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水杯

《云笈七签》卷五十六 诸家气法部一(3)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时间:2010-11-01 12:59:11      繁體中文版     

《古诜记》云:人之元气,乃神魂之餚馔,故曰子丹进餚馔正黄。是以神服元气,形食五味,气清即神爽,气浊即神病。故常谓匀修炼气,常令气清,所谓炼神炼魂,却鬼制魄,使形神俱安。夫魂降于天谓之神,魄本于地谓之鬼,鬼即属阴,神即属阳,所以炼魂神,服元气,千万不死,身得升天;食五味,祝淫鬼,千万皆死,形没于地。夫魂飞于天,魄沉于泉,水火分解,各归本元,生则同体,死则相悬,飞沉各异,禀之自然。何哉?如一条之木,以火燔之,烟即飞上,灰即下沉,亦是自然而然也。

《九皇上经》曰:始青之下月与日,两半同升合成一,出彼玉池入金室,大如弹丸黄如橘,中有佳味甜如蜜,子能得之慎勿失。注云:交梨火枣,生在人体中,其大如弹丸,其黄如橘,其味甚甜,其甜如蜜,不远不近,在于心室。心室者,神之舍,气之宅,精之主,魂之魄。玉池者,口中舌上所出之液,液与神气一合,谓两半合一也。

《太清诰》云:许远游与王羲之书曰,夫交黎火枣者,是飞腾之药也。君侯能剪除荆棘,去人我,泯是非,则二树生君心中矣,亦能叶茂枝繁,开花结实,君若得食一枝,可以运景万里。此则阴丹矣。但能养精神,调元气,吞津液,液精内固,乃生荣华,喻树根壮叶茂,开花结实,胞孕佳味,异殊常品。心中种种,乃形神也。阴阳乃日月雨泽,善风和露,润沃溉灌也。气运息调,荣枝叶也。性清心悦,开花也。固精留胎,结实也。津液流暢,佳味甜也。古仙誓重,传付于口,今以翰墨宣授,宜付奇人矣。道林云:此道亦谓玉醴金浆法。玉醴金浆,乃是服炼口中津液也。一曰精;二曰泪;三曰唾;四曰涕;五曰汗;六曰溺。人之一身,有此六液,同一元气,而分配五脏六腑、九窍四肢也。知术者,常能岁终不泄,所谓数交而不失出,便作独卧之仙人也。常能终日不唾,恒含而咽之,令人精气常存,津液常留,面目有光。

《老子节解》云:唾者,溢为醴泉聚,流为华池府,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漱而咽之,溉藏润身,通宣百脉,化养万神,支节毛发,坚固长春,此所谓内金浆也,可以养神明,补元气矣。若乃清玉为醴,炼金为浆,化其本体,柔而不刚,色莹冰雪,气夺馨香,饮之一杯,寿与天长,此所谓外金浆也。可以固形体,坚脏腑矣。又常使身不妄出汗,汗是神之信,元调而运动微汗者,适致也,乃勿冲冷风。若极劳形,盗失精汗者,雨脉霂不止,大困神形,固当缓形徐行,劳而不极,坐卧勿及疲倦。行立坐卧,常能消息从容,导引按摩消息,令人起立轻健,意思暢逸。又常伺候大小二事,无使强关抑忍,又勿使失度,或涩或寒或滑多,皆伤气害生,为祸甚速。此所谓知进退存亡,圣人之道也。

夫圣凡所共宝贵者,命也;贤愚所共爱惜者,身也。是故圣人以道德、仁义、谦慈、恭俭、天文、人事、预垂瑞兆以示君子也;礼乐、征伐、法律、刑典、鬼神、卜筮、梦觉、警象以示小人也。夫养生之要,先诫其外,后慎其内,内外寂静,此谓善入无为也。欲求无为,先当避害,何者?远嫌疑,远小人,远苟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通术数。是则与圣齐功,与天同德矣。夫术数者,莫过修神,淘炼真气,使年延疾愈;外禳邪恶,清净心身,使祸害不干。

《道德论》曰:大中之象,莫高乎道德,次莫大乎神明,次莫广乎太和,次莫崇乎天地,次莫著乎阴阳,次莫明乎圣功。夫道德可道不可原,神明可生不可伸,太和可体不可化,天可行不可宣,阴阳可用不可得,圣功可观不可言。是知可道非自然也,可明非素真也。

夫修无为入真道者,先须保道气于体中,息元气于藏内,然后辅之以药物,助之以百行,则能内愈万病,外安万神,内气归元,外邪自却。却灾害于外,神道德于内,内外相济,保守身命,岂不善乎?

《老子》云: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又云:功成事遂,百姓谓我自然。又云: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天下,其德乃普。以身观身,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夫何?故教天子则为事法天,教诸侯则以政理国,教用兵则不敢为主,教利器则不可示人,教处世则和光同尘,教出家则道与俗反,教养性则谷神不死,教体命则善寿不亡,教修身则全神具炁,教修心则虚心守道,教见前则常善救物,教冥报则神不伤人,所谓事少理长,由人备授。其得也者,则骨节坚强,颜色悦泽,老而还少,不衰不朽,长存世间,长生久视,寒温风湿不能伤,鬼神精魅不敢犯,五兵百虫不敢害,忧悲喜怒不为累。常以六经训俗,方士授术,此其真得道要矣。

真人云:圣人知元气起于子,生于肾,胞于巳,胎于午,故存于心,息于火,养于未土,生于申金,沐浴于酉,冠带于戌土,官荣于亥,帝王于子水,衰于土丑,病于木寅,死于震卯,墓于巽辰。墓即葬也,葬者藏也、归者,终也。元气,元始于水,归终于风,藏风于土,是谓归魂巽即风也,辰即土也,水之所流,归于辰也,故云地缺于东南,水流于巽户。《列子》云:海之表有大壑焉,号为尾闾,是大水泄去之所。人之元气,亦有尾闾之壑,故象于水焉。是知土藏其风,风藏其土,土藏其水,水藏其土,土藏其火,火藏其土火所以墓在戌土,水所以墓在辰土也,土藏其木,木藏其土,土藏其金,金藏其土,木所以墓在未土,金所以墓在丑土,土能藏木、金、水、火,而土自亦归于土,故墓亦在辰土,是谓还元返本、归根复命之道。

《老子》云: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是谓知常道之理,会可道之事,即知明白之路,达坦平之涯。故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是谓公道。盗之公道,盗之天地,万物无不通容。

《阴符经》云: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真人云:知此道者,即识真水真火、真铅真汞、真龙真虎、真牙真车、真金真石、真木真土、真丹真药、真神真气、真物真精、真客真主,既皆认得其真,然乃依师用师,依道用道,依术用术,依法用法,修之炼之,淘之汰之,研之精之,调之习之,仙人所以目八字妙门,一元真法,谓之“虚心实腹,饥气渴津”八字是也。诀云:常能虚寂一心,善亦不贮,岂况一尘秽恶!所谓静心守一,除欲止乱,众垢除,万事毕,恒使腹中饱实,所谓腹中无滓秽,但有真精元气,淘汰修炼不辍,自然开花结实矣。饥即吞气,渴即咽津,不饥不渴即调习,使週流通暢,不滞不隔,蠢蠢陶陶,滔滔乐乐,不知天地大小,不知日月回转,可以八百一十年为一大运耳。

夫修炼法者,言调和神气,使週流不竭绝于肾。肾乃命门,故曰命术也。神气不竭,则身形长生,炼骨化形,游于帝庭,位为真人,以养元气,男女俱存。《经颂》云:道以精为宝,宝持宜密秘,施人则生人,留己则生己,生己永度世,名籍存仙位,人生则陷身,身退功成遂。结婴尚未可,何况空废弃,弃捐不觉多,衰老而命坠。天地有阴阳,元气人所贵,贵之合于道,但当慎无贵。夫能养其元,绵绵服其气,转转还其精,冲融妙其粹。

夫能服元气者,不可与饵一叶一花、一草一木、灵芝金石之精滞,砂砾之滓秽,同日同年而语哉!《老子》云:精者,血脉之川源,守骨之灵神,故重之以为宝;气者,肌肉之云气,固形之真物,故重之以为生。人之一身,法象一国,神为君,精为臣,气为民。民有德,可为尊,君有道,可以永久有天下。是以能养气有功,可化为精;养精有德,可化为神;养神有道,可化为一身,永久有其生。

《三一诀》云:修炼元气真神,三一存至者,即精化为神,神化为婴兒,婴兒化为真人,真人化为赤子。赤子乃真一也,一乃帝君也,能统一身,主三万六千神。帝若在身,三万六千神无不在也,故能举其身游帝庭。

《天老十干经》云:食气之道,气为至宝,一岁至肌肤充荣,二岁至机关和良,三岁至骨节坚强,四岁至髓脑填塞填塞,满塞也。天有四时,气应四岁,食气守一,功备四年,则神与形通。形能通神,如日明焉,不视而见形,不听而闻声,不行而能至,不见而知之,所谓形一神千,得称为仙,形一神万,得称婴兒,形一神万八千,得称真人,形一神三万六千,得称赤子,即真一帝君矣。与日月长生,天地齐龄,道之成矣。

夫元气有一,用则有二,用阳气则能飞行自在,朝太清而游五岳;用阴气即能住世长寿,适太阳而游洞穴。是谓元气一性,阴阳二体,一能生二,二能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若不得元气,分阴阳之用,即万物无由得生化成长。故神无元气即不灵,道无元气即不生,元气无阴阳即不形。形须有气,气须有阴阳,阴阳须有精,精须有神,神须有道,道须有术,术须有法,法须有心,心须有一,一须有真,真须有至,至无至虚,至清至净,至妙至明。至至相续,亲亲相授,授须其人,非道勿与。

人能学道,是谓真学,学诸外事,是谓淫学,亦谓邪道。夫学道谓之内学,内学则身内心之事,名三丹田三元气。一丹三神,一气分六气,阳则终九,阴则终六,阳九百六,天地之极,亦人之极,至此谓之还元返本。夫云极者,元气内藏,尽无出入之息,兼为有窍作出入息处,亦皆并无出入之息,此名得道,谓之至无也。

《真经》曰:修炼元气,至无出入息,是落籍逃丁之士,不为太阴所管,三官不录,万灵潜卫矣。夫称混元者,气也。週天之物,名之混元。混元之气者,本由风也。风力最大,能载持天地三才五行,天地三才五行,不能大其风,风气俱同一体,而能开花拆柳,结实成果,莫不由其四气八风也。

夫修心是三一之根,炼气是荣道之树,有心有气,如留树留根。根即心也,存心即存气,存气即存一。一即道也,存道即总存三万六千神,而总息万机。总息万机,即无不为,而无不为,即至丹见矣。服至丹者,与天地齐年。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图文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