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学院成立于1990年,是中国道教史上第一所,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所全国性的道教学院。院址设在北京白云观东侧,主要目的是为培养爱国爱教、具有较高道教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并有志于为道教事业服务的青年道教徒,以便继承和发扬道教优良传统,弘扬道教文化。
中国道教协会第九次代表会议召开之后,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孟至岭道长任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主持道教学院的日常工作。在研究生班即将开学之际,道教之音前往中国道教学院,孟至岭道长介绍了有关道教学院的建设、教学和发展等方面的规划,特别是学生教育问题,以飨读者。
一、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将常态化,不定期举行培训班,使道教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中国道教学院作为道教界最高的学府,自开办以来培养的很多道教人才已成为各地宫观管理的骨干。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作为培养道教事业接班人的道教学院更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道教学院已经作了完整的规划。孟至岭道长说,道教学院办学以教育为主,所以在接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加大办学力度,确定以后的办学方针以及办学方向,目前以研究生教育(三年制)和本科生教育(四年制)为常态化的教育,连续不断。目前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完成,新生将在4月初入学,而本科生班将在秋季开学。除此之外,中国道教学院还将举行中短期的培训班,明年春季计划举行为期一年的经典讲习班。另外,还会不定期举行其他培训班。
玄门讲经活动作为中国道教界年度品牌文化活动,自2008年起,至今已经举办七届。读经、学经、讲经是学道、悟道、明理的重要途径。道教学院作为培养弘道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孟至岭道长说到,道教学院计划培养专门的讲经人才参与玄门讲经,为玄门讲经培养更多的讲经人才,努力培养一批信仰纯正、品德优良、才能出众的讲经人才队伍,使道教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二、改建两堂新增一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改善办学条件
中国道教学院从实际出发,以客观需要为指向,科学设置专业和学科,突出自身办学特色,坚持“学修一体化”,以戒为师、纯正信仰,加强修持,端正道风,持戒修身。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改善办学条件。道教学院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学校空间,以便满足师生的学习生活需要。比如按照道教丛林宫观过斋堂的标准改建专用斋堂,以满足学院师生同时过斋堂,让知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改建圜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圜堂静坐,通过宗教体验培养道教感情。孟至岭道长说到,过斋是道教很重要的宗教活动,年内将实现集体过斋堂的条件,每个月在初一、十五和道教节日举行过斋堂等一系列的相关仪式和活动。据了解,中国道教学院的培养方案中已将早晚功课、圜堂静坐、过斋堂、太极拳等列入实践课程当中。
争取完善教学设施,最大程度地提高辅助教育,将原来的图书室扩建成图书馆。为使得学生能在课外有足够的学习空间,道教学院通过增补道教典籍、宗教研究以及其他相关图书来完善图书馆藏书。孟至岭道长提到,道教学院通过增补图书以满足师生查询资料和借阅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感受道教文化魅力。不定期参访交流,增进宗教学院和兄弟院校的友谊。通过走访其他宗教院校和道教兄弟院校来互相学习,增进友谊。
中国道教学院结合道教经典、教规教义,深入挖掘道教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探寻道教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和生长点,阐释道教古老智慧的当代价值,加强人才培养和宗教院校建设,加强规划,注重实效。
三、聘请专家学者和高道大德组成导师团,加强道教人才培养和宗教院校建设
为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好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专职的道教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015年11月,中国道教学院特聘教授及第三届研究生导师聘请仪式暨研究生教育座谈会召开。座谈会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李光富道长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王卡、吴受琚、汪桂平,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教授朱越利、詹石窗,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远国、北京大学教授王宗昱、北京大学教授张广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强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章伟文等特聘教授及导师颁发聘书。
孟至岭道长说,中国道教学院除了培养宗教感情,纯正道教信仰外,对于办学的核心也不会懈怠。从道教学院确立教学以来,聘请了10位德高望重的资深专家学者作为道教学院的特聘教授和研究生导师,为的是能在知识上能教授一些真的东西。聘请道长组成教内导师组对道教信仰和道风道貌等方面做专门的把关。中国道教学院不仅仅要做好知识教育,而且更要重视传统教育。思想品德、道教信仰、道风道貌等教育都会放在教育的首位。
中国道教学院继承我国道教教育的优良传统,借助普通高校优势资源,探索宗教院校与高校联合办学等新模式,有效利用高校师资力量,汇集各方力量,凝心聚力,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新时期形势下道教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方式,探索建立一套适应时代发展、符合道教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道教院校办学模式。
中国道教学院第一任院长黎遇航道长曾经说过,道教学院担负着继往开来、育才弘道的光荣任务。要争取在短时间内更多更好地培养出一批爱国爱教、对道教义理有较深造诣、有较强管理教务能力的合格人才,改进宫观管理和开展学术研究。相信,在新的道教学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中国道教学院能迈上新的台阶,为道教事业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更多贡献。
(道教之音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流泪
0人
鼓掌
0人
愤怒
0人
无语
0人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江苏茅山三宫五观之一的乾元观曾经在抗日战火中被焚毁,经过短短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江苏省唯一的坤道院,...[详细]
问:王道长,在这次道教文化艺术周上,有不少的神仙画展出,请给我们介绍一下它的缘起。 道教神仙画的缘起很早...[详细]
从八九十年代开始,新加坡道教开始更广泛学习中国道教的精髓,并不仅限于城隍信仰。比如太岁殿来源于北京白云...[详细]
我是个道教徒,在工作之余喜欢跟到处云游。因为在道教之音的关系,也认识很多高道和居士。有时候在外报道以后...[详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非礼也。礼是协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