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以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宗旨指引道士当以道为事(2)


来源:湖南宗教网     作者:陈嗣浩     时间:2015-01-20 15:14:37      繁體中文版     

二、 为修

知道大道是圆满光明的,清静无为的,平等无我的,虚无自然的,逍遥自在的。但知道归知道,并没有证到,也没有得到。就好像知道珠穆朗玛峰有多高,有多大,有多美,但我们还在家里并没有看到也没有爬到山顶。因此,我们还要修。首先要修正我们的观念。世间的一切痛苦和烦恼都来自于自我的观念。观念的大小高低,是非对错,强弱好坏等等就决定了自我的心态和个性。同时也决定了命运的好与坏。所以,修道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或者叫正确的见地。那什么样的观念又是正确可依的呢?道教讲究修道之人首先要皈依道经师三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就是指我们历世以来尘染恶习,迷失本真,分不清楚事非对错,所以所思与道相背。当得遇正教时就要回头是岸,放下诸多贪着迷乱之心,虔诚的依靠道之真理来指引我们去修证自己的观点和习性,找回迷失已久的清静自在本性。经就是讲述真理的书,可以理解为祖师先贤留下来的修真体道的经验,师就是父,就是给我们讲解经典,或者以身示教的老师。也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帮助我们觉悟的人。因为老子说:“是以圣人以万物为师”。以上看来,我们修道就不能依着自己的习性观点来修行,而是要依靠祖师大德们留下来的经典里的真理或方法为指导来修证自己。如果不然就如《道德经》第二章中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就会很容易沉于事非对错,美丑好坏的比较之中。要知道世间的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相互相生的,相互依存的,相互比较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对立面,有一个观点的形成就必定会有另一个观点来与之对立,那么哪一种是对的呢?哪一种是好的呢?这就好比一个人的手掌与手背,你能说手掌好呢!还是手背好呢!但人要是痴迷不悟,执于一端,那必然会生就许多烦恼。总以个人本身习性尘染的观点来评论他人的是与非、对于错,如此就一定会造就身、心、口的不同孽障。那样修行就会越修越远。所以我经常说:“不要让别人的行为来让自己痛苦,更不要让别人的错误来让自己造孽”。禅宗六祖慧能也说过“大修行不见世间过”。看不到别人的过错,并不是不知道别人有错,只是不去计较,犹如皓月当空一尘不染一丝不挂。世间的一切众生虽然品类有异,但本性无二。虽然所为所处不一,但无不在修行,并不是说我们出家修道之人才是修行,我们能出家能得入正教是因为有这个出家修道的机缘。其它众生没有这个机缘但一样是在修,它们在经历苦难、享受成败等过程中一样会有感悟。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因为自己在修行,就感觉别人没有修行。不要自己有所感悟,别人还没有领悟就心生傲慢。诸天的神仙祖师都是我们的学长,只是提前毕业了。我们慢一点点但后面还有很多很的学弟,这些学弟们也必然会成为学长。所以我们修道之人一定要心无是非,不为物累,要立意高远,超然物外。有了符合大道的正确观点,就会发觉自己有那些习性是与道相背。所以,我认为修道的人先要把自己当成医生,医生就先要学会高明的医术,有了高明的医术才能看出我们,那里出了毛病。知道了那些毛病才懂得下什么药来医治。灾医治的方法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修行方法。道教常讲三千六百法门,也说清净真一不二法门。比如邱祖讲的:“一者修真养性,苦志参玄,证虚无之妙道。二者秉心演教,礼忏诵经,颂太上之法科,礼天尊之宝号。三者修宫建庙,印经造像,修桥补路,戒杀放生,施茶舍药”。道教经典和诸多祖师留上来的修行方法,都是修行法门,都可以让我们证悟大道。虽然法门众多但要依照自己之所需择而行之。万法不离自心,所有的修行法门都是为了治我们这颗尘染以久、狂动燥乱、迷茫颠倒的心。因为一切的所作所为先由心动,后由行动。心之所以不安,无非就昌贪、嗔、痴、疑、慢而引起养成的诸多习性。所以当我们贪色就可以视长者为母,同者为姐妹,少者为子女之想来治。如若不然亦可以用不净观,观想这个身体是个臭皮囊,把美女看成臭皮囊,这样贪求就会少一点。爱发脾气,爱骂人,责怪人,冤枉人,就是因为嗔恨心重,那就可以用慈悲念、感恩心来治。对世间道理常颠倒妄想、一知半解却又自以为是,则可以用与圣人祖师比较的方法来治。想想祖师是什么样的,我又是什么样的。有了一点点感悟或者小小成就就自大傲慢,你就可以想想《道德经》第二章里讲的:“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大道那种生育天地万物不推辞、不占有、不为是、不居功的精神是何等的伟大和高尚,那我们还有什么值得高傲的?如果心意不坚,疑神疑鬼,精神恍惚,那可以有心息相依数息的方法来治。有一种习性的存在就必定会有修正医治的方法。只要看清了自己的毛病,找准了好的方法,又能够持之以恒,那修行就会有修有证,一步一个脚印必会有所获得。习性慢慢的修证了,那内心就不会被万事万缘所牵扯。如《道德经》四十八章讲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那内心自然变会圆通无碍,逍遥自在,道来可期了。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