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生怨气
不生怨气,就要顺其自然,小肚鸡肠,怨声载道,实为今人之不取。昔日孔子曾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他还教导人们“在邦无怨,居家无怨”,“不怨天,不忧人”。
在生活中原本就充满着许多矛盾,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商海中的尔虞我诈,家庭中的鸡毛蒜皮,感情中的分分离离,对于这些不顺心的事,切莫存在心里,自生闷气,如积压深久则会损神伤肺。
所以,我们应自觉地从现实生活中,从不顺心的困惑迷惘中解脱出来,不自戴枷锁,给自己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应以“少言语”来和养肺气,以“坦荡荡”来克服怨气,凡事不怨天尤人,该去的自去,该来的自来,自然自我,自然人生,就会自然有好心情。
二、不生馁气
人生在世,凡事都没有一帆风顺,胜利和失败共存,光明与黑暗相间,这原本是很自然的事,有志之人,不为失败所挫,不为黑暗所困,从不气馁,从不泄气。一代文豪蒲松龄一生“郁郁不得志”,却不泄气,奋发向上,终成传世伟书《聊斋志异》。
所以,悲观泄气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可取的,怨、怒、闷、妒更要不得。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一旦遇到逆境就悲观泄气,对前途、对事业失去信心,这样势必导致气泄则气衰,气衰则心竭,心竭则身亡。人贵有精神,如果对生活缺乏信心,必然会伤阴阳之和,对身体危害很大。
三、不泄阳气
阳气乃人体之根本,有阳则生,有阳则健。所以,古人对不泄阳气看得很重。人体内只有阴阳平衡,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而人体内的阴阳消长又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有关。自然界的阴雨、浓雾、疾风、暴雨、雷霆、严寒、酷暑等因素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人体内部阴阳平衡失调,这就需要及时做出适合自然界阴阳变化的适应性调节。
中医养生离不开天地,而阴阳是天地之道。阳是用,是释放,阴是体,是收藏,所以冬季阳气内收,切忌出大汗以泄阳气,夏季阳气旺盛,切忌以寒避汗。
(作者:黄信阳道长,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道教协会会长、西城区道教协会会长)
流泪
0人
鼓掌
0人
愤怒
0人
无语
0人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资料图) 讲道地点:古楼观说经台 讲道内容:《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讲道方式:(被动性...[详细]
将欲噏之,必固张之(资料图) 讲道地点:古楼观说经台 讲道内容:《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讲道方式:(被动性地...[详细]
执大象,天下往(资料图) 讲道地点:古楼观说经台 讲道内容:《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讲道方式:(被动性地)答...[详细]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资料图) 讲道地点:古楼观说经台 讲道内容:《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讲道方式:(被动性地)...[详细]
死而不亡者寿(资料图) 讲道地点:古楼观说经台 讲道内容:《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讲道方式:(被动性地)答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