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七年(1650年),历经苦难的山东商河县(今山东省惠民县)人董计升(字四海,1619-1690年)受民间宗教的启发,自创了一支名叫天地门教(又称一炷香)的民间宗教教派。
董计升创立天地门教后,便回到老家办道。他按照“九宫八卦”形式,自任九宫教主,并收了8个徒弟,即后来的“林传八支”。在上岩井修炼时,又收了8个徒弟,号称“山传八支”。此外,董计升还收一比丘尼为徒,该尼是天地门分支如意门的开山祖,至今仍在天津市郊县流传。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董计升被章邱县境内的雪山寺主请去住持寺庙,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去世。临死遗言,立弟子顾明心为九宫教主。顾明心死后,教主之位虚悬。从此,天地门教各支自成系统,各自活动。
董计升主张教内平等,反对教权世袭。他生前与死后的尊号──董老师或董老师傅,较少偶像崇拜的色彩,更多的是充满了乡土社会的温情。在他的影响下,教内没有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他还规定天地门教传贤不传子,没有在教内实行教权世袭制。顾明心死后,八支虽互不统属、各自发展,但各支传人仍恪守祖训,传贤不传子,此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天地门教也以无生老母为最高崇拜,以真空家乡为理想境界,以弥勒佛与龙华三会为信仰核心。自创立时起,就表现出一种极力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倾向。清时天地门教从未参与过任何一次农民暴动或农民起义,对封建官府逆来顺受,自甘屈辱,正是其政治倾向使然。
天地门教的教义思想,完全靠历代传人口传心授,少有成形的经卷传世。流传于世的主要是各种劝善歌词。
天地门教的传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家居火宅的世俗百姓,他们加入天地门教后,按照董计升所授各自方位,走乡串户,以唱念歌词形式,劝人为善行好,传播天地门教。另一种是以寺庙为中心,有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
天地门教的宗教活动主要有5种:朝拜圣地,举办圣会,烧香磕头与跪一炷香,念经派功,养生送死等等。
此外,怜老惜贫、扶助孤苦,也是天地门教经常做的福利工作。这种乡里互助的遗风至今犹存,大概这也是天地门教在民间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天地门教问世300多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人民政府取缔会道门运动中,天地门教被勒令停止活动。此后,天地门教仍然在民间秘密流传,其各个分支在各地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分支严格遵循董计升规定的“劝人为善行好”宗旨,在乡村社会继续发挥着寄托农民宗教情感、平衡社会矛盾的社会功能;有的分支则背弃祖训,走上对抗人民政府的道路,成为乡村社会稳定的破坏力量。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隐藏在乡村社会的地下势力依然没有停止活动,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示,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责任编辑:张恒溢)
流泪
0人
鼓掌
0人
愤怒
0人
无语
0人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图注:茅山四宝之玉符 读道经时,很多对天尊的描述,前面都会加上一些对环境、功德、品格等方面的描述语,如高...[详细]
建除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择方术。建除术在秦汉时期颇为流行,《史记日者列传》有建除家,可见西汉时期,建除...[详细]
在《道德经》中有一个非常著名且非常关键的比喻,源于经文的第五章,其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详细]
2021年8月25日宝鸡市老子文化研究会会长易渲承邀我参加磻溪宫邱处机版《道德经》经幢的校勘活动。除观看校勘人员...[详细]
历史上的文昌洞经古乐 文昌帝君是文昌星神与四川地方梓潼神结合而产生的。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是传说中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