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姆法之讨论——从斗堂信仰开始(2)

道教之音 李芝溟

2014-12-17 09:39:31

四、神霄派与火府之关联

神霄祖师火师汪真君,大体与火府祖师冯佑同时。且火府之斗母秘法诸处皆提及汪真君,如:《先天雷晶隐书》师派则有汪真君。同书又称:张使者大法“真青城一派作风”,按:太乙火府急捷报应张使者大法。而火府派则是以青城丈人观为祖庭的青城一派。
在斗母法之中,辛邓张三帅为重要将帅,无论是《法海遗珠》之中还是早期之《太乙火府奏告祈禳仪》,或晚出之《先天斗母奏告玄科》、《玉音乾元丹天大法》、《诸阶雷君秘旨》、《斗姆镇国法宝》、《梵音斗科》、《穹窿玉斗全科》,无论早出晚出,均会使用三帅法,或单独使用张使者大法。虽未在科本中使用,亦会在符章中使用,起使用最广泛者为“封章符”。

在后期张使者大法脱离火府派,成为诸派皆习之大法后,汪真君常作为主法祖师。可见神霄派对火府一派之吸收、转化。南宗神霄,更是直接取用火府秘法编纂《法海遗珠》。由此可见神霄与火府之渊源非同一般。斗母一法自从唐代流传以来,最早的书面资料见于火府派之秘籍,但是不得不提到,所有斗姆法之法窍,均与“飞天捷疾张使者”有莫大关系。《藏外道书。诸品灵章雷君秘旨》则言:“天姥,元始祖劫菩萨,名曰:康旻。至周末西方之教兴,以胡语称摩利攴天。逐日月前一日一夜,行遍周天。故招使者咒曰:如康旻速降临者此。”又说道斗姆与张使者,互为子母。

《梵音斗科》,召张元帅秘咒亦说:“急速奔星如康旻”。清钱谦益有《火府告斗》。可见清初期,玄枢告斗仪仍有浓重火府遗存。是则火府一系法术在火府派融入其他派别后,形成“月孛法”、“三帅法”、“斗姆法”三种单独之大法,在各派之间传习。久而久之火府之印记逐渐消失,形成我们今日所见之:“月孛法”、“三帅法”、“斗姆法”。而现今斗姆法虽知道斗姆法窍,则以失去火府之原貌,如不上《伏魔家书》,八字玄奥亦只强调四字。甚至后出之斗姆法则自称为斗姆之嗣教玄玄孙。完全没有派别之印记。

五、斗姆法与唐密之关系

1.斗姆法之渊源

斗姆一法总是西番之说,大多数人认为是唐僧一行所传,因为《酉阳杂俎》有载一行缸藏北斗之事。但是考察道藏之后,发现唐人少称斗母。《云笈七签》是隋、唐、五代、北宋道书集成,没有提及斗母。而唐代吕洞宾在《吕祖志》中则有称“九皇真母”者。太乙火府则是“北阴圣母”降授。太乙祖母、太乙元君、斗母天后则是火府派之主法大神。《法海遗珠•太乙火府秘法•剑尖符》:提到:“内书斗母堪合符”。

火府派自天宝元年北阴圣母降授,传至南宋。按僧一行卒于开元十五年,而不空三藏天宝十二年才奉诏译经,所以斗姆咒至早天宝十二才被翻译通行。不空三藏与一行禅师为同门,其摩利攴天形象,应为天女,但且不知其是否使用道教法术。火府派开始在蜀中传播,僧一行教法,理应不会影响到火府派,而火府派言斗姆并不用梵咒,而且火府派行月孛法,称:太乙祖母乃月孛星君化现,红发,獠牙,身出红火光,骒体,跣足,手执如意。是则僧一行当时并无广传摩利攴天法门,虽然摩利攴天体系在金刚乘《成就法曼》中已经有完全体系,但是此书没有翻译为汉文,所以世人也不尽知之摩利攴天。火府派创派之时亦无此法,故秘籍中难见斗姆咒。而斗姆天母则是古来礼斗信仰在火府派太乙元君、太乙祖母、斗母天后的神系下的一支秘法。

太乙火府雷法与白玉蟾神霄雷法合编为《法海遗珠》,二者当有一定渊源。后世行梵斗宗师,如娄近垣、施道渊,皆以行月孛法名世。当知:斗母实则太乙火府所传,后来密宗混入火府,乃形成斗姆,至于摩利攴天则是因斗姆本无形象,乃综合摩利攴天形象而成。按《法海遗珠》为唐五代道法汇编,然成书应在南宋。然诸书并无斗姆之形象。《法海遗珠•告斗求长生法》南宗神霄,追述师派,远至西城王君、灵宝郑思远、钟离权、张果、吕岩、白玉蟾。后来《梵斗》追述宗师则不及:西城王君、灵宝郑思远、钟离权、张果、吕岩。今本《吕祖全集•参同经下卷》有:瞻礼星斗章,内有斗姆心咒。并言:“太上于蜀都,有五斗真经,并斗姥心经之传”。并言“礼斗位科者,不啻数十家。”,“释门礼法,较玄门犹胜,即梵音一道。与予玄位,更为秘密。故禅门路,收束一线针……暗里谒星君于坛前。” 即说:斗姆之法,本是太上老君所传。今本道藏有《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 》,不用梵咒,而是“天灵接运 愿保长生 太玄真一 守护身形 五脏神君 各保安宁 ”咒,佛教则将礼斗作为秘法,隐秘的进行,并将摩利攴天菩萨给予道教的神位,进行崇拜。而且本卷之后还注明所用咒语为:一行子斗姥心咒。但是咒语实际是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佛说摩利攴天经》中所述。而《佛说摩利攴天经》中并无礼斗成分。而僧一行和不空三藏为同门受业,精通天文,很有可能是僧一行率先将摩利攴天与斗姆的礼斗信仰联系在一起。

《先天斗姆摩利攴天祈祷奏告大梵雷书》“昔西方古塔寺僧名教化,禀性正直,敬老怜贫,德行昭著。忽一日,有贫女叩其门,衣服褴褛,身体臭秽,大众皆恶之,逐出。唯有教化怜其冻馁。每供一衣一饭,贫女辞曰:‘摩利攴天雷祖斗姆我也,尔有善缘,吾有咒法。是故化凡授汝,若有一切急难,念动吾名及梵音咒。吾即随声救护,使冤魔恶兽,悉皆降服。待加工用意,随念随成,远离诸苦,汝当志心奉行吾教。’付以梵书,倏忽不见。教化得之,奉行唯勤,厥后用之,其法大显,祈晴祷雨,降伏魔怪,其应如响。寿至二(阙)八十。教化传之阿伽利,阿伽利传之铁牛圣者,圣者传之一行禅师,一行禅师传之三藏比丘大师,大师传之白紫清真人,真人传懒牛和尚,懒牛之后未闻其传矣!至宋高宗南渡之时,夜半忽闻车辙之声,震动天地。君臣相视大惊,但见空中光芒烛天。光中车辇上有一神,四头八臂,托日月,持弓矢,执降魔铃杵针索,缨络庄严,雷光缭绕下,有七大金猪御辇云云。”

《先天斗姆告斗玄科》以及娄近垣《梵音斗科》中亦有此说,列阿伽利大法师、铁牛圣者、一行禅师、三藏比丘、懒牛和尚等。不空三藏法师译有《佛说摩利攴天经》,不空三藏于开元八年到长安与僧一行当有重合。但是不空三藏至开元十二年才开始翻译经书。咒语不说是不空三藏所传,而说是一行禅师所传,也出于依托名人的做法。而阿伽利大法师、铁牛圣者、一行禅师、三藏比丘、懒牛和尚、不空三藏等。应是金刚乘摩利攴天秘法修持的宗师。而非修持斗母法之宗师。列入师派则是摩利攴天法门混入斗母法后,形成斗姆法之印记。

《吕祖全书》出世较晚,不可全信,但是书中所讲内容,虽然不是斗姆法之传承,大体也可见斗姆在唐末的一个侧影。是则唐末斗姥、斗母、天母信仰虽出于太乙火府派,已经影响到佛教的真言宗修持。而在《先天斗姆告斗玄科》以及娄近垣《梵音斗科》内,将梵音斗科祖师推尊到姚秦三藏鸠摩罗什。其前言仍称“斗姆乃太白之精”,明显是火府派遗存。但是《先天斗姆告斗玄科》以及娄近垣《梵音斗科》内宗师却不列:远至西城王君、灵宝郑思远、钟离权、张果、吕岩。明显已是大胆采用佛教密咒后,完全融合佛道的斗姆法。 并且火府一派以传“月孛法”为主,对斗母不甚重视,如《先天斗姆告斗玄科》以及娄近垣《梵音斗科》师派在莫月鼎之前有:西蜀上官真人、太极起雷万真人则明显是青城山火府一系,但难以考证。如莫月鼎正是初入四川青城山丈人观,从徐无极受五雷法。徐无极一样也难于考证。

2.斗姆之形象

前此有述摩利攴天者,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佛说摩利攴天经》,已经言摩利攴天:“刻作摩利攴菩萨像。如天女形可长半寸。或一寸二寸已下。于莲花上或立或坐。头冠璎珞种种庄严极令端正。左手把天扇。其扇如维摩诘前天女扇。右手垂下扬掌向外。展五指作与愿势。有二天女各执白拂侍立左右。”。也不称呼“摩利攴天菩萨”为斗姆,更没有说她是北斗九皇的母亲。是则,摩利攴天在唐密并无三头六臂,七猪宝辇之事。(不空三藏因知晓《成就法曼》一书,此书有摩利攴天三头六臂及黑猪之形象,而不空三藏却不采用,则大抵与中土佛教在玄奘三藏之后“判教”思想有关。)摩利攴天在唐代尚且还是唐密中一位以天女形象示人的菩萨,而斗母之称呼与形象,则徘徊在“九皇真母”和“北阴圣母”、“天母”之间。总之,南宋以前,谈斗姆的寥寥无几,及至南宋,斗母法则蔚然成风。

《吕祖全集》中斗姆形象则为:四头八臂,中天人相,身披天青云锦法服。首上宝髻有黄金塔一座,共九层,顶上放曼陀罗尼华,名曰无忧花。……两手结印,旁六手。一手托日,一手托月,一手执戟,戟上有幡,幡上有金字曰“九天雷祖大帝”,一手持杵,一手把弓,一手捻箭,坐莲花宝座,座下白玉龟台。台左右有玉梵、妙梵二天尊。此斗姆形象无猪辇,当是唐末斗姆、天母信仰与摩利攴天相融合的一个过程。金元好問《夷坚志》便有记载:忻州劉軍判。貞祐初聞朔方人馬動家誦摩利攴天呪。及州陷二十五口俱免兵禍,獨一奴不信,迫圍城始誦之,被虜四五日亦逃歸南渡。後居永寧即施此呪。可见南宋不仅摩利攴天已经流行,而且斗姆形象与故事也形成自己的体系。逐渐成为一个单独的神学体系。形象也从“天女”变为三头六臂。《法海遗珠•九天雷晶使者梵炁隐书机法•黑猪渡河法》也是使者法,后面亦提到“翻四溟”。形式大体也与僧一行故事类似。《法海遗珠》卷六十七有“能符”,其符聚形正为黑猪。并言:“能有九尾,按九州,口吐黑气。”又祝咒言“能”为:“北方壬癸精,南方木火玲。”又说道“能”可以:“柱河源、翻四溟”。按此符当时求雨时,与“四溟缸”合用。后“玉敕符”,亦言:“投水甕中”。疑即一行缸藏北斗之原型。四溟缸:道教祈雨时设立在法坛之上,象征四海。同是《法海遗珠》讲道:夫登坛时,立四溟缸於坛之四角,以存四溟。设四像,备供义之仪,投符於缸,以存造化。用鞭龙以鼓其威,想四缸为江湖淮海之阔,鱼龙聚集,渺无涯际。师以鞭龙法投之,顷刻自然水涌,天地昏黑,雷雨霈然。外象内象,亦皆如此,不出吾之一心也。学者不可泥此,当随机法施为之。 摩利攴天法中虽有黑猪形象,但故事中缸子的原型却无疑是四溟缸。小说野史往往道听途说,难于考证,多是附会名人,然原型必有一定,此则小故事的要素均与《法海遗珠》类似,故可推论既是原型。《宋史•艺文志》著录《天真皇人九仙经》一卷,唐一行、叶法善、罗公远三人注。那么僧一行不仅精通天文历算,一定也精通道教行持,故能与叶法善天师,罗公远大法师合注道经。至赵宜真编订《道法会元》时,斗姆的形象已经被确定为:三头六臂,两手捧日月,两手持弓箭,两手降魔铃杵,遍身雷电,下有金色乌猪七个御辇。并加入庞大的神明体系,形成了“玉音乾元丹田大法”。其中《张使者大法》有“天母心章誓符”,先行斗姆法,多将张使者二字玄奥作为斗姆真讳,啮呢祥一样多见于现行之斗姆法。

《道法会元•先天雷晶隐书》言天母圣象:主法斗母摩利攴天大圣。三头八臂。手擎日月、弓失、金枪、金铃、箭牌、宝剑、着青天衣。驾火辇,辇前七白猪引车,使者立前听令。现大元光。所以至晚,赵宜真时期,斗姆已经完全与摩利攴天融合,并形成大法。《藏外道书•诸品灵章雷君秘旨》则言:天姥,元始祖劫菩萨,名曰:康旻。至周末西方之教兴,以胡语称摩利攴天。逐日月前一日一夜,行遍周天。故招使者咒曰:如康旻速降临者此。也是与《道法会元》一脉相承。可见斗姆法的流传已经超出了派别,成为一个普遍修习得法门。而早期道法,天母、斗母则是混成的现象。

3.斗姆法之流布

《道法会元》(然今本道法会元为明本,如《清微灌都五雷奏告仪》已经将“清微总章上卿浚仪原阳赵先生”列入师派,绝非赵宜真当时面貌)是继承《法海遗珠》而来,总括唐宋元明,四朝的道法合集。在法海遗珠中尚无摩利攴天咒混入道书的情况,而《玉音乾元丹天大法》则已经大胆使用了摩利攴天咒。《道法会元•先天雷晶隐书》张使者大法说道:张使者大法“真青城一派作风”,故称为:太乙火府急捷报应张使者大法。而火府派则是以青城丈人观为祖庭的青城一派。又降魔女宗师一事:火府派祖师刘浩然,字仲方,讳晋。为成都青城大面山丈人观主持。时有九天魔女化一妇人,人在丈人观中烧香作孽,道众尽外散而去。真人遂受太上之命,“收九天魔女,锁之于八角井,繇是大教愈彰,得其雷祖宗派者,孙太初、赵师古、杜昌宗、吕真人。近有刘虚正、王法进、监军赵必渥,其徒甚众,独许志高真人得法大显”。后应高宗诏入内,劾治妖怪。“阐教于青城,赐号通玄。后一百五十岁,天书诏侍太清,飞升而去。”许志高(火府疏文多用许真人证盟)自得法之后,出游西蜀,南巡江南,至京师内院,“有妖作孽,诸法师不能治之,真人以一符馘妖精长丈余。蒙上帝赐号伏魔,以此号为伏魔许真人”娄近垣,梵音斗科称“宋高宗妃。赐号降魔女”,《先天斗母奏告玄科》亦列有“降魔女宗师”,然史书无载,想必是附会小说,原型应在此。(火府一系之中女性神明为重要角色!)而在向称“古法”的较早著作,如《上清灵宝大法》、《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太上助国总真秘要》则没有摩利攴天咒。即至明朝周思德编《上清灵宝大成济度金书》其《斗府醮都疏》已经有上“北极炁姥紫光金真圣德天后”,此圣号无“大梵”字样,当在周思德之时还无现今之梵斗,《先天斗姆奏告仪》当更晚出。《张三丰全集》有《先天神后斗姆元尊大道九皇真经 》明陶仲文亦有《斗姆镇国法宝》,所用也是张使者大法。 故可以推论,所谓斗姆法,乃是火府派的遗存。我因为这个话题的讨论,专门找了一下“月孛法”的资料,月孛法大概可以用“有损阴功”来评论,所以火府派传至南宋便也不再见传,而是隐入他派,如白玉蟾神霄、清微,使月孛法、斗姆法、使者法成为一个个单独的大法。后世神霄宗师如施道渊,传弟子亦是月孛法,而其在福州留下斗堂一脉则是传斗姆法。

小结

通过本文的一些探讨和索引,我们大体可以看出“斗姆法”,由太乙火府派之“斗母”产生,经神霄、清微、佛教真言宗之吸收,并影响诸派之“礼斗”,形成今日之“先天斗姆摩利攴天大圣”之信仰。并组成以至为核心的“大梵斗”之秘法。但是在今日之大梵斗中诸多法窍仍有火府之遗韵,却缺少火府之关键,如《伏魔家书》等。

道教秘法修持,向来讲究师承。我们今天所习诸阶大法,往往有类似情况,希望有心研习道法之同志,一起努力专研,继承经教。不然始终遗人话柄。

感谢恩师张文政大法师 师兄陈郁明大法师之指导 风雷妙济雷坛 李罗扬法师之协助

(风雷院李芝溟供稿)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斗姆法之讨论——从斗堂信仰开始(2)

    道教之音 李芝溟

    2014-12-17 09:39:31

    |
    斗姆法之讨论——从斗堂信仰开始(2)
    |

    四、神霄派与火府之关联

    神霄祖师火师汪真君,大体与火府祖师冯佑同时。且火府之斗母秘法诸处皆提及汪真君,如:《先天雷晶隐书》师派则有汪真君。同书又称:张使者大法“真青城一派作风”,按:太乙火府急捷报应张使者大法。而火府派则是以青城丈人观为祖庭的青城一派。
    在斗母法之中,辛邓张三帅为重要将帅,无论是《法海遗珠》之中还是早期之《太乙火府奏告祈禳仪》,或晚出之《先天斗母奏告玄科》、《玉音乾元丹天大法》、《诸阶雷君秘旨》、《斗姆镇国法宝》、《梵音斗科》、《穹窿玉斗全科》,无论早出晚出,均会使用三帅法,或单独使用张使者大法。虽未在科本中使用,亦会在符章中使用,起使用最广泛者为“封章符”。

    在后期张使者大法脱离火府派,成为诸派皆习之大法后,汪真君常作为主法祖师。可见神霄派对火府一派之吸收、转化。南宗神霄,更是直接取用火府秘法编纂《法海遗珠》。由此可见神霄与火府之渊源非同一般。斗母一法自从唐代流传以来,最早的书面资料见于火府派之秘籍,但是不得不提到,所有斗姆法之法窍,均与“飞天捷疾张使者”有莫大关系。《藏外道书。诸品灵章雷君秘旨》则言:“天姥,元始祖劫菩萨,名曰:康旻。至周末西方之教兴,以胡语称摩利攴天。逐日月前一日一夜,行遍周天。故招使者咒曰:如康旻速降临者此。”又说道斗姆与张使者,互为子母。

    《梵音斗科》,召张元帅秘咒亦说:“急速奔星如康旻”。清钱谦益有《火府告斗》。可见清初期,玄枢告斗仪仍有浓重火府遗存。是则火府一系法术在火府派融入其他派别后,形成“月孛法”、“三帅法”、“斗姆法”三种单独之大法,在各派之间传习。久而久之火府之印记逐渐消失,形成我们今日所见之:“月孛法”、“三帅法”、“斗姆法”。而现今斗姆法虽知道斗姆法窍,则以失去火府之原貌,如不上《伏魔家书》,八字玄奥亦只强调四字。甚至后出之斗姆法则自称为斗姆之嗣教玄玄孙。完全没有派别之印记。

    五、斗姆法与唐密之关系

    1.斗姆法之渊源

    斗姆一法总是西番之说,大多数人认为是唐僧一行所传,因为《酉阳杂俎》有载一行缸藏北斗之事。但是考察道藏之后,发现唐人少称斗母。《云笈七签》是隋、唐、五代、北宋道书集成,没有提及斗母。而唐代吕洞宾在《吕祖志》中则有称“九皇真母”者。太乙火府则是“北阴圣母”降授。太乙祖母、太乙元君、斗母天后则是火府派之主法大神。《法海遗珠•太乙火府秘法•剑尖符》:提到:“内书斗母堪合符”。

    火府派自天宝元年北阴圣母降授,传至南宋。按僧一行卒于开元十五年,而不空三藏天宝十二年才奉诏译经,所以斗姆咒至早天宝十二才被翻译通行。不空三藏与一行禅师为同门,其摩利攴天形象,应为天女,但且不知其是否使用道教法术。火府派开始在蜀中传播,僧一行教法,理应不会影响到火府派,而火府派言斗姆并不用梵咒,而且火府派行月孛法,称:太乙祖母乃月孛星君化现,红发,獠牙,身出红火光,骒体,跣足,手执如意。是则僧一行当时并无广传摩利攴天法门,虽然摩利攴天体系在金刚乘《成就法曼》中已经有完全体系,但是此书没有翻译为汉文,所以世人也不尽知之摩利攴天。火府派创派之时亦无此法,故秘籍中难见斗姆咒。而斗姆天母则是古来礼斗信仰在火府派太乙元君、太乙祖母、斗母天后的神系下的一支秘法。

    太乙火府雷法与白玉蟾神霄雷法合编为《法海遗珠》,二者当有一定渊源。后世行梵斗宗师,如娄近垣、施道渊,皆以行月孛法名世。当知:斗母实则太乙火府所传,后来密宗混入火府,乃形成斗姆,至于摩利攴天则是因斗姆本无形象,乃综合摩利攴天形象而成。按《法海遗珠》为唐五代道法汇编,然成书应在南宋。然诸书并无斗姆之形象。《法海遗珠•告斗求长生法》南宗神霄,追述师派,远至西城王君、灵宝郑思远、钟离权、张果、吕岩、白玉蟾。后来《梵斗》追述宗师则不及:西城王君、灵宝郑思远、钟离权、张果、吕岩。今本《吕祖全集•参同经下卷》有:瞻礼星斗章,内有斗姆心咒。并言:“太上于蜀都,有五斗真经,并斗姥心经之传”。并言“礼斗位科者,不啻数十家。”,“释门礼法,较玄门犹胜,即梵音一道。与予玄位,更为秘密。故禅门路,收束一线针……暗里谒星君于坛前。” 即说:斗姆之法,本是太上老君所传。今本道藏有《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 》,不用梵咒,而是“天灵接运 愿保长生 太玄真一 守护身形 五脏神君 各保安宁 ”咒,佛教则将礼斗作为秘法,隐秘的进行,并将摩利攴天菩萨给予道教的神位,进行崇拜。而且本卷之后还注明所用咒语为:一行子斗姥心咒。但是咒语实际是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佛说摩利攴天经》中所述。而《佛说摩利攴天经》中并无礼斗成分。而僧一行和不空三藏为同门受业,精通天文,很有可能是僧一行率先将摩利攴天与斗姆的礼斗信仰联系在一起。

    《先天斗姆摩利攴天祈祷奏告大梵雷书》“昔西方古塔寺僧名教化,禀性正直,敬老怜贫,德行昭著。忽一日,有贫女叩其门,衣服褴褛,身体臭秽,大众皆恶之,逐出。唯有教化怜其冻馁。每供一衣一饭,贫女辞曰:‘摩利攴天雷祖斗姆我也,尔有善缘,吾有咒法。是故化凡授汝,若有一切急难,念动吾名及梵音咒。吾即随声救护,使冤魔恶兽,悉皆降服。待加工用意,随念随成,远离诸苦,汝当志心奉行吾教。’付以梵书,倏忽不见。教化得之,奉行唯勤,厥后用之,其法大显,祈晴祷雨,降伏魔怪,其应如响。寿至二(阙)八十。教化传之阿伽利,阿伽利传之铁牛圣者,圣者传之一行禅师,一行禅师传之三藏比丘大师,大师传之白紫清真人,真人传懒牛和尚,懒牛之后未闻其传矣!至宋高宗南渡之时,夜半忽闻车辙之声,震动天地。君臣相视大惊,但见空中光芒烛天。光中车辇上有一神,四头八臂,托日月,持弓矢,执降魔铃杵针索,缨络庄严,雷光缭绕下,有七大金猪御辇云云。”

    《先天斗姆告斗玄科》以及娄近垣《梵音斗科》中亦有此说,列阿伽利大法师、铁牛圣者、一行禅师、三藏比丘、懒牛和尚等。不空三藏法师译有《佛说摩利攴天经》,不空三藏于开元八年到长安与僧一行当有重合。但是不空三藏至开元十二年才开始翻译经书。咒语不说是不空三藏所传,而说是一行禅师所传,也出于依托名人的做法。而阿伽利大法师、铁牛圣者、一行禅师、三藏比丘、懒牛和尚、不空三藏等。应是金刚乘摩利攴天秘法修持的宗师。而非修持斗母法之宗师。列入师派则是摩利攴天法门混入斗母法后,形成斗姆法之印记。

    《吕祖全书》出世较晚,不可全信,但是书中所讲内容,虽然不是斗姆法之传承,大体也可见斗姆在唐末的一个侧影。是则唐末斗姥、斗母、天母信仰虽出于太乙火府派,已经影响到佛教的真言宗修持。而在《先天斗姆告斗玄科》以及娄近垣《梵音斗科》内,将梵音斗科祖师推尊到姚秦三藏鸠摩罗什。其前言仍称“斗姆乃太白之精”,明显是火府派遗存。但是《先天斗姆告斗玄科》以及娄近垣《梵音斗科》内宗师却不列:远至西城王君、灵宝郑思远、钟离权、张果、吕岩。明显已是大胆采用佛教密咒后,完全融合佛道的斗姆法。 并且火府一派以传“月孛法”为主,对斗母不甚重视,如《先天斗姆告斗玄科》以及娄近垣《梵音斗科》师派在莫月鼎之前有:西蜀上官真人、太极起雷万真人则明显是青城山火府一系,但难以考证。如莫月鼎正是初入四川青城山丈人观,从徐无极受五雷法。徐无极一样也难于考证。

    2.斗姆之形象

    前此有述摩利攴天者,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佛说摩利攴天经》,已经言摩利攴天:“刻作摩利攴菩萨像。如天女形可长半寸。或一寸二寸已下。于莲花上或立或坐。头冠璎珞种种庄严极令端正。左手把天扇。其扇如维摩诘前天女扇。右手垂下扬掌向外。展五指作与愿势。有二天女各执白拂侍立左右。”。也不称呼“摩利攴天菩萨”为斗姆,更没有说她是北斗九皇的母亲。是则,摩利攴天在唐密并无三头六臂,七猪宝辇之事。(不空三藏因知晓《成就法曼》一书,此书有摩利攴天三头六臂及黑猪之形象,而不空三藏却不采用,则大抵与中土佛教在玄奘三藏之后“判教”思想有关。)摩利攴天在唐代尚且还是唐密中一位以天女形象示人的菩萨,而斗母之称呼与形象,则徘徊在“九皇真母”和“北阴圣母”、“天母”之间。总之,南宋以前,谈斗姆的寥寥无几,及至南宋,斗母法则蔚然成风。

    《吕祖全集》中斗姆形象则为:四头八臂,中天人相,身披天青云锦法服。首上宝髻有黄金塔一座,共九层,顶上放曼陀罗尼华,名曰无忧花。……两手结印,旁六手。一手托日,一手托月,一手执戟,戟上有幡,幡上有金字曰“九天雷祖大帝”,一手持杵,一手把弓,一手捻箭,坐莲花宝座,座下白玉龟台。台左右有玉梵、妙梵二天尊。此斗姆形象无猪辇,当是唐末斗姆、天母信仰与摩利攴天相融合的一个过程。金元好問《夷坚志》便有记载:忻州劉軍判。貞祐初聞朔方人馬動家誦摩利攴天呪。及州陷二十五口俱免兵禍,獨一奴不信,迫圍城始誦之,被虜四五日亦逃歸南渡。後居永寧即施此呪。可见南宋不仅摩利攴天已经流行,而且斗姆形象与故事也形成自己的体系。逐渐成为一个单独的神学体系。形象也从“天女”变为三头六臂。《法海遗珠•九天雷晶使者梵炁隐书机法•黑猪渡河法》也是使者法,后面亦提到“翻四溟”。形式大体也与僧一行故事类似。《法海遗珠》卷六十七有“能符”,其符聚形正为黑猪。并言:“能有九尾,按九州,口吐黑气。”又祝咒言“能”为:“北方壬癸精,南方木火玲。”又说道“能”可以:“柱河源、翻四溟”。按此符当时求雨时,与“四溟缸”合用。后“玉敕符”,亦言:“投水甕中”。疑即一行缸藏北斗之原型。四溟缸:道教祈雨时设立在法坛之上,象征四海。同是《法海遗珠》讲道:夫登坛时,立四溟缸於坛之四角,以存四溟。设四像,备供义之仪,投符於缸,以存造化。用鞭龙以鼓其威,想四缸为江湖淮海之阔,鱼龙聚集,渺无涯际。师以鞭龙法投之,顷刻自然水涌,天地昏黑,雷雨霈然。外象内象,亦皆如此,不出吾之一心也。学者不可泥此,当随机法施为之。 摩利攴天法中虽有黑猪形象,但故事中缸子的原型却无疑是四溟缸。小说野史往往道听途说,难于考证,多是附会名人,然原型必有一定,此则小故事的要素均与《法海遗珠》类似,故可推论既是原型。《宋史•艺文志》著录《天真皇人九仙经》一卷,唐一行、叶法善、罗公远三人注。那么僧一行不仅精通天文历算,一定也精通道教行持,故能与叶法善天师,罗公远大法师合注道经。至赵宜真编订《道法会元》时,斗姆的形象已经被确定为:三头六臂,两手捧日月,两手持弓箭,两手降魔铃杵,遍身雷电,下有金色乌猪七个御辇。并加入庞大的神明体系,形成了“玉音乾元丹田大法”。其中《张使者大法》有“天母心章誓符”,先行斗姆法,多将张使者二字玄奥作为斗姆真讳,啮呢祥一样多见于现行之斗姆法。

    《道法会元•先天雷晶隐书》言天母圣象:主法斗母摩利攴天大圣。三头八臂。手擎日月、弓失、金枪、金铃、箭牌、宝剑、着青天衣。驾火辇,辇前七白猪引车,使者立前听令。现大元光。所以至晚,赵宜真时期,斗姆已经完全与摩利攴天融合,并形成大法。《藏外道书•诸品灵章雷君秘旨》则言:天姥,元始祖劫菩萨,名曰:康旻。至周末西方之教兴,以胡语称摩利攴天。逐日月前一日一夜,行遍周天。故招使者咒曰:如康旻速降临者此。也是与《道法会元》一脉相承。可见斗姆法的流传已经超出了派别,成为一个普遍修习得法门。而早期道法,天母、斗母则是混成的现象。

    3.斗姆法之流布

    《道法会元》(然今本道法会元为明本,如《清微灌都五雷奏告仪》已经将“清微总章上卿浚仪原阳赵先生”列入师派,绝非赵宜真当时面貌)是继承《法海遗珠》而来,总括唐宋元明,四朝的道法合集。在法海遗珠中尚无摩利攴天咒混入道书的情况,而《玉音乾元丹天大法》则已经大胆使用了摩利攴天咒。《道法会元•先天雷晶隐书》张使者大法说道:张使者大法“真青城一派作风”,故称为:太乙火府急捷报应张使者大法。而火府派则是以青城丈人观为祖庭的青城一派。又降魔女宗师一事:火府派祖师刘浩然,字仲方,讳晋。为成都青城大面山丈人观主持。时有九天魔女化一妇人,人在丈人观中烧香作孽,道众尽外散而去。真人遂受太上之命,“收九天魔女,锁之于八角井,繇是大教愈彰,得其雷祖宗派者,孙太初、赵师古、杜昌宗、吕真人。近有刘虚正、王法进、监军赵必渥,其徒甚众,独许志高真人得法大显”。后应高宗诏入内,劾治妖怪。“阐教于青城,赐号通玄。后一百五十岁,天书诏侍太清,飞升而去。”许志高(火府疏文多用许真人证盟)自得法之后,出游西蜀,南巡江南,至京师内院,“有妖作孽,诸法师不能治之,真人以一符馘妖精长丈余。蒙上帝赐号伏魔,以此号为伏魔许真人”娄近垣,梵音斗科称“宋高宗妃。赐号降魔女”,《先天斗母奏告玄科》亦列有“降魔女宗师”,然史书无载,想必是附会小说,原型应在此。(火府一系之中女性神明为重要角色!)而在向称“古法”的较早著作,如《上清灵宝大法》、《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太上助国总真秘要》则没有摩利攴天咒。即至明朝周思德编《上清灵宝大成济度金书》其《斗府醮都疏》已经有上“北极炁姥紫光金真圣德天后”,此圣号无“大梵”字样,当在周思德之时还无现今之梵斗,《先天斗姆奏告仪》当更晚出。《张三丰全集》有《先天神后斗姆元尊大道九皇真经 》明陶仲文亦有《斗姆镇国法宝》,所用也是张使者大法。 故可以推论,所谓斗姆法,乃是火府派的遗存。我因为这个话题的讨论,专门找了一下“月孛法”的资料,月孛法大概可以用“有损阴功”来评论,所以火府派传至南宋便也不再见传,而是隐入他派,如白玉蟾神霄、清微,使月孛法、斗姆法、使者法成为一个个单独的大法。后世神霄宗师如施道渊,传弟子亦是月孛法,而其在福州留下斗堂一脉则是传斗姆法。

    小结

    通过本文的一些探讨和索引,我们大体可以看出“斗姆法”,由太乙火府派之“斗母”产生,经神霄、清微、佛教真言宗之吸收,并影响诸派之“礼斗”,形成今日之“先天斗姆摩利攴天大圣”之信仰。并组成以至为核心的“大梵斗”之秘法。但是在今日之大梵斗中诸多法窍仍有火府之遗韵,却缺少火府之关键,如《伏魔家书》等。

    道教秘法修持,向来讲究师承。我们今天所习诸阶大法,往往有类似情况,希望有心研习道法之同志,一起努力专研,继承经教。不然始终遗人话柄。

    感谢恩师张文政大法师 师兄陈郁明大法师之指导 风雷妙济雷坛 李罗扬法师之协助

    (风雷院李芝溟供稿)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