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陵《旨教经》内容及岁六斋月十直等斋期日形成试论(2)

道教之音 萧登福

2015-11-16 13:18:10

《洞玄靈寶太上六齋十直聖紀經》云:

「年六齋: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

月十齋:一日北斗下。八日北斗司殺鬼下。十四日太一使者下。十五日天帝及三官俱下。十八日太一下。二十三日太一八神使者下。二十四日北辰下。二十八日下太一下。二十九日中太一下。三十日上太一下。自下、中、上三太一下日,皆天地水一切尊神俱下,周行天下,伺人善惡。

甲子日,太一簡閱神祇。庚申日,伏尸言人罪過。本命日,計人功行。八節日,有八神記人善惡。三元日,天地水三官校人之罪福。三會日:正月七日,舉遷賞會。七月七日慶生中會。十月五日,建生大會。五臘日:正月一日,名天臘;五月五日,名地臘;七月七日,名道德臘;十月一日,名民歲臘;十二月臘日,名侯王臘。三會日,三官考覈功過,宜受符籙,齋戒呈章,以祈景福。五臘日,常當祠獻先亡,名為孝子,得福無量。餘日,皆是淫祀。通前三元日,為八解日,皆可設淨供求福焉。」(《正統道藏.正乙部.滿字號》,新文豐刊本第四十八冊二八頁下二九頁上)

《齋戒籙》云:

「年六齋: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

月十齋:一日:北斗下。八日:北斗司殺君下。十四日:太一使者下。十五日:天帝及三官俱下。十八日:天一下。二十三日:太一八使者下。二十四日:北辰下。二十八日:下太一下。二十九日:中太一下。三十日:上太一下自下、中、上,三太一下日,皆天地水三官一切尊神俱下,周行天下,伺人善惡。

子日:太一簡閱神祇。

庚申日:伏尸言人罪過。

本命日:計人功行。

八節日:有八神記人善惡。

三元日:天、地、水官,校人之罪福。……

(陰陽雜齋日)三會日:正月七日舉遷賞會齋、七月七日慶生中會齋、十月五日建生大會齋。三會日,三官考覈功過。宜受符籙,齋戒呈章,以祈景福。

五臘日:正月一日名天臘齋、五月五日名地臘齋、七月七日名道德臘齋、十月一日名民歲臘齋、十二月節日名侯王臘齋。五臘日,常當祠獻先亡,名為孝子,得福無量。餘日皆是淫祀。通前三元日,為八解日,皆可設淨供求福焉。」

將《洞玄靈寶太上六齋十直聖紀經》、《齋戒籙》和北宋.賈善翔《猶龍傳.卷五.度漢天師》相比對,三者文字全同,賈善翔是明引,而《洞玄靈寶太上六齋十直聖紀經》、《齋戒籙》則是暗引,皆是出自張道陵《旨教經》。《洞玄靈寶太上六齋十直聖紀經》,撰作年代難明,以宋代《祕書省續四庫書目》已著錄看來,約出於隋唐之際。唐人佚名撰《齋戒籙》一書,係據東晉上清、靈寶派經典及陸修靜之說,列述道經常見之齋期、齋儀、齋法等,加以綜匯整理及論述,是現存道經中對齋法論述最完備的道典,北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三十七整卷所言與《齋戒籙》同,乃是抄錄自該書。而《齋戒籙》有關六齋、十直、甲子、庚申、本命、八節、三元、三會、五臘等說明文字,則皆取自張道陵《旨教經》,由此也可證明,《旨教經》一書,在唐、宋時仍存在。再者,內容標為太上老君於漢桓帝永壽元年(155年)正月授予張道陵的五斗經(北斗、南斗、中斗、東斗、西斗)中,已出現三元、八節、本命、生辰等齋戒行道日之說;和張陵在《旨教經》中所制定的完整的齋日齋期,可以相印證。

《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

「於三元、八節、本命、生辰、北斗下日,嚴置壇場,轉經齋醮,依儀行道,其福無邊,世世生生,不違真理。」(《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傷字號》,新文豐刊本第十九冊七頁上)

《太上說東斗主算護命妙經》云:

「有災之日,宜於本命、生辰,或月之朔、望、月之九日,或家庭宇,以時花珍果,焚香靜念,望東斗帝君,醮謝罪業,求益壽年,大靈所與,獲福無量。」(《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傷字號》,新文豐刊本第十九冊一七頁下)

有關五斗經的撰作年代,筆者曾由《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暗引《中斗經》:「東斗主筭,西斗記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總監眾靈。」之文,及三國孫權已以星斗祈禳,為呂蒙延命,以及《太真玉帝四極明科經.卷二.太玄都四極明科》有「北斗真經」,唐代佛道有多種北斗相關經典等等,考證五斗經出於張陵,今本文字,則已受後人增篡,詳細討論,請見筆者《南北斗經今註今譯》〈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導讀〉,台灣台北行天宮文教基金會1999年5月出版;或參見筆者《太歲元辰與南北斗星神信仰》一書第二章,香港嗇色園(黃大仙廟)2011年8月出版。

又,賈善翔《猶龍傳》說:「老君又授天師歲六齋、月十齋大法,皆披《靈寶五篇經》自然天書大字為《旨要妙經》一卷。」文中所說的《靈寶五篇經》,應即是張道陵曾為撰序的《太上洞玄靈寶五符序》。

《道藏》本《太上靈寶五符序》以「序」為經名;其實此經應名為《太上洞玄靈寶五符經》。所謂的〈序〉,乃是經題後敘述經書來源之文字,原書並不稱為〈序〉,亦不題〈序〉文為何人所撰,陳國符氏據賈善翔《猶龍傳》,而推斷《太上靈寶五符序》經題後敘述經書出世緣由的文字,乃是漢.張道陵所撰之〈序〉,陳國符說:「今道藏《太上靈寶五符序》卷上,即《太上靈寶五符經序》,賈善翔《猶龍傳.卷五.度漢天師篇》云:『天師張陵嘗撰《靈寶五符序》』,即此文也。」。

今以《正統道藏》所收錄的《太上靈寶五符序》來看,全書共分三卷。在內容方面:卷上在經題後由「玄古淳和」起,至「無有不嬰罰於玄都也」止,敘述黃帝、帝嚳、夏禹三帝經書傳承,及禹藏書石室,吳王闔閭得書遣使問孔子等事。此部分應為張道陵序。卷上主要在談食氣法及靈寶五帝靈符官將名號等。《太上靈寶五符序》卷中,載述鍊製各種藥物的配方及其功效。《太上靈寶五符序》卷下,自首句「夫天書煥妙」起,至「故為徒勞也」止,文內撰者自稱為「陵」,乃為張陵小序,敘述此篇之來源。所謂帝嚳藏神書於鍾山,夏禹得之,將之藏於石碽,其後樂子長受霍林仙人(韓眾)口訣,集而顯出之。張陵小序之後,接著為傳授《太上靈寶五符序》之儀法,其中有引及抱朴子之說,當是註文糝入本文者。接著為〈勞盛山上刻石作文〉,是「仙人樂子長作,吳王夫差寫取」,內有「東方青帝符」及入山呪「臨兵鬥者,皆陳列前行」等入山法。其後為〈九天靈書三天真寶〉,是「夏禹撰為靈寶文」,內收東南中西北五方「靈寶符命」等神符。其後為〈三天太上伏蛟龍虎豹山精文〉共四道符而缺去一道。接著為〈皇人太上真一經諸天名〉係黃帝軒轅所書符篆真文。其後為天真皇人告黃帝守三一(泥丸、絳宮、丹田)內神真炁及服食五方天炁之法。其後為夏禹勸人勤守真一(人身內三丹田之神,皆稱真一)法。有關張道陵與《太上洞玄靈寶五符序》的關係,詳見筆者《六朝道教靈寶派研究》第六章。

張道陵和《太上洞玄靈寶五符經》的關係,至為密切,曾修習該經,並為之撰〈序〉,後人更因此而將經名誤稱為《太上洞玄靈寶五符序》。再據賈氏《猶龍傳》所述,《旨要妙經》乃是張陵「披《靈寶五篇經》自然天書大字為《旨要妙經》一卷」,亦即是張道陵仿五篇符文大字,撰成《旨要妙經》(《旨教經》)。另外,東晉葛巢甫所傳《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也說:

「昔正一真人學道時,受靈寶齋,道成後,謂此齋尊重,乃撰《靈寶五稱文》,中出齋法為《旨教經》,大同小異,亦次本經齋法也。」

據上引所言,張道陵「學道時,受靈寶齋」,所言之靈寶齋,當是指張道陵曾受學《太上洞玄靈寶五符經》及其修煉法門。學成之後另撰經文,所謂:「道成後,謂此齋尊重,乃撰《靈寶五稱文》,中出齋法為《旨教經》」,所以《旨教經》是由張道陵所撰《靈寶五稱文》中另出齋法而來。又,南宋留用光傳、蔣叔輿編《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一.儀範門.序齋第一》也說:

「昔正一真人受命導世,奉荷靈寶,自以齋法旨趣淵微,法禁森嚴。非愚淺始學,所可明了。廼妙出《五稱文》,撰立正一齋法,目為《旨教》,以遺祭酒籙生。靈寶之教,祕而不傳,仙人口口相授,太極仙公始筆之書著。敷齋威儀之訣,陸天師復加撰次,立為成儀。祝香啟奏,出官請事,禮謝願念,罔不一本經文。」(《正統道藏.洞玄部.威儀類.鳳字號》,張繼禹主編《中華道藏》四十三冊三二六頁下)

上引蔣叔輿之說,當是出自《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都在說明靈寶齋儀出自張道陵,張道陵先撰《五稱文》,再摘出《旨教經》。

上述《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收錄於《正統道藏.太平部.母字號》,為東晉葛巢甫所傳靈寶經之一,原名《太極左仙公請問經》上下卷(《太極左仙公請問經上》一卷、《仙公請問經下》一卷),《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即是該書之下卷,撰作年代在東晉,或東晉之前。東晉葛巢甫所傳的《太極左仙公請問經》,今析分為兩種經,保存於敦煌寫卷S1351號題為《太極左仙公請問經卷上》者,即是宋文明〈靈寶經目〉中的《太極左仙公請問經上》一卷;收錄於《正統道藏.太平部.母字號》,題為《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則為宋文明〈靈寶經目〉之《仙公請問經下》一卷。二者,應為同一經之上下卷。此經最早見載於P2861號、P2256號敦煌殘卷合成的梁.宋文明〈靈寶經目〉云:「《太極左仙公請問經上》一卷。《仙公請問經下》一卷。」《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四.靈寶中盟經目》作《仙公請問》上下二卷;《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一〈齋壇安鎮經目〉作《洞玄靈寶仙公請問經》。日本.大淵忍爾〈論古靈寶經〉有詳細考證。宋文明〈靈寶經目〉所載《仙公請問經下》一卷,即是《道藏》所收的《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此經以葛仙公向太極真人問道為主,敘述人生宿命因緣,生死報應;修道之法,以十善戒為功,以違戒為患。以為修道之次序,以行善守戒及清齋誦經為先。有關《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之論述,詳見筆者《正統道藏提要》1106條《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提要。

又,盛唐.朱法滿(?-720)《要修科儀戒律鈔.卷九.坐起鈔》云:

「《旨教經》云:坐起五氣,上中氣,次正治,次內治,次別治散氣,次百五十將軍籙,次七十五將軍籙,次十將軍籌,次童子,次仙官,上靈官,次更令。若受法同,以先受為上,後受為下,男女不得雜錯。若所佩籙將軍種數同日受者,當以奉道先後次。」(《正統道藏.洞玄部.戒律類.唐字號》)

上述是唐代朱法滿引《旨教經》以說明齋壇坐次先後之次第,以奉道先後為主。由東晉.葛巢甫所傳《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所言《旨教經》、唐代朱法滿《要修科儀戒律鈔》引《旨教經》之文,以及北宋.賈善翔《猶龍傳》所載,可見《旨教經》不僅是唐前之書,在東晉葛巢甫時已存在,葛巢甫所傳經,有的是自撰,有的是得自三國葛玄,或託名葛玄,葛巢甫所傳經中既言及《旨教經》,因而《旨教經》當為漢代三張垂教之經文。再由太上老君授張道陵的《北斗經》所言齋期日和《旨教經》相同,也可以印證齋期日為張道陵所制定。而由《洞玄靈寶太上六齋十直聖紀經》及唐代《齋戒籙》所言齋期及文字,和北宋.賈善翔《猶龍傳.卷五.度漢天師》引張道陵《旨要妙經》內容文字相合看,《旨教經》一書在唐代及北宋仍存於世間。

《旨教經》的內容,《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說是張道陵學道時,所修學的齋法,其後撰成《靈寶五稱文》,再摘出其中的齋法為《旨教經》,說明《旨教經》的來源,及其內容為靈寶齋法。《要修科儀戒律鈔》所載《旨教經》的內容是服氣受籙,依階次修道,及齋壇坐起之法。而《猶龍傳》所引《旨教經》是歲六齋、月十齋、天神下降日、三元、三會、本命、甲子、庚申、五臘等重要齋期;《洞玄靈寶太上六齋十直聖紀經》、《齋戒籙》都是暗引《旨教經》之文來說齋期。

  • 共5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张道陵《旨教经》内容及岁六斋月十直等斋期日形成试论(2)

    道教之音 萧登福

    2015-11-16 13:18:10

    |
    张道陵《旨教经》内容及岁六斋月十直等斋期日形成试论(2)
    |

    《洞玄靈寶太上六齋十直聖紀經》云:

    「年六齋: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

    月十齋:一日北斗下。八日北斗司殺鬼下。十四日太一使者下。十五日天帝及三官俱下。十八日太一下。二十三日太一八神使者下。二十四日北辰下。二十八日下太一下。二十九日中太一下。三十日上太一下。自下、中、上三太一下日,皆天地水一切尊神俱下,周行天下,伺人善惡。

    甲子日,太一簡閱神祇。庚申日,伏尸言人罪過。本命日,計人功行。八節日,有八神記人善惡。三元日,天地水三官校人之罪福。三會日:正月七日,舉遷賞會。七月七日慶生中會。十月五日,建生大會。五臘日:正月一日,名天臘;五月五日,名地臘;七月七日,名道德臘;十月一日,名民歲臘;十二月臘日,名侯王臘。三會日,三官考覈功過,宜受符籙,齋戒呈章,以祈景福。五臘日,常當祠獻先亡,名為孝子,得福無量。餘日,皆是淫祀。通前三元日,為八解日,皆可設淨供求福焉。」(《正統道藏.正乙部.滿字號》,新文豐刊本第四十八冊二八頁下二九頁上)

    《齋戒籙》云:

    「年六齋: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

    月十齋:一日:北斗下。八日:北斗司殺君下。十四日:太一使者下。十五日:天帝及三官俱下。十八日:天一下。二十三日:太一八使者下。二十四日:北辰下。二十八日:下太一下。二十九日:中太一下。三十日:上太一下自下、中、上,三太一下日,皆天地水三官一切尊神俱下,周行天下,伺人善惡。

    子日:太一簡閱神祇。

    庚申日:伏尸言人罪過。

    本命日:計人功行。

    八節日:有八神記人善惡。

    三元日:天、地、水官,校人之罪福。……

    (陰陽雜齋日)三會日:正月七日舉遷賞會齋、七月七日慶生中會齋、十月五日建生大會齋。三會日,三官考覈功過。宜受符籙,齋戒呈章,以祈景福。

    五臘日:正月一日名天臘齋、五月五日名地臘齋、七月七日名道德臘齋、十月一日名民歲臘齋、十二月節日名侯王臘齋。五臘日,常當祠獻先亡,名為孝子,得福無量。餘日皆是淫祀。通前三元日,為八解日,皆可設淨供求福焉。」

    將《洞玄靈寶太上六齋十直聖紀經》、《齋戒籙》和北宋.賈善翔《猶龍傳.卷五.度漢天師》相比對,三者文字全同,賈善翔是明引,而《洞玄靈寶太上六齋十直聖紀經》、《齋戒籙》則是暗引,皆是出自張道陵《旨教經》。《洞玄靈寶太上六齋十直聖紀經》,撰作年代難明,以宋代《祕書省續四庫書目》已著錄看來,約出於隋唐之際。唐人佚名撰《齋戒籙》一書,係據東晉上清、靈寶派經典及陸修靜之說,列述道經常見之齋期、齋儀、齋法等,加以綜匯整理及論述,是現存道經中對齋法論述最完備的道典,北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三十七整卷所言與《齋戒籙》同,乃是抄錄自該書。而《齋戒籙》有關六齋、十直、甲子、庚申、本命、八節、三元、三會、五臘等說明文字,則皆取自張道陵《旨教經》,由此也可證明,《旨教經》一書,在唐、宋時仍存在。再者,內容標為太上老君於漢桓帝永壽元年(155年)正月授予張道陵的五斗經(北斗、南斗、中斗、東斗、西斗)中,已出現三元、八節、本命、生辰等齋戒行道日之說;和張陵在《旨教經》中所制定的完整的齋日齋期,可以相印證。

    《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

    「於三元、八節、本命、生辰、北斗下日,嚴置壇場,轉經齋醮,依儀行道,其福無邊,世世生生,不違真理。」(《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傷字號》,新文豐刊本第十九冊七頁上)

    《太上說東斗主算護命妙經》云:

    「有災之日,宜於本命、生辰,或月之朔、望、月之九日,或家庭宇,以時花珍果,焚香靜念,望東斗帝君,醮謝罪業,求益壽年,大靈所與,獲福無量。」(《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傷字號》,新文豐刊本第十九冊一七頁下)

    有關五斗經的撰作年代,筆者曾由《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暗引《中斗經》:「東斗主筭,西斗記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總監眾靈。」之文,及三國孫權已以星斗祈禳,為呂蒙延命,以及《太真玉帝四極明科經.卷二.太玄都四極明科》有「北斗真經」,唐代佛道有多種北斗相關經典等等,考證五斗經出於張陵,今本文字,則已受後人增篡,詳細討論,請見筆者《南北斗經今註今譯》〈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導讀〉,台灣台北行天宮文教基金會1999年5月出版;或參見筆者《太歲元辰與南北斗星神信仰》一書第二章,香港嗇色園(黃大仙廟)2011年8月出版。

    又,賈善翔《猶龍傳》說:「老君又授天師歲六齋、月十齋大法,皆披《靈寶五篇經》自然天書大字為《旨要妙經》一卷。」文中所說的《靈寶五篇經》,應即是張道陵曾為撰序的《太上洞玄靈寶五符序》。

    《道藏》本《太上靈寶五符序》以「序」為經名;其實此經應名為《太上洞玄靈寶五符經》。所謂的〈序〉,乃是經題後敘述經書來源之文字,原書並不稱為〈序〉,亦不題〈序〉文為何人所撰,陳國符氏據賈善翔《猶龍傳》,而推斷《太上靈寶五符序》經題後敘述經書出世緣由的文字,乃是漢.張道陵所撰之〈序〉,陳國符說:「今道藏《太上靈寶五符序》卷上,即《太上靈寶五符經序》,賈善翔《猶龍傳.卷五.度漢天師篇》云:『天師張陵嘗撰《靈寶五符序》』,即此文也。」。

    今以《正統道藏》所收錄的《太上靈寶五符序》來看,全書共分三卷。在內容方面:卷上在經題後由「玄古淳和」起,至「無有不嬰罰於玄都也」止,敘述黃帝、帝嚳、夏禹三帝經書傳承,及禹藏書石室,吳王闔閭得書遣使問孔子等事。此部分應為張道陵序。卷上主要在談食氣法及靈寶五帝靈符官將名號等。《太上靈寶五符序》卷中,載述鍊製各種藥物的配方及其功效。《太上靈寶五符序》卷下,自首句「夫天書煥妙」起,至「故為徒勞也」止,文內撰者自稱為「陵」,乃為張陵小序,敘述此篇之來源。所謂帝嚳藏神書於鍾山,夏禹得之,將之藏於石碽,其後樂子長受霍林仙人(韓眾)口訣,集而顯出之。張陵小序之後,接著為傳授《太上靈寶五符序》之儀法,其中有引及抱朴子之說,當是註文糝入本文者。接著為〈勞盛山上刻石作文〉,是「仙人樂子長作,吳王夫差寫取」,內有「東方青帝符」及入山呪「臨兵鬥者,皆陳列前行」等入山法。其後為〈九天靈書三天真寶〉,是「夏禹撰為靈寶文」,內收東南中西北五方「靈寶符命」等神符。其後為〈三天太上伏蛟龍虎豹山精文〉共四道符而缺去一道。接著為〈皇人太上真一經諸天名〉係黃帝軒轅所書符篆真文。其後為天真皇人告黃帝守三一(泥丸、絳宮、丹田)內神真炁及服食五方天炁之法。其後為夏禹勸人勤守真一(人身內三丹田之神,皆稱真一)法。有關張道陵與《太上洞玄靈寶五符序》的關係,詳見筆者《六朝道教靈寶派研究》第六章。

    張道陵和《太上洞玄靈寶五符經》的關係,至為密切,曾修習該經,並為之撰〈序〉,後人更因此而將經名誤稱為《太上洞玄靈寶五符序》。再據賈氏《猶龍傳》所述,《旨要妙經》乃是張陵「披《靈寶五篇經》自然天書大字為《旨要妙經》一卷」,亦即是張道陵仿五篇符文大字,撰成《旨要妙經》(《旨教經》)。另外,東晉葛巢甫所傳《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也說:

    「昔正一真人學道時,受靈寶齋,道成後,謂此齋尊重,乃撰《靈寶五稱文》,中出齋法為《旨教經》,大同小異,亦次本經齋法也。」

    據上引所言,張道陵「學道時,受靈寶齋」,所言之靈寶齋,當是指張道陵曾受學《太上洞玄靈寶五符經》及其修煉法門。學成之後另撰經文,所謂:「道成後,謂此齋尊重,乃撰《靈寶五稱文》,中出齋法為《旨教經》」,所以《旨教經》是由張道陵所撰《靈寶五稱文》中另出齋法而來。又,南宋留用光傳、蔣叔輿編《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一.儀範門.序齋第一》也說:

    「昔正一真人受命導世,奉荷靈寶,自以齋法旨趣淵微,法禁森嚴。非愚淺始學,所可明了。廼妙出《五稱文》,撰立正一齋法,目為《旨教》,以遺祭酒籙生。靈寶之教,祕而不傳,仙人口口相授,太極仙公始筆之書著。敷齋威儀之訣,陸天師復加撰次,立為成儀。祝香啟奏,出官請事,禮謝願念,罔不一本經文。」(《正統道藏.洞玄部.威儀類.鳳字號》,張繼禹主編《中華道藏》四十三冊三二六頁下)

    上引蔣叔輿之說,當是出自《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都在說明靈寶齋儀出自張道陵,張道陵先撰《五稱文》,再摘出《旨教經》。

    上述《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收錄於《正統道藏.太平部.母字號》,為東晉葛巢甫所傳靈寶經之一,原名《太極左仙公請問經》上下卷(《太極左仙公請問經上》一卷、《仙公請問經下》一卷),《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即是該書之下卷,撰作年代在東晉,或東晉之前。東晉葛巢甫所傳的《太極左仙公請問經》,今析分為兩種經,保存於敦煌寫卷S1351號題為《太極左仙公請問經卷上》者,即是宋文明〈靈寶經目〉中的《太極左仙公請問經上》一卷;收錄於《正統道藏.太平部.母字號》,題為《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則為宋文明〈靈寶經目〉之《仙公請問經下》一卷。二者,應為同一經之上下卷。此經最早見載於P2861號、P2256號敦煌殘卷合成的梁.宋文明〈靈寶經目〉云:「《太極左仙公請問經上》一卷。《仙公請問經下》一卷。」《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四.靈寶中盟經目》作《仙公請問》上下二卷;《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一〈齋壇安鎮經目〉作《洞玄靈寶仙公請問經》。日本.大淵忍爾〈論古靈寶經〉有詳細考證。宋文明〈靈寶經目〉所載《仙公請問經下》一卷,即是《道藏》所收的《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此經以葛仙公向太極真人問道為主,敘述人生宿命因緣,生死報應;修道之法,以十善戒為功,以違戒為患。以為修道之次序,以行善守戒及清齋誦經為先。有關《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之論述,詳見筆者《正統道藏提要》1106條《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提要。

    又,盛唐.朱法滿(?-720)《要修科儀戒律鈔.卷九.坐起鈔》云:

    「《旨教經》云:坐起五氣,上中氣,次正治,次內治,次別治散氣,次百五十將軍籙,次七十五將軍籙,次十將軍籌,次童子,次仙官,上靈官,次更令。若受法同,以先受為上,後受為下,男女不得雜錯。若所佩籙將軍種數同日受者,當以奉道先後次。」(《正統道藏.洞玄部.戒律類.唐字號》)

    上述是唐代朱法滿引《旨教經》以說明齋壇坐次先後之次第,以奉道先後為主。由東晉.葛巢甫所傳《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所言《旨教經》、唐代朱法滿《要修科儀戒律鈔》引《旨教經》之文,以及北宋.賈善翔《猶龍傳》所載,可見《旨教經》不僅是唐前之書,在東晉葛巢甫時已存在,葛巢甫所傳經,有的是自撰,有的是得自三國葛玄,或託名葛玄,葛巢甫所傳經中既言及《旨教經》,因而《旨教經》當為漢代三張垂教之經文。再由太上老君授張道陵的《北斗經》所言齋期日和《旨教經》相同,也可以印證齋期日為張道陵所制定。而由《洞玄靈寶太上六齋十直聖紀經》及唐代《齋戒籙》所言齋期及文字,和北宋.賈善翔《猶龍傳.卷五.度漢天師》引張道陵《旨要妙經》內容文字相合看,《旨教經》一書在唐代及北宋仍存於世間。

    《旨教經》的內容,《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說是張道陵學道時,所修學的齋法,其後撰成《靈寶五稱文》,再摘出其中的齋法為《旨教經》,說明《旨教經》的來源,及其內容為靈寶齋法。《要修科儀戒律鈔》所載《旨教經》的內容是服氣受籙,依階次修道,及齋壇坐起之法。而《猶龍傳》所引《旨教經》是歲六齋、月十齋、天神下降日、三元、三會、本命、甲子、庚申、五臘等重要齋期;《洞玄靈寶太上六齋十直聖紀經》、《齋戒籙》都是暗引《旨教經》之文來說齋期。

  • 共5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