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最具传奇色彩的关帝画像去哪儿了?

指尖国学公众号 杨师傅

2020-04-16 08:58:19

老北京最具传奇色彩的关帝画像去哪儿了?

“两宫回銮”经过正阳门

在这个故事里出场的,有老北京最有名的关帝庙、关帝画像,世代相传的乐舞生道士,陷入官司纠纷的庙宇住持,热心虔诚的善会会员,甚至还有瓦尔德西和赛金花……

老北京庙宇众多,尤以关帝庙为最。这些关帝庙中规格最高、香火最盛的,是正阳门(前门)关帝庙。

明清时期,北京几乎所有城门瓮城都建有庙宇,多为关帝庙或真武庙,取其镇守之意。正阳门瓮城一东一西也各有一座结构精巧的小庙,东为观音庙西为关帝庙,均始建于明,规制相同,都占地一亩多,有殿房13间。虽然规模不大,但正阳门关帝庙地位颇高,明清时期朝廷每年都会在此举行祭祀活动,皇帝前往天坛、先农坛途经时常入庙烧香,据说外国使节朝谒后也会到此祭拜。

老北京最具传奇色彩的关帝画像去哪儿了?

正阳门关帝庙内朝城楼上围观外国人招手的慈禧

此外,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关老爷磨刀日,以及国家遭遇灾害时,朝廷也会派员前往祭祀。慈禧“西狩”回京过正阳门,也曾停留入庙烧香,还被门楼上围观的外国人俯拍到其在庙内挥手致意的照片。一直到民国时期,民间还在传说这座庙里的关老爷护佑清室。张勋复辟那天,据称有太监前往该庙烧香,亲眼看到关帝坐骑神马全身是汗,“关羽是为保护清室而把它骑累了”。

这座关帝庙在民间也颇有影响,香火旺盛,尤以灵签闻名遐迩。赵翼称该庙灵签始于明初,“明兴,为王立庙京师正阳门外,命签典谒”。明代到民国的各类文献中,关于正阳门关帝庙灵签的记载不胜枚举,可以说前往烧香求签是本地人以及游京者热衷不已且深信不疑的信仰民俗活动。清末曾有人写诗感叹:“来往人皆动拜瞻,香逢朔望倍多添。京中几万关夫子,难道前门许问签。”在灵签之外,正阳门关帝庙还有不少在民间享有盛名的物件,比如三柄青龙大刀、大铁磬、庙前的白石马等等,但最有名的还是庙内珍藏的一幅关帝画像卷轴。

老北京最具传奇色彩的关帝画像去哪儿了?

清末正阳门关帝庙内的香客

根据民国二十年(1931)正阳门关帝庙、观音庙住持刘佑昌在北平社会局的问讯记录,以及民国二十五年(1936)社会局调查报告,这一关帝画像卷轴画心长六尺五寸、宽三尺五寸,并无署款,难以确定何人何时所绘,有传说是吴道子手笔,也有人说是由明代内廷流出。据刘佑昌称,“此画古旧,颇可珍贵”,系历代道祖相传,何时属庙无可考证。画中所绘关帝,被社会局调查员描述为“英气勃勃,眉髯如生”,“实为美术上有价值之物”。为防止盗卖,北平社会局曾在该画像背后上端左角加盖登记戳记,“望慎重保存”。

对于住持刘佑昌而言,这是一幅传承久远,历经兵乱丢失、撕毁重裱、官司纠纷之后,最终失而复得的关帝圣像。

两个甲子以前的“庚子兵乱”,“公卿逃于陪隶,华屋荡为邱墟”,于北京城而言可谓惨烈无比。正阳门门楼在浩劫中遭到焚毁,关帝庙和观音庙所有一切契据“及铁甲并各殿房屋装修等物”被掠夺一空,庙前白石马和关帝画像卷轴也不知下落。但这两座庙宇财力雄厚,不久后便由住持道士刘锡佩也就是刘佑昌的父亲筹资“重修齐整并添置一切设备”,逐渐恢复了先前庙貌和香火。

老北京最具传奇色彩的关帝画像去哪儿了?

远眺正阳门关帝庙和观音庙

在各类坊间传说以及文艺作品的演绎里,正阳门关帝庙的关帝画像在“庚子兵乱”中被德兵抢夺并献给了瓦尔德西,后来经过赛金花劝说,德军统帅将此画归还。这种说法流传甚广,内容大同小异,有时甚至将细节描述得甚为香艳刺激。但事实果真就如此吗?

民国二十年(1931)八月,北平公安局曾因该画归属问题函复社会局,述及刘佑昌因此画与刘张氏涉讼并最终胜诉的来龙去脉。根据其中记载,“庚子兵乱”时,正阳门关帝庙“遗传古绘关帝像一幅”被外国士兵乘乱撕毁扔弃。刘张氏的翁父刘文元是关帝庙内善会会员,看到关帝圣像遭到毁坏丢弃便偷偷拾归家中,并用洋五十两重新揭裱,此后每年五月精忠庙“开会”便送往悬挂。刘文元去世后,该画像由刘张氏保管。后来刘佑昌欲将该画收回庙中,但刘张氏索要揭裱费五百元。刘佑昌认为刘张氏借机讹索巨价,是有意侵占,于是报警控诉,双方陷入诉讼。最后该案经协商了结,在付给刘张氏一百五十元以补偿当初揭裱费后,刘佑昌终将关帝画像收回庙内。

由此可见,这幅关帝画像的失而复得,跟瓦尔德西和赛金花实在是没有任何关系。但传说既然产生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倒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幅关帝画像在老北京民间的名声,以及大众对于瓦尔德西和赛金花二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暧昧不明关系的热衷与想象。

老北京最具传奇色彩的关帝画像去哪儿了?

“庚子兵乱”中遭到破坏的正阳门城楼

从清代到民国,正阳门关帝庙和观音庙一直由一个刘姓乐舞生道士家庭世代传承管理。据笔者目前所知,乾隆年间为刘培裕,清末民国为刘锡佩、刘佑昌、刘之维祖孙三人。其中刘之维道长于20世纪80年代曾担任北京白云观监院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除正阳门关帝庙外,宣外下斜街土地庙也曾属于这个家庭并被视为家庙。他们都属于乐舞生道士的道派“宣真派”,也属于正一清微派。李养正先生根据刘之维道长口述,撰文探讨过明清乐舞生道士和道派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笔者也曾撰文述及,根据新发现的一些材料对李先生的论述有所补充。但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最后的问题显然应该是:这幅珍贵且颇具传奇色彩的关帝画像后来怎么样了?上世纪50年代以后,正阳门关帝庙由北京市佛道教管理组接管,60年代和观音庙一起被彻底拆除。那么,庙中的关帝画像结局如何,是否流传下来并被妥善保存?笔者曾尝试查找北京各大博物馆藏品目录,也曾辗转向刘之维道长的徒弟以及其他与之有过接触的人询问打听,但至今未能获得线索。

老北京最具传奇色彩的关帝画像去哪儿了?

正阳门关帝庙正门

(杨师傅 供稿)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老北京最具传奇色彩的关帝画像去哪儿了?

指尖国学公众号 杨师傅

2020-04-16 08:58:19

|
老北京最具传奇色彩的关帝画像去哪儿了?
|

老北京最具传奇色彩的关帝画像去哪儿了?

“两宫回銮”经过正阳门

在这个故事里出场的,有老北京最有名的关帝庙、关帝画像,世代相传的乐舞生道士,陷入官司纠纷的庙宇住持,热心虔诚的善会会员,甚至还有瓦尔德西和赛金花……

老北京庙宇众多,尤以关帝庙为最。这些关帝庙中规格最高、香火最盛的,是正阳门(前门)关帝庙。

明清时期,北京几乎所有城门瓮城都建有庙宇,多为关帝庙或真武庙,取其镇守之意。正阳门瓮城一东一西也各有一座结构精巧的小庙,东为观音庙西为关帝庙,均始建于明,规制相同,都占地一亩多,有殿房13间。虽然规模不大,但正阳门关帝庙地位颇高,明清时期朝廷每年都会在此举行祭祀活动,皇帝前往天坛、先农坛途经时常入庙烧香,据说外国使节朝谒后也会到此祭拜。

老北京最具传奇色彩的关帝画像去哪儿了?

正阳门关帝庙内朝城楼上围观外国人招手的慈禧

此外,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关老爷磨刀日,以及国家遭遇灾害时,朝廷也会派员前往祭祀。慈禧“西狩”回京过正阳门,也曾停留入庙烧香,还被门楼上围观的外国人俯拍到其在庙内挥手致意的照片。一直到民国时期,民间还在传说这座庙里的关老爷护佑清室。张勋复辟那天,据称有太监前往该庙烧香,亲眼看到关帝坐骑神马全身是汗,“关羽是为保护清室而把它骑累了”。

这座关帝庙在民间也颇有影响,香火旺盛,尤以灵签闻名遐迩。赵翼称该庙灵签始于明初,“明兴,为王立庙京师正阳门外,命签典谒”。明代到民国的各类文献中,关于正阳门关帝庙灵签的记载不胜枚举,可以说前往烧香求签是本地人以及游京者热衷不已且深信不疑的信仰民俗活动。清末曾有人写诗感叹:“来往人皆动拜瞻,香逢朔望倍多添。京中几万关夫子,难道前门许问签。”在灵签之外,正阳门关帝庙还有不少在民间享有盛名的物件,比如三柄青龙大刀、大铁磬、庙前的白石马等等,但最有名的还是庙内珍藏的一幅关帝画像卷轴。

老北京最具传奇色彩的关帝画像去哪儿了?

清末正阳门关帝庙内的香客

根据民国二十年(1931)正阳门关帝庙、观音庙住持刘佑昌在北平社会局的问讯记录,以及民国二十五年(1936)社会局调查报告,这一关帝画像卷轴画心长六尺五寸、宽三尺五寸,并无署款,难以确定何人何时所绘,有传说是吴道子手笔,也有人说是由明代内廷流出。据刘佑昌称,“此画古旧,颇可珍贵”,系历代道祖相传,何时属庙无可考证。画中所绘关帝,被社会局调查员描述为“英气勃勃,眉髯如生”,“实为美术上有价值之物”。为防止盗卖,北平社会局曾在该画像背后上端左角加盖登记戳记,“望慎重保存”。

对于住持刘佑昌而言,这是一幅传承久远,历经兵乱丢失、撕毁重裱、官司纠纷之后,最终失而复得的关帝圣像。

两个甲子以前的“庚子兵乱”,“公卿逃于陪隶,华屋荡为邱墟”,于北京城而言可谓惨烈无比。正阳门门楼在浩劫中遭到焚毁,关帝庙和观音庙所有一切契据“及铁甲并各殿房屋装修等物”被掠夺一空,庙前白石马和关帝画像卷轴也不知下落。但这两座庙宇财力雄厚,不久后便由住持道士刘锡佩也就是刘佑昌的父亲筹资“重修齐整并添置一切设备”,逐渐恢复了先前庙貌和香火。

老北京最具传奇色彩的关帝画像去哪儿了?

远眺正阳门关帝庙和观音庙

在各类坊间传说以及文艺作品的演绎里,正阳门关帝庙的关帝画像在“庚子兵乱”中被德兵抢夺并献给了瓦尔德西,后来经过赛金花劝说,德军统帅将此画归还。这种说法流传甚广,内容大同小异,有时甚至将细节描述得甚为香艳刺激。但事实果真就如此吗?

民国二十年(1931)八月,北平公安局曾因该画归属问题函复社会局,述及刘佑昌因此画与刘张氏涉讼并最终胜诉的来龙去脉。根据其中记载,“庚子兵乱”时,正阳门关帝庙“遗传古绘关帝像一幅”被外国士兵乘乱撕毁扔弃。刘张氏的翁父刘文元是关帝庙内善会会员,看到关帝圣像遭到毁坏丢弃便偷偷拾归家中,并用洋五十两重新揭裱,此后每年五月精忠庙“开会”便送往悬挂。刘文元去世后,该画像由刘张氏保管。后来刘佑昌欲将该画收回庙中,但刘张氏索要揭裱费五百元。刘佑昌认为刘张氏借机讹索巨价,是有意侵占,于是报警控诉,双方陷入诉讼。最后该案经协商了结,在付给刘张氏一百五十元以补偿当初揭裱费后,刘佑昌终将关帝画像收回庙内。

由此可见,这幅关帝画像的失而复得,跟瓦尔德西和赛金花实在是没有任何关系。但传说既然产生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倒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幅关帝画像在老北京民间的名声,以及大众对于瓦尔德西和赛金花二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暧昧不明关系的热衷与想象。

老北京最具传奇色彩的关帝画像去哪儿了?

“庚子兵乱”中遭到破坏的正阳门城楼

从清代到民国,正阳门关帝庙和观音庙一直由一个刘姓乐舞生道士家庭世代传承管理。据笔者目前所知,乾隆年间为刘培裕,清末民国为刘锡佩、刘佑昌、刘之维祖孙三人。其中刘之维道长于20世纪80年代曾担任北京白云观监院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除正阳门关帝庙外,宣外下斜街土地庙也曾属于这个家庭并被视为家庙。他们都属于乐舞生道士的道派“宣真派”,也属于正一清微派。李养正先生根据刘之维道长口述,撰文探讨过明清乐舞生道士和道派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笔者也曾撰文述及,根据新发现的一些材料对李先生的论述有所补充。但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最后的问题显然应该是:这幅珍贵且颇具传奇色彩的关帝画像后来怎么样了?上世纪50年代以后,正阳门关帝庙由北京市佛道教管理组接管,60年代和观音庙一起被彻底拆除。那么,庙中的关帝画像结局如何,是否流传下来并被妥善保存?笔者曾尝试查找北京各大博物馆藏品目录,也曾辗转向刘之维道长的徒弟以及其他与之有过接触的人询问打听,但至今未能获得线索。

老北京最具传奇色彩的关帝画像去哪儿了?

正阳门关帝庙正门

(杨师傅 供稿)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