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览(2)

本站整理 赵荣珦

2010-11-01 12:59:11

王玄览六十岁后,慢慢地不再给人说灾祥的事情,常常坐忘行心,不久,有事牵连着他,被关进牢狱一年。在狱中,又沉思往事,作了《混成奥藏图》一书,来总结自己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将这些写出来以警示后人。晚年又作《九真任证颂道德诸行门》两卷。益州谢法师彭州杜尊师,汉州李炼师和他们的弟子,都来咨论妙义,询经问教。在交谈中,都把王玄览的回荅内容记录下来。因为王玄览能解释洪大的玄教义理,后来凡是受学的人都称他为“洪玄先生”,王玄览也不拒绝这个称呼。又有人请他解释《老经》,他就又作了《老经口诀》两卷,传于世。

王玄览在益州的道教活动,声名传到了朝廷,则天皇帝想从他那里获得长寿仙诀和高深道理,于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奉敕使张昌期赴成都,拜请王玄览,乘驾驿马到神都洛阳。

王玄览接受诏命,立即上路。他自知年事己高,经受不了这乘马元程的劳顿,无奈诏命不敢违,他硬是挺过了万水千山,眼看快到洛阳了,谁知于闰十月九日,王玄览到洛州三乡驿(今宜阳三乡)时,卧病不起,治疗无效,而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三 玄珠录 著书明志

王玄览一生的弘道思想,都城著录在他晚年所作的《玄珠录》一书中。《玄珠录》共三卷,收其语录共一百二十则,阐述了道物、道体、道性、有无、真妄、动寂、心性等义理问题。

王玄览在传道中,俨然以道教学者身份著书立说,虽然以老子《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思想为基础,却融合了佛学中“佛”与“众生”非一非二的命题,认为“道”先于“众生”而存在,“众生未生,己先有道,有道非我道,犹是于古道。”并认为“众生有生灭,其道无生天”,众生己死,道仍长存。他又分“道”为“可道”和“常道”。认为“常道”生天地,“可道”生万物。万物有生有死,而无地可以不老,所以,“可道”无常,而“常道”是实。进一步认为欲得“道”不应外求,而应内求,因为“道”不在人心之外,而在人心中具有的“道性”。道生万物,就是心生万物。“心生诸法生,心灭诸法灭”,“心之与境,常以心为主。”他以事物有动有静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眼摇见物摇,其物实不摇;眼静见物静,其物实不静。为有二眼故,见物有动静,二眼既也无,动静亦不有。”

又说:

“法本有人起,法本有人灭,起灭自由人,法本无起灭;”“一心一念里,并悉含古今”,“十方所有物,并是一识知。”

所以,王玄览认为修道成仙的要旨,是要修得一个清静不变的“识体”。这就接近了佛教法相宗唯识论的观点了。

王玄览的另一理论是忘修心的修道论。

王玄览主张坐忘修心和定慧双修的修道方法。他所说的“坐忘”就是炼神。要想练好坐忘,必須灭掉知见,只要知见灭尽了,才算得道了。他说:“知见随生起,所以身被缚,”“无生无知见,是故得解脱。”他还提出了具体的方法:“恬淡是虚心,思道是本真。归志心不移变,守一心不动散。”这实际上是道家道教的修行方法。要想过到这一境界,还必须定慧双修。实际上,定慧既有边也无边,合手非有非无的中道。定慧不可偏废,必須同时修炼。如果只修定,有可能得道也有可能不得道。如果只修慧,有可能做到心定,也有可能做不到心定。由此看来,定慧必須同时双修,不能偏废。王玄览融合佛道修炼理论和方法,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修炼技术。

王玄览的道教修炼思想,上承李荣、成玄英的“重玄”思想,并融合了当时佛教的修行思想,他摆脱了早期道教注重炼形的方法,而强调炼神。他的生命观也摆脱了过去执着于肉体永恒,却接近佛教的“无生”,进而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所以,王玄览的道学思想,实际上就是“重玄”思想继承和发展。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唐代道士邓紫阳
    |

    王玄览(2)

    本站整理 赵荣珦

    2010-11-01 12:59:11

    |
    王玄览(2)
    |

    王玄览六十岁后,慢慢地不再给人说灾祥的事情,常常坐忘行心,不久,有事牵连着他,被关进牢狱一年。在狱中,又沉思往事,作了《混成奥藏图》一书,来总结自己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将这些写出来以警示后人。晚年又作《九真任证颂道德诸行门》两卷。益州谢法师彭州杜尊师,汉州李炼师和他们的弟子,都来咨论妙义,询经问教。在交谈中,都把王玄览的回荅内容记录下来。因为王玄览能解释洪大的玄教义理,后来凡是受学的人都称他为“洪玄先生”,王玄览也不拒绝这个称呼。又有人请他解释《老经》,他就又作了《老经口诀》两卷,传于世。

    王玄览在益州的道教活动,声名传到了朝廷,则天皇帝想从他那里获得长寿仙诀和高深道理,于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奉敕使张昌期赴成都,拜请王玄览,乘驾驿马到神都洛阳。

    王玄览接受诏命,立即上路。他自知年事己高,经受不了这乘马元程的劳顿,无奈诏命不敢违,他硬是挺过了万水千山,眼看快到洛阳了,谁知于闰十月九日,王玄览到洛州三乡驿(今宜阳三乡)时,卧病不起,治疗无效,而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三 玄珠录 著书明志

    王玄览一生的弘道思想,都城著录在他晚年所作的《玄珠录》一书中。《玄珠录》共三卷,收其语录共一百二十则,阐述了道物、道体、道性、有无、真妄、动寂、心性等义理问题。

    王玄览在传道中,俨然以道教学者身份著书立说,虽然以老子《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思想为基础,却融合了佛学中“佛”与“众生”非一非二的命题,认为“道”先于“众生”而存在,“众生未生,己先有道,有道非我道,犹是于古道。”并认为“众生有生灭,其道无生天”,众生己死,道仍长存。他又分“道”为“可道”和“常道”。认为“常道”生天地,“可道”生万物。万物有生有死,而无地可以不老,所以,“可道”无常,而“常道”是实。进一步认为欲得“道”不应外求,而应内求,因为“道”不在人心之外,而在人心中具有的“道性”。道生万物,就是心生万物。“心生诸法生,心灭诸法灭”,“心之与境,常以心为主。”他以事物有动有静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眼摇见物摇,其物实不摇;眼静见物静,其物实不静。为有二眼故,见物有动静,二眼既也无,动静亦不有。”

    又说:

    “法本有人起,法本有人灭,起灭自由人,法本无起灭;”“一心一念里,并悉含古今”,“十方所有物,并是一识知。”

    所以,王玄览认为修道成仙的要旨,是要修得一个清静不变的“识体”。这就接近了佛教法相宗唯识论的观点了。

    王玄览的另一理论是忘修心的修道论。

    王玄览主张坐忘修心和定慧双修的修道方法。他所说的“坐忘”就是炼神。要想练好坐忘,必須灭掉知见,只要知见灭尽了,才算得道了。他说:“知见随生起,所以身被缚,”“无生无知见,是故得解脱。”他还提出了具体的方法:“恬淡是虚心,思道是本真。归志心不移变,守一心不动散。”这实际上是道家道教的修行方法。要想过到这一境界,还必须定慧双修。实际上,定慧既有边也无边,合手非有非无的中道。定慧不可偏废,必須同时修炼。如果只修定,有可能得道也有可能不得道。如果只修慧,有可能做到心定,也有可能做不到心定。由此看来,定慧必須同时双修,不能偏废。王玄览融合佛道修炼理论和方法,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修炼技术。

    王玄览的道教修炼思想,上承李荣、成玄英的“重玄”思想,并融合了当时佛教的修行思想,他摆脱了早期道教注重炼形的方法,而强调炼神。他的生命观也摆脱了过去执着于肉体永恒,却接近佛教的“无生”,进而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所以,王玄览的道学思想,实际上就是“重玄”思想继承和发展。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