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借先生笔,聊为君子书:《与庄子对话》读后感(3)

道教之音 山水悟道 疏仁锋

2015-11-27 16:31:25

黄莽《与庄子对话》诗解读

文:若然如晴天

(上)

一直很佩服庄子的世界同时存在着两个自相矛盾的色调:暗淡与青翠,即外部的世界是暗淡的,像极了深秋季节凋零枯萎,早已没有了生命而随风飘落的树叶,但,他内心的世界,到死都是四季常青的,如果也拿叶子来比喻,那么,该是早春在枝头闹着春意的嫩芽,绿绿的,生气蓬勃的。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意境统一、融合得完美无缺,而且,那份衰败正好成就了他内心的那片苍翠。

庄子小老头子很好玩,反正,比孔子有意思多了,也潇洒多了。孔子说:“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句话到了庄子这里,诗人帮忙他翻译一下,就变成了:“我的世界没人懂,也无需人懂。”何其牛X!也就是说,我自己的世界,我自己当家作主,我在里面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骂就骂,我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又不要你们任何一个人来买单,这与你们有个毛线关系啊!

他应该是一个孤独的人,今夜,诗人也和他一样,一个人对着面前的一盏孤灯,穿越千年的时光,与他对话。窗外,大雪纷飞,天地之间一片苍茫,窗内,昏黄的灯光照出诗人消瘦的身影,但是,诗人还是感觉,老天对他不薄,至少,给他留了一个伴:庄子。这个伴在《逍遥游》里天马行空,尽情地抛洒着他的想象,此时,他的世界与诗人的世界,都是纯净无瑕的,诗人大胆地在他的文字里酝酿一段美好的时节。虽然此时,“无酒画琼杯”,但是,我相信,一朵微笑肯定绽放在诗人的唇边,就像春天里那一抹喜人的绿色,渲染了一室无语的寂寞。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我觉得诗人已经全部都达到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对应诗中的“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对应诗中的“瘦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个对应诗题“庄子”。

手中没有解忧的杜康,诗人便在空气里画出酒杯的样子,其实,他画的不过是一种安慰,虽然这是在画饼充饥,但是,诗人只是想给自己找点快乐,如此而已。都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常想一二,而诗人这种豁达,也算作常想一二了吧。就像庄子,即使穿着带补丁的旧衣,拖着草编成的鞋子,他也不想变成一个绝望的人,所以,就算再苦再难,他也不会轻易地对生活失望。

就是这样的季节,深夜,诗人还会想着出门去寻鱼饵,一开门,雪花便“扑簌簌”地飞了进来。看完诗人这一句“夜半寻鱼饵,雪花飞进来”,我不由地莞尔一笑:诗人受庄子影响不浅啊!诗人与庄子没那么具有道德洁癖和装逼精神,他只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想如果他愿意,可以做个官,也能混个中产,但诗人偏不,为什么要为了区区一点生活费而屈从?庄子他靠编草鞋赚点稀饭钱,诗人靠做图书代理出版糊口。记得庄子有一天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去找管水利的小官监河侯借点米,监河侯考虑到庄子的偿还能力,佯装热情:借米好说!我马上要去收税,等我收完,一口气借给你三百金!庄子怒了,但人家是文化人,不玩飙脏话这套,他给监河侯讲故事,说自己碰到一条快干死的小鲫鱼,小鲫鱼说:“我是东海的水官,你要是给我一升水就能救我的命。”庄子说,好啊,我正要去吴越,刚好引西江的水来救你。小鲫鱼说,你这种救法,不如直接去卖鱼干的铺子找我。那么诗人是这样吗?根据资料查阅,诗人也有过这样的遭遇,当初来北京身上20来元,和朋友、亲戚借200元都借不到,这是多么的可怜啊!然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绝望,他有自己的解脱方式。例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记载: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在我看来,庄子之所以会觉得鱼快乐,是因为他自己心里觉得快乐,而且,他本人对于快乐的标准就四个字:“自由自在”,他是能够在心上自由飞翔的人。记得儿时的自己,总觉得应该多与人接触,与人沟通,让别人更多地了解自己,不然,就觉得自己活得很不开心,天空都是灰蒙蒙的,但是,现在长大了,读了庄子,也接触到了诗人这位与庄子对话的人,我才发觉,与人沟通,求人理解实际上是一件非常无奈而且悲哀的事情,因为,需要不停地去取悦别人因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一直坚持下去,只会让这种状态最终杀死自己的。这首诗的题目是《与庄子对话》,但内容上却不着一字,也从没有谈及对话的内容,其实,诗人与庄子,早已经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相对无言即是懂得,他们两人之间的交流,根本无需像凡夫俗子一样的絮絮叨叨。

印象中,庄子跟鱼很有缘分,《庄子》一书中曾多次提到鱼。比如《庄子 秋水》里有一个典故,说的是庄子一个人在涡水边垂钓,楚王的两位大夫前来请他去当官,造福百姓。他持竿不顾,就给他们讲了一个关于神龟的寓言,二位大夫就这样被他当场鄙视回去了。在他眼里,官场远远不如泥塘,在官场里,他得顾忌圣意,婉言进谏,可在泥塘里就不一样了,他可以欢乐地浑身滚满泥巴,自得其乐,也不怕别人嫌弃他脏。历史上最会钓鱼的就是姜子牙了,不过,姜先生他目的不在鱼,而是钓文王,可庄子不一样,他要钓的是真正的鱼。而且,这个鱼,他完全是为了自己而钓,根本用不着对任何人有什么交代,钓到了,他今天的温饱问题就解决了,钓不到呢,他就换个地方继续钓,可以一直钓到有鱼上钩为止,不会有人嫌弃他没有本事,更不会有人给他白眼,给他小鞋穿,因为,钓不钓着鱼纯属个人行为,鱼上钩了,他高兴,鱼跑了,他也可以高兴,不用任何人来担心。

有人说,孔子是圣人,而庄子是仙人,这个我同意,因为,他真的是一个很特别的人,超脱且深不可测,善于讲各种寓言故事,你有时候真的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淡泊得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居然会贫困至此,还要饿着肚子去河边钓鱼充饥,竟然还钓得光明正大,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活得很狼狈,很失败。

而孔子,他的美味只限于弟子送的束脩,可以说,庄子比之孔子,轻松多了,他的肩膀上没有什么负担,但是,诚如他自己所言,他身处在昏君乱相之间,只能贫穷一生了,他也只有贫穷一生了。好在,这样的生存环境没有摧毁他的内心世界。他就是一个简单的人,所以,可以简单地活。走累了,坐下来,不要求什么琼浆玉液,一杯温温的白开水也能喝得心满意足,欢天喜地。他这一辈子,从来只为自己一人而忙,日复一日,他并不觉得这样的日子空洞乏味,恰恰相反,他一个人过得丰盈无比,充实无比。他的内心世界,别人是永远无法闯入的,哪个人在他门边打着小主意,晃晃悠悠,那反而会被他耻笑,被灰头土脸地扫地出门的,而谁都不想丢这张脸,所以,他的内心世界,保存保护得完美无缺。

暗淡与青翠,在他的世界里和谐而矛盾地对应着,亦是,彼此各自安好地存在,他说,你们永远不懂得我的快乐,就像,白天永远不懂得,夜的黑暗是为了期待黎明的到来。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暂借先生笔,聊为君子书:《与庄子对话》读后感(3)

    道教之音 山水悟道 疏仁锋

    2015-11-27 16:31:25

    |
    暂借先生笔,聊为君子书:《与庄子对话》读后感(3)
    |

    黄莽《与庄子对话》诗解读

    文:若然如晴天

    (上)

    一直很佩服庄子的世界同时存在着两个自相矛盾的色调:暗淡与青翠,即外部的世界是暗淡的,像极了深秋季节凋零枯萎,早已没有了生命而随风飘落的树叶,但,他内心的世界,到死都是四季常青的,如果也拿叶子来比喻,那么,该是早春在枝头闹着春意的嫩芽,绿绿的,生气蓬勃的。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意境统一、融合得完美无缺,而且,那份衰败正好成就了他内心的那片苍翠。

    庄子小老头子很好玩,反正,比孔子有意思多了,也潇洒多了。孔子说:“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句话到了庄子这里,诗人帮忙他翻译一下,就变成了:“我的世界没人懂,也无需人懂。”何其牛X!也就是说,我自己的世界,我自己当家作主,我在里面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骂就骂,我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又不要你们任何一个人来买单,这与你们有个毛线关系啊!

    他应该是一个孤独的人,今夜,诗人也和他一样,一个人对着面前的一盏孤灯,穿越千年的时光,与他对话。窗外,大雪纷飞,天地之间一片苍茫,窗内,昏黄的灯光照出诗人消瘦的身影,但是,诗人还是感觉,老天对他不薄,至少,给他留了一个伴:庄子。这个伴在《逍遥游》里天马行空,尽情地抛洒着他的想象,此时,他的世界与诗人的世界,都是纯净无瑕的,诗人大胆地在他的文字里酝酿一段美好的时节。虽然此时,“无酒画琼杯”,但是,我相信,一朵微笑肯定绽放在诗人的唇边,就像春天里那一抹喜人的绿色,渲染了一室无语的寂寞。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我觉得诗人已经全部都达到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对应诗中的“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对应诗中的“瘦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个对应诗题“庄子”。

    手中没有解忧的杜康,诗人便在空气里画出酒杯的样子,其实,他画的不过是一种安慰,虽然这是在画饼充饥,但是,诗人只是想给自己找点快乐,如此而已。都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常想一二,而诗人这种豁达,也算作常想一二了吧。就像庄子,即使穿着带补丁的旧衣,拖着草编成的鞋子,他也不想变成一个绝望的人,所以,就算再苦再难,他也不会轻易地对生活失望。

    就是这样的季节,深夜,诗人还会想着出门去寻鱼饵,一开门,雪花便“扑簌簌”地飞了进来。看完诗人这一句“夜半寻鱼饵,雪花飞进来”,我不由地莞尔一笑:诗人受庄子影响不浅啊!诗人与庄子没那么具有道德洁癖和装逼精神,他只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想如果他愿意,可以做个官,也能混个中产,但诗人偏不,为什么要为了区区一点生活费而屈从?庄子他靠编草鞋赚点稀饭钱,诗人靠做图书代理出版糊口。记得庄子有一天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去找管水利的小官监河侯借点米,监河侯考虑到庄子的偿还能力,佯装热情:借米好说!我马上要去收税,等我收完,一口气借给你三百金!庄子怒了,但人家是文化人,不玩飙脏话这套,他给监河侯讲故事,说自己碰到一条快干死的小鲫鱼,小鲫鱼说:“我是东海的水官,你要是给我一升水就能救我的命。”庄子说,好啊,我正要去吴越,刚好引西江的水来救你。小鲫鱼说,你这种救法,不如直接去卖鱼干的铺子找我。那么诗人是这样吗?根据资料查阅,诗人也有过这样的遭遇,当初来北京身上20来元,和朋友、亲戚借200元都借不到,这是多么的可怜啊!然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绝望,他有自己的解脱方式。例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记载: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在我看来,庄子之所以会觉得鱼快乐,是因为他自己心里觉得快乐,而且,他本人对于快乐的标准就四个字:“自由自在”,他是能够在心上自由飞翔的人。记得儿时的自己,总觉得应该多与人接触,与人沟通,让别人更多地了解自己,不然,就觉得自己活得很不开心,天空都是灰蒙蒙的,但是,现在长大了,读了庄子,也接触到了诗人这位与庄子对话的人,我才发觉,与人沟通,求人理解实际上是一件非常无奈而且悲哀的事情,因为,需要不停地去取悦别人因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一直坚持下去,只会让这种状态最终杀死自己的。这首诗的题目是《与庄子对话》,但内容上却不着一字,也从没有谈及对话的内容,其实,诗人与庄子,早已经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相对无言即是懂得,他们两人之间的交流,根本无需像凡夫俗子一样的絮絮叨叨。

    印象中,庄子跟鱼很有缘分,《庄子》一书中曾多次提到鱼。比如《庄子 秋水》里有一个典故,说的是庄子一个人在涡水边垂钓,楚王的两位大夫前来请他去当官,造福百姓。他持竿不顾,就给他们讲了一个关于神龟的寓言,二位大夫就这样被他当场鄙视回去了。在他眼里,官场远远不如泥塘,在官场里,他得顾忌圣意,婉言进谏,可在泥塘里就不一样了,他可以欢乐地浑身滚满泥巴,自得其乐,也不怕别人嫌弃他脏。历史上最会钓鱼的就是姜子牙了,不过,姜先生他目的不在鱼,而是钓文王,可庄子不一样,他要钓的是真正的鱼。而且,这个鱼,他完全是为了自己而钓,根本用不着对任何人有什么交代,钓到了,他今天的温饱问题就解决了,钓不到呢,他就换个地方继续钓,可以一直钓到有鱼上钩为止,不会有人嫌弃他没有本事,更不会有人给他白眼,给他小鞋穿,因为,钓不钓着鱼纯属个人行为,鱼上钩了,他高兴,鱼跑了,他也可以高兴,不用任何人来担心。

    有人说,孔子是圣人,而庄子是仙人,这个我同意,因为,他真的是一个很特别的人,超脱且深不可测,善于讲各种寓言故事,你有时候真的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淡泊得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居然会贫困至此,还要饿着肚子去河边钓鱼充饥,竟然还钓得光明正大,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活得很狼狈,很失败。

    而孔子,他的美味只限于弟子送的束脩,可以说,庄子比之孔子,轻松多了,他的肩膀上没有什么负担,但是,诚如他自己所言,他身处在昏君乱相之间,只能贫穷一生了,他也只有贫穷一生了。好在,这样的生存环境没有摧毁他的内心世界。他就是一个简单的人,所以,可以简单地活。走累了,坐下来,不要求什么琼浆玉液,一杯温温的白开水也能喝得心满意足,欢天喜地。他这一辈子,从来只为自己一人而忙,日复一日,他并不觉得这样的日子空洞乏味,恰恰相反,他一个人过得丰盈无比,充实无比。他的内心世界,别人是永远无法闯入的,哪个人在他门边打着小主意,晃晃悠悠,那反而会被他耻笑,被灰头土脸地扫地出门的,而谁都不想丢这张脸,所以,他的内心世界,保存保护得完美无缺。

    暗淡与青翠,在他的世界里和谐而矛盾地对应着,亦是,彼此各自安好地存在,他说,你们永远不懂得我的快乐,就像,白天永远不懂得,夜的黑暗是为了期待黎明的到来。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