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益 / 明清“乡村祭祀剧”与通俗文学的传化及宗教生活的展开 25
蒋振华 / 南朝道教斋醮仪式的文艺象征与戏剧表演意蕴探赜 32
胡海义 / 道教宫观山志的文学研究价值——以杭州为中心的考察 38
明清“乡村祭祀剧”与通俗文学的传化及宗教生活的展开
作者:赵益(南京大学文学院)
摘要:十六世纪开始渐次兴盛的通俗文学,通过对社会一般宗教生活的建构、抟合和传化,在近世中国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俗文学虽然是书写文本,但可以被融入各种表演艺术从而实现对广大庶民的传化。“乡村祭祀剧”即是这些表演艺术形式中的典型之一,作为社会一般宗教生活的仪式部分,它承载着通俗文学的核心价值,实施着通俗文学深入传化的功能,并由此发挥了通俗文学对社会一般宗教生活的反向建构作用。
关键词:通俗文学;乡村祭祀剧;社会一般宗教生活;传播涵化
南朝道教斋醮仪式的文艺象征与戏剧表演意蕴探赜
作者:蒋振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我国早期道教发展混乱无序,芜杂鄙薄,至南朝,陆修静等道教领袖开始对之进行全面整顿,制订和完善了道教斋醮仪式,重视仪式的象征含蕴,表现了与文艺象征原理相通相契的宗教艺术追求。同时,这种重视表演性的仪式型道教,又包含着丰富的戏剧表演意蕴,而且这些道教斋醮仪式的文艺象征与戏剧表演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道教斋醮仪式的探究有着较大的宗教艺术和戏剧艺术之价值。
关键词:南朝;斋醮仪式;文艺象征;戏剧表演
道教宫观山志的文学研究价值——以杭州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胡海义(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从唐宋到清末民初,道教宫观山志数量众多,具有重要的文学研究价值。我们以杭州为中心予以考察,发现道教宫观山志《艺文志》不仅广泛搜集道教文学作品,而且考证故实,精心编排,与类似于《文苑传》的道教人物传记两相参照,为道教文学史研究提供了经典作品、文体谱系、创作活动与传播影响等非常重要的基础材料和书写启示,具有较高的道教文学史研究价值;道教宫观山志不仅认识到文学与地理之间相应相生的互动、辩证关系,而且强调了文学提升地理环境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具有较高的人地关系研究价值;道教宫观山志大力展现文学景观,具有文学选本与总集化倾向,是一种景观文学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文学景观研究价值。此外,道教宫观山志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作品辑佚与补正价值。
关键词:道教宫观山志;文学史;文学地理;人地关系;文学景观;辑佚补正
(转自川大老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流泪
0人
鼓掌
0人
愤怒
0人
无语
0人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2021年9月23日至25日农历八月十七至十九日,辛丑年正一灵宝派传度活动在閤皂山...[详细]
道教之音北京讯 2021年9月11日,北京白云观方丈、监院升座典仪第三天,道众首...[详细]
道教之音北京讯 2021年9月10日,北京白云观方丈、监院升座典仪如法进行。今天...[详细]
东岳大帝是我国民众普遍信奉的神通广大的一位尊神,神之来历据东方朔撰《神...[详细]
9月9日,北京白云观方丈、监院升座活动隆重拉开序幕。本活动为期三天,今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