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先秦道家的“道物无际”观(3)

《哲学研究》 陈霞

2014-10-21 10:45:39

三、“道物无际”观的价值

超越性的“道”的提出为人类指明了向上提升和超拔的精神方向,希望人从物欲横流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的生活,让人成为目的而不是手段。道家认为人不应停留在“物”上,执着于“物”而不能自拔,以至于“丧己于物”、“与物相刃相靡”而不能停止、“逐万物而不返”,导致人生精神意义的丧失,走向可悲的结局。庄子说:“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庄子·在宥》)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所以道家追求“游心于物之初”,回到“道”的老家,达到“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庄子·刻意》)的逍遥之境。与此相反,“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缮性》),为道家所遗憾。因外物而伤身损性,被“物”缠绕,这是非常可悲的结局。所以庄子慨叹:“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 ,不亦悲乎!”(《庄子·逍遥游》)人也不能因为要超越而否定“物”的价值,把“物”当作精神提升的障碍,从而丢弃“物”。“道物无际”包含了不要沉溺于物的感性主义的泥潭,也不要拘泥超越于物的理性至上对物的排斥,而是坚持“道”与“物”的无际关系。用“莫若以明”的认识态度和“任物自然”的实践原则让事物呈现自己、实现自己,以“道通为一”的齐物思想协调物我、主客等关系范畴,解脱各种拘绊,使人与物皆自由自在、实现自性。

对“道”“物”关系的上述认识是对先秦道家思想在现代视角下的重新解读,先秦时期的“道”“物”范畴有着许多局限,我们今天是对传统中的微言大义的创造性发挥。传统的一些价值需要形而上学化、普世化和现代化。这是是用现代人的眼光阐释道家思想的一种尝试。它提供了理解传统的新视角。

“无际观”也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来审视我们已有的关系。量子论、相对论、生物学、生态学等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暴露出我们现有关系的局限。时代需要新的能和谐主客、身心、人我、人地关系的新理论。道家的“道物无际”对我们今天重新思考这些关系是一个深刻的启迪。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试论先秦道家的“道物无际”观(3)

    《哲学研究》 陈霞

    2014-10-21 10:45:39

    |
    试论先秦道家的“道物无际”观(3)
    |

    三、“道物无际”观的价值

    超越性的“道”的提出为人类指明了向上提升和超拔的精神方向,希望人从物欲横流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的生活,让人成为目的而不是手段。道家认为人不应停留在“物”上,执着于“物”而不能自拔,以至于“丧己于物”、“与物相刃相靡”而不能停止、“逐万物而不返”,导致人生精神意义的丧失,走向可悲的结局。庄子说:“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庄子·在宥》)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所以道家追求“游心于物之初”,回到“道”的老家,达到“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庄子·刻意》)的逍遥之境。与此相反,“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缮性》),为道家所遗憾。因外物而伤身损性,被“物”缠绕,这是非常可悲的结局。所以庄子慨叹:“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 ,不亦悲乎!”(《庄子·逍遥游》)人也不能因为要超越而否定“物”的价值,把“物”当作精神提升的障碍,从而丢弃“物”。“道物无际”包含了不要沉溺于物的感性主义的泥潭,也不要拘泥超越于物的理性至上对物的排斥,而是坚持“道”与“物”的无际关系。用“莫若以明”的认识态度和“任物自然”的实践原则让事物呈现自己、实现自己,以“道通为一”的齐物思想协调物我、主客等关系范畴,解脱各种拘绊,使人与物皆自由自在、实现自性。

    对“道”“物”关系的上述认识是对先秦道家思想在现代视角下的重新解读,先秦时期的“道”“物”范畴有着许多局限,我们今天是对传统中的微言大义的创造性发挥。传统的一些价值需要形而上学化、普世化和现代化。这是是用现代人的眼光阐释道家思想的一种尝试。它提供了理解传统的新视角。

    “无际观”也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来审视我们已有的关系。量子论、相对论、生物学、生态学等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暴露出我们现有关系的局限。时代需要新的能和谐主客、身心、人我、人地关系的新理论。道家的“道物无际”对我们今天重新思考这些关系是一个深刻的启迪。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