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三教同玄思想叫——“极体利用”

道教之音 王彤江

2016-03-24 10:59:01

有一种三教同玄思想叫——“极体利用”

元代时期,伴随蒙元政治的统一,南北文化开始有机地融合,加之元皇室支持并扶植道教,使得这一时期的道教发展极为活跃富有生机。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道兼南北、学贯三教的杰出人物。其中,李道纯是元代道教中融合三教最具特色的代表人物。

李道纯,字清庵,号元素,又号莹蟾子,南宋末元初时人,为南宋五祖白玉蟾之再传弟子,同时又是南宗最早合于全真道者,为江南全真道的著名思想家。李道纯在其最重要的著作《中和集》以及《清庵莹蟾子语录》中,均有多处涉及三教同玄思想。另外,他注解的经典也涵盖了三教,其中包括:道教的《道德经》、《阴符经》、《太上大通经注》、《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无上赤文洞古真经住》、《读〈周易参同契〉》等多部,佛教的《般若心经》,理学的《太极图说》。

一、三教的一贯之道——“中”

李道纯在《咏儒释道三教总赠程洁庵》一文中,对三教的义理进行了总结。儒家义理包括: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忠恕而已、复见天心、知周万物、退藏于密、常慎其独、一以贯之、复归于无极。释教义理包括:二身一体、三心则一、消碍悟空、显微无间、不立有无、戒定慧、无有定法、虚彻灵通、真如觉性、常乐我静、朝阳补破衲、对月了残经、金刚经塔。道教义理包括:清静无为’真元妙用、损之又损、三反昼夜、一得永得、抽添铅汞、玄牝之门、出群迷径、入希夷门、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九转神丹、可道非常道。

在三教的诸多义理中,李道纯把“中”作为三教的一贯之道。他说:

中是儒宗,中为道本,中是禅机。这三教家风,中为捷径,五常百行,中立根基。动止得中,执中不易,更向中中认细微。其中趣、向词中剖露,慎勿狐疑。

他还对三教之“中”进行了解释:

释云:“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自己本来面目?”此禅家之中也。儒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念头不起处,谓之中。”此道家之中也。此乃三教所用之中也。

三教所论之“中”,尽管表述不同,但都是就“体”而言,指心未发时的湛然寂灭与万缘顿息的本然状态。李道纯从内丹炼养的实践出发,以“中”汇通三教。

有一种三教同玄思想叫——“极体利用”

李道纯所谓的“中”,乃是人心的静定状态。故他也以“静定”作为三教一贯之旨。在《中和集》开篇说:

释曰圆觉,道曰金丹,儒曰太极,所谓“无极而太极”者,不可极而极之谓也。释氏云:“如如不动,了了常知”,《易·系》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丹书云:“身心不动以后,复有无极真机”言太极之妙本也。是知三教所尚者静定也,周子所谓“主于静者”是也。盖人心静定未感物时,湛然天理,即太极之妙也。一感于物,便有偏倚,即太极之变也。

李道纯在论述三教一贯之道时,仍然贯彻了他的“中和”体用原则:“如如不动”、“寂然不动”、“身心不动”、“未感物”、“太极之妙”为未发之体;“了了常知”、“感而遂通”、“无极真机”、“感于物”、“太极之变”为已发之用。

李道纯有时候又以“虚”作为统摄三教之旨,他说:

为仙为佛与为儒,三教单传一个虚。亘古亘今超越者,悉由虚里做工夫。学仙虚静为丹旨,学佛潜虚禅已矣。扣予学圣事如何,虚中无我明天理。

“虚”本为道家、道教的范畴,李道纯以“虚”统摄三教,明显具有道本位的色彩。

其实,无论是“中”、“虚”,还是“静定”,都是指真性元神。李道纯认为“性”即是金丹:“是知大丹者,真性之谓也。”这样的认识使得道教内丹学与理学、禅宗在心性论上具有了对话的平台,也使得三教一贯之道的确立成为可能。李道纯认为三教之所以不能合一,是因为不明金丹之旨:

三教殊途,不能合一,盖因不知其源也。余今以金丹造化秘要述成三十五颂,明章至理,直指异明。

二、太极and无极——对周敦颐《太极图说》援引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开山鼻祖,他的思想纲领及精粹主要体现在《太极图说》中。早在《易传》中即已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说法,周敦颐将之与《老子》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理论一起融入了《太极图说》中,借以建构起宇宙生成论。

有一种三教同玄思想叫——“极体利用”

在周敦颐的眼中,宇宙的生成经历了由无极到太极,又由太极道阴阳,再由阴阳再到五行的过程,最后由五行的生克制化而产生自然界的运动变化。

李道纯对于道(太极)生万物的理解与周敦颐完全一致,他说:

中○者,‘无极而太极’也。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一阴一阳,两仪立焉。······阴逆阳顺,一升一降,机缄不已,而生六十四卦,万物之道至是备矣。

在这里,太极是宇宙的本体,宇宙的万物都是由太极派生的。

然而,李道纯作为一名道教的内丹家,又赋予了“太极”、“两仪”概念以内丹学的含义。他说:

《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虚无自然之谓也。两仪者,一阴一阳也。阴阳,天地也。人生于天地之间,是谓三才,三才之道,一身备矣。太极者,元神也。两仪者,身心也。以丹言之,太极者,丹之母也;两仪者,真铅、真汞也。

在这里,李道纯把“太极”从原有的宇宙生成论的范畴转化为内丹心性论的范畴,用以指代真性元神;并以“两仪”指代身心。李道纯还将《太极图说》中的“五行”作了身体意义上的规定:

以身言之,身心立而精炁流行,五脏生二五神具矣。天一生水,精藏于肾也;第二生火,神藏于心也;天三生木,魂藏于肝也;地四生金,魄藏于肺也;天五生土,意藏于脾也,五行运动而四端发矣。

将五行中的水、火、木、金、土分别作为肾、心、肝、肺、脾的代称。

周敦颐的太极图本是受到陈抟无极图的启发而作。二图在图形上比较接近,都有一个“○”,作为太极的象征,下面是表示阴阳结合的圈,再下面有五行的图示,再后面又有两个“○”。但是,二者在致思方向上存在明显不同:陈抟的无极图是从下向上看,着重讲内丹功夫论,体现了由用而体的“逆则成仙”的向度;周敦颐的太极图则从上向下看,着重讲宇宙生成论,体现了由体而用的“顺生万物”的向度。笔者以为,“无极”与“太极”均指宇宙和人心的本然状态,但“无极”是就“极体”而言的,“太极”是就“利用”而言的。故陈抟讲“脱胎求仙”,以“无极图”称制;周敦颐讲“生化万物”,以“太极图”称之。

有一种三教同玄思想叫——“极体利用”

李道纯则对理学的生成论与道教内丹学的功夫论进行了有机结合,将太极图和无极图所体现的“顺”、“逆”这两个向度统一起来:

上○者,气化之始也;下○者,形化之母也。知气化而不知形化,则不能极广大;如形化而不知气化,则不能尽精微。故作颂而证之。

在这里,“形化”也就是“顺”的向度,“气化”也就是“逆”的向度。李道纯认为只有把顺、逆两个向度结合起来,才能同时成就“广大”和“精微”。

有一种三教同玄思想叫——“极体利用”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有一种三教同玄思想叫——“极体利用”

    道教之音 王彤江

    2016-03-24 10:59:01

    |
    有一种三教同玄思想叫——“极体利用”
    |

    有一种三教同玄思想叫——“极体利用”

    元代时期,伴随蒙元政治的统一,南北文化开始有机地融合,加之元皇室支持并扶植道教,使得这一时期的道教发展极为活跃富有生机。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道兼南北、学贯三教的杰出人物。其中,李道纯是元代道教中融合三教最具特色的代表人物。

    李道纯,字清庵,号元素,又号莹蟾子,南宋末元初时人,为南宋五祖白玉蟾之再传弟子,同时又是南宗最早合于全真道者,为江南全真道的著名思想家。李道纯在其最重要的著作《中和集》以及《清庵莹蟾子语录》中,均有多处涉及三教同玄思想。另外,他注解的经典也涵盖了三教,其中包括:道教的《道德经》、《阴符经》、《太上大通经注》、《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无上赤文洞古真经住》、《读〈周易参同契〉》等多部,佛教的《般若心经》,理学的《太极图说》。

    一、三教的一贯之道——“中”

    李道纯在《咏儒释道三教总赠程洁庵》一文中,对三教的义理进行了总结。儒家义理包括: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忠恕而已、复见天心、知周万物、退藏于密、常慎其独、一以贯之、复归于无极。释教义理包括:二身一体、三心则一、消碍悟空、显微无间、不立有无、戒定慧、无有定法、虚彻灵通、真如觉性、常乐我静、朝阳补破衲、对月了残经、金刚经塔。道教义理包括:清静无为’真元妙用、损之又损、三反昼夜、一得永得、抽添铅汞、玄牝之门、出群迷径、入希夷门、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九转神丹、可道非常道。

    在三教的诸多义理中,李道纯把“中”作为三教的一贯之道。他说:

    中是儒宗,中为道本,中是禅机。这三教家风,中为捷径,五常百行,中立根基。动止得中,执中不易,更向中中认细微。其中趣、向词中剖露,慎勿狐疑。

    他还对三教之“中”进行了解释:

    释云:“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自己本来面目?”此禅家之中也。儒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念头不起处,谓之中。”此道家之中也。此乃三教所用之中也。

    三教所论之“中”,尽管表述不同,但都是就“体”而言,指心未发时的湛然寂灭与万缘顿息的本然状态。李道纯从内丹炼养的实践出发,以“中”汇通三教。

    有一种三教同玄思想叫——“极体利用”

    李道纯所谓的“中”,乃是人心的静定状态。故他也以“静定”作为三教一贯之旨。在《中和集》开篇说:

    释曰圆觉,道曰金丹,儒曰太极,所谓“无极而太极”者,不可极而极之谓也。释氏云:“如如不动,了了常知”,《易·系》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丹书云:“身心不动以后,复有无极真机”言太极之妙本也。是知三教所尚者静定也,周子所谓“主于静者”是也。盖人心静定未感物时,湛然天理,即太极之妙也。一感于物,便有偏倚,即太极之变也。

    李道纯在论述三教一贯之道时,仍然贯彻了他的“中和”体用原则:“如如不动”、“寂然不动”、“身心不动”、“未感物”、“太极之妙”为未发之体;“了了常知”、“感而遂通”、“无极真机”、“感于物”、“太极之变”为已发之用。

    李道纯有时候又以“虚”作为统摄三教之旨,他说:

    为仙为佛与为儒,三教单传一个虚。亘古亘今超越者,悉由虚里做工夫。学仙虚静为丹旨,学佛潜虚禅已矣。扣予学圣事如何,虚中无我明天理。

    “虚”本为道家、道教的范畴,李道纯以“虚”统摄三教,明显具有道本位的色彩。

    其实,无论是“中”、“虚”,还是“静定”,都是指真性元神。李道纯认为“性”即是金丹:“是知大丹者,真性之谓也。”这样的认识使得道教内丹学与理学、禅宗在心性论上具有了对话的平台,也使得三教一贯之道的确立成为可能。李道纯认为三教之所以不能合一,是因为不明金丹之旨:

    三教殊途,不能合一,盖因不知其源也。余今以金丹造化秘要述成三十五颂,明章至理,直指异明。

    二、太极and无极——对周敦颐《太极图说》援引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开山鼻祖,他的思想纲领及精粹主要体现在《太极图说》中。早在《易传》中即已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说法,周敦颐将之与《老子》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理论一起融入了《太极图说》中,借以建构起宇宙生成论。

    有一种三教同玄思想叫——“极体利用”

    在周敦颐的眼中,宇宙的生成经历了由无极到太极,又由太极道阴阳,再由阴阳再到五行的过程,最后由五行的生克制化而产生自然界的运动变化。

    李道纯对于道(太极)生万物的理解与周敦颐完全一致,他说:

    中○者,‘无极而太极’也。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一阴一阳,两仪立焉。······阴逆阳顺,一升一降,机缄不已,而生六十四卦,万物之道至是备矣。

    在这里,太极是宇宙的本体,宇宙的万物都是由太极派生的。

    然而,李道纯作为一名道教的内丹家,又赋予了“太极”、“两仪”概念以内丹学的含义。他说:

    《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虚无自然之谓也。两仪者,一阴一阳也。阴阳,天地也。人生于天地之间,是谓三才,三才之道,一身备矣。太极者,元神也。两仪者,身心也。以丹言之,太极者,丹之母也;两仪者,真铅、真汞也。

    在这里,李道纯把“太极”从原有的宇宙生成论的范畴转化为内丹心性论的范畴,用以指代真性元神;并以“两仪”指代身心。李道纯还将《太极图说》中的“五行”作了身体意义上的规定:

    以身言之,身心立而精炁流行,五脏生二五神具矣。天一生水,精藏于肾也;第二生火,神藏于心也;天三生木,魂藏于肝也;地四生金,魄藏于肺也;天五生土,意藏于脾也,五行运动而四端发矣。

    将五行中的水、火、木、金、土分别作为肾、心、肝、肺、脾的代称。

    周敦颐的太极图本是受到陈抟无极图的启发而作。二图在图形上比较接近,都有一个“○”,作为太极的象征,下面是表示阴阳结合的圈,再下面有五行的图示,再后面又有两个“○”。但是,二者在致思方向上存在明显不同:陈抟的无极图是从下向上看,着重讲内丹功夫论,体现了由用而体的“逆则成仙”的向度;周敦颐的太极图则从上向下看,着重讲宇宙生成论,体现了由体而用的“顺生万物”的向度。笔者以为,“无极”与“太极”均指宇宙和人心的本然状态,但“无极”是就“极体”而言的,“太极”是就“利用”而言的。故陈抟讲“脱胎求仙”,以“无极图”称制;周敦颐讲“生化万物”,以“太极图”称之。

    有一种三教同玄思想叫——“极体利用”

    李道纯则对理学的生成论与道教内丹学的功夫论进行了有机结合,将太极图和无极图所体现的“顺”、“逆”这两个向度统一起来:

    上○者,气化之始也;下○者,形化之母也。知气化而不知形化,则不能极广大;如形化而不知气化,则不能尽精微。故作颂而证之。

    在这里,“形化”也就是“顺”的向度,“气化”也就是“逆”的向度。李道纯认为只有把顺、逆两个向度结合起来,才能同时成就“广大”和“精微”。

    有一种三教同玄思想叫——“极体利用”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