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卷之五

道教之音整理 郭璞传

2015-06-11 11:17:38

山海经卷之五

郭璞传

中山经

《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音恭。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或作楛叶。黄华而荚实,名曰□他落切,可以已瞢音口。有兽焉,其状如畎鼠而文题,□鼠所未详。音虺字,亦或作虺。其名曰□,音那,或作熊也。食之已瘿。

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其上多橿、多櫔木。音厉。是木也,方茎而圆叶,黄叶而毛,其实如楝,楝,木名。子如指头,白而粘,即以浣衣也。音练,或作简。服之不忘。

又东十五里曰渠猪之山。其上多竹。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是多豪鱼#1,状如鲔,鲔似鳣也。赤喙尾赤羽#2,可以已白癣。

又东三十五里曰葱聋之山。其中多大谷,是多白垩,黑青,黄垩。言有杂色垩也。

又东十五里曰涹山。音倭。其上多赤铜,其阴多铁。

又东七十里曰脱扈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叶而赤华,荚实实如□荚,今□木荚似皂荚也。名曰植楮,可以已癙。癙病也。《淮南子》曰:狸头已癙也。食之不眯。

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痤。痈座也。

又东七十里曰泰威之山。其中有谷,日枭谷,其中多铁。或无谷字。

又东十五里曰橿谷之山。其中多赤铜。或作檀谷之山。

又东百二十里曰吴林之山。其中多葌草。亦菅字。

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今长安西南有牛首山,上有绾,下有水,未知此是非。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如禾,服之不忧。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清水。音如论诈之谪。是多飞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衕。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今平阳永安县、庐江济县、晋安罗江县、河南巩县皆有霍山,明山以霍为名者非一矣。按《尔雅》:大山绕小山为霍。其木多谷。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脑脑,养之可以已忧。谓蓄养之也,普珠反。

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是多檐棘。未详。音瞻。

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亦曰险山。多砺石、文石。砺石,石中磨者。少水出焉,其中多雕棠,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菽,豆。食之已聋。

又东北四百里曰鼓蹬之山。多赤铜。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

凡薄山之首,自甘枣之山至于鼓镫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家也,其祠礼:毛,太牢之具,县以吉玉。县,祭山之名也,见《尔雅》。其余十三山者,毛用一羊,县婴用桑封,瘗而不糈,桑封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锐其上,而中穿之加金。言作神主而祭,以金银饰之也。《公羊传》曰:虞主用桑。主或作王。

《中次二经》济山之首曰辉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其鸟多。鹖。似雉而文,青色有毛,勇健,斗死乃止。音易。出上党也。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即鱼之水出焉,而流注于伊水。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此或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刀,切玉如豁泥也。周穆王时,西戎献之。《尸子》所谓昆吾之剑也。《越绝书》曰: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谷涸而出钢,欧冶子因以为统钩之剑。汲郡冢中得铜剑一枝,长三尺五寸,乃今所名为干将剑。汲郡亦皆非铁也。明古者通以锡杂铜为兵器也。有兽焉,其状如负而有角,其音如号,如人号哭。名曰蠪蚳,上已有此兽,疑同名。食之不眯。

又西百二十里曰葌音□山。葌水肄,耐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芒草,音忘。可以毒鱼。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独苏之山。无草木而多水。

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今与,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今伊水出上洛卢氏县熊耳山东北,至河南洛阳县入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凡济山经之首,自辉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人面而鸟身。祠用毛,择用毛色。用一吉玉.投而不糈。

《中次三经》贫山之首,曰敖岸之山。或作献萯,音倍。其阳多□琈之玉,其阴多赭、黄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或昨石。北望河林,其状如蒨如举。说者云,蒨、举皆木名也,未详。蒨,音倩。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又东十里日青要之山,实维帝之密都。天帝曲密之邑。北望河曲,河千里一曲一直也。是多驾鸟。未详也。或曰,驾宜为驾。驾,鹅也。音加。南望惮渚,水中小洲名诸,坛,音蝉也。禹父之所化,鲧化於羽渊,为黄熊。今复云在此,然则一己有变怪之性者,亦无往而不化也。是多仆累、蒲卢。仆累,蜗牛也。《尔雅》曰:蒲卢者,螟蛉也。□武罗司之武罗,神名。□,即神字。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腰而白齿,或作首。而穿耳以鐻,鐻,金银器之名。未详也。音渠。其鸣如鸣玉。如人鸣玉佩声。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音轸。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鴢,音如窈窕之窈。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朱,浅赤也。有草焉,其状如葌,菅似芽也。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稿本,根似革本,亦香草。名曰荀草,或作苞草。服之美人色。令人更美艳。

又东十里曰騩山。音巍。其上有美枣,其阴有□琈之玉。正回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河。其中多飞鱼,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

又东四十里曰宜苏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蔓居之木。未详。滽滽之水出焉,音容。而北流注于河,是多黄贝。

又东二十里曰和山。其土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九水所聚,故曰九都。是山也,五曲,曲回五重。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吉神泰逢司之,吉犹善也。其状如人而虎尾,或作口尾#3。是好居于萯山之阳,出入有光。太逢神动天地气也。言其有灵爽能兴云雨也。夏口,口口口口萯口之下,天大风,晦冥,孔甲迷口,口口口口#4。见《吕氏春秋》也。

凡萯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其祠太逢、熏池、武罗皆一牡羊副副谓破羊骨砾之以祭也。见《周礼》音悃愊之情。婴用吉玉。其二神用一雄鸡瘗之,糈用徐。

《中次四经》厘山之首音狸。曰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泠石。未闻也。泠或作涂。

西五十里曰扶猪之山。其上多礝石。音耎。今雁门山中出礝石,白者如冰,半中有赤色者。有兽焉,其状如貉而人目,貉或作□古字。其名曰□。音银,或作麋。号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瓀石。言亦出水中。

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搜。音搜。茅搜,今之蒨草也。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滽滽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伊水。有兽焉,名曰□,音苍颉之颉。其状如獳犬而有鳞,其毛如负鬣。

又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多谷,多徐石。其上多□琈之玉。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栖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滔雕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羬羊。有木焉,其状如樗,其叶如桐而荚实,其名曰茇,可以毒鱼。茇一作艾。

又西二百里曰白边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

又西二百里曰熊耳之山。今在上洛县南。其上多漆,其下多□。浮濠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名日葶□,亭宁,订聍二音。可以毒鱼。

又西三百里曰壮山,其上多文石,其下多竹箭、竹□。其兽多□牛、羬羊。鸟多赤惊。音闭。即鷩雉也。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讙举之山。雒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其中多马肠之物。此二山者,洛间也。洛水今出上洛县冢岭山。《河图》曰;玄扈洛汭。谓此间也。

凡厘山之首,自鹿蹄之山至于玄扈之山,凡九山,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状皆人面兽身。其祠之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言直祈祷。以彩衣之。以彩饰鸡。

《中次五经》薄山之首曰苟床之山。或作苟林山。无草木,多怪石。怪石似玉也。《书》曰:铅松,怪石也。

东三百里曰首山。其阴多谷柞,草多□芫。□,山蓟也。芫华,中药。其阳多□琈之玉,木多槐;其阴有谷,曰机谷,多□鸟,音如钳釱之釱。其状如枭而三目,有耳,其音如录,食之已垫。未闻。

又东三百里曰县斸之山。音如斤斸之冲。无草木,多文石。

又东三百里曰葱聋之山。无草木,多□石。未详。

东北五百里曰条谷之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药、□冬。《本草经》曰:□冬,一名满冬。今符门,俗作耳。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上一篇:山海经卷之四
    下一篇:山海经卷之六
    |

    山海经卷之五

    道教之音整理 郭璞传

    2015-06-11 11:17:38

    |
    山海经卷之五
    |

    山海经卷之五

    郭璞传

    中山经

    《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音恭。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或作楛叶。黄华而荚实,名曰□他落切,可以已瞢音口。有兽焉,其状如畎鼠而文题,□鼠所未详。音虺字,亦或作虺。其名曰□,音那,或作熊也。食之已瘿。

    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其上多橿、多櫔木。音厉。是木也,方茎而圆叶,黄叶而毛,其实如楝,楝,木名。子如指头,白而粘,即以浣衣也。音练,或作简。服之不忘。

    又东十五里曰渠猪之山。其上多竹。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是多豪鱼#1,状如鲔,鲔似鳣也。赤喙尾赤羽#2,可以已白癣。

    又东三十五里曰葱聋之山。其中多大谷,是多白垩,黑青,黄垩。言有杂色垩也。

    又东十五里曰涹山。音倭。其上多赤铜,其阴多铁。

    又东七十里曰脱扈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叶而赤华,荚实实如□荚,今□木荚似皂荚也。名曰植楮,可以已癙。癙病也。《淮南子》曰:狸头已癙也。食之不眯。

    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痤。痈座也。

    又东七十里曰泰威之山。其中有谷,日枭谷,其中多铁。或无谷字。

    又东十五里曰橿谷之山。其中多赤铜。或作檀谷之山。

    又东百二十里曰吴林之山。其中多葌草。亦菅字。

    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今长安西南有牛首山,上有绾,下有水,未知此是非。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如禾,服之不忧。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清水。音如论诈之谪。是多飞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衕。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今平阳永安县、庐江济县、晋安罗江县、河南巩县皆有霍山,明山以霍为名者非一矣。按《尔雅》:大山绕小山为霍。其木多谷。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脑脑,养之可以已忧。谓蓄养之也,普珠反。

    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是多檐棘。未详。音瞻。

    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亦曰险山。多砺石、文石。砺石,石中磨者。少水出焉,其中多雕棠,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菽,豆。食之已聋。

    又东北四百里曰鼓蹬之山。多赤铜。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

    凡薄山之首,自甘枣之山至于鼓镫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家也,其祠礼:毛,太牢之具,县以吉玉。县,祭山之名也,见《尔雅》。其余十三山者,毛用一羊,县婴用桑封,瘗而不糈,桑封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锐其上,而中穿之加金。言作神主而祭,以金银饰之也。《公羊传》曰:虞主用桑。主或作王。

    《中次二经》济山之首曰辉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其鸟多。鹖。似雉而文,青色有毛,勇健,斗死乃止。音易。出上党也。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即鱼之水出焉,而流注于伊水。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此或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刀,切玉如豁泥也。周穆王时,西戎献之。《尸子》所谓昆吾之剑也。《越绝书》曰: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谷涸而出钢,欧冶子因以为统钩之剑。汲郡冢中得铜剑一枝,长三尺五寸,乃今所名为干将剑。汲郡亦皆非铁也。明古者通以锡杂铜为兵器也。有兽焉,其状如负而有角,其音如号,如人号哭。名曰蠪蚳,上已有此兽,疑同名。食之不眯。

    又西百二十里曰葌音□山。葌水肄,耐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芒草,音忘。可以毒鱼。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独苏之山。无草木而多水。

    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今与,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今伊水出上洛卢氏县熊耳山东北,至河南洛阳县入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凡济山经之首,自辉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人面而鸟身。祠用毛,择用毛色。用一吉玉.投而不糈。

    《中次三经》贫山之首,曰敖岸之山。或作献萯,音倍。其阳多□琈之玉,其阴多赭、黄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或昨石。北望河林,其状如蒨如举。说者云,蒨、举皆木名也,未详。蒨,音倩。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又东十里日青要之山,实维帝之密都。天帝曲密之邑。北望河曲,河千里一曲一直也。是多驾鸟。未详也。或曰,驾宜为驾。驾,鹅也。音加。南望惮渚,水中小洲名诸,坛,音蝉也。禹父之所化,鲧化於羽渊,为黄熊。今复云在此,然则一己有变怪之性者,亦无往而不化也。是多仆累、蒲卢。仆累,蜗牛也。《尔雅》曰:蒲卢者,螟蛉也。□武罗司之武罗,神名。□,即神字。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腰而白齿,或作首。而穿耳以鐻,鐻,金银器之名。未详也。音渠。其鸣如鸣玉。如人鸣玉佩声。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音轸。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鴢,音如窈窕之窈。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朱,浅赤也。有草焉,其状如葌,菅似芽也。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稿本,根似革本,亦香草。名曰荀草,或作苞草。服之美人色。令人更美艳。

    又东十里曰騩山。音巍。其上有美枣,其阴有□琈之玉。正回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河。其中多飞鱼,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

    又东四十里曰宜苏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蔓居之木。未详。滽滽之水出焉,音容。而北流注于河,是多黄贝。

    又东二十里曰和山。其土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九水所聚,故曰九都。是山也,五曲,曲回五重。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吉神泰逢司之,吉犹善也。其状如人而虎尾,或作口尾#3。是好居于萯山之阳,出入有光。太逢神动天地气也。言其有灵爽能兴云雨也。夏口,口口口口萯口之下,天大风,晦冥,孔甲迷口,口口口口#4。见《吕氏春秋》也。

    凡萯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其祠太逢、熏池、武罗皆一牡羊副副谓破羊骨砾之以祭也。见《周礼》音悃愊之情。婴用吉玉。其二神用一雄鸡瘗之,糈用徐。

    《中次四经》厘山之首音狸。曰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泠石。未闻也。泠或作涂。

    西五十里曰扶猪之山。其上多礝石。音耎。今雁门山中出礝石,白者如冰,半中有赤色者。有兽焉,其状如貉而人目,貉或作□古字。其名曰□。音银,或作麋。号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瓀石。言亦出水中。

    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搜。音搜。茅搜,今之蒨草也。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滽滽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伊水。有兽焉,名曰□,音苍颉之颉。其状如獳犬而有鳞,其毛如负鬣。

    又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多谷,多徐石。其上多□琈之玉。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栖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滔雕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羬羊。有木焉,其状如樗,其叶如桐而荚实,其名曰茇,可以毒鱼。茇一作艾。

    又西二百里曰白边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

    又西二百里曰熊耳之山。今在上洛县南。其上多漆,其下多□。浮濠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名日葶□,亭宁,订聍二音。可以毒鱼。

    又西三百里曰壮山,其上多文石,其下多竹箭、竹□。其兽多□牛、羬羊。鸟多赤惊。音闭。即鷩雉也。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讙举之山。雒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其中多马肠之物。此二山者,洛间也。洛水今出上洛县冢岭山。《河图》曰;玄扈洛汭。谓此间也。

    凡厘山之首,自鹿蹄之山至于玄扈之山,凡九山,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状皆人面兽身。其祠之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言直祈祷。以彩衣之。以彩饰鸡。

    《中次五经》薄山之首曰苟床之山。或作苟林山。无草木,多怪石。怪石似玉也。《书》曰:铅松,怪石也。

    东三百里曰首山。其阴多谷柞,草多□芫。□,山蓟也。芫华,中药。其阳多□琈之玉,木多槐;其阴有谷,曰机谷,多□鸟,音如钳釱之釱。其状如枭而三目,有耳,其音如录,食之已垫。未闻。

    又东三百里曰县斸之山。音如斤斸之冲。无草木,多文石。

    又东三百里曰葱聋之山。无草木,多□石。未详。

    东北五百里曰条谷之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药、□冬。《本草经》曰:□冬,一名满冬。今符门,俗作耳。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