并明确指出“若矜容颜色自爱玩,不如勿照”。可见,陶祖要提倡照镜子的主旨在于“存形”,达到“形神相存”的目的。那么,何谓存形,形神相存又有什么好处?

“形”的概念是与“神”相对而言的,顾名思义,“形”是形体的、物质的方面,“神”是精神的、非物质的,一个人离不开形与神两个方面:形为神之舍,神为形之主,有形无神则为行尸走肉,有神无形则无以寄托。形神相存相守才能长生久视。《庄子·在宥》篇中记载黄帝向广成子请教“治身长久之道”,广成子告诫黄帝,“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通过“抱神以静”使得“形将自正”,最终达到“女(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的目的。

道长曰,每个人都要学会“照镜子”

《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道教是爱生、贵生的宗教,同时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重视有形的生命机体,是以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形神并重、形神相守的修持观念。唐代高道司马承祯在其著名的《坐忘论》中引《西升经》说:“形神合同,故能长久。然虚无之道,力有深浅,深则兼被于形,浅则唯及于心。被形者,神人也,及心者,但得慧觉而身不免谢”,可见道家之修行,不独养神,“所以贵乎形神俱全也”。历史上的许多高道大德,年逾古稀而犹有壮容,被认为是“有道”的象征。

陶祖所属上清一脉的修行法门以存思(存想、存神)为其主要特色,“存”指意念的存放,“思”指瞑思其形。通过存思某一物体或神真的形貌、活动状态等以达到集中思想,去除杂念,修炼形神的目的。存思的对象非常广泛,包括存思天象(日、月、五星,云雾)、景物(气、炎火)、人体(五脏、丹田)及神真(身内神和身外神)等。

道长曰,每个人都要学会“照镜子”

司马承祯在《天隐子》中总结说:“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如此一来,常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容貌,把自己的容貌熟记在脑海中,无疑是有助于“存我之神,想我之身”的修炼活动的。

既然需要常照镜子,一向堪称“技术流”的道长们自然少不得亲自铸造宝镜,道经《上清长生宝鉴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宝镜的样式,其镜铭曰:百炼神金,九寸圆形,禽兽翼卫,七曜通灵,鉴包天地,威伏魔精,名山仙佩,奔轮上清。

道长曰,每个人都要学会“照镜子”

《上清长生宝鉴图》中的宝镜形象

而此前提及的司马承祯道长恰恰也是一位铸造界的高手,并且他亲制的宝剑、宝镜还是敬献皇帝的“贡品”,其铸造技术之高可见一斑。玄宗皇帝在收到司马炼师的剑、镜之后,御制《答司马承祯上剑镜诗》一首,作为答谢,其诗云:

宝照含天地,神剑合阴阳。

日月丽光景,星斗裁文章。

写鉴表容质,佩服为身防。

从兹一赏玩,永德保龄长。

玄宗皇帝的一句“写鉴表容质,佩服为身防”也透露出,宝镜不但可以助人存形,还有使得群妖现形、众邪不干的宗教功用。几经沧桑,司马炼师当年铸造的宝镜已不可见,幸运的是现存明道藏中还收有他的《上清含象剑鉴图》(图见正统道藏6册684页)一卷,内中描绘了其宝镜、宝剑的形象。

道长曰,每个人都要学会“照镜子”

《上清含象剑鉴图》中的宝镜形象

说到了这么多,最后还请大家记得常照镜子,存念形容,使形神相守,以期能如《清静经》所言,“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长曰,每个人都要学会“照镜子”

道教之音 牝青

2018-11-30 13:44:49

|
道长曰,每个人都要学会“照镜子”
|

道长曰,每个人都要学会“照镜子”

道教茅山宗的一位传奇祖师、有着“山中宰相”之称的陶弘景,在他的一本名为《养性延命录》的著作中说“人常数欲照镜”。从字面意思来理解,难不成道长也需要爱美?

对此,陶弘景祖师的答案是否定的。他随后解释说,“人常数欲照镜,谓之存形,形与神相存,此其意也”,并明确指出“若矜容颜色自爱玩,不如勿照”。可见,陶祖要提倡照镜子的主旨在于“存形”,达到“形神相存”的目的。那么,何谓存形,形神相存又有什么好处?

“形”的概念是与“神”相对而言的,顾名思义,“形”是形体的、物质的方面,“神”是精神的、非物质的,一个人离不开形与神两个方面:形为神之舍,神为形之主,有形无神则为行尸走肉,有神无形则无以寄托。形神相存相守才能长生久视。《庄子·在宥》篇中记载黄帝向广成子请教“治身长久之道”,广成子告诫黄帝,“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通过“抱神以静”使得“形将自正”,最终达到“女(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的目的。

道长曰,每个人都要学会“照镜子”

《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道教是爱生、贵生的宗教,同时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重视有形的生命机体,是以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形神并重、形神相守的修持观念。唐代高道司马承祯在其著名的《坐忘论》中引《西升经》说:“形神合同,故能长久。然虚无之道,力有深浅,深则兼被于形,浅则唯及于心。被形者,神人也,及心者,但得慧觉而身不免谢”,可见道家之修行,不独养神,“所以贵乎形神俱全也”。历史上的许多高道大德,年逾古稀而犹有壮容,被认为是“有道”的象征。

陶祖所属上清一脉的修行法门以存思(存想、存神)为其主要特色,“存”指意念的存放,“思”指瞑思其形。通过存思某一物体或神真的形貌、活动状态等以达到集中思想,去除杂念,修炼形神的目的。存思的对象非常广泛,包括存思天象(日、月、五星,云雾)、景物(气、炎火)、人体(五脏、丹田)及神真(身内神和身外神)等。

道长曰,每个人都要学会“照镜子”

司马承祯在《天隐子》中总结说:“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如此一来,常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容貌,把自己的容貌熟记在脑海中,无疑是有助于“存我之神,想我之身”的修炼活动的。

既然需要常照镜子,一向堪称“技术流”的道长们自然少不得亲自铸造宝镜,道经《上清长生宝鉴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宝镜的样式,其镜铭曰:百炼神金,九寸圆形,禽兽翼卫,七曜通灵,鉴包天地,威伏魔精,名山仙佩,奔轮上清。

道长曰,每个人都要学会“照镜子”

《上清长生宝鉴图》中的宝镜形象

而此前提及的司马承祯道长恰恰也是一位铸造界的高手,并且他亲制的宝剑、宝镜还是敬献皇帝的“贡品”,其铸造技术之高可见一斑。玄宗皇帝在收到司马炼师的剑、镜之后,御制《答司马承祯上剑镜诗》一首,作为答谢,其诗云:

宝照含天地,神剑合阴阳。

日月丽光景,星斗裁文章。

写鉴表容质,佩服为身防。

从兹一赏玩,永德保龄长。

玄宗皇帝的一句“写鉴表容质,佩服为身防”也透露出,宝镜不但可以助人存形,还有使得群妖现形、众邪不干的宗教功用。几经沧桑,司马炼师当年铸造的宝镜已不可见,幸运的是现存明道藏中还收有他的《上清含象剑鉴图》(图见正统道藏6册684页)一卷,内中描绘了其宝镜、宝剑的形象。

道长曰,每个人都要学会“照镜子”

《上清含象剑鉴图》中的宝镜形象

说到了这么多,最后还请大家记得常照镜子,存念形容,使形神相守,以期能如《清静经》所言,“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