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庆祖国生日,我们来聊聊道教中的家国水土情怀

道教之音 高璟

2019-09-30 14:01:00

共庆祖国生日,我们来聊聊道教中的家国水土情怀

很多人在刚开始接触道教的时候,最熟悉的一句话就是“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意思是说,道教不仅仅根植在中国本土文化的沃土中,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而且道教文化早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化在每一位中国人的骨子里。圣人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无形无相之道本就在我们身边,其上可表现为祈祝华夏水土万万永春,下亦代表着忠孝节义的为人品格。在这个层面上来讲,爱国与爱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

在祖国70华诞到来之际,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道教中的家国水土情怀:

大道无为教化,始自春秋老子。虽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其“见周之衰,乃遂去”,字面上看仿佛带有归隐者不问世事的超然姿态,但老子留下的《道德经》一书却是一本实实在在的治国之书。太上道祖身为周朝史官,看遍了天下兴亡和人心、人性,所以才能以绝无仅有的高度——即“道”的视角——去提出最为完美的人间道,以及实现人间道的方法和途径,即“自然”“无为”两大主旨。

《道德经》中对理想社会图景的表达,集中在八十章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句话中。使每一个人都有丰足的食物和衣服,使每一个人都能安居乐业,虽然这句话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却与今日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道祖称之为“小国寡民”,是指每个人都可以放下心中的机巧聪明,陌生群体之间的相处也如同回归到三五好友般坦然相待的纯真状态。

有了美好的家国理想,就要有实现这一理想的必要方法。道祖又曰“治人事天莫若啬”,一个“啬”字便体现出道教治世的思想精髓,是在告诫人们把使心用心的功夫收回来,把与人争名夺利的心机收回来,学会安于自己的本分,把成人世界的纷繁复杂一一剥除,让每一个人都展现出婴孩般的天真无邪,那么社会自然安稳、家国必然太平。这与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核心宗旨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所传达的宗旨,在本质上是真一不二的,其既代表了执政者所希望实现的家国太平、社会稳定,同时也是最普通的人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心愿。天心与人心契合为一,便可皆谓“我自然”。

这,既是以无为功夫所能达到的国之治,也是以自然理念所能实现的民之乐。

司马迁在《史记·自序》中引用了其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一文中对黄老新道家的评述,曰“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指约而易操,事少而供多。”这里提到的集诸多优势于一身的“道家”,便是西汉初年所奉行的黄老道家思想。自老子以“道”立言之后,汉朝初年以黄老无为思想为治国方略,并提出“身国同构”这一著名的道家理论,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如同休养自我的身心,唯有以清心寡欲为要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而治理国家时则要以清静无为为要才能使百姓休养生息。在黄老无为思想的助力下,汉朝很快从前朝颠覆时的混乱中恢复过来,并实现了“光景之治”的盛况。同样的历史,在隋唐两代演变之际再一次重演。唐王朝因奉行老君教化,也使本朝开国不久便出现了贞观、开元等盛世图景。

共庆祖国生日,我们来聊聊道教中的家国水土情怀

“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这是《太清宝诰》中对道德天尊的赞誉。在道家的神仙信仰体系中认为,道德天尊主掌人文生化的宇宙世界,因祖师具有慈悲度人的大心肠而数次化生人间为帝王之师,辅佐人君治理天下,匡立人间仁义礼智。以自然之道、圣贤之理为宗旨,最终要实现的乃是“万化乐雍熙”的人间教化,是之为“宗”“教”也!

若对道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会发现道教中诸多神仙圣号中都含有“护国”二字,如南岳大帝称为“南岳司天昭圣帝安邦护国大天尊”、碧霞元君称为“天仙玉女广灵慈惠恭顺溥济保生真人护国庇民宏德碧霞元君”、城隍爷称为“护国保宁佑圣王威灵公感应尊神”等等,唯有对家国百姓做出了大贡献,才可百世流芳而被人们所铭记。这一点不仅只体现在神仙圣号中,甚至在宫观及经典的名称中也多有表现,如北京市便有护国天仙圣母庙、护国双关帝庙、护国忠义庙等文化遗址,教门内又有《太上护国祈雨消灾经》《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真经》《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正一法文经护国醮海品》《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等一批常诵经典流传至今。

由此来看,道教思想虽然是立足于人们的自身修养,却可以从立身而推广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这一点与儒家的穷达之变,共同构成了中国人立身行事的基本原则。道家思想从立身出发,推而衍之则认为,爱护好自己的身心品行是热爱家国水土的基本前提,而祈祝国泰民安的美好心愿实则又与普通百姓安稳自然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爱国,是爱己的延伸;爱己并爱人,则是实现爱国的方便法门。

玄门经韵中有一段“大赞韵”,韵词唱到“酬天地,盖载恩;蒙日月,照临身形;皇王水土万万春,报父母养育深恩”,天地盖载、日月照临、家国水土和父母养育,此为道教所提倡的四重恩德。不论是否为修道人,我们人人都是秉承这四重恩德而降生,知恩图报是超越了教门和地域文化属性的普世概念,所以不论是否是教门中人,下报父母深恩、上祈家国水土永世安昌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生来便具有的使命。

爱国爱教,我们爱的是这一片华夏热土,我们爱的是以道文化为代表的祖先圣贤的谆谆教化,我们爱的更是每一位愿意为了明天的美好而努力精进的自己。祖国的生日,也当是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庆典。

最后,再次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明天会更好。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共庆祖国生日,我们来聊聊道教中的家国水土情怀

道教之音 高璟

2019-09-30 14:01:00

|
共庆祖国生日,我们来聊聊道教中的家国水土情怀
|

共庆祖国生日,我们来聊聊道教中的家国水土情怀

很多人在刚开始接触道教的时候,最熟悉的一句话就是“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意思是说,道教不仅仅根植在中国本土文化的沃土中,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而且道教文化早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化在每一位中国人的骨子里。圣人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无形无相之道本就在我们身边,其上可表现为祈祝华夏水土万万永春,下亦代表着忠孝节义的为人品格。在这个层面上来讲,爱国与爱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

在祖国70华诞到来之际,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道教中的家国水土情怀:

大道无为教化,始自春秋老子。虽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其“见周之衰,乃遂去”,字面上看仿佛带有归隐者不问世事的超然姿态,但老子留下的《道德经》一书却是一本实实在在的治国之书。太上道祖身为周朝史官,看遍了天下兴亡和人心、人性,所以才能以绝无仅有的高度——即“道”的视角——去提出最为完美的人间道,以及实现人间道的方法和途径,即“自然”“无为”两大主旨。

《道德经》中对理想社会图景的表达,集中在八十章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句话中。使每一个人都有丰足的食物和衣服,使每一个人都能安居乐业,虽然这句话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却与今日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道祖称之为“小国寡民”,是指每个人都可以放下心中的机巧聪明,陌生群体之间的相处也如同回归到三五好友般坦然相待的纯真状态。

有了美好的家国理想,就要有实现这一理想的必要方法。道祖又曰“治人事天莫若啬”,一个“啬”字便体现出道教治世的思想精髓,是在告诫人们把使心用心的功夫收回来,把与人争名夺利的心机收回来,学会安于自己的本分,把成人世界的纷繁复杂一一剥除,让每一个人都展现出婴孩般的天真无邪,那么社会自然安稳、家国必然太平。这与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核心宗旨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所传达的宗旨,在本质上是真一不二的,其既代表了执政者所希望实现的家国太平、社会稳定,同时也是最普通的人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心愿。天心与人心契合为一,便可皆谓“我自然”。

这,既是以无为功夫所能达到的国之治,也是以自然理念所能实现的民之乐。

司马迁在《史记·自序》中引用了其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一文中对黄老新道家的评述,曰“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指约而易操,事少而供多。”这里提到的集诸多优势于一身的“道家”,便是西汉初年所奉行的黄老道家思想。自老子以“道”立言之后,汉朝初年以黄老无为思想为治国方略,并提出“身国同构”这一著名的道家理论,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如同休养自我的身心,唯有以清心寡欲为要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而治理国家时则要以清静无为为要才能使百姓休养生息。在黄老无为思想的助力下,汉朝很快从前朝颠覆时的混乱中恢复过来,并实现了“光景之治”的盛况。同样的历史,在隋唐两代演变之际再一次重演。唐王朝因奉行老君教化,也使本朝开国不久便出现了贞观、开元等盛世图景。

共庆祖国生日,我们来聊聊道教中的家国水土情怀

“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这是《太清宝诰》中对道德天尊的赞誉。在道家的神仙信仰体系中认为,道德天尊主掌人文生化的宇宙世界,因祖师具有慈悲度人的大心肠而数次化生人间为帝王之师,辅佐人君治理天下,匡立人间仁义礼智。以自然之道、圣贤之理为宗旨,最终要实现的乃是“万化乐雍熙”的人间教化,是之为“宗”“教”也!

若对道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会发现道教中诸多神仙圣号中都含有“护国”二字,如南岳大帝称为“南岳司天昭圣帝安邦护国大天尊”、碧霞元君称为“天仙玉女广灵慈惠恭顺溥济保生真人护国庇民宏德碧霞元君”、城隍爷称为“护国保宁佑圣王威灵公感应尊神”等等,唯有对家国百姓做出了大贡献,才可百世流芳而被人们所铭记。这一点不仅只体现在神仙圣号中,甚至在宫观及经典的名称中也多有表现,如北京市便有护国天仙圣母庙、护国双关帝庙、护国忠义庙等文化遗址,教门内又有《太上护国祈雨消灾经》《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真经》《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正一法文经护国醮海品》《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等一批常诵经典流传至今。

由此来看,道教思想虽然是立足于人们的自身修养,却可以从立身而推广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这一点与儒家的穷达之变,共同构成了中国人立身行事的基本原则。道家思想从立身出发,推而衍之则认为,爱护好自己的身心品行是热爱家国水土的基本前提,而祈祝国泰民安的美好心愿实则又与普通百姓安稳自然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爱国,是爱己的延伸;爱己并爱人,则是实现爱国的方便法门。

玄门经韵中有一段“大赞韵”,韵词唱到“酬天地,盖载恩;蒙日月,照临身形;皇王水土万万春,报父母养育深恩”,天地盖载、日月照临、家国水土和父母养育,此为道教所提倡的四重恩德。不论是否为修道人,我们人人都是秉承这四重恩德而降生,知恩图报是超越了教门和地域文化属性的普世概念,所以不论是否是教门中人,下报父母深恩、上祈家国水土永世安昌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生来便具有的使命。

爱国爱教,我们爱的是这一片华夏热土,我们爱的是以道文化为代表的祖先圣贤的谆谆教化,我们爱的更是每一位愿意为了明天的美好而努力精进的自己。祖国的生日,也当是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庆典。

最后,再次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明天会更好。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