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善书的动物保护思想初探(2)

道教之音整理 陈霞

2013-01-14 10:43:10

害一切众生、禽兽性命为十过;害而不死为五过;举意欲害为一过。……害人、六畜,一命为十过。令病为五过;举意欲害为一过。……故杀有力报人之畜,一命为十过;故杀无力报人之畜,一命为八过,误杀为四过;故杀虫蚁、飞蛾、湿生之属,一命为二过误杀为一过;故伤人害物者、恶兽、毒虫为一过;(谓虎狼蛇蝎毒虫之属)使人杀者同上论。⑤

《警世功过格》规定:

救一有力于人之物命(牛马犬类)五功至五十功”,“救一无力于人之畜命(猪羊之类)三功”,“教人渔猎三十过,素药杀鱼三十过”,“杀禽鱼昆虫一命三过”。

“劝化人弋猎屠钓回心,不从一功。从者十功。改者百功。”“救一禽鱼虫蚁物命,一功。”⑥

《十戒功过格》规定:

贪其滋味或利其毛骨而杀者曰爱杀(如虾螺为馔、牡蛎为药、蚌珠为饰之类),一次为二过。至百命外加二过,千命为二十过”,“牢养调弄曰戏杀(如斗蟋蟀、拍蝴蝶之类),一命为一过。虽不伤命而调弄不放亦为一过。见卑幼牢养调弄可禁止者,不为禁止亦作一过”,“设法禁止屠杀牛犬,或劝化屠猎等人改业曰普救为百功。⑦

救微命:触景生怜、方便释放者曰哀救,一次为一功;(此见其困苦,实生怜悯之心者,故功独重。)至百命外加功;作意放生、劳力营救者曰力救,一次为一功,百命外加功;出钱买放者曰破财救,自百命至千命为一功,千命外加功;凿池开囿、广劝放生者曰法救,倡议者为百功。”“救小物命:哀救者一次为一功;力救者一次为一功;破财救者一次为一功,费以三十文为一功;法救者一事为百功;因放生致缺孝养,亲心不当,反为二过。亲心悦,功可加一等。救大物命:救一伤人之物曰过情救,为二功;救一有功于世之物曰大慈救,为十功;设法禁止屠杀牛犬或劝化屠猎等人改业曰普护救,为百功。”⑧

可见,善书对人们对待动物的善、恶行为进行详细的分类和记录。为了方便不识字的人们记录准确,还专门设计了简易的格子,或画圈、或数红豆黑豆等。善书自宋代开始流行,持续到民国,它的出现反映了当时代人对道德滑坡和虐待动物的忧虑。

今天,我们面临着环境危机,但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还缺乏认识;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使其栖息地日益减少,食物的减少、人的干扰和商业捕捉都使野生动物处境岌岌可危;野生动物的药用、皮用、肉用的高经济价值吸引着不法份子铤而走险。2001年国际环境保护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7个大中城市中,有一半的餐厅在经营野生动物,46.2%的城市居民吃过野生动物。所以我们对动物、对自然环境的自觉爱护还任重而道远。当代西方生态人文思潮在民众中已经获得了广泛的理解和认同,民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在于它把精英文化变通成了民间文化的形式,把一些抽象的生态原则和理论化解成了普通民众都能明白的常识。“我们的问题,似乎就在于迄今为止,可持续发展还只是属于政府和学术组织的文件式和学院式的词汇,远远没有形成老百姓能够理解的话语方式。在我们接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切莫忽视在这一硬性的战略背后,还存在一个有着广泛民众基础的生态人文思潮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⑨道教善书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推广方式可以为今天的环境伦理道德的宣传和实施提供借鉴,弥补生态环保思想普及性不够的缺陷。道教对世俗社会的策略是两种,所谓“遇上等人说性理,逢下等人谈因果”。它把道德劝化普及到社会各个层面,提出的规范又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具体的、日常的善事,而不是提出远离现实生活的空洞目标。其次善书讲的道理通俗易懂、方法简便易行。“行善获福,作恶遭殃”,谁都能明白。今天,人们虽然不惧怕神灵的惩罚,但法律的惩处,更主要的是我们受到良心的自责。再次,道教善书的语言多用俚语,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用语,讲的故事也是老百姓非常熟悉的人物和事情。最后就是道教善书的操作非常简便。

注:

①曲宁,《淡谈对野生动物的依法保护》,《中国林业》,2000年第5期。

②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第174页。

③《道藏》第23册第598页。

④《庄子·知北游》。

⑤《道藏》3册第450-452页。

⑥《藏外道书》12册第74-76页。

⑦《藏外道书》12册第43页。

⑧《藏外道书》12册第46页。

⑨邹诗鹏,胡金风,《当代西方生态人文思潮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示》,《理论与现代化》1998年第3期。

原文发布于《中国道教》2004年第6期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教善书的动物保护思想初探(2)

    道教之音整理 陈霞

    2013-01-14 10:43:10

    |
    道教善书的动物保护思想初探(2)
    |

    害一切众生、禽兽性命为十过;害而不死为五过;举意欲害为一过。……害人、六畜,一命为十过。令病为五过;举意欲害为一过。……故杀有力报人之畜,一命为十过;故杀无力报人之畜,一命为八过,误杀为四过;故杀虫蚁、飞蛾、湿生之属,一命为二过误杀为一过;故伤人害物者、恶兽、毒虫为一过;(谓虎狼蛇蝎毒虫之属)使人杀者同上论。⑤

    《警世功过格》规定:

    救一有力于人之物命(牛马犬类)五功至五十功”,“救一无力于人之畜命(猪羊之类)三功”,“教人渔猎三十过,素药杀鱼三十过”,“杀禽鱼昆虫一命三过”。

    “劝化人弋猎屠钓回心,不从一功。从者十功。改者百功。”“救一禽鱼虫蚁物命,一功。”⑥

    《十戒功过格》规定:

    贪其滋味或利其毛骨而杀者曰爱杀(如虾螺为馔、牡蛎为药、蚌珠为饰之类),一次为二过。至百命外加二过,千命为二十过”,“牢养调弄曰戏杀(如斗蟋蟀、拍蝴蝶之类),一命为一过。虽不伤命而调弄不放亦为一过。见卑幼牢养调弄可禁止者,不为禁止亦作一过”,“设法禁止屠杀牛犬,或劝化屠猎等人改业曰普救为百功。⑦

    救微命:触景生怜、方便释放者曰哀救,一次为一功;(此见其困苦,实生怜悯之心者,故功独重。)至百命外加功;作意放生、劳力营救者曰力救,一次为一功,百命外加功;出钱买放者曰破财救,自百命至千命为一功,千命外加功;凿池开囿、广劝放生者曰法救,倡议者为百功。”“救小物命:哀救者一次为一功;力救者一次为一功;破财救者一次为一功,费以三十文为一功;法救者一事为百功;因放生致缺孝养,亲心不当,反为二过。亲心悦,功可加一等。救大物命:救一伤人之物曰过情救,为二功;救一有功于世之物曰大慈救,为十功;设法禁止屠杀牛犬或劝化屠猎等人改业曰普护救,为百功。”⑧

    可见,善书对人们对待动物的善、恶行为进行详细的分类和记录。为了方便不识字的人们记录准确,还专门设计了简易的格子,或画圈、或数红豆黑豆等。善书自宋代开始流行,持续到民国,它的出现反映了当时代人对道德滑坡和虐待动物的忧虑。

    今天,我们面临着环境危机,但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还缺乏认识;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使其栖息地日益减少,食物的减少、人的干扰和商业捕捉都使野生动物处境岌岌可危;野生动物的药用、皮用、肉用的高经济价值吸引着不法份子铤而走险。2001年国际环境保护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7个大中城市中,有一半的餐厅在经营野生动物,46.2%的城市居民吃过野生动物。所以我们对动物、对自然环境的自觉爱护还任重而道远。当代西方生态人文思潮在民众中已经获得了广泛的理解和认同,民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在于它把精英文化变通成了民间文化的形式,把一些抽象的生态原则和理论化解成了普通民众都能明白的常识。“我们的问题,似乎就在于迄今为止,可持续发展还只是属于政府和学术组织的文件式和学院式的词汇,远远没有形成老百姓能够理解的话语方式。在我们接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切莫忽视在这一硬性的战略背后,还存在一个有着广泛民众基础的生态人文思潮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⑨道教善书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推广方式可以为今天的环境伦理道德的宣传和实施提供借鉴,弥补生态环保思想普及性不够的缺陷。道教对世俗社会的策略是两种,所谓“遇上等人说性理,逢下等人谈因果”。它把道德劝化普及到社会各个层面,提出的规范又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具体的、日常的善事,而不是提出远离现实生活的空洞目标。其次善书讲的道理通俗易懂、方法简便易行。“行善获福,作恶遭殃”,谁都能明白。今天,人们虽然不惧怕神灵的惩罚,但法律的惩处,更主要的是我们受到良心的自责。再次,道教善书的语言多用俚语,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用语,讲的故事也是老百姓非常熟悉的人物和事情。最后就是道教善书的操作非常简便。

    注:

    ①曲宁,《淡谈对野生动物的依法保护》,《中国林业》,2000年第5期。

    ②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第174页。

    ③《道藏》第23册第598页。

    ④《庄子·知北游》。

    ⑤《道藏》3册第450-452页。

    ⑥《藏外道书》12册第74-76页。

    ⑦《藏外道书》12册第43页。

    ⑧《藏外道书》12册第46页。

    ⑨邹诗鹏,胡金风,《当代西方生态人文思潮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示》,《理论与现代化》1998年第3期。

    原文发布于《中国道教》2004年第6期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