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城的建筑与风水(3)

本站整理 佚名

2010-11-01 12:59:11

从南向北看,南门东边有于山,西边有乌山,形成双阙守门之势。以下依次是:东为府学、闽县学、闽县衙、鳌峰书院;西为侯官县学、侯官县治、道山书院。东西各有两处水关,西水从西湖入西门水关,过定远桥,到双抛桥,与西南水关水汇合;向东与东西来水汇合;向南到乌山桥下向东,在安泰桥与东面来水汇合。西水由东湖澳门水关入城,向西经庆城寺在勾栏桥与西水汇合;向南到德政桥,水分两支,一支向西在安泰桥与西水汇合,一支向南沿水部大街,出东南水关。这样,城内河大致形成二纵二横的井字布局,使全城百姓均衡受益。道路除中轴线外,西面有自北向南的大街,自北门沿南后街到道山路;东面也有自北向南的大街,自井楼门大街向南到达于山下。东西也有两条大路,一条自西门经过鼓西路、鼓东路,通往井楼门;一条自东门向西,到达双抛桥,形成三纵二横的大道布局,交通便利。

4.趋吉避凶的措施按照风水理论,任何一处地理,无论风水如何好,总有不足之处,必须采取措施补救,福州古城也是如此。

从地理上看,福州城地势较低,加上降雨集中在6~9月,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历史上福州古城多次被水淹没,造成水土流失,损失惨重。夏日骄阳似火,四周环山的福州城散热较慢,气候炎热。为解决这一不足,福州自宋代以来,提倡在城内植榕,榕树根深叶茂,既保持水土,又遮阴避日,福州因此号称榕城。从山脉走向上看,山形似龙从西北向东南延伸,而北门处的龙腰阻隔东、西两水,山上树木茂盛,泉水甘甜,环境优美,被公认为福州的风水穴。相传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想凿通龙腰,使东西两水汇合,白天开凿晚上即复合,从此再无人开凿。明代名宦董应举在《省城山川议》中说:”省城自龙腰过脉……龙腰最微最贵,此一城之命脉,不可不保护。妄凿盗埋,法诚宜禁。若论省城水法,龙腰东北诸山之水汇于溪,送入汤门关;龙腰西北诸水汇于湖,送入北水关,此二送龙水也。”⑦因此,龙腰成为福州风水山,山上林木葱郁,它既可隔开东西二水,避免暴雨造成水量过大的危险,又可阻挡北方南下寒流,对福州城起到保护作用。从气候上看,福州地处东南沿海,每年入秋后北方冷空气南侵频繁,西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也较活跃。西风带和热带系统的对峙引起明显的气压梯度,造成强劲的东北大风。东北风夹杂海上潮湿空气吹入城内,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在风水上称福州东北面为鬼煞,不适合人居住。为化解煞气,福州东北的城墙修得又高又厚,以阻挡煞气,并广植树木,少建房屋,此处人烟稀少,后来把贡院建在此处,使学生有幽静的学习环境。

从山形上看,东面鼓山似鼓,西面旗山似旗,鼓反在旗之前,有倒置之憾,然而这正是福州没有兵灾的征兆。从历史上看,福州没有发生大战事,确是吉祥福地。北面莲花山为风水宝山,阻挡北方南下寒流,夏天可上山避暑,可作为福州的后花园。唯独南面的方山,形式五虎,俗称五虎山,虎头朝向福州城,在风水上认为不祥。于是为化解此煞,特精制两只大石狮,置于南门两旁,狮头朝向五虎山,避免五虎伤人,此乃迷信之说。综上所述,福州古城在建设和完善中贯穿着传统风水学说。这些风水观念大部分有其合理性,是科学的,它是从中国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其中有一小部分是因为人们还未完全了解自然,对自然存在敬畏心理,而产生的迷信思想。在城市迅速发展的今天,重温古代风水观念中所包含的城市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对当前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当有借鉴作用。

注释:①⑦林枫《榕城考古略·卷上·城橹第一》。②③(清乾隆)《福州府志·卷四·城池》。④⑤⑥王乾《风水学概论》第289~290页。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福州古城的建筑与风水(3)

    本站整理 佚名

    2010-11-01 12:59:11

    |
    福州古城的建筑与风水(3)
    |

    从南向北看,南门东边有于山,西边有乌山,形成双阙守门之势。以下依次是:东为府学、闽县学、闽县衙、鳌峰书院;西为侯官县学、侯官县治、道山书院。东西各有两处水关,西水从西湖入西门水关,过定远桥,到双抛桥,与西南水关水汇合;向东与东西来水汇合;向南到乌山桥下向东,在安泰桥与东面来水汇合。西水由东湖澳门水关入城,向西经庆城寺在勾栏桥与西水汇合;向南到德政桥,水分两支,一支向西在安泰桥与西水汇合,一支向南沿水部大街,出东南水关。这样,城内河大致形成二纵二横的井字布局,使全城百姓均衡受益。道路除中轴线外,西面有自北向南的大街,自北门沿南后街到道山路;东面也有自北向南的大街,自井楼门大街向南到达于山下。东西也有两条大路,一条自西门经过鼓西路、鼓东路,通往井楼门;一条自东门向西,到达双抛桥,形成三纵二横的大道布局,交通便利。

    4.趋吉避凶的措施按照风水理论,任何一处地理,无论风水如何好,总有不足之处,必须采取措施补救,福州古城也是如此。

    从地理上看,福州城地势较低,加上降雨集中在6~9月,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历史上福州古城多次被水淹没,造成水土流失,损失惨重。夏日骄阳似火,四周环山的福州城散热较慢,气候炎热。为解决这一不足,福州自宋代以来,提倡在城内植榕,榕树根深叶茂,既保持水土,又遮阴避日,福州因此号称榕城。从山脉走向上看,山形似龙从西北向东南延伸,而北门处的龙腰阻隔东、西两水,山上树木茂盛,泉水甘甜,环境优美,被公认为福州的风水穴。相传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想凿通龙腰,使东西两水汇合,白天开凿晚上即复合,从此再无人开凿。明代名宦董应举在《省城山川议》中说:”省城自龙腰过脉……龙腰最微最贵,此一城之命脉,不可不保护。妄凿盗埋,法诚宜禁。若论省城水法,龙腰东北诸山之水汇于溪,送入汤门关;龙腰西北诸水汇于湖,送入北水关,此二送龙水也。”⑦因此,龙腰成为福州风水山,山上林木葱郁,它既可隔开东西二水,避免暴雨造成水量过大的危险,又可阻挡北方南下寒流,对福州城起到保护作用。从气候上看,福州地处东南沿海,每年入秋后北方冷空气南侵频繁,西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也较活跃。西风带和热带系统的对峙引起明显的气压梯度,造成强劲的东北大风。东北风夹杂海上潮湿空气吹入城内,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在风水上称福州东北面为鬼煞,不适合人居住。为化解煞气,福州东北的城墙修得又高又厚,以阻挡煞气,并广植树木,少建房屋,此处人烟稀少,后来把贡院建在此处,使学生有幽静的学习环境。

    从山形上看,东面鼓山似鼓,西面旗山似旗,鼓反在旗之前,有倒置之憾,然而这正是福州没有兵灾的征兆。从历史上看,福州没有发生大战事,确是吉祥福地。北面莲花山为风水宝山,阻挡北方南下寒流,夏天可上山避暑,可作为福州的后花园。唯独南面的方山,形式五虎,俗称五虎山,虎头朝向福州城,在风水上认为不祥。于是为化解此煞,特精制两只大石狮,置于南门两旁,狮头朝向五虎山,避免五虎伤人,此乃迷信之说。综上所述,福州古城在建设和完善中贯穿着传统风水学说。这些风水观念大部分有其合理性,是科学的,它是从中国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其中有一小部分是因为人们还未完全了解自然,对自然存在敬畏心理,而产生的迷信思想。在城市迅速发展的今天,重温古代风水观念中所包含的城市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对当前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当有借鉴作用。

    注释:①⑦林枫《榕城考古略·卷上·城橹第一》。②③(清乾隆)《福州府志·卷四·城池》。④⑤⑥王乾《风水学概论》第289~290页。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