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为楫 未来可期——读《太上老君日用妙经》所感

道教之音 徐志波

2020-01-18 19:03:41

初心为楫 未来可期——读《太上老君日用妙经》所感

众所周知,我们道家经典都是道教在长期的不断发展中积累下来的,经藏卷帙浩繁,包罗万象,不仅有我们所熟知的教义教规、修炼方术以及斋醮科仪,它还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医药学、养生学、化学、音乐、地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道教经典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如今,我等有幸诵持祖师留给我们的诸多经典,实乃无比的殊胜、无量的功德、无尽的福报。

古往今来,我们道家最讲究一个“用”字,而合适之用往往称之为“妙”。然而,每个人的入道机缘各有不同,适合别人之“用”,未必就适合自己,所以在自我修证的漫漫长路上,与自己相应的,实乃最好的不二法门。而这不二法门,“太上老君日用妙经”之妙,可谓玄之又玄,妙不可言。诚然,正如《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所云:“夫日用者,饮食则定。禁口独坐,莫起一念。万事俱忘,存神定意。口唇相粘,牙齿相著。眼不视物,耳不听声。一心内守,调息绵绵。微微轻出,似有如无。”这何尝不是《道德经》中说的道之大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畋猎,令人心发狂。”原来,我们的道祖老子,一直就在用心良苦地告诫世人,莫要缘木求鱼,清静才是人间正道——而在《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中,又说到“清静为天下正。”

常言道,一本好书将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而一部好的经书,已然引人向善,度人无数——《太上老君日用妙经》无疑便是这样一部能使人活得更吉祥、更智慧、更健康的大乘经典。众位道友,你我本来自性朗然,先天阴阳二气为你我之真父母。我们贪著万物,迷失了本性,而失身于六道。道经曰: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殊不知,“今而既获人身,叨亲正教;岂非千生庆幸,一旦遭逢。自合省心,早求度世。”当下,我与众道友既有缘来临法筵,因缘际遇,绝非偶然,这皆因前世所修。是故《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又云:“灵真付体,自知长生之路。十二时辰,常要清静。灵台无物为之清,一念不起为之静。”众位道友,何谓“清静”二字呢?远离红尘虔诚斋戒于庙中,焚香打坐礼忏诵经,可是修行?可是清静?须知“气是神之母,神是气之子”,是以阴阳无私,顺万物之理以生之;天地无为,辅万物之性以成之;至人无体,妙万物以为体;至道无方,鼓万物以为用。故浑沦未判,一气湛然,而“神”与“气”相结,先天与后天参合,本然相寂,五脏清透,内外无我,得观内境,动则应物,静则合真,则是清静矣。

初心为楫 未来可期——读《太上老君日用妙经》所感

妙哉!道教自创立伊始,便积极倡导以自然为本,清静为基。道教还有一部专门论述“清静”的经典,就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经中就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已然愈加开放。不可否认的是,世人皆爱繁华,繁复之美,追求钱财永远不会嫌多,追求权利永远不会嫌大,追求快乐永远不会感到餍足。这无疑,使得我们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在灯红酒绿里丧失了本性,在追逐名利、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渐迷方向。于是,我们不再满足恬淡的生活,不再是安贫乐道,不再是推崇积极奉献社会,然而随之取代的又是什么呢?我们似乎不难得知,也不难看到的是,在21世纪的今天,尽管科技高速发展,却在悄然间滋生了种种社会问题,比如贫富悬殊、道德滑坡、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们渐失的人文情操以及信仰危机,甚至还有人与人之间出现的信任危机等等,并由此引发了一些严重的社会矛盾。现在的人们,变得好像也越来越浮躁;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你的周围,在你的身边,暴唳之气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多?很多人开始变得焦躁,抑郁,悲观,厌世……很多社会不良现象,似乎在我们当前社会已成为常态,变得司空见惯,甚至是习以为常,让世人见怪不怪了。显然,当前社会,我们亟需要一种精神上的正道引领。

大道简易,人心好繁。环境固然会改变人心,而人的这颗心,最容易纷忙迷乱,瞬息万变。更何况修道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修道之人,更是道心一失,群魔丛生。倘若,一个人能做到清静,在道德水准上就达到了一种高度,自然能够淡泊名利,宠辱不惊,无论生活环境优劣,都会生活得很安宁,不会产生忧思困苦。过去,我们常听到老人们说,人世间有各种福气,总起来叫洪福,就是大福气、好福气。事实上,人生最难得的不是享口福,也不是艳福不浅、洪福齐天,而是享这清福,这清静才是最好的清福啊。殊不知,我们的祖师大慈悲,已然在《太上老君日用妙经》的经文中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参悟身体的奥秘,将自身的“风水宝地”发掘,提升人生质量。事实上,身体素质才是生命的第一要义,不付出点时间精力,怎么懂健康的可贵。即使在真真切切愉悦了身心的同时,祖师又告诉我们要身体力行,要行善戒恶,惟有如此,才能够获得更好的福报。天尊慈悲,度人无量。如是《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文中云:“敬天地,重日月。惧国法。依王道。孝父母。上谦让。下和睦。好事行,恶事止。”经中又云:“积阴德,行慈惠。休杀生。听忠言。莫欺心。依此行,可超升。”古语说:夙积其善,则赋其形美而福禄也;素积其恶,则流其质凶而处夭践。我们的祖师,不怕众等深陷万丈苦海,只怕尔等不肯回头上岸。

大道朗然,只待来人。非道不度人,是人不自度。在若干年前,我们的前辈就曾经这样宣言:“天无道则不运,地无道则不载,人无道则不立,万物无道则不生,国家无道则不治,道岂可须庾离乎?”孔圣人亦说:道不远人。千百年来,道教一直以来即是融摄众家之长,以道为本体,用出世的操守行入世之教化,它蕴涵着华夏文明的精髓,沉积了祖师圣贤的哲思,其古朴的教义思想源源不断地给人们以深刻启迪。然而,我们常说“知易行难”,纵观当前,在当代社会,我们已处在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历史环境;尤其是,在进入新时代这样一个时间拐点,为了更好地践行祖师大慈大悲的精神,更好的践行道教中国化,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身为道门弟子,既然出家了,就一定要读经、学经、讲经;从自我做起,严格要求,身体力行,使讲经说法在各自的道场推行好,并融会贯通到我们每一个修道人的日常行持中去。我们身为道门弟子,也更有责任、有义务嫁接起古老道教与当代中国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梁,将道教的精神从各个方面贯彻到人们的生活中,并积极引导人们妥善处理好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获得圆满的人生。这种以弘道、行道为己任的责任感,应该始终成为我们道教界的时代担当。

初心为楫 未来可期——读《太上老君日用妙经》所感

当然,使命和责任不是挂在嘴边的空话,仅仅有信念和决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付诸于行动。事实上,这份自信,正是来自我们的道教经典。我们每一天诵持经典,我们的每一次讲经说法,其实就是在以我们道教独特的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代“挑山工精神”。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出家人继承的是传统文化,担负的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弘扬;我们的文化,特别是道教文化,尤其需要靠我们出家人来好好继承和发扬,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对照一位老修行的精彩说法“做一个合格的道士,做一个合格的出家人,甚至说,要做一个合格的好人。”震耳发聩,发人深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为楫,未来可期。践行道教中国化方向,将为道教的未来发展奠定更稳固的基础,赢得更大的发展机遇,也必将会给我们当代道人以能力和信心,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我们作为玄门弟子,我想,若在读过此经之后,能清静身心而有所感悟,能发心立愿而后身体力行,阐扬大道,仰赖经功浩力,仰赖祖师的加持,仰赖护法神灵的保佑,从而做一个俯仰无愧于天地的修行人。

愿大众都能称颂此经。志心称诵,太上道德天尊!

(道教之音投稿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初心为楫 未来可期——读《太上老君日用妙经》所感

道教之音 徐志波

2020-01-18 19:03:41

|
初心为楫 未来可期——读《太上老君日用妙经》所感
|

初心为楫 未来可期——读《太上老君日用妙经》所感

众所周知,我们道家经典都是道教在长期的不断发展中积累下来的,经藏卷帙浩繁,包罗万象,不仅有我们所熟知的教义教规、修炼方术以及斋醮科仪,它还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医药学、养生学、化学、音乐、地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道教经典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如今,我等有幸诵持祖师留给我们的诸多经典,实乃无比的殊胜、无量的功德、无尽的福报。

古往今来,我们道家最讲究一个“用”字,而合适之用往往称之为“妙”。然而,每个人的入道机缘各有不同,适合别人之“用”,未必就适合自己,所以在自我修证的漫漫长路上,与自己相应的,实乃最好的不二法门。而这不二法门,“太上老君日用妙经”之妙,可谓玄之又玄,妙不可言。诚然,正如《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所云:“夫日用者,饮食则定。禁口独坐,莫起一念。万事俱忘,存神定意。口唇相粘,牙齿相著。眼不视物,耳不听声。一心内守,调息绵绵。微微轻出,似有如无。”这何尝不是《道德经》中说的道之大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畋猎,令人心发狂。”原来,我们的道祖老子,一直就在用心良苦地告诫世人,莫要缘木求鱼,清静才是人间正道——而在《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中,又说到“清静为天下正。”

常言道,一本好书将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而一部好的经书,已然引人向善,度人无数——《太上老君日用妙经》无疑便是这样一部能使人活得更吉祥、更智慧、更健康的大乘经典。众位道友,你我本来自性朗然,先天阴阳二气为你我之真父母。我们贪著万物,迷失了本性,而失身于六道。道经曰: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殊不知,“今而既获人身,叨亲正教;岂非千生庆幸,一旦遭逢。自合省心,早求度世。”当下,我与众道友既有缘来临法筵,因缘际遇,绝非偶然,这皆因前世所修。是故《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又云:“灵真付体,自知长生之路。十二时辰,常要清静。灵台无物为之清,一念不起为之静。”众位道友,何谓“清静”二字呢?远离红尘虔诚斋戒于庙中,焚香打坐礼忏诵经,可是修行?可是清静?须知“气是神之母,神是气之子”,是以阴阳无私,顺万物之理以生之;天地无为,辅万物之性以成之;至人无体,妙万物以为体;至道无方,鼓万物以为用。故浑沦未判,一气湛然,而“神”与“气”相结,先天与后天参合,本然相寂,五脏清透,内外无我,得观内境,动则应物,静则合真,则是清静矣。

初心为楫 未来可期——读《太上老君日用妙经》所感

妙哉!道教自创立伊始,便积极倡导以自然为本,清静为基。道教还有一部专门论述“清静”的经典,就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经中就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已然愈加开放。不可否认的是,世人皆爱繁华,繁复之美,追求钱财永远不会嫌多,追求权利永远不会嫌大,追求快乐永远不会感到餍足。这无疑,使得我们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在灯红酒绿里丧失了本性,在追逐名利、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渐迷方向。于是,我们不再满足恬淡的生活,不再是安贫乐道,不再是推崇积极奉献社会,然而随之取代的又是什么呢?我们似乎不难得知,也不难看到的是,在21世纪的今天,尽管科技高速发展,却在悄然间滋生了种种社会问题,比如贫富悬殊、道德滑坡、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们渐失的人文情操以及信仰危机,甚至还有人与人之间出现的信任危机等等,并由此引发了一些严重的社会矛盾。现在的人们,变得好像也越来越浮躁;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你的周围,在你的身边,暴唳之气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多?很多人开始变得焦躁,抑郁,悲观,厌世……很多社会不良现象,似乎在我们当前社会已成为常态,变得司空见惯,甚至是习以为常,让世人见怪不怪了。显然,当前社会,我们亟需要一种精神上的正道引领。

大道简易,人心好繁。环境固然会改变人心,而人的这颗心,最容易纷忙迷乱,瞬息万变。更何况修道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修道之人,更是道心一失,群魔丛生。倘若,一个人能做到清静,在道德水准上就达到了一种高度,自然能够淡泊名利,宠辱不惊,无论生活环境优劣,都会生活得很安宁,不会产生忧思困苦。过去,我们常听到老人们说,人世间有各种福气,总起来叫洪福,就是大福气、好福气。事实上,人生最难得的不是享口福,也不是艳福不浅、洪福齐天,而是享这清福,这清静才是最好的清福啊。殊不知,我们的祖师大慈悲,已然在《太上老君日用妙经》的经文中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参悟身体的奥秘,将自身的“风水宝地”发掘,提升人生质量。事实上,身体素质才是生命的第一要义,不付出点时间精力,怎么懂健康的可贵。即使在真真切切愉悦了身心的同时,祖师又告诉我们要身体力行,要行善戒恶,惟有如此,才能够获得更好的福报。天尊慈悲,度人无量。如是《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文中云:“敬天地,重日月。惧国法。依王道。孝父母。上谦让。下和睦。好事行,恶事止。”经中又云:“积阴德,行慈惠。休杀生。听忠言。莫欺心。依此行,可超升。”古语说:夙积其善,则赋其形美而福禄也;素积其恶,则流其质凶而处夭践。我们的祖师,不怕众等深陷万丈苦海,只怕尔等不肯回头上岸。

大道朗然,只待来人。非道不度人,是人不自度。在若干年前,我们的前辈就曾经这样宣言:“天无道则不运,地无道则不载,人无道则不立,万物无道则不生,国家无道则不治,道岂可须庾离乎?”孔圣人亦说:道不远人。千百年来,道教一直以来即是融摄众家之长,以道为本体,用出世的操守行入世之教化,它蕴涵着华夏文明的精髓,沉积了祖师圣贤的哲思,其古朴的教义思想源源不断地给人们以深刻启迪。然而,我们常说“知易行难”,纵观当前,在当代社会,我们已处在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历史环境;尤其是,在进入新时代这样一个时间拐点,为了更好地践行祖师大慈大悲的精神,更好的践行道教中国化,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身为道门弟子,既然出家了,就一定要读经、学经、讲经;从自我做起,严格要求,身体力行,使讲经说法在各自的道场推行好,并融会贯通到我们每一个修道人的日常行持中去。我们身为道门弟子,也更有责任、有义务嫁接起古老道教与当代中国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梁,将道教的精神从各个方面贯彻到人们的生活中,并积极引导人们妥善处理好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获得圆满的人生。这种以弘道、行道为己任的责任感,应该始终成为我们道教界的时代担当。

初心为楫 未来可期——读《太上老君日用妙经》所感

当然,使命和责任不是挂在嘴边的空话,仅仅有信念和决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付诸于行动。事实上,这份自信,正是来自我们的道教经典。我们每一天诵持经典,我们的每一次讲经说法,其实就是在以我们道教独特的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代“挑山工精神”。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出家人继承的是传统文化,担负的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弘扬;我们的文化,特别是道教文化,尤其需要靠我们出家人来好好继承和发扬,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对照一位老修行的精彩说法“做一个合格的道士,做一个合格的出家人,甚至说,要做一个合格的好人。”震耳发聩,发人深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为楫,未来可期。践行道教中国化方向,将为道教的未来发展奠定更稳固的基础,赢得更大的发展机遇,也必将会给我们当代道人以能力和信心,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我们作为玄门弟子,我想,若在读过此经之后,能清静身心而有所感悟,能发心立愿而后身体力行,阐扬大道,仰赖经功浩力,仰赖祖师的加持,仰赖护法神灵的保佑,从而做一个俯仰无愧于天地的修行人。

愿大众都能称颂此经。志心称诵,太上道德天尊!

(道教之音投稿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