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道士有七个阶缘,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阶

道教之音 张静依

2019-02-27 10:37:38

当道士有七个阶缘,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阶

《出家因缘经》当中记载:道士,有七个阶缘。一种叫做天真,天真是什么状态呢?天尊说,体合自然,内外纯静,就叫做天真。第二种叫做神仙,变化莫测,超离凡界的叫做神仙。第三种叫做幽逸,这种层次的道士含光藏辉,不拘世累。第四种叫做山居,说的是幽潜学道、仁智自安的这一类道士,比如现在常住山里清修不出世的道长,都属于山居。第五种叫做出家,什么是出家?舍诸有爱,脱落嚣尘,叫做出家,不像现在我们看很多人虽然住在庙里,但是心里还是会有很多执着,放不下世间太多的欲望,又或者虽然住在庙里,但又总希望可以去世间调剂一下宗教生活的,这都不能叫做出家,不能称为道士。第六个,就与出家相对了,叫做在家,这一类道士,虽然在家,但是和光同尘,抱道怀德,所以仍然被尊为道士。

最后一类,叫做祭酒,屈己尘凡,救度危苦者,就是祭酒。祭酒在古代,是一个官职,并且备受尊重,主要负责各种祭祀、祷祝、斋醮科仪,比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而荀卿三为祭酒。”而在过去天师道,以“治”为单位,各治设有治官,由祭酒统领道教信众。可以看出,祭酒是道士当中特别优秀有担当的人,所以说祭酒要“屈己尘凡,救度危苦”。

从上面所列的这七条,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道士。道士可不是像现在这样,你把俗装一换道装就成道士了,那是不论你行住坐卧,只要你一动心,你生出的每一个念头,都要围绕着道,围绕着德。

祖师对一名真正的道士也提出了诸多要求,如:持斋礼拜,诵经烧香,奉戒修身,燃灯忏悔,布施愿念,讲说大乘,教导众生,发大道心。由此而生出的诸种功德,是为了天下所有的众生,包括有形众生和无形众生,把自己放到所有人的后面来弘道弘教。这样做了,才能得到天上地下、六道四生一切众生的礼拜皈敬,才能做人天的福田,才可以作为三界依靠。

当道士有七个阶缘,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阶

我们都知道,道教被称为玄门,因为我们所研究的东西玄之又玄,是众妙之门。那么我们入道求道,应当发法身十七愿念。法身,是指修炼得道之身,可以成就一切功德之身。这十七个愿念是什么呢:

一愿不杀生命;二愿永不饮酒;三愿永不血味;四愿不食五辛;五愿不犯淫欲;六愿不说他过;七愿不贪财货;八愿勤修功德;九愿不恼乱人;十愿利人不舍;十一愿永不妄语;十二愿永不懈怠;十三愿修学一切方便;十四愿永不盗一切物;十五愿长内修斋;十六愿常照诸法空静;十七愿常敦默如愚。

以上这些愿心,我们入道以后,是都要受持的。

《升玄经》当中说:作为一名道士,与社会上的俗众男女,是不一样的。俗众眼睛多好视物,口舌多好美味,道士则要与他们相反,目不多看,见好不惊。耳朵不听谗言,不听乱声。鼻不嗅香,芬芳之腥。口不嗜甘,茹犯众生。心不想欲,财色华荣。手不奸用,足不恶践。这样才是道士应该有的行为。

经中又说:但凡出家的道士,应除去华丽的配饰,衣着朴素,卑床小屋,能够容身就够了,不能奢侈。除了看病及出游出行,更多的要净居闲处,耽玄乐道,这是闻道修德的根本。

《太真科》说:道士修习经业,要以五千文为先。五千文,指的就是太上道祖的《道德真经》。讲说通解,度人济己,开化无穷,此为大乘之人。经中还说:天地开辟之初,圣真仙人,皆宣扬道气,立法相传。与太上道祖同宗,都称为学士。只有以道为事,事道有功,才能升号叫做道士。

《明威经》当中说:为学不可不精,邪正相似,不可不明,不明堕于难境,明者班于易途。明与不明,由心详辨。怎么辨别明与不明、真与伪呢?有一个方法,就是遍学众经,历试取验,自然朗明,在世间法,出世间法,有为无为,无不究悉,自然得三清之妙趣。三清为道之一炁所化,既然得到大道之妙处,即堪称为证圣成真之道士了。

(本文原名《<太上出家经训>浅释》,因发布需要,有节选和删改。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当道士有七个阶缘,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阶

道教之音 张静依

2019-02-27 10:37:38

|
当道士有七个阶缘,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阶
|

当道士有七个阶缘,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阶

《出家因缘经》当中记载:道士,有七个阶缘。一种叫做天真,天真是什么状态呢?天尊说,体合自然,内外纯静,就叫做天真。第二种叫做神仙,变化莫测,超离凡界的叫做神仙。第三种叫做幽逸,这种层次的道士含光藏辉,不拘世累。第四种叫做山居,说的是幽潜学道、仁智自安的这一类道士,比如现在常住山里清修不出世的道长,都属于山居。第五种叫做出家,什么是出家?舍诸有爱,脱落嚣尘,叫做出家,不像现在我们看很多人虽然住在庙里,但是心里还是会有很多执着,放不下世间太多的欲望,又或者虽然住在庙里,但又总希望可以去世间调剂一下宗教生活的,这都不能叫做出家,不能称为道士。第六个,就与出家相对了,叫做在家,这一类道士,虽然在家,但是和光同尘,抱道怀德,所以仍然被尊为道士。

最后一类,叫做祭酒,屈己尘凡,救度危苦者,就是祭酒。祭酒在古代,是一个官职,并且备受尊重,主要负责各种祭祀、祷祝、斋醮科仪,比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而荀卿三为祭酒。”而在过去天师道,以“治”为单位,各治设有治官,由祭酒统领道教信众。可以看出,祭酒是道士当中特别优秀有担当的人,所以说祭酒要“屈己尘凡,救度危苦”。

从上面所列的这七条,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道士。道士可不是像现在这样,你把俗装一换道装就成道士了,那是不论你行住坐卧,只要你一动心,你生出的每一个念头,都要围绕着道,围绕着德。

祖师对一名真正的道士也提出了诸多要求,如:持斋礼拜,诵经烧香,奉戒修身,燃灯忏悔,布施愿念,讲说大乘,教导众生,发大道心。由此而生出的诸种功德,是为了天下所有的众生,包括有形众生和无形众生,把自己放到所有人的后面来弘道弘教。这样做了,才能得到天上地下、六道四生一切众生的礼拜皈敬,才能做人天的福田,才可以作为三界依靠。

当道士有七个阶缘,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阶

我们都知道,道教被称为玄门,因为我们所研究的东西玄之又玄,是众妙之门。那么我们入道求道,应当发法身十七愿念。法身,是指修炼得道之身,可以成就一切功德之身。这十七个愿念是什么呢:

一愿不杀生命;二愿永不饮酒;三愿永不血味;四愿不食五辛;五愿不犯淫欲;六愿不说他过;七愿不贪财货;八愿勤修功德;九愿不恼乱人;十愿利人不舍;十一愿永不妄语;十二愿永不懈怠;十三愿修学一切方便;十四愿永不盗一切物;十五愿长内修斋;十六愿常照诸法空静;十七愿常敦默如愚。

以上这些愿心,我们入道以后,是都要受持的。

《升玄经》当中说:作为一名道士,与社会上的俗众男女,是不一样的。俗众眼睛多好视物,口舌多好美味,道士则要与他们相反,目不多看,见好不惊。耳朵不听谗言,不听乱声。鼻不嗅香,芬芳之腥。口不嗜甘,茹犯众生。心不想欲,财色华荣。手不奸用,足不恶践。这样才是道士应该有的行为。

经中又说:但凡出家的道士,应除去华丽的配饰,衣着朴素,卑床小屋,能够容身就够了,不能奢侈。除了看病及出游出行,更多的要净居闲处,耽玄乐道,这是闻道修德的根本。

《太真科》说:道士修习经业,要以五千文为先。五千文,指的就是太上道祖的《道德真经》。讲说通解,度人济己,开化无穷,此为大乘之人。经中还说:天地开辟之初,圣真仙人,皆宣扬道气,立法相传。与太上道祖同宗,都称为学士。只有以道为事,事道有功,才能升号叫做道士。

《明威经》当中说:为学不可不精,邪正相似,不可不明,不明堕于难境,明者班于易途。明与不明,由心详辨。怎么辨别明与不明、真与伪呢?有一个方法,就是遍学众经,历试取验,自然朗明,在世间法,出世间法,有为无为,无不究悉,自然得三清之妙趣。三清为道之一炁所化,既然得到大道之妙处,即堪称为证圣成真之道士了。

(本文原名《<太上出家经训>浅释》,因发布需要,有节选和删改。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