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 查看视频
这是终南山中一道不算巍峨的山岗,2500年前一位老人来到这里,留下一篇五千余字的经文飘然而去。从此,这里便有了道院,有了仙人。千百年来,悠扬的钟声回荡在山谷中。老人写经的历史已渐渐变成传说,但道的精髓由此传承下来。
伴随着漫卷的云雾升腾变换,赋予了这里波澜不惊、内敛含蓄的独特气质。因为那位老人,后世的访道者将这里奉作心中永远崇仰的精神圣地。因为那部经文,所有的中国人都将这里,视为中华民族人文思想的诞生地。老人的名字叫做李耳,经文的名字叫做《道德经》,而这里就是终南山古楼观。
“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的诞生,让古老中国的土地上出现了一道理性的光芒,这是东方文明在思想文化上的一次大觉醒。
任法融道长说:老子传道第一个接受的就是尹喜,所以尹喜写的了一部书叫《关尹子》。他在古楼观住的时间比较长。他观星望气,很有名气,在周代的时候。所以,他请老子在这里讲经,他讲经的理论都是老子的思想。
《史记》记载,“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任法融道长说:“老子在春秋时代过函谷关骑得是青牛。他为什么要骑青牛?因为牛代表大地,柔和缓慢,利益众生,所以骑的是青牛。从道教信仰来讲,在混沌之先就有这个牛。这个牛不是混沌之内的一个牛,这个牛也有根基,有相当的仙基。从《周易》来讲,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所以,鬼神是精气凝结而形成的一种现象,是变化无穷的。”
相关链接:
(本文文字由馨儿整理,道教之音专访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流泪
0人
鼓掌
0人
愤怒
0人
无语
0人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江苏茅山三宫五观之一的乾元观曾经在抗日战火中被焚毁,经过短短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江苏省唯一的坤道院,...[详细]
问:王道长,在这次道教文化艺术周上,有不少的神仙画展出,请给我们介绍一下它的缘起。 道教神仙画的缘起很早...[详细]
从八九十年代开始,新加坡道教开始更广泛学习中国道教的精髓,并不仅限于城隍信仰。比如太岁殿来源于北京白云...[详细]
我是个道教徒,在工作之余喜欢跟到处云游。因为在道教之音的关系,也认识很多高道和居士。有时候在外报道以后...[详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非礼也。礼是协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