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发展的新气象与新机遇(3)

博客 王卡 陈文龙

2011-09-05 16:43:14

三、中国道教界的重要活动

近年来,随着宗教自由政策的贯彻、党和国家对道教界的关心,道教界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和各界接触,树立自身形象,提高道士的素质,宣传道教文化,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吸引越来越多人关注道教发展事业。近年道教发展的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一)组织建设

道教组织建设主要指各地道教协会的建立和代表大会的召开。各地道教组织的增加为各地信众提供交流活动的场所,也便于规范对各项活动的管理。近两年道教组织建设活动表现为中国道教协会统一指导下的道教界活动及各地方道教活动。道教组织建设有三种情况。

1.成立地方道教协会

近两年来,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一大批道教协会。2007年成立的有:黑龙江省道协、江苏徐州市道协、河南省开封市道协、陕西省扶风县道协、陕西省太白县道协、广东省佛山市道协、辽宁省丹东市道协。2008年成立的有:陕西省城固县道协、武当山道教学院和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道协。

这些新成立的道协有几个特点。首先,各地道协都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成立的,地方相关领导都莅临大会,政府对道协的支持不言而喻。其次,新成立的道协大都位于中西部或东北,这些地方一向是道教力量发展相对比较薄弱的地区,加强这些地区的道教发展尤为必要。此外,全国仍有大批地方道教组织亟待建立和完善。

2.地方道教组织互相合作,共同探讨地区道教发展事宜

在道教组织成立较早、组织完善、经验丰富的东南沿海地区,道教组织的建设则表现出较高的发展形式。例如江苏省道协、上海市道协、浙江省道协举办的长三角地区道教论坛讨论了宫观管理和戒律建设问题,通过了《长三角地区道教清规榜》和《长三角地区道教宫观管理共识》,成立了长三角地区道教论坛组委会。这是地方道教建设上的一件大事,表明道教界对加强道教组织建设的决心,有利于道教事业的发展。第二届“长三角地区道教论坛”于2008年11月4-8 日在杭州召开,道教界人士和专家学者80余人与会,探讨了区域道教存在的问题,以促进长三角地区道教的整体发展。论坛还围绕“现代道教宫观管理与戒律建设”的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东南沿海道教组织不仅体制完善,还自觉联合起来,以地区为单位,组成更高一级组织,并请专家学者共同商讨发展大计,显示了现代宗教的发展路向,其管理经验和运作模式都值得借鉴和推广。

3.比较成熟的地方道协已形成一套相应的内部运作管理模式,定期召开会议审议会内工作,制定相关文件,规范协会发展

道教组织建设的情况也表现出新的特征:一是近年道教组织建设表现在一系列地方道协的成立,国家对道教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各地道协成立均有当地政府领导亲自出席。二是大体而言,东南地区道教组织的发展明显快于西北地区,西北地区一些县市的道教组织刚刚建立,人才有限,力量薄弱,缺乏深入开展活动的能力。

(二)学术会议

近年来,地方道教团体举办以道教文化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不少,主题各异。以下仅举几例说明。

2008年4月19-22日,“第一洞天”王屋山道学文化研讨会在河南济源市召开。举办单位包括济源市政协、中国道教协会、中国实学研究会、济源经济合作促进会等单位。十届全国政协民宗委主任钮茂生、河南省委统战部部长刘怀廉、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平、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以及葛荣晋、胡孚琛、牟钟鉴、吕大吉等知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王屋山作为道教圣地的开发和发展问题。

第四届“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暨“天籁仙韵颂和谐”第八届道教音乐会演于2008年11月15-16日在江西南昌隆重举行。活动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南昌万寿宫西山万寿宫承办。主题为“道教与经济社会发展”。出席会议的有: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中央统战部二局副局长袁莎,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副会长张继禹、黄信阳黄至安丁常云唐诚青赖保荣张金涛,江西省政府副省长熊盛光,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宋晨光,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谢秀琦,南昌市的有关领导,香港道教联合会副主席黄汉翰,香港蓬瀛仙馆馆长李宏之,台湾中华道教总会理事长张柽,以及来自境内外的400余名道教界人士、专家学者。

2008年10月11日,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青岛崂山论道组委会承办的“2008中国崂山论道暨首届玄门讲经活动”在崂山太清宫举办。20名来自16个省(市)道教协会推选的青年道教教职人员以《道德经》、《清静经》等道教经典为内容,分别从道教内涵及道教与文学、社会道德、人文心理、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阐述。

这些会议的特点是:政府搭台,道教文化唱戏,学术、经济兼顾;也有地方企业家鼎力襄助,共同开发当地道教文化资源。这一模式是在借鉴港台及海外宗教运作经验的基础上,多方合作,双赢共利,是比较成功的一种运作模式。学界、教界、商界、政界互动合作有利于正面宣传树立道教的形象。

(三)人才培养

人才是一个宗教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从道教发展历史来看,道教兴盛的几个时期大都与其吸收优秀人才有关。如唐朝司马承祯、宋朝张伯端等对道教发展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元朝的全真教发展也和王重阳邱处机等有密切关系。当前中国道教在把握历史机遇时也应非常重视人才大培养,不断提高道士素质。

道教界应从以下途径培养人才。

第一,政府出面组织教徒学习进修。2007年,7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道教人士参加了国家宗教事务培训中心举行的“汉传佛教和道教中青年骨干人员培训班”。国家宗教事务局叶小文局长、徐远杰司长等及有关专家教授为学员们授课。2008年,青海省道协举办了全省道教教职人员培训班。

第二,经国家批准,道协自己举办的人才培训班。如:中国道教学院举办的为期两年的宫观管理大专班于2007年6月12日举行毕业典礼。44名学员顺利毕业,为地方道教输送了一批有用的人才。

第三,道教界联合学界举办规格比较高的高级人才培养班。如2007年7月21日,由北京市道协与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联合开办的第一届宗教学研究生课程班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结业典礼。中国道教学院第二届研究生班于2008年11月26日在北京举行开学典礼。学员共12人,教学人员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等全国知名院校的专家教授。

第四,道教界对外交流,组织道徒“走出去”,学习我国港台地区先进经验。如:2008年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与道教蓬瀛仙馆联合举办第三届“道教文化及管理暑假研修班”。研修班由来自上海和北京的20多名学员组成,学习的内容有:现代管理学、文物管理与展示、口语传意及表达技巧、宗教学理论、香港道教的发展、当代道教研究、香港道堂科仪、文化资源管理等。学员们还考察了香港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社团的情况。《中国道教》

第五,道教人才培养还表现在即将建立的中国道教学院这一道教界最高学府的奠基。2008年11月20日,中国道教学院举行校舍奠基典礼,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齐晓飞出席典礼并致词。

以上四种人才培养模式——从政府帮扶到道教界组织中级培训班,再到学者加盟培养教界高级人才,甚至“走出去”到成熟的兄弟地区、省份考察学习,这些表现了当前道教人才培养正有层次、有计划地进行发展,这对中国道教的健康发展必定起到重要作用。

  • 共5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教发展的新气象与新机遇(3)

    博客 王卡 陈文龙

    2011-09-05 16:43:14

    |
    道教发展的新气象与新机遇(3)
    |

    三、中国道教界的重要活动

    近年来,随着宗教自由政策的贯彻、党和国家对道教界的关心,道教界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和各界接触,树立自身形象,提高道士的素质,宣传道教文化,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吸引越来越多人关注道教发展事业。近年道教发展的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一)组织建设

    道教组织建设主要指各地道教协会的建立和代表大会的召开。各地道教组织的增加为各地信众提供交流活动的场所,也便于规范对各项活动的管理。近两年道教组织建设活动表现为中国道教协会统一指导下的道教界活动及各地方道教活动。道教组织建设有三种情况。

    1.成立地方道教协会

    近两年来,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一大批道教协会。2007年成立的有:黑龙江省道协、江苏徐州市道协、河南省开封市道协、陕西省扶风县道协、陕西省太白县道协、广东省佛山市道协、辽宁省丹东市道协。2008年成立的有:陕西省城固县道协、武当山道教学院和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道协。

    这些新成立的道协有几个特点。首先,各地道协都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成立的,地方相关领导都莅临大会,政府对道协的支持不言而喻。其次,新成立的道协大都位于中西部或东北,这些地方一向是道教力量发展相对比较薄弱的地区,加强这些地区的道教发展尤为必要。此外,全国仍有大批地方道教组织亟待建立和完善。

    2.地方道教组织互相合作,共同探讨地区道教发展事宜

    在道教组织成立较早、组织完善、经验丰富的东南沿海地区,道教组织的建设则表现出较高的发展形式。例如江苏省道协、上海市道协、浙江省道协举办的长三角地区道教论坛讨论了宫观管理和戒律建设问题,通过了《长三角地区道教清规榜》和《长三角地区道教宫观管理共识》,成立了长三角地区道教论坛组委会。这是地方道教建设上的一件大事,表明道教界对加强道教组织建设的决心,有利于道教事业的发展。第二届“长三角地区道教论坛”于2008年11月4-8 日在杭州召开,道教界人士和专家学者80余人与会,探讨了区域道教存在的问题,以促进长三角地区道教的整体发展。论坛还围绕“现代道教宫观管理与戒律建设”的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东南沿海道教组织不仅体制完善,还自觉联合起来,以地区为单位,组成更高一级组织,并请专家学者共同商讨发展大计,显示了现代宗教的发展路向,其管理经验和运作模式都值得借鉴和推广。

    3.比较成熟的地方道协已形成一套相应的内部运作管理模式,定期召开会议审议会内工作,制定相关文件,规范协会发展

    道教组织建设的情况也表现出新的特征:一是近年道教组织建设表现在一系列地方道协的成立,国家对道教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各地道协成立均有当地政府领导亲自出席。二是大体而言,东南地区道教组织的发展明显快于西北地区,西北地区一些县市的道教组织刚刚建立,人才有限,力量薄弱,缺乏深入开展活动的能力。

    (二)学术会议

    近年来,地方道教团体举办以道教文化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不少,主题各异。以下仅举几例说明。

    2008年4月19-22日,“第一洞天”王屋山道学文化研讨会在河南济源市召开。举办单位包括济源市政协、中国道教协会、中国实学研究会、济源经济合作促进会等单位。十届全国政协民宗委主任钮茂生、河南省委统战部部长刘怀廉、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平、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以及葛荣晋、胡孚琛、牟钟鉴、吕大吉等知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王屋山作为道教圣地的开发和发展问题。

    第四届“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暨“天籁仙韵颂和谐”第八届道教音乐会演于2008年11月15-16日在江西南昌隆重举行。活动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南昌万寿宫西山万寿宫承办。主题为“道教与经济社会发展”。出席会议的有: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中央统战部二局副局长袁莎,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副会长张继禹、黄信阳黄至安丁常云唐诚青赖保荣张金涛,江西省政府副省长熊盛光,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宋晨光,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谢秀琦,南昌市的有关领导,香港道教联合会副主席黄汉翰,香港蓬瀛仙馆馆长李宏之,台湾中华道教总会理事长张柽,以及来自境内外的400余名道教界人士、专家学者。

    2008年10月11日,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青岛崂山论道组委会承办的“2008中国崂山论道暨首届玄门讲经活动”在崂山太清宫举办。20名来自16个省(市)道教协会推选的青年道教教职人员以《道德经》、《清静经》等道教经典为内容,分别从道教内涵及道教与文学、社会道德、人文心理、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阐述。

    这些会议的特点是:政府搭台,道教文化唱戏,学术、经济兼顾;也有地方企业家鼎力襄助,共同开发当地道教文化资源。这一模式是在借鉴港台及海外宗教运作经验的基础上,多方合作,双赢共利,是比较成功的一种运作模式。学界、教界、商界、政界互动合作有利于正面宣传树立道教的形象。

    (三)人才培养

    人才是一个宗教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从道教发展历史来看,道教兴盛的几个时期大都与其吸收优秀人才有关。如唐朝司马承祯、宋朝张伯端等对道教发展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元朝的全真教发展也和王重阳邱处机等有密切关系。当前中国道教在把握历史机遇时也应非常重视人才大培养,不断提高道士素质。

    道教界应从以下途径培养人才。

    第一,政府出面组织教徒学习进修。2007年,7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道教人士参加了国家宗教事务培训中心举行的“汉传佛教和道教中青年骨干人员培训班”。国家宗教事务局叶小文局长、徐远杰司长等及有关专家教授为学员们授课。2008年,青海省道协举办了全省道教教职人员培训班。

    第二,经国家批准,道协自己举办的人才培训班。如:中国道教学院举办的为期两年的宫观管理大专班于2007年6月12日举行毕业典礼。44名学员顺利毕业,为地方道教输送了一批有用的人才。

    第三,道教界联合学界举办规格比较高的高级人才培养班。如2007年7月21日,由北京市道协与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联合开办的第一届宗教学研究生课程班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结业典礼。中国道教学院第二届研究生班于2008年11月26日在北京举行开学典礼。学员共12人,教学人员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等全国知名院校的专家教授。

    第四,道教界对外交流,组织道徒“走出去”,学习我国港台地区先进经验。如:2008年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与道教蓬瀛仙馆联合举办第三届“道教文化及管理暑假研修班”。研修班由来自上海和北京的20多名学员组成,学习的内容有:现代管理学、文物管理与展示、口语传意及表达技巧、宗教学理论、香港道教的发展、当代道教研究、香港道堂科仪、文化资源管理等。学员们还考察了香港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社团的情况。《中国道教》

    第五,道教人才培养还表现在即将建立的中国道教学院这一道教界最高学府的奠基。2008年11月20日,中国道教学院举行校舍奠基典礼,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齐晓飞出席典礼并致词。

    以上四种人才培养模式——从政府帮扶到道教界组织中级培训班,再到学者加盟培养教界高级人才,甚至“走出去”到成熟的兄弟地区、省份考察学习,这些表现了当前道教人才培养正有层次、有计划地进行发展,这对中国道教的健康发展必定起到重要作用。

  • 共5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