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勋:“互联网+”时代 全球宗教如何弘法传道(2)

《中国宗教》 金勋

2015-11-22 09:42:47

(三)

信息化正在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信息化对人们生活的直接影响应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方式的改变。互联网通过个人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即以往信息的传递是由信息的开发者负责发布、传递,而信息的接收者通常是被动地接收,因此两者被明确区别开来。而信息技术使两者之间的区别越来越模糊,一个人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发布信息。信息的交流可以是双向的或多向的。这样一来,人们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信息化的上述特征对宗教生活的影响极为深刻。过去宗教教团所担负的是提供宗教信息和组织经营教团的职责,而传递宗教信息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特定宗教活动场所,通过特定教职人员传递到信众,即传教的方式主要采取面对面的单向传递方式。这是信徒在宗教生活中获得宗教信息的重要甚至唯一渠道。而在信息化时代,人们通过互联网所接触到的信息丰富多样,各种各样的宗教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可以在公开、公平的环境中加以选择。由此可以想见,宗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宗教为争得一席之地,不得不“转型”或因应信众需求“开发新产品”了。

信息技术催生的新的宗教形态业已出现端倪。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甚至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对着电脑画面礼拜、祷告、忏悔。不过,这些被信仰、膜拜的对象是与其个人或情趣相投的小群体所设,他们独自享用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氛围,不受任何干扰和限制,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人们甚至没有必要在特定的时间、去特定的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宗教活动,只要有电脑和网络,无处非道场;也没有必要面对教职人员,因为在互联网上,自己的身份可以为一个虔诚的信徒,亦可以为教职人员,宗教生活中“垂直”的秩序观念因此被打破。

个人的宗教生活不再受社会的条条框框和教团的清规戒律约束,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随意改变所信仰宗教的结构和内容。当需要精神上的沟通和交流时,他们就与互联网上未曾谋面、却有着共鸣的人一起,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无所拘束地交流有关宗教生活的一切而不必考虑任何社会责任和习惯,因为这是“虚拟真空”。信息化不仅促使宗教跨越国境、跨越民族自由传播,而且它还将宗教的创造者和享用者合二为一。此外,目前正在形成一些“网络宗教”教团。此类现象,恰好印证了后现代社会中宗教越来越成为“个人”范畴的倾向。这不仅意味着社会的变革,同时预示宗教生活的深刻变化。

我曾在《现代日本的新宗教》一书中,将这一类宗教现象归为当代世界新宗教中“新新宗教”现象的一部分加以考察,并预言伴随信息化的急速发展,互联网上大量涌现“新新宗教”的时代即将到来。信息化使传统宗教走向全球化成为可能,同时也孕育出了一批新型宗教。在中国宗教学界刚刚着手对新型宗教开展研究工作时,更加复杂而多样的新宗教形态正在悄然形成。这类以网络为生存空间和活动平台的宗教新形态,暂且可称之为“网络宗教”。

(四)

互联网的进步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但其负面的影响亦显现出来。

就网络生活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言:网络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中,必须关注的是虚拟空间中的“我”的问题。随着联系装置(界面)的逐渐转变,人与机器的连接更为紧密,人逐渐适应这一环境的过程,其实也是将自我投入到其中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进入会引发对人的真实面目的怀疑。犹如烟火诱惑灯蛾一样,跟着软件的设计者陷入光芒的迷宫中,不停地走下去,陷入数据风景中,在迷茫恍惚时,系统的语言和处理方式却达到了支配人心性的境地。随着这种接触越发频繁,人会进入“交感的幻觉”,真正的“我”又会身处何地呢?

人本来的身体运转是依靠内在的生物体能量,而网络世界使得用户从这种生物体能量中被彻底剥离出来。研究表明,其中最严重的危险就是人们会逐渐丧失对自己内部状态所拥有的感觉。正如很多学者忧虑,“信息焦虑综合症”会吞噬人的“意义处理能力”。人们的意识一旦固定在信息之上,感兴趣的范围会被缩小,如果纠缠于片面的零星的知识,就会失去知识彼岸的真正的“智慧”。而宗教世界本身就具有诸多“虚拟”要素,宗教的“虚拟”与互联网的“虚拟”相结合时,人们是否还能清醒地辨别“虚实”呢?有关互联网的问题及其影响尚处于进行时,因此,诸如此类的问题值得密切关注。

在我们关注互联网时代的宗教现象,特别是探讨当代的“网络宗教”现象时,尚无法严格规范互联网的社会现实,使得人们不得不为各种各样的“网络信仰共同体”可能带来的复杂的社会影响而担忧。网络世界中出现的五花八门的“虚拟教堂”“虚拟寺庙”“虚拟道场”是传统宗教的延续,还是新型宗教的端倪?“虚拟”的宗教与“虚拟”的网络相结合时,宗教将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新新人类”面前?

互联网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尚未充分显现,相关研究方兴未艾。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而人们通过互联网平台享用的精神文化生活远比过去复杂多样,21世纪人类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呈现怎样的宗教及其宗教生活呢?

(文章原标题:互联网时代世界宗教的新形态)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金勋:“互联网+”时代 全球宗教如何弘法传道(2)

    《中国宗教》 金勋

    2015-11-22 09:42:47

    |
    金勋:“互联网+”时代 全球宗教如何弘法传道(2)
    |

    (三)

    信息化正在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信息化对人们生活的直接影响应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方式的改变。互联网通过个人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即以往信息的传递是由信息的开发者负责发布、传递,而信息的接收者通常是被动地接收,因此两者被明确区别开来。而信息技术使两者之间的区别越来越模糊,一个人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发布信息。信息的交流可以是双向的或多向的。这样一来,人们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信息化的上述特征对宗教生活的影响极为深刻。过去宗教教团所担负的是提供宗教信息和组织经营教团的职责,而传递宗教信息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特定宗教活动场所,通过特定教职人员传递到信众,即传教的方式主要采取面对面的单向传递方式。这是信徒在宗教生活中获得宗教信息的重要甚至唯一渠道。而在信息化时代,人们通过互联网所接触到的信息丰富多样,各种各样的宗教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可以在公开、公平的环境中加以选择。由此可以想见,宗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宗教为争得一席之地,不得不“转型”或因应信众需求“开发新产品”了。

    信息技术催生的新的宗教形态业已出现端倪。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甚至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对着电脑画面礼拜、祷告、忏悔。不过,这些被信仰、膜拜的对象是与其个人或情趣相投的小群体所设,他们独自享用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氛围,不受任何干扰和限制,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人们甚至没有必要在特定的时间、去特定的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宗教活动,只要有电脑和网络,无处非道场;也没有必要面对教职人员,因为在互联网上,自己的身份可以为一个虔诚的信徒,亦可以为教职人员,宗教生活中“垂直”的秩序观念因此被打破。

    个人的宗教生活不再受社会的条条框框和教团的清规戒律约束,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随意改变所信仰宗教的结构和内容。当需要精神上的沟通和交流时,他们就与互联网上未曾谋面、却有着共鸣的人一起,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无所拘束地交流有关宗教生活的一切而不必考虑任何社会责任和习惯,因为这是“虚拟真空”。信息化不仅促使宗教跨越国境、跨越民族自由传播,而且它还将宗教的创造者和享用者合二为一。此外,目前正在形成一些“网络宗教”教团。此类现象,恰好印证了后现代社会中宗教越来越成为“个人”范畴的倾向。这不仅意味着社会的变革,同时预示宗教生活的深刻变化。

    我曾在《现代日本的新宗教》一书中,将这一类宗教现象归为当代世界新宗教中“新新宗教”现象的一部分加以考察,并预言伴随信息化的急速发展,互联网上大量涌现“新新宗教”的时代即将到来。信息化使传统宗教走向全球化成为可能,同时也孕育出了一批新型宗教。在中国宗教学界刚刚着手对新型宗教开展研究工作时,更加复杂而多样的新宗教形态正在悄然形成。这类以网络为生存空间和活动平台的宗教新形态,暂且可称之为“网络宗教”。

    (四)

    互联网的进步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但其负面的影响亦显现出来。

    就网络生活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言:网络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中,必须关注的是虚拟空间中的“我”的问题。随着联系装置(界面)的逐渐转变,人与机器的连接更为紧密,人逐渐适应这一环境的过程,其实也是将自我投入到其中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进入会引发对人的真实面目的怀疑。犹如烟火诱惑灯蛾一样,跟着软件的设计者陷入光芒的迷宫中,不停地走下去,陷入数据风景中,在迷茫恍惚时,系统的语言和处理方式却达到了支配人心性的境地。随着这种接触越发频繁,人会进入“交感的幻觉”,真正的“我”又会身处何地呢?

    人本来的身体运转是依靠内在的生物体能量,而网络世界使得用户从这种生物体能量中被彻底剥离出来。研究表明,其中最严重的危险就是人们会逐渐丧失对自己内部状态所拥有的感觉。正如很多学者忧虑,“信息焦虑综合症”会吞噬人的“意义处理能力”。人们的意识一旦固定在信息之上,感兴趣的范围会被缩小,如果纠缠于片面的零星的知识,就会失去知识彼岸的真正的“智慧”。而宗教世界本身就具有诸多“虚拟”要素,宗教的“虚拟”与互联网的“虚拟”相结合时,人们是否还能清醒地辨别“虚实”呢?有关互联网的问题及其影响尚处于进行时,因此,诸如此类的问题值得密切关注。

    在我们关注互联网时代的宗教现象,特别是探讨当代的“网络宗教”现象时,尚无法严格规范互联网的社会现实,使得人们不得不为各种各样的“网络信仰共同体”可能带来的复杂的社会影响而担忧。网络世界中出现的五花八门的“虚拟教堂”“虚拟寺庙”“虚拟道场”是传统宗教的延续,还是新型宗教的端倪?“虚拟”的宗教与“虚拟”的网络相结合时,宗教将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新新人类”面前?

    互联网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尚未充分显现,相关研究方兴未艾。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而人们通过互联网平台享用的精神文化生活远比过去复杂多样,21世纪人类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呈现怎样的宗教及其宗教生活呢?

    (文章原标题:互联网时代世界宗教的新形态)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