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发展的新气象与新机遇(2)

博客 王卡 陈文龙

2011-09-05 16:43:14

第三,道教考古与艺术。

张兰花、张振国的《诸天隐韵——道曲概述与鉴赏》演绎了道曲的发展历史,探讨了其中的思想功用及文化价值,是道教音乐研究领域的又一成果。

胡知凡的《形神俱妙——道教造像艺术探索》考察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质材的道教造像,探讨了各时期道教造像的规范、艺术特点。肖海明著,香港青松观、佛山市博物馆编《真武图像研究》以佛山市博物馆所藏的《真武灵应图册》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和民间传统,对相关图像比较解读,不仅展示了图像的美,也探讨了其中的蕴意,学术价值不菲。

王汉民的《道教神仙戏曲研究》在文化大环境中探讨道教神仙戏的内涵,探讨戏背后深层的文化意蕴,展现神仙戏剧的独特艺术魅力。

刘昭瑞的《考古发现与早期道教研究》结合考古发现对道教观念、典籍、法器、科仪等进行探讨,认为考古领域对道教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第四,道教仪式研究。

张泽洪的《文化传播与仪式象征——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与道教祭祀仪式比较研究》通过比较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梅山教与道教仪式的异同,探讨了两者的关系,并考证了历史上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的渊源。吕鹏志的《唐前道教仪式史纲》则考察了唐以前的道教仪式。

任宗权道教戒律学》是目前第一本专门研究道教戒律的著作,戒律研究对道教发展有重要作用。

第五,道教史研究。几部重要道教通史出版后,学者注意力转向地方道教史。萧霁虹等的《云南道教史》介绍了云南道教的发展情况。黎志添的《广东地方道教研究——道观、道士及科仪》结合田野调查,研究介绍了广东地方的全真、正一等道派、道史、仪式等。

第六,道教与文学。左洪涛的《金元时期道教文学研究》、黄勇的《道教笔记小说研究》、刘敏的《天道与人心——道教文化与中国小说传统》、郭健的《取经之道与务本之道——〈西游记〉内丹学发微》和苟波的《仙境、仙人、仙梦——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道教理想主义》,是道教与文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

第七,道教研究文集。几本重要的道教学术文集应引起学者注意。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编选《王明文集》,王明先生献身道教学术数十年,其研究成果的结集是道教学界的共同财富。牟钟鉴主编的《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道教卷》集中不少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王卡的《道教经史论丛》和丁煌的《汉唐道教论集》都是学者个人多年的研究成果。

道教学者们作为一个群体对中国道教的研究和发展的巨大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学者们用自己的辛勤努力换来对道教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道教的研究使这个古老的文化重新焕发出特有的魅力。

(二)学术会议

1.“道教与民间宗教资料的认知与编撰”学术研讨会

2007年9月22-23日,在北京杨桥大厦举行了“道教与民间宗教资料的认知与编撰”学术研讨会

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亚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和道教文化研究中心承办。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教授、中国道教协会张继禹副会长,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道教及民间宗教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会议的三个主题(“道教与民间宗教资料编纂的回顾与展望”、“经典考证和道教及其数据的地域文化特征”与“田野图像”)层次清晰,目标明确;与会论文有的放矢,质量俱佳。

2.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

2008年3月28日,国内第一个道家研究领域一级学会——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正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布成立。作为全国性一级学会,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将为弘扬中华文化建立一个坚实平台,推动和繁荣中华老子道学文化。

这次大会的召开,对道教界、学术界及道教文化的爱好者都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它的成立将为各界道教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有利于规范和组织相关的活动。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任重而道远。

3.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于2008年4月19-23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120余人,会议收到论文90多篇,主要分为三个主题:全真道人物与历史发展研究;全真道与老庄学;老庄研究。

4.庄子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11月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明道道教文化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系共同主办的庄子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大举行,来自日本、瑞士、韩国以及国内的近百名学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会汇集了近70篇高质量的庄子研究论文,从哲学、史学、文学、政治学、文化学、文献考证等方面对庄子学所包含的众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体现了庄子研究的新成果。

这些会议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论题都在道教道家文化范围内,各有所专,侧重不同,如参加“庄子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学者就有一定的分野。第二,道教界和学界联系密切,学者专业的研究能为教界修持发展提供参考借鉴的对象,教界也能为学者提供研究的便利。双方互相促进,共同促进道教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这方面,《中华道藏》的顺利编撰完成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是道教文化未来发展的必然。第三,不足之处在于道教界对自身的理论研究关注不够,学界也未能为教界提供急需的研究成果,如对现状及其问题的调研意识不浓。

  • 共5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教发展的新气象与新机遇(2)

    博客 王卡 陈文龙

    2011-09-05 16:43:14

    |
    道教发展的新气象与新机遇(2)
    |

    第三,道教考古与艺术。

    张兰花、张振国的《诸天隐韵——道曲概述与鉴赏》演绎了道曲的发展历史,探讨了其中的思想功用及文化价值,是道教音乐研究领域的又一成果。

    胡知凡的《形神俱妙——道教造像艺术探索》考察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质材的道教造像,探讨了各时期道教造像的规范、艺术特点。肖海明著,香港青松观、佛山市博物馆编《真武图像研究》以佛山市博物馆所藏的《真武灵应图册》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和民间传统,对相关图像比较解读,不仅展示了图像的美,也探讨了其中的蕴意,学术价值不菲。

    王汉民的《道教神仙戏曲研究》在文化大环境中探讨道教神仙戏的内涵,探讨戏背后深层的文化意蕴,展现神仙戏剧的独特艺术魅力。

    刘昭瑞的《考古发现与早期道教研究》结合考古发现对道教观念、典籍、法器、科仪等进行探讨,认为考古领域对道教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第四,道教仪式研究。

    张泽洪的《文化传播与仪式象征——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与道教祭祀仪式比较研究》通过比较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梅山教与道教仪式的异同,探讨了两者的关系,并考证了历史上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的渊源。吕鹏志的《唐前道教仪式史纲》则考察了唐以前的道教仪式。

    任宗权道教戒律学》是目前第一本专门研究道教戒律的著作,戒律研究对道教发展有重要作用。

    第五,道教史研究。几部重要道教通史出版后,学者注意力转向地方道教史。萧霁虹等的《云南道教史》介绍了云南道教的发展情况。黎志添的《广东地方道教研究——道观、道士及科仪》结合田野调查,研究介绍了广东地方的全真、正一等道派、道史、仪式等。

    第六,道教与文学。左洪涛的《金元时期道教文学研究》、黄勇的《道教笔记小说研究》、刘敏的《天道与人心——道教文化与中国小说传统》、郭健的《取经之道与务本之道——〈西游记〉内丹学发微》和苟波的《仙境、仙人、仙梦——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道教理想主义》,是道教与文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

    第七,道教研究文集。几本重要的道教学术文集应引起学者注意。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编选《王明文集》,王明先生献身道教学术数十年,其研究成果的结集是道教学界的共同财富。牟钟鉴主编的《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道教卷》集中不少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王卡的《道教经史论丛》和丁煌的《汉唐道教论集》都是学者个人多年的研究成果。

    道教学者们作为一个群体对中国道教的研究和发展的巨大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学者们用自己的辛勤努力换来对道教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道教的研究使这个古老的文化重新焕发出特有的魅力。

    (二)学术会议

    1.“道教与民间宗教资料的认知与编撰”学术研讨会

    2007年9月22-23日,在北京杨桥大厦举行了“道教与民间宗教资料的认知与编撰”学术研讨会

    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亚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和道教文化研究中心承办。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教授、中国道教协会张继禹副会长,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道教及民间宗教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会议的三个主题(“道教与民间宗教资料编纂的回顾与展望”、“经典考证和道教及其数据的地域文化特征”与“田野图像”)层次清晰,目标明确;与会论文有的放矢,质量俱佳。

    2.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

    2008年3月28日,国内第一个道家研究领域一级学会——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正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布成立。作为全国性一级学会,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将为弘扬中华文化建立一个坚实平台,推动和繁荣中华老子道学文化。

    这次大会的召开,对道教界、学术界及道教文化的爱好者都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它的成立将为各界道教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有利于规范和组织相关的活动。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任重而道远。

    3.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于2008年4月19-23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120余人,会议收到论文90多篇,主要分为三个主题:全真道人物与历史发展研究;全真道与老庄学;老庄研究。

    4.庄子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11月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明道道教文化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系共同主办的庄子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大举行,来自日本、瑞士、韩国以及国内的近百名学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会汇集了近70篇高质量的庄子研究论文,从哲学、史学、文学、政治学、文化学、文献考证等方面对庄子学所包含的众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体现了庄子研究的新成果。

    这些会议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论题都在道教道家文化范围内,各有所专,侧重不同,如参加“庄子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学者就有一定的分野。第二,道教界和学界联系密切,学者专业的研究能为教界修持发展提供参考借鉴的对象,教界也能为学者提供研究的便利。双方互相促进,共同促进道教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这方面,《中华道藏》的顺利编撰完成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是道教文化未来发展的必然。第三,不足之处在于道教界对自身的理论研究关注不够,学界也未能为教界提供急需的研究成果,如对现状及其问题的调研意识不浓。

  • 共5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