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剑飞行还是腾云驾雾?神仙出行如何才能“6地飞起”

道教之音 佚名

2019-11-16 11:44:00

御剑飞行还是腾云驾雾?神仙出行如何才能“6地飞起”

注:本图源于游戏《梦幻新诛仙》

在大家眼里,神仙都是会飞的:就如土地公公,为了“名书上清”的“小目标”,也要“升天达地,出幽入冥”辛勤地“飞行”。传说中“神仙级别”的高道也一定要能“6地飞起”,于是乎,是腾云驾雾、御剑飞行还是执幡驾炎龙呢?

关于这个问题,东晋的葛洪祖师在《抱朴子·杂应》篇中,记载了一种关于“飞行”的道教术法——“乘蹻”,并说“若能乘蹻者,可以周流天下,不拘山河”。先说这个长相很“繁体”的字“蹻qiāo”,《说文》云:蹻,举足行高也。从足,乔声。意思是抬起脚走路,也引申为鞋子。《抱朴子》介绍说,“凡乘蹻道有三法:一曰龙蹻,二曰虎蹻,三曰鹿(卢)蹻。”这里的龙、虎、鹿是道士“飞行”的“交通工具”,所以有人也将“三蹻”形象地解释成“三轿”。

但由于“乘蹻法”乘的不是一般的“轿子”,在“上轿”之前必须得做满功(斋)课(戒)。按照《抱朴子》中的记载:“乘蹻须长斋,绝荤菜,断血食,一年之后,乃可乘此三蹻耳。”必定是飞得越高、付出的努力也就越大。此法既是有着“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的超凡功能,那么施行之中就更要精诚恭谨,葛洪祖师在后文谆谆告诫说,“其高下去留,皆自有法,勿得任意耳。若不奉其禁,则不可妄乘蹻,有倾坠之祸也”。你看,不但要有大志大行,一不小心犯了戒,还可能摔得更惨。

御剑飞行还是腾云驾雾?神仙出行如何才能“6地飞起”

说起“乘蹻”之法,在葛洪祖师著述《抱朴子》之前,它就出现在了三国时期大才子曹植的诗中。曹植的《桂之树行》说:“乘蹻万里之外,去留随意所欲存。高高上际于众外,下下乃穷极地天。”“乘蹻”可以自由地遨游万里之外,纵横天地之间。在《升天行》中也说:“乘蹻追术士,远之蓬莱山”。在这里,“乘蹻”还是进入蓬莱仙山的“敲门砖”。

道经中记述有“青城丈人授黄帝龙蹻并降雨验”的传说:始祖黄帝向古仙人宁封子请教,宁封子传授给黄帝《龙蹻经》一部,黄帝由此学会了“御飞云之道”。宁封子也因着这层缘故被称为“龙跷(蹻)真人”。《云笈七签》还记载,紫阳真人周义山“闻蒙山栾先生能读《龙蹻经》,遂往寻之”。又有晚唐诗人皮日休在诗中写道:“存心服燕胎,叩齿读《龙蹻》。福地七十二,兹焉永堪托”(《晓次神景宫》)。

到这里,《龙蹻经》已自动取得了“关键词”的地位。“检索”起来,《道藏》中还真的有一部专门讲述“乘蹻法”的道经,该经书名叫《太上登真三蹻灵应经》,后人将它归在洞真部众术类。此经开头便说:“凡学修仙道,遇《三蹻经》能入妙道,与诸法不同,与诸术不同,用之如石火,立之于烟霞,施之于电光,速游仙岛矣。”

御剑飞行还是腾云驾雾?神仙出行如何才能“6地飞起”

根据表述,《三蹻经》能帮助学仙之人实现“瞬移”,经中记载的“三蹻”和《抱朴子》中相同:“上则龙蹻,中则虎蹻,下则鹿蹻”。龙、虎、鹿三者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都不是“凡物”,“乘坐”之后,自然非同凡响:“用龙蹻者,龙能上天入地,穿山入水,……能助奉道之士,混合杳冥,通大道也”。

“龙蹻”是“三蹻”的最高层级,炼成之后,不仅可以畅游道教的洞天福地,而且能令“一切邪魔精怪恶物不敢近”,所到处“神祇来朝现”。更为紧要的是,“龙蹻”不仅仅止步于“术”的范畴,而且能够合“道”。经文云:“蹻者,气也。气者,道也。长视龙蹻,炼身为气,与道合真,足生云也”。意思是:修此术也就是修大道,修成了就得道了。

御剑飞行还是腾云驾雾?神仙出行如何才能“6地飞起”

《周易·文言传》说,“云从龙,风从虎”,排在“龙蹻”后面的“虎蹻”就完美发挥了这个的理念:“夫虎蹻者,风之母,水之子,用之三载,其虎自乘风来来往往,如风动败叶飞空,聚则为形,散则为风,与天地正阳之炁混合为一”。经文记载,御风而行的列子就是修炼了“虎蹻”之法,而“自然成道”的。

“鹿蹻”是“三蹻”最后一蹻,经文虽说,“鹿蹻者,常也”,但修炼之后仍可以“日行千里”。“鹿蹻”还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可以帮助学道之人采食长生仙药——灵芝。经文记载:“遇鹿者,能采灵芝,……鹿到有灵芝处地上,其鹿自经三遭,其芝草自不能走之。而依法采食,其灵芝自得,长生不死”。

御剑飞行还是腾云驾雾?神仙出行如何才能“6地飞起”

在经文的后半部中,作者倒没遮遮掩掩,爽快记述了“乘蹻术”的具体修炼方案,但方案之前还是再加“说明”:“夫三蹻之经,是天地之灵文,神仙之秘术,若传非人,先殃一身,后灭九祖,须立盟誓,方可传之与有德之人也”。给神秘的“乘蹻术”筑起了一道围城,只对“对的人”打开城门。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自古而今,人类活动区域、生命时长的有限“圈不住”人类对头顶的苍穹、对星辰大海的无限向往。古籍中超越有限的飞行畅游之法——无论它仅是一篇瑰丽想象还是真的仙家秘术,都显示了人们纯真的好奇和大胆的尝试,而只有循着“好奇”与“尝试”,我们才能够愈来愈“6地飞起”。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御剑飞行还是腾云驾雾?神仙出行如何才能“6地飞起”

道教之音 佚名

2019-11-16 11:44:00

|
御剑飞行还是腾云驾雾?神仙出行如何才能“6地飞起”
|

御剑飞行还是腾云驾雾?神仙出行如何才能“6地飞起”

注:本图源于游戏《梦幻新诛仙》

在大家眼里,神仙都是会飞的:就如土地公公,为了“名书上清”的“小目标”,也要“升天达地,出幽入冥”辛勤地“飞行”。传说中“神仙级别”的高道也一定要能“6地飞起”,于是乎,是腾云驾雾、御剑飞行还是执幡驾炎龙呢?

关于这个问题,东晋的葛洪祖师在《抱朴子·杂应》篇中,记载了一种关于“飞行”的道教术法——“乘蹻”,并说“若能乘蹻者,可以周流天下,不拘山河”。先说这个长相很“繁体”的字“蹻qiāo”,《说文》云:蹻,举足行高也。从足,乔声。意思是抬起脚走路,也引申为鞋子。《抱朴子》介绍说,“凡乘蹻道有三法:一曰龙蹻,二曰虎蹻,三曰鹿(卢)蹻。”这里的龙、虎、鹿是道士“飞行”的“交通工具”,所以有人也将“三蹻”形象地解释成“三轿”。

但由于“乘蹻法”乘的不是一般的“轿子”,在“上轿”之前必须得做满功(斋)课(戒)。按照《抱朴子》中的记载:“乘蹻须长斋,绝荤菜,断血食,一年之后,乃可乘此三蹻耳。”必定是飞得越高、付出的努力也就越大。此法既是有着“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的超凡功能,那么施行之中就更要精诚恭谨,葛洪祖师在后文谆谆告诫说,“其高下去留,皆自有法,勿得任意耳。若不奉其禁,则不可妄乘蹻,有倾坠之祸也”。你看,不但要有大志大行,一不小心犯了戒,还可能摔得更惨。

御剑飞行还是腾云驾雾?神仙出行如何才能“6地飞起”

说起“乘蹻”之法,在葛洪祖师著述《抱朴子》之前,它就出现在了三国时期大才子曹植的诗中。曹植的《桂之树行》说:“乘蹻万里之外,去留随意所欲存。高高上际于众外,下下乃穷极地天。”“乘蹻”可以自由地遨游万里之外,纵横天地之间。在《升天行》中也说:“乘蹻追术士,远之蓬莱山”。在这里,“乘蹻”还是进入蓬莱仙山的“敲门砖”。

道经中记述有“青城丈人授黄帝龙蹻并降雨验”的传说:始祖黄帝向古仙人宁封子请教,宁封子传授给黄帝《龙蹻经》一部,黄帝由此学会了“御飞云之道”。宁封子也因着这层缘故被称为“龙跷(蹻)真人”。《云笈七签》还记载,紫阳真人周义山“闻蒙山栾先生能读《龙蹻经》,遂往寻之”。又有晚唐诗人皮日休在诗中写道:“存心服燕胎,叩齿读《龙蹻》。福地七十二,兹焉永堪托”(《晓次神景宫》)。

到这里,《龙蹻经》已自动取得了“关键词”的地位。“检索”起来,《道藏》中还真的有一部专门讲述“乘蹻法”的道经,该经书名叫《太上登真三蹻灵应经》,后人将它归在洞真部众术类。此经开头便说:“凡学修仙道,遇《三蹻经》能入妙道,与诸法不同,与诸术不同,用之如石火,立之于烟霞,施之于电光,速游仙岛矣。”

御剑飞行还是腾云驾雾?神仙出行如何才能“6地飞起”

根据表述,《三蹻经》能帮助学仙之人实现“瞬移”,经中记载的“三蹻”和《抱朴子》中相同:“上则龙蹻,中则虎蹻,下则鹿蹻”。龙、虎、鹿三者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都不是“凡物”,“乘坐”之后,自然非同凡响:“用龙蹻者,龙能上天入地,穿山入水,……能助奉道之士,混合杳冥,通大道也”。

“龙蹻”是“三蹻”的最高层级,炼成之后,不仅可以畅游道教的洞天福地,而且能令“一切邪魔精怪恶物不敢近”,所到处“神祇来朝现”。更为紧要的是,“龙蹻”不仅仅止步于“术”的范畴,而且能够合“道”。经文云:“蹻者,气也。气者,道也。长视龙蹻,炼身为气,与道合真,足生云也”。意思是:修此术也就是修大道,修成了就得道了。

御剑飞行还是腾云驾雾?神仙出行如何才能“6地飞起”

《周易·文言传》说,“云从龙,风从虎”,排在“龙蹻”后面的“虎蹻”就完美发挥了这个的理念:“夫虎蹻者,风之母,水之子,用之三载,其虎自乘风来来往往,如风动败叶飞空,聚则为形,散则为风,与天地正阳之炁混合为一”。经文记载,御风而行的列子就是修炼了“虎蹻”之法,而“自然成道”的。

“鹿蹻”是“三蹻”最后一蹻,经文虽说,“鹿蹻者,常也”,但修炼之后仍可以“日行千里”。“鹿蹻”还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可以帮助学道之人采食长生仙药——灵芝。经文记载:“遇鹿者,能采灵芝,……鹿到有灵芝处地上,其鹿自经三遭,其芝草自不能走之。而依法采食,其灵芝自得,长生不死”。

御剑飞行还是腾云驾雾?神仙出行如何才能“6地飞起”

在经文的后半部中,作者倒没遮遮掩掩,爽快记述了“乘蹻术”的具体修炼方案,但方案之前还是再加“说明”:“夫三蹻之经,是天地之灵文,神仙之秘术,若传非人,先殃一身,后灭九祖,须立盟誓,方可传之与有德之人也”。给神秘的“乘蹻术”筑起了一道围城,只对“对的人”打开城门。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自古而今,人类活动区域、生命时长的有限“圈不住”人类对头顶的苍穹、对星辰大海的无限向往。古籍中超越有限的飞行畅游之法——无论它仅是一篇瑰丽想象还是真的仙家秘术,都显示了人们纯真的好奇和大胆的尝试,而只有循着“好奇”与“尝试”,我们才能够愈来愈“6地飞起”。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