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恩师--王至全大师 (2)

道教之音 彭理福

2013-04-02 07:18:23

大约1995年冬季,师父给我讲了一些建国前甘肃道教的情况,那时他老人家在兰州白云观上观挂单常住,我师爷郭明礼道长在金天观挂单,师父说,金天观印的道教经典有多庄严及道教的现状,还有陇西七真观的事,师父还说建国前甘肃道观有一千多座,全真道士五千多人,道教居士有两千余户,道教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总体情况还是好的,他说:唉,现在全国的全真道士五千多人,还没有那时甘肃一个省的道士多,世衰道微啊!师父脸上明显的露出了一种担忧和无奈。

我当时不信他说的,甘肃有那样多的庙和五千多全真道士,之后我找白云观的其他道长问了一下,都说庙和信教的户数很有可能,但是道士绝对不会有五千多人。近日,我偶得一资料,上面对1949年前的甘肃道教情况,有一组详细的数据。据国民党出版的《民国政府年鉴》记载:截止民国32年(1943年)3月,甘肃省大小道教宫观1045处,道教职业者690余人。信教2711户,15870人(男8789人、女7019人),当时甘肃省总人口600余万。1949年至1952年,甘肃省较大的道观306处,全真道士、道姑5690余人。正一派道士1000余人。就道观数量和道士的人数而言,和我师父讲的数字。没有多大的出入。由此可见师父超强的记忆力。

2002年仲秋,中国道教协会在千山五龙宫,启建全真玄都律坛,这是全真派建国以来第三次传戒法会,师父被聘为传戒八大师之一的提科大师,我有幸被武汉长春观经乐团相邀,亦参加了这次隆重的道教重大活动,早晨刚下火车,到千山五龙宫戒坛,有道友告诉我,八大师都住请堂,我就去请堂拜见师父和诸位大师,恩师一见我衣冠不整,便找人把我轰出请堂,说“我不见你,你这个样子,也配来这么神圣的地方,赶快回兰州去,别在这里丢人了,我都为你脸红。”我就这样被轰出请堂,我到经师住处,梳洗一番,衣冠整齐后,再次去拜见师父,老人家笑了,亲切的说“戒坛是多么神圣的地方,天上所有的神灵都会下界,有护法监坛,请堂又供奉着历代祖师,非同儿戏。全真派开坛传戒,是道教承续教制,规范道士言行,加强道风、信仰建设的主要仪式,不仅获得了《戒牒》,拥有了从事宗教的神权,更加明白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全真道士。你衣冠不整可不是小事,各个效仿就会影响整个戒坛的威仪。接着又给他的老道友介绍说,这是我的徒弟,名叫彭理福……。”

夜深人静,无法睡眠,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就像昨天的刚刚发生的事。

师父作为玄门长者,他一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仅自己经常学习道教经忏典籍、法器曲牌,还毫不保留的将自己地道学心得传授给年轻的羽士,培训出了一批信仰虔诚,大有作为的道教中、青年人士。在甘肃省道协举办的经韵学习班和道教教职人员培训班上,他都不分昼夜认真备课、对道教知识、教理教义、神仙信仰、科戒威仪、全真韵腔、清规戒律、丛林风范及道教大型斋醮法事等仪轨,非常精通,受到学员们的欢迎和满心崇敬。师父对道教《经典》及《全真正韵》、《全真科仪》等修持均造诣很深,如文革结束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道教百废待兴,宗教书籍、道教经典奇缺,没有教材和资料,大师凭借其扎实深厚的道学功底,默写出道教经典、科仪、赞颂等用于教学。待后来这些经典面世后,一一比对,只是偈章赞颂,有所区别外,经典正文,竟无毫厘之差,由此可见师父的道学造诣之精深。同时在道教礼仪方面,亦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高功大法师,当今活跃于道教各大丛林的混元宗坛上。老人家十分注意青年道众的道风道貌,对不符合道教义理、清规戒律的人和事,都是诚恳的进行批评教育。他常说:道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道教先哲们创下的神仙事业,你们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要做一个合格的道教继承人,没有恒心意志是行不通的。另外,参加、并领导完成了《甘肃道教志》的编撰工作。在协会和他的领导下,《道教志》经过三年的编写,初稿完成,送各方面征求意见(现已修订过数次),在甘肃五大宗教团体中,编撰出志书的,甘肃省道协是首家,可惜此书至今尚未出版发行。师父身居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省民宗委委员、甘肃省道协会长(连任至羽化归真)、陇西县人大代表、陇西县政协常委、陇西道教住持、传戒八大师之一,又是全真派德高望重的高功大师,实乃当代高道,一方宗教领袖,位可谓高矣,然待人慈悲和善,谦柔恭敬,生活俭朴,为道林所推崇,始终保持着道教的一种克己布德和朴实无华之风。

师父更是甘肃道教界一面爱国爱教的旗帜,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宗教民主改革运动、“文化大革命”,直至今天的改革开放,可谓历尽沧桑。他一贯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强调宗教活动一定要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仅要求全省道众做到,而且身体力行,率先示范。协会重大问题,他都及时向政府统战、宗教部门请示汇报,中国道协历次会议精神也都能及时向基层传达。他平日十分重视政治学习,时时做笔记写心得,并撰写心得体会在《中国道教》发表。对当地政府开展的政治社会活动,他都能积极响应,并建议协会做出相应决定贯彻执行。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他积极发言,拥护党的决策,并能提出意见和建议。师父经常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们道教的今天。没有党派来的干部协助我们,我们的工作就很难开展。宗教离不开党和政府的行政领导和管理,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师父在任时,与省道协的几任秘书长等领导关系都非常融洽与和谐,对此有很多道长不理解,认为会长不称职,不为道教办事更不替道士说话,几乎是代替政府派来的官员办事,对此,老人家总是一笑了之,对此我也感到大惑不解,曾经不止一次请教过师父。师父说,翻阅道教发展史,会发现其兴衰、发展、演变,有道教自身发展的规律外,与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如唐代,道教始终得到李唐王朝的信奉与扶植,促使道教走向了国教的尊位,居于儒、释二教之上,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道藏《开元道藏》下凡人天,也始于唐代,道教在李唐三百年的大一统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其次,且不说其它道经关于祝国的论述,我们道教徒修持的《早晚课》中有“双吊挂”、“虚皇忏”、“小攒”、“大赞”“祝圣文”等,又如,《全真正韵》之“九条龙”韵,开头就说“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圣母皇后与天齐。太子位,千秋扶帝基……,虔诚祝赞圣功德,祝筵皇帝万万岁。圣明君,诸国王子来朝贺。礼拜无量寿天尊,祝筵皇帝万万岁等等。这都是道教祝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政府派来的领导,是协助我们做好道教工作的,原则是好的,我们要好好配合他们,这样道教才有发展的希望。后来我才明白,师父的内心世界,老人家也是用心良苦,恨铁不成钢!付出了几多艰辛,确实也是为了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做了毕生努力,只是有些道长不理解其苦衷罢了!

师父对道协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他多次一人下基层,深入宫观和道众之间,进行调查和研究,经常是披星出,戴月入,辛苦不辞,风半窗,月半窗,宵衣旰食。风里来雨里去更是家常便饭,山山水水徒步跋涉,有时甚至吃不上饭,住不上店,很是艰苦辛劳,老人家他都泰然自若。全省有200多个道观,几乎都有恩师的足迹。他和全省道众面对面的谈话考核,协助发放皈依证,并为建立道观和道士档案资料做了大量的工作。恩师自来省道协后,他很注意自身建设,先后领导建立了工作人员岗位制和收发、信访、资料等各种工作制度。并且领导草拟了关于加强宫观管理的一系列办法和规章制度。还积极请求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省道协的领导力量。他本人同协会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和谐,密切合作,大大推动了协会工作的开展。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最后我只有用《诗经》上这几句话,表达我对师父的追忆和仰慕地心情。

2010年4月24日(农历3月11日6点)早晨师父羽化。

注:本文作者:彭理福道长    原文曾刊登《三秦道教》2012年第1期,“方方阐教作人天尊师,处处开坛为度世慈航”。今作补充改此名,缅怀恩师!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缅怀恩师--王至全大师 (2)

    道教之音 彭理福

    2013-04-02 07:18:23

    |
    缅怀恩师--王至全大师 (2)
    |

    大约1995年冬季,师父给我讲了一些建国前甘肃道教的情况,那时他老人家在兰州白云观上观挂单常住,我师爷郭明礼道长在金天观挂单,师父说,金天观印的道教经典有多庄严及道教的现状,还有陇西七真观的事,师父还说建国前甘肃道观有一千多座,全真道士五千多人,道教居士有两千余户,道教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总体情况还是好的,他说:唉,现在全国的全真道士五千多人,还没有那时甘肃一个省的道士多,世衰道微啊!师父脸上明显的露出了一种担忧和无奈。

    我当时不信他说的,甘肃有那样多的庙和五千多全真道士,之后我找白云观的其他道长问了一下,都说庙和信教的户数很有可能,但是道士绝对不会有五千多人。近日,我偶得一资料,上面对1949年前的甘肃道教情况,有一组详细的数据。据国民党出版的《民国政府年鉴》记载:截止民国32年(1943年)3月,甘肃省大小道教宫观1045处,道教职业者690余人。信教2711户,15870人(男8789人、女7019人),当时甘肃省总人口600余万。1949年至1952年,甘肃省较大的道观306处,全真道士、道姑5690余人。正一派道士1000余人。就道观数量和道士的人数而言,和我师父讲的数字。没有多大的出入。由此可见师父超强的记忆力。

    2002年仲秋,中国道教协会在千山五龙宫,启建全真玄都律坛,这是全真派建国以来第三次传戒法会,师父被聘为传戒八大师之一的提科大师,我有幸被武汉长春观经乐团相邀,亦参加了这次隆重的道教重大活动,早晨刚下火车,到千山五龙宫戒坛,有道友告诉我,八大师都住请堂,我就去请堂拜见师父和诸位大师,恩师一见我衣冠不整,便找人把我轰出请堂,说“我不见你,你这个样子,也配来这么神圣的地方,赶快回兰州去,别在这里丢人了,我都为你脸红。”我就这样被轰出请堂,我到经师住处,梳洗一番,衣冠整齐后,再次去拜见师父,老人家笑了,亲切的说“戒坛是多么神圣的地方,天上所有的神灵都会下界,有护法监坛,请堂又供奉着历代祖师,非同儿戏。全真派开坛传戒,是道教承续教制,规范道士言行,加强道风、信仰建设的主要仪式,不仅获得了《戒牒》,拥有了从事宗教的神权,更加明白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全真道士。你衣冠不整可不是小事,各个效仿就会影响整个戒坛的威仪。接着又给他的老道友介绍说,这是我的徒弟,名叫彭理福……。”

    夜深人静,无法睡眠,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就像昨天的刚刚发生的事。

    师父作为玄门长者,他一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仅自己经常学习道教经忏典籍、法器曲牌,还毫不保留的将自己地道学心得传授给年轻的羽士,培训出了一批信仰虔诚,大有作为的道教中、青年人士。在甘肃省道协举办的经韵学习班和道教教职人员培训班上,他都不分昼夜认真备课、对道教知识、教理教义、神仙信仰、科戒威仪、全真韵腔、清规戒律、丛林风范及道教大型斋醮法事等仪轨,非常精通,受到学员们的欢迎和满心崇敬。师父对道教《经典》及《全真正韵》、《全真科仪》等修持均造诣很深,如文革结束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道教百废待兴,宗教书籍、道教经典奇缺,没有教材和资料,大师凭借其扎实深厚的道学功底,默写出道教经典、科仪、赞颂等用于教学。待后来这些经典面世后,一一比对,只是偈章赞颂,有所区别外,经典正文,竟无毫厘之差,由此可见师父的道学造诣之精深。同时在道教礼仪方面,亦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高功大法师,当今活跃于道教各大丛林的混元宗坛上。老人家十分注意青年道众的道风道貌,对不符合道教义理、清规戒律的人和事,都是诚恳的进行批评教育。他常说:道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道教先哲们创下的神仙事业,你们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要做一个合格的道教继承人,没有恒心意志是行不通的。另外,参加、并领导完成了《甘肃道教志》的编撰工作。在协会和他的领导下,《道教志》经过三年的编写,初稿完成,送各方面征求意见(现已修订过数次),在甘肃五大宗教团体中,编撰出志书的,甘肃省道协是首家,可惜此书至今尚未出版发行。师父身居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省民宗委委员、甘肃省道协会长(连任至羽化归真)、陇西县人大代表、陇西县政协常委、陇西道教住持、传戒八大师之一,又是全真派德高望重的高功大师,实乃当代高道,一方宗教领袖,位可谓高矣,然待人慈悲和善,谦柔恭敬,生活俭朴,为道林所推崇,始终保持着道教的一种克己布德和朴实无华之风。

    师父更是甘肃道教界一面爱国爱教的旗帜,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宗教民主改革运动、“文化大革命”,直至今天的改革开放,可谓历尽沧桑。他一贯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强调宗教活动一定要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仅要求全省道众做到,而且身体力行,率先示范。协会重大问题,他都及时向政府统战、宗教部门请示汇报,中国道协历次会议精神也都能及时向基层传达。他平日十分重视政治学习,时时做笔记写心得,并撰写心得体会在《中国道教》发表。对当地政府开展的政治社会活动,他都能积极响应,并建议协会做出相应决定贯彻执行。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他积极发言,拥护党的决策,并能提出意见和建议。师父经常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们道教的今天。没有党派来的干部协助我们,我们的工作就很难开展。宗教离不开党和政府的行政领导和管理,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师父在任时,与省道协的几任秘书长等领导关系都非常融洽与和谐,对此有很多道长不理解,认为会长不称职,不为道教办事更不替道士说话,几乎是代替政府派来的官员办事,对此,老人家总是一笑了之,对此我也感到大惑不解,曾经不止一次请教过师父。师父说,翻阅道教发展史,会发现其兴衰、发展、演变,有道教自身发展的规律外,与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如唐代,道教始终得到李唐王朝的信奉与扶植,促使道教走向了国教的尊位,居于儒、释二教之上,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道藏《开元道藏》下凡人天,也始于唐代,道教在李唐三百年的大一统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其次,且不说其它道经关于祝国的论述,我们道教徒修持的《早晚课》中有“双吊挂”、“虚皇忏”、“小攒”、“大赞”“祝圣文”等,又如,《全真正韵》之“九条龙”韵,开头就说“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圣母皇后与天齐。太子位,千秋扶帝基……,虔诚祝赞圣功德,祝筵皇帝万万岁。圣明君,诸国王子来朝贺。礼拜无量寿天尊,祝筵皇帝万万岁等等。这都是道教祝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政府派来的领导,是协助我们做好道教工作的,原则是好的,我们要好好配合他们,这样道教才有发展的希望。后来我才明白,师父的内心世界,老人家也是用心良苦,恨铁不成钢!付出了几多艰辛,确实也是为了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做了毕生努力,只是有些道长不理解其苦衷罢了!

    师父对道协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他多次一人下基层,深入宫观和道众之间,进行调查和研究,经常是披星出,戴月入,辛苦不辞,风半窗,月半窗,宵衣旰食。风里来雨里去更是家常便饭,山山水水徒步跋涉,有时甚至吃不上饭,住不上店,很是艰苦辛劳,老人家他都泰然自若。全省有200多个道观,几乎都有恩师的足迹。他和全省道众面对面的谈话考核,协助发放皈依证,并为建立道观和道士档案资料做了大量的工作。恩师自来省道协后,他很注意自身建设,先后领导建立了工作人员岗位制和收发、信访、资料等各种工作制度。并且领导草拟了关于加强宫观管理的一系列办法和规章制度。还积极请求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省道协的领导力量。他本人同协会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和谐,密切合作,大大推动了协会工作的开展。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最后我只有用《诗经》上这几句话,表达我对师父的追忆和仰慕地心情。

    2010年4月24日(农历3月11日6点)早晨师父羽化。

    注:本文作者:彭理福道长    原文曾刊登《三秦道教》2012年第1期,“方方阐教作人天尊师,处处开坛为度世慈航”。今作补充改此名,缅怀恩师!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