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fw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浅谈《悟真篇•序》的金丹大义(2)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高帅     时间:2014-12-31 14:58:21      繁體中文版     

四、神奇而神秘的金丹,究竟是什么?

《悟真篇序》写到这里,也采用了道教晦涩难懂的隐语讲解金丹的惯例。这里的一系列隐语的含义,基本是相同的,我们只要明白这些隐语的寓意,就能够明白很多相关联的金丹术语的含义,而这些术语的含义,又是“不因师指,此事难知。”的。

我国丹书有一门专门的语言,是源于《易经》与《黄帝内经》的传统文化用语。一是沿用了古老的《易经》符号文化,来讲解金丹大道的方便,一是源于古老文化的用语习惯,来讲解金丹大道,故真正的丹书,一定是用的道家金丹专有的语言,才能讲解的透彻。这一语言特征,还能够帮助我们去识别一些金丹伪书。而这一专业语言,也导致了我国金丹文化的研究,由于文化语言特征的变革,大家难以走出往古丹书的古奥,导致产生现代人经常用养生学的观点,去强猜道家的金丹文化的主要原因。

例如,《悟真篇序》在这里提出的“二气”,其实是一个哲学概念,但在道家炼金丹来讲,又有具体的含义。怎么实现《悟真篇序》说的“追二气于黄道?”,而这里的“黄道”,又是暗喻的什么?这里的“三性”,又是暗喻的什么?又怎样去“会三性于元宫”?这个“元宫“,又是暗喻的什么?还有“攒簇五行,和合四象”又是指的哪五行、哪四象?和合四象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以及传统金丹所指的“铅汞、龙虎”等隐喻的真实内容,又是指的什么?等等隐语,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炼金丹”来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一样的。

张三丰先生说:“圣人不言易,以滋人之惑。”。若要讲明白金丹的道理,就必须运用语言来表达,而无中妙有的金丹,由于语言的运用,往往容易误导人们走入执象泥文的窠臼,因为形容这些修真的道理,往往都是强言,故古人不得不运用这样的隐语来隐喻这些金丹理论。

金丹文化的这些隐语,都是源于远古的《易经》与《道德经》的金丹文化语言,跟现代文的语言特色是有区别的,这些都成为现代人读懂《悟真篇》的金丹文化知识的一种障碍。

神秘而神奇的金丹是什么?《悟真篇序》这样说:“盖近世修行之徒,妄有执着,不悟妙法之真,却怨神仙谩语,殊不知成道者,皆因炼金丹而得,圣人恐泄天机,遂托数事为名。今之学者,有取铅汞为二气,指脏腑为五行,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以神气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不识浮沉,宁分主宾?何异认他财为己物,呼别姓为亲儿?又岂知金木相克之幽微,阴阳互用之奥妙?是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望结成还丹,不亦远乎?”。

这段话说的比较警醒,往往仰慕金丹的道者,诚如张三丰先生说的:道门往往囿于有为现象一样,张伯端是在这里批评那些假道学,是“妄有执着,不悟妙法之真。”的。妄是妄想、妄念、贪心的意思,有了妄想贪欲,则一个修真者,往往容易犯执着之病而不觉,是修真者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张三丰先生说的“不知道要必遭魔”的,就难悟“妙法”,成为不能得真的桎梏。

故《悟真篇序》指出炼金丹靠的是“识浮沉,分主宾”,靠的是“四象和合,五行攒簇”,说过来说过去,都是明善复初,克己复礼的悟真,是获得道心、本性的生命活动。是需要一个艰苦卓绝的修炼过程的,是《悟真篇》说的“德行修愈八百,阴功积满三千”的人生课题,并不是一种纯意义上的宗教色彩,是一个人实现“行禅坐亦禅”的修炼,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大智慧的践行活动。故修道是一个人一生孜孜以求的崇高事业,是刘一明说的“天下第一难事与天下第一奇事”。

五、揭示了道家性命双修的炼金丹,只有一个共同的“理性”存在,没有南北宗派的差异。

很多人认为,道家的炼金丹,存在着北派“先性后命”与南派“先命后性”的修法差异。通过对《悟真篇序》的解读,能够让我们获得这样一个清晰的认识,那就是道家的炼金丹,只有一个共同的理性存在,是心气不二的修真文化,并没有那些差异,拿所谓的北派全真教来讲,为什么用“全真”二字明教?全真教所阐释的“全真”含义,究竟是指的什么?以及全真教提出的“长春”论,这些都只是一个理性问题,如果结合《悟真篇》来理解,全真教的金丹理论,其“悟真”和获得“本性”的原理是一致的。

我们认为之所以金丹文化难以发扬光大,当是这些隐语不能诠释,导致我国金丹文化研究,对原始的基础术语无法解释,对性命双修的含义不能解释,成为大家过于糊涂金丹文化的主要原因。

张伯端在《悟真篇序》的后文,将他苦寻至道的经历,以及他博览群书的过程,逐一做了介绍,特别是他求道的艰辛过程中,长期是糊涂学道,糊涂修道,没有师指,难以开照心腑,后来在成都遇上刘海蟾,得到真传,而对金丹原理彻悟,这样的一个过程叙述,说明金丹文化的理解,获得真传十分重要。张伯端感慨地说:金丹文化蕴含的很多秘密,如果有真师的指点,是能够“豁然贯通”的、是能够“语一悟百”的,足以说明我国金丹文化的研究,当应从这些金丹术语的寓意开始,才是我们理解金丹文化的基础课程,也是当前我们研究金丹文化,要迅速落实的基本工作。

张伯端的《悟真篇》贯通三教,从历代丹书来看,他是第一个将道家的河洛文化、儒家的仁义学说、禅宗的本性论三合一的。从其师刘海蟾的丹书来看,刘海蟾说:“真个佛法便是道,一个孩儿两个抱。”。刘海蟾走的是禅道双融的路线,而在张伯端的《悟真篇》里面,全面的实现了三教合一思想,最突出的表现在儒家的仁义思想,已经在《悟真篇》的诗文里面,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例如《悟真篇•西江月》云:“若要真铅留汞,亲中不离家臣。木金间隔会无因,全仗媒人勾引。木性爱金顺义,金情恋木仁慈。相吞相啖却相亲,始觉男儿有孕。”。我们发现有关儒家的仁义思想,首次在北宋张伯端的《悟真篇》里面,得到吸收融合,以至于到了张三丰时代,就做了更大的发挥,张三丰先生也说:“仙家是仁义种子”。特别是这一思想,到了清中叶的刘悟元,金丹文化三教合一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发挥。

三教合一思想,贯彻于整篇《悟真篇》中,我们研究《悟真篇》,切不可忽视这些理论源头,否则,是难以读懂《悟真篇》的真实含义的。

张伯端说,他写《悟真篇》的原因是:“因念世之学仙者,十有八九,而达其真要者,未闻一二。”的缘故。而要明白金丹的“真要”实为不易,今天这种局面,好像变得更加严重了,这正好应验了张三丰先生所说的:“此道之不行,在于此道之不明也”的失传原因。

通过对《悟真篇》前序的介绍,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悟真篇》诗句里面的微言大义,认清哪些道术是非为“悟真”,实为“伤真”。理解怎样做,才是在炼金丹,才是在修真。。

除了这篇《悟真篇》前序,《悟真篇》还有一篇后序,张伯端在其后序中抒发了道之不明和传道困难的原因,用禅宗文化思想,更深层次的讲解了道家的金丹文化的基础知识,研究金丹文化,也应该认真理解这篇后序的主要内容,才能真正的理解《悟真篇》。只有认真阅读《悟真篇》的两篇序言,才能懂得《悟真篇》的修真文化源头在哪里,才会领悟《悟真篇》的炼金丹就是修真,方便走出历代金丹伪书伪学的泥潭,让我国的金丹大道文化绽放异彩,惠及每一个修真者,去炼好金丹。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学习道德经智慧

图文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