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月潭(1854~1935),原名葛月新,字月潭。清咸丰四年出生于山东省邱县(今属河北省)。葛月潭是道家一代宗师,还是著名书画家,又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慈善家。
笔者家中收藏有两幅葛月潭书法手迹,本人又对中国道教文化抱有兴趣,因而对葛月潭人生经历,也就格外上心和关注。
笔者家藏葛月潭手迹_对联
葛月潭幼年时家境中落。1858年,葛月潭随家迁居北京,寻亲不遇。次年闯关东来到奉天(沈阳),他从小勤奋好学,稍长立志修道,蓄发为奉天太清宫龙门正宗第十九代弟子,取名明新。1875年,葛月潭赴北京白云观,先后充做迎宾知事、客堂知宾,广交天下名流,常是聚首一堂,讲经文,论书画。细心好学的葛月潭,随时向那些翰林学士们请教,并拜著名画家周棠(字少白)为师,攻习丹青,又自学书法。由于天资聪颖,刻苦钻研,数年而成。他博览道藏,潜修益力,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尤以画花卉、怪石为长,又善诗、赋及行、隶书等。葛月潭名声在外,被誉为“能书能画更能诗,文采风流冠一时”的学者、诗人和画家。
1877年,葛月潭返回奉天太清宫后,一方面尽心庙务,一方面精研诗书画,与莲浦、少山并称奉天画坛三杰,葛月潭不订润格,有求必应,诗文传于后世者颇多。他用隶书为“中和福”茶庄题写的牌匾,至今尚存。其金石印章,刀法圆润,独具风格。还有人说葛月潭的字,既是书法艺术,又有道家符力之功。1907年(一说1908年),葛月潭被公推为太清宫监院。1913年,葛月潭联合南北道流,上书公府,推北平白云观为中国道教总会,设关东总分会于太清宫,葛月潭任会长。1914年,又经诸山公议,各界推举,葛月潭由监院转升方丈,旋即开坛演戒,授徒传道,以弘教旨,成为龙门派第二十代传戒方丈,东北黄冠的领袖。1918年,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寿辰,张作霖特意求葛月潭画了四联兰并一隶书对联作为贺礼,送至北京徐府。徐世昌非常珍爱,经久悬挂于客厅。而见过此书画的北京翰墨名士皆赞不绝口,惊诧关外竟有此异人。在奉天,葛月潭与当地多位鸿儒相处甚笃,经常诗书画合璧,意境古雅。时人评价:“其所画墨牡丹、梅竹、石及各态兰花用笔柔润,姿态生动。”“草书有山林气,隶书则雍容大雅。”
《金石言》条屏之四
葛月潭虽置身于玄门,仍忧国忧民,秉持正义,广行善举。
1901年,在当时政治维新形势影响下,他遵守“谈道义而化奸顽,讲经史而晓愚昧”的教理,解囊在太清官办起一座国民学校,专招贫困子弟免费入学读书,培养出大批人才,受到奉天当局的赞赏。同时,为振兴经济,兴办实业,他又出巨资助办染织厂。
1916年,著名讨袁将领黄兴、蔡锷相继逝世。奉天各界举行蔡锷、黄兴追悼大会,他亲笔敬上一副挽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完人难二二完人。”情真意切,词书俱佳,曾广为传诵。时人还称颂葛月潭乃当代无双的高道。
1920年,山东、河北一带遭受特大旱灾,哀鸿遍野,悲嚎彻天。消息传至奉天,葛月潭忧心如焚,彻夜难眠,他虽无回天之力,但存济世之心,于是,挥毫作书、绘画,售款济助灾民。葛月潭除自己捐款外,还号召全东北道教界人士捐资以助灾民。感其义举,当时大总统奖掖他“嘉祥褒章”一枚,山东督军兼省长田中玉(字蕴山),赠给他“好行其德”匾额一块。
1930年,北京白云观被京兆尹查封充公,葛月潭通信于吴俊升,吴俊升转呈于张作霖,张作霖命令全部归还。同年,辽西水灾严重,民不堪命,为此葛月潭都亲自作画,派弟子出售,画款全部赈济灾民。
鞍山千山葛公塔
葛月潭晚年隐修于沈阳斗姥宫,生活恬淡宁静,精神矍铄,鹤发童颜,道风仙骨,每日以诗书画为伴。1934年,葛月潭每每屈指自计,告人曰“吾将于冬月初九申时东归矣。”众人笑而听之,记于心中。后果于是年农历十一月初九日申时,更衣升堂,正襟端坐,羽化登仙。临终前,还让身边人为他展开宣纸,侍候笔墨,他扶案提笔绘绝笔兰花一幅,题诗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仙槎,挥尘东溟去,云天到处家”;又七绝云:“倏然蜕去有形身,蝶梦蘧蘧幻亦真,心似闲云任去往,休将泥爪问前因”,然后大书“道心惟微”四字,朗笑而坐逝于太清宫,终年81岁。
葛月潭去世后,太清宫为其举办盛大道场。1935年春,其坐龛于千山无量观,殓入塔内,塔名曰葛公塔。塔上刻有葛月潭生前所绘的兰竹及其优美的题字“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并有诗一首:“我有青青草一丛,与蕙为伍正当风。莫笑临池着墨少,已扫烟云飓尺中。”
(张所昆 提供)
流泪
0人
鼓掌
0人
愤怒
0人
无语
0人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张凤林 男,汉族,生于1962年3月,籍贯江苏省苏州市。现任江苏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苏州市道教协会会长...[详细]
黄信阳,俗名黄福琪,号中和子。於1962年5月17日出生,浙江省苍南县钱库区陈东乡黄车堡村人。74年10月出家在本村(...[详细]
黄至安,坤道,生于1963年4月14日,湖南长沙鼎功乡人。 1980年12月于长沙河图观出家拜黄明光道长为师。 1986年经省调...[详细]
张凤林道长,现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市道教协会会长。张凤林道...[详细]
张继禹,汉文成留侯张良后裔。中国道教创始人,嗣汉天师张道陵第六十五代裔孙。1962年9月25日生于江西贵溪县上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