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十八跌(2)

网络 邓正强

:2010-11-01 12:59:11

    “摔跤”,在古代又叫“觳抵”或“角抵”,“觳”者,作粗声喘息与紧张发抖之意,“抵”是相互间的顶、戗、抗、枕甚至于抡,按。是拙笨之力。而“角抵”虽然在年代和技术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也有了向“巧”字上的发展,但还是用力,只至现在的“摔跤”。“摔跤”与“跌法”很相似,它门都是以“抛掷”、“颠翻”以及“旋仆”对方为目的的、以向对方身上施以上下、左右以及前后反方向的合力交错,并利用自身和对方身体旋转所产生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破坏支撑,倾斜重心,从而使对方失去平衡而跌仆的,但它(摔跤)还不是“跌”法。“摔”和“跌”的区别是:“摔”是单一的,有约束的,而 “跌”却是多元的,不择手段的。“跌”可以是打,也可以是踢,是拿,更可以是摔;可以是先打后跌,也可以是跌打同时,所以诀有:“不为打而打,不为跌而跌,一沾即跌,忌多抓扯,打即是跌,跌即是打!”的说法。总之,“跌”包含着“摔”的技术,而“摔”却不能去囊括“跌”全部; “摔”尚力,“跌”尚巧,“摔”慢,“跌”快。所以,“跌”必须是刚柔相济,故叫“一力降十会,四两拨千斤”!

   “跌”和散打一样,也有“踢、打、摔、拿”这四种技法,但我们“跌法” 的“四技”却又不同于散打的“四技”,它虽揉合着各种踢打方法,却终是以“跌”为主,而且,常是寓跌打于一招的打法!在互练时“管跌不管痛”,在对敌时 “跌痛兼加”;如果说,你还知道你是被别人用大力强行扛起或扳倒叫“摔”的话,那么,“跌”就是在你还未感觉到什么是“跌”的时候,你就已被别人放倒在地上了。

   “拿”——是“擒拿”,是常用双手抓住对方一手,进行屈折缠绕以及反关节运动的分筋错骨。因是双手抓着人家一手,所以就必须要“拿其一点,制其全身”,否则“巧拿”也会遭到别人的痴打,“妙摔”也难逃赖拼的恶果。另外,“拿”也和“踢”、“打”、“摔”等其它技法一样,可以是叫人吃痛的威慑,也可以是“管跌不管痛”的、在瞬间“僵”住对方关节,使其在短时间里失去活动能力,便于我施法的“拿势”打法。

   “踢”是腿法,但踢的目的也是为了跌。直接的踢制造伤痛,寓跌的踢才是道中的真踢。

   “打”——在这里有两种解释,一、打就是跌。但这其中又有两种方法,1、击打一拳即可击倒的部位。2、在跌法招式中寓入打法。二、以打带跌。即是以打法先压制住对方,在对方正处于眼迷心乱之时施以跌法。

    “沾衣十八跌”创于何人已不知晓。有说传自明代“千跌张”的,有说分流于清康熙、雍正年间的江宁大侠甘凤池的,也有说是传自少林的,众说不一,现今又听说是武当的上乘武学,但究竟是谁,一时很难说清。。。

    从经典角度和注重单式练习,以及“地趟”运动来说,确为“千跌张”无疑;且“千”和“十八”也都是虚数多的意思。可单从这注重单式练习和招数之多两个方面来判断的话,那么,甘凤池的“花拳”也是注重单式练习的,且招式之多实数就达八十几个,他那种内、外家兼顾的修炼方法与技击技巧,更是与“沾衣十八跌”的打法非常的贴近。至于传自少林一说,那是因其出手较为刚速利落、跌人比较脆崩,似有少林风格而断论,更有:千跌张本人到底属不属少林,这本来就是一说;更有小说家“内家”(武当)有太极,外家(少林)有“沾衣十八跌”之说,更是指明了便是少林……但终究为谁?不得而知。今我本着天下武术是一家的精神,将本人多年研习的“内”“外”两家拳法有机地容为一体,从而使其得到:内可以修心养性,祛病延年;外可以强身健体,防身抗暴的目的。是故,易其名曰:“沾跌拳”或“太极沾跌拳”。

   “沾衣十八跌”也是一个濒临失传的拳种。由于年代的久远、由于一直都没有专门的书籍和文字对其进行论述与记载,使它一直都只能散落在民间的一些少数艺人手中,是他们的那种如惜生命般的珍爱,使它得以衍存至今;但也是他们的那种如获荆山之石、如握灵蛇之珠般的珍秘(如传男不传女等),使它变得凤毛麟角。以至于多少年来,使它一直都被蒙蔽着一层“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袈裟,致使多少求学者都发出了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感叹。是是?是非?是非功过,真是一言难尽…

    今公开家传所学,与本人多年研习的心得体会,以及长期的收集汇编,期与有志之士共同参研,希望将其进一步地发扬与光大。

    沾衣跌的总诀是: 抽身换影,乘势借力,脱化移形,引进落空,避锋藏锐,闪转走化,以斜击正,以横破正,以巧制拙。在实战搏杀中,必须抓住稍纵即逝的空当、破绽,牵逼锁靠。消打并举,发劲跌敌。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上一篇:八卦掌
    下一篇:心意六合拳
    |

    沾衣十八跌(2)

    网络 邓正强

    2010-11-01 12:59:11

    |
    沾衣十八跌(2)
    |

        “摔跤”,在古代又叫“觳抵”或“角抵”,“觳”者,作粗声喘息与紧张发抖之意,“抵”是相互间的顶、戗、抗、枕甚至于抡,按。是拙笨之力。而“角抵”虽然在年代和技术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也有了向“巧”字上的发展,但还是用力,只至现在的“摔跤”。“摔跤”与“跌法”很相似,它门都是以“抛掷”、“颠翻”以及“旋仆”对方为目的的、以向对方身上施以上下、左右以及前后反方向的合力交错,并利用自身和对方身体旋转所产生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破坏支撑,倾斜重心,从而使对方失去平衡而跌仆的,但它(摔跤)还不是“跌”法。“摔”和“跌”的区别是:“摔”是单一的,有约束的,而 “跌”却是多元的,不择手段的。“跌”可以是打,也可以是踢,是拿,更可以是摔;可以是先打后跌,也可以是跌打同时,所以诀有:“不为打而打,不为跌而跌,一沾即跌,忌多抓扯,打即是跌,跌即是打!”的说法。总之,“跌”包含着“摔”的技术,而“摔”却不能去囊括“跌”全部; “摔”尚力,“跌”尚巧,“摔”慢,“跌”快。所以,“跌”必须是刚柔相济,故叫“一力降十会,四两拨千斤”!

       “跌”和散打一样,也有“踢、打、摔、拿”这四种技法,但我们“跌法” 的“四技”却又不同于散打的“四技”,它虽揉合着各种踢打方法,却终是以“跌”为主,而且,常是寓跌打于一招的打法!在互练时“管跌不管痛”,在对敌时 “跌痛兼加”;如果说,你还知道你是被别人用大力强行扛起或扳倒叫“摔”的话,那么,“跌”就是在你还未感觉到什么是“跌”的时候,你就已被别人放倒在地上了。

       “拿”——是“擒拿”,是常用双手抓住对方一手,进行屈折缠绕以及反关节运动的分筋错骨。因是双手抓着人家一手,所以就必须要“拿其一点,制其全身”,否则“巧拿”也会遭到别人的痴打,“妙摔”也难逃赖拼的恶果。另外,“拿”也和“踢”、“打”、“摔”等其它技法一样,可以是叫人吃痛的威慑,也可以是“管跌不管痛”的、在瞬间“僵”住对方关节,使其在短时间里失去活动能力,便于我施法的“拿势”打法。

       “踢”是腿法,但踢的目的也是为了跌。直接的踢制造伤痛,寓跌的踢才是道中的真踢。

       “打”——在这里有两种解释,一、打就是跌。但这其中又有两种方法,1、击打一拳即可击倒的部位。2、在跌法招式中寓入打法。二、以打带跌。即是以打法先压制住对方,在对方正处于眼迷心乱之时施以跌法。

        “沾衣十八跌”创于何人已不知晓。有说传自明代“千跌张”的,有说分流于清康熙、雍正年间的江宁大侠甘凤池的,也有说是传自少林的,众说不一,现今又听说是武当的上乘武学,但究竟是谁,一时很难说清。。。

        从经典角度和注重单式练习,以及“地趟”运动来说,确为“千跌张”无疑;且“千”和“十八”也都是虚数多的意思。可单从这注重单式练习和招数之多两个方面来判断的话,那么,甘凤池的“花拳”也是注重单式练习的,且招式之多实数就达八十几个,他那种内、外家兼顾的修炼方法与技击技巧,更是与“沾衣十八跌”的打法非常的贴近。至于传自少林一说,那是因其出手较为刚速利落、跌人比较脆崩,似有少林风格而断论,更有:千跌张本人到底属不属少林,这本来就是一说;更有小说家“内家”(武当)有太极,外家(少林)有“沾衣十八跌”之说,更是指明了便是少林……但终究为谁?不得而知。今我本着天下武术是一家的精神,将本人多年研习的“内”“外”两家拳法有机地容为一体,从而使其得到:内可以修心养性,祛病延年;外可以强身健体,防身抗暴的目的。是故,易其名曰:“沾跌拳”或“太极沾跌拳”。

       “沾衣十八跌”也是一个濒临失传的拳种。由于年代的久远、由于一直都没有专门的书籍和文字对其进行论述与记载,使它一直都只能散落在民间的一些少数艺人手中,是他们的那种如惜生命般的珍爱,使它得以衍存至今;但也是他们的那种如获荆山之石、如握灵蛇之珠般的珍秘(如传男不传女等),使它变得凤毛麟角。以至于多少年来,使它一直都被蒙蔽着一层“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袈裟,致使多少求学者都发出了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感叹。是是?是非?是非功过,真是一言难尽…

        今公开家传所学,与本人多年研习的心得体会,以及长期的收集汇编,期与有志之士共同参研,希望将其进一步地发扬与光大。

        沾衣跌的总诀是: 抽身换影,乘势借力,脱化移形,引进落空,避锋藏锐,闪转走化,以斜击正,以横破正,以巧制拙。在实战搏杀中,必须抓住稍纵即逝的空当、破绽,牵逼锁靠。消打并举,发劲跌敌。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