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求生的宗教(3)

网络 贺圣迪

2016-09-08 09:56:28

道教在论气化宇宙时,阐述人的生死形神。这一点也导致神仙长生说。他们认为“夫人本生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本于阴阳之气,气转为精,精转为神,神转为明。”(《太平经合校》佚文)精神由气而生,所以“神精有气,如鱼有水。气绝精神散,水绝鱼亡。”(同上,卷一百五十四至七十《还神邪自消法》)人生存时,神者形之主,形者神之舍。(陶弘景《养生延命录》卷上)人死之后,原先组成他的形神能否再生,或者其精神能否转世,道教对此是否定的。《太平经》说:“凡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壹死,终古不得复见天地日月也。脉骨成涂土。死命,重事也。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一生,不得重生也。”(卷七十二《不用大言无效决》第一百一十)又说:“夫人死乃尽灭,尽成灰土,将不复见。今人居天地之间,从天地开辟以来,人人各一生,不得再生也。……今一死,乃终古穷天毕地,不得复见自名为人也,不复起行也。”(卷九十《冤流灾求奇方诀》第一百三十一)生命对于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而已,不存在再世重生的可能,再无享受自然景致与人生之乐的可能,使道教感到悲哀。这促使他们谋求延长人的生命。既然人之“身为神气之窟穴,神气若存,身康力健。”(孙思邈《存神炼气铭》)由此而认为人如果能永葆神气,就能长生不死。而“若欲安神,须炼元气。气在身内,神安气海;气海充盈,心安神定。”(同上)长生的要诀是守气于身,“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太平经》卷一五四至一七○《令人寿治平法》)

道教的长生不死观,与他们以人身比拟天地相关。道教认为“夫人生体,上禀乎天,下象乎地。”(《三天内解经》卷上)“人身法天象地,其血气之盈虚消息,悉与天地造化同途”(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卷二)因此,在道教学者看来,人身乃天地之具体而微,是一微型小天地。陈致虚在《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卷下说:“天地运度,以道用言,则人之身得天地正中之气,头像天,足像地。故曰:人生一小天地。”这种认识。使他们进一步将人体各器官组织与天地及其所属事物作类比:“人生皆含怀天气具乃出,头圆,像天;足方,地也;四肢,四时也;五脏,五行也;耳目口鼻,七政三光也。此不可胜经,独圣人知之耳。”(《太平经合校》卷三五《分别贫富法》第四十一)“是以首足象天地,血脉象江河,毛发象草木,嗔怒象雷电,两目状日月。”(《混俗颐生录·春时消息》)在此比拟中,天地一方长久永存,且以生生为其大德:“今天乃贵重传相生,故四时受天道教,传相生成,无有穷已也,以兴长凡物类。”(《太平经合校》卷一一七《天咎四人辱道诫》第二百八)“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抱朴子内篇》卷十四《勤求》)“生为天地之大德,德莫过于长生。”(《太清真经》,引自《太平御览》卷六六八《养生》)那末,其另一方的人也理当永世长存。道教学者认为确实如此。

曾@②《道枢》卷三七《入药镜》上篇说:“天有三奇焉:日也、月也、星也。地有三奇焉:乙也、丙也、丁也。人有三奇焉:精也、气也、神也。天之璇玑、地之黄泉、人之荣卫,此三奇之志也。夫吾之三奇,不出于身,禀天地而运转,则与天地齐也。”臆想中的性能机制趋一,使他们得出如下结论:“宜与气为玄牝,象天为之,安得死也。”(《太平经合校》卷九十八《包天裹地守气不绝诀》第一百六十)“故寿者长生,与天同精。”(同上,卷七十三至八十五阙题〔三〕)

道教长生说还与此相关,他们认为人神在宇宙中属于一个体系,都具有理物治事的功能作用。《太平经》将神与人之外的宇宙分为下列九个层次:元气──天──地──四时──五行──阴阳──山川──万物──草木之弱服者。但又认为“道生万物,天地乃物中之大者,人为物中之灵者。”(《灵宝毕洁》,引自陈致虚《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卷下)在他们看来,作为物之灵者的人,其在宇宙中的地位是:“一切万物,人最为贵。”(《妙真经》,引自《无上秘要》卷五);其在宇宙中的作用是:“助天生物也,助地养形也”(《太平经合校》卷三十五《分别贫富法》第四十一)太平经又使人与神结合,组成一个神人系统;无形委气神人──神人──真人──仙人──道人──圣人──贤人──民者──奴婢。又将他们与元气及其所生化的宇宙万物相配,并作为宇宙万物的治理者出现。无形委气神人与元气相似,理元气;神人象天、理天;真人象地,理地;仙人象四时,理四时;道人象五行,理五行;圣人象阴阳,理阴阳;贤人象山川,理文书;民者象万物,理万物;奴婢象草木之弱服者,理财货。在这系统中,神被视为有个性人格职司的人,只是人的高级存在形态。上起无形委气神人,下至奴陴的区别,就等级而言是恒常无变的,但就每一个具体的人而言,却是可以变迁的:奴婢学善能贤者,得为善人;善人好学不止,得成贤人;贤人,好学不止,次圣人;圣人学不止,成道人;道人学不止,成仙人;仙人学有止,成真人;真人学不止,成大神人;大神人学不止,成无形委气神人。“下学得上行”(《太平经合校》卷四十二《四行本末诀》第五十八)理论,泯除人与神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使人通过好学修道成为仙人而长寿已是须理成章的事。

道教长生成仙的种种理论根据,虽然言之凿凿,但在实际上都不能成立,因为它混淆了不同层次物质的性质,抹煞了生命现象的特殊规律。然而,这种学说使他们致力于与疾病作斗争,探索长寿之道,对于人类年寿的延长确实作出过不少贡献。

道教是先民自我陶醉,为求得形体与精神长在所创立与发展的一种宗教。它对于长生的实现,并不认为是神的恩赐,而坚信“我命在我,不属天地。”(《西升经·我命章》)这一认识,除去其长生不死的虚幻一面,有利于延年益寿,从而促进生物、人体、医药、化学等学科知识的积累与发展,也使汉民族相对于其他民族不那么迷信神灵。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户右加斤

@②怀去不加造

本文作者:贺圣迪       原文曾刊登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 第1月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教是求生的宗教(3)

    网络 贺圣迪

    2016-09-08 09:56:28

    |
    道教是求生的宗教(3)
    |

    道教在论气化宇宙时,阐述人的生死形神。这一点也导致神仙长生说。他们认为“夫人本生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本于阴阳之气,气转为精,精转为神,神转为明。”(《太平经合校》佚文)精神由气而生,所以“神精有气,如鱼有水。气绝精神散,水绝鱼亡。”(同上,卷一百五十四至七十《还神邪自消法》)人生存时,神者形之主,形者神之舍。(陶弘景《养生延命录》卷上)人死之后,原先组成他的形神能否再生,或者其精神能否转世,道教对此是否定的。《太平经》说:“凡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壹死,终古不得复见天地日月也。脉骨成涂土。死命,重事也。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一生,不得重生也。”(卷七十二《不用大言无效决》第一百一十)又说:“夫人死乃尽灭,尽成灰土,将不复见。今人居天地之间,从天地开辟以来,人人各一生,不得再生也。……今一死,乃终古穷天毕地,不得复见自名为人也,不复起行也。”(卷九十《冤流灾求奇方诀》第一百三十一)生命对于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而已,不存在再世重生的可能,再无享受自然景致与人生之乐的可能,使道教感到悲哀。这促使他们谋求延长人的生命。既然人之“身为神气之窟穴,神气若存,身康力健。”(孙思邈《存神炼气铭》)由此而认为人如果能永葆神气,就能长生不死。而“若欲安神,须炼元气。气在身内,神安气海;气海充盈,心安神定。”(同上)长生的要诀是守气于身,“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太平经》卷一五四至一七○《令人寿治平法》)

    道教的长生不死观,与他们以人身比拟天地相关。道教认为“夫人生体,上禀乎天,下象乎地。”(《三天内解经》卷上)“人身法天象地,其血气之盈虚消息,悉与天地造化同途”(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卷二)因此,在道教学者看来,人身乃天地之具体而微,是一微型小天地。陈致虚在《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卷下说:“天地运度,以道用言,则人之身得天地正中之气,头像天,足像地。故曰:人生一小天地。”这种认识。使他们进一步将人体各器官组织与天地及其所属事物作类比:“人生皆含怀天气具乃出,头圆,像天;足方,地也;四肢,四时也;五脏,五行也;耳目口鼻,七政三光也。此不可胜经,独圣人知之耳。”(《太平经合校》卷三五《分别贫富法》第四十一)“是以首足象天地,血脉象江河,毛发象草木,嗔怒象雷电,两目状日月。”(《混俗颐生录·春时消息》)在此比拟中,天地一方长久永存,且以生生为其大德:“今天乃贵重传相生,故四时受天道教,传相生成,无有穷已也,以兴长凡物类。”(《太平经合校》卷一一七《天咎四人辱道诫》第二百八)“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抱朴子内篇》卷十四《勤求》)“生为天地之大德,德莫过于长生。”(《太清真经》,引自《太平御览》卷六六八《养生》)那末,其另一方的人也理当永世长存。道教学者认为确实如此。

    曾@②《道枢》卷三七《入药镜》上篇说:“天有三奇焉:日也、月也、星也。地有三奇焉:乙也、丙也、丁也。人有三奇焉:精也、气也、神也。天之璇玑、地之黄泉、人之荣卫,此三奇之志也。夫吾之三奇,不出于身,禀天地而运转,则与天地齐也。”臆想中的性能机制趋一,使他们得出如下结论:“宜与气为玄牝,象天为之,安得死也。”(《太平经合校》卷九十八《包天裹地守气不绝诀》第一百六十)“故寿者长生,与天同精。”(同上,卷七十三至八十五阙题〔三〕)

    道教长生说还与此相关,他们认为人神在宇宙中属于一个体系,都具有理物治事的功能作用。《太平经》将神与人之外的宇宙分为下列九个层次:元气──天──地──四时──五行──阴阳──山川──万物──草木之弱服者。但又认为“道生万物,天地乃物中之大者,人为物中之灵者。”(《灵宝毕洁》,引自陈致虚《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卷下)在他们看来,作为物之灵者的人,其在宇宙中的地位是:“一切万物,人最为贵。”(《妙真经》,引自《无上秘要》卷五);其在宇宙中的作用是:“助天生物也,助地养形也”(《太平经合校》卷三十五《分别贫富法》第四十一)太平经又使人与神结合,组成一个神人系统;无形委气神人──神人──真人──仙人──道人──圣人──贤人──民者──奴婢。又将他们与元气及其所生化的宇宙万物相配,并作为宇宙万物的治理者出现。无形委气神人与元气相似,理元气;神人象天、理天;真人象地,理地;仙人象四时,理四时;道人象五行,理五行;圣人象阴阳,理阴阳;贤人象山川,理文书;民者象万物,理万物;奴婢象草木之弱服者,理财货。在这系统中,神被视为有个性人格职司的人,只是人的高级存在形态。上起无形委气神人,下至奴陴的区别,就等级而言是恒常无变的,但就每一个具体的人而言,却是可以变迁的:奴婢学善能贤者,得为善人;善人好学不止,得成贤人;贤人,好学不止,次圣人;圣人学不止,成道人;道人学不止,成仙人;仙人学有止,成真人;真人学不止,成大神人;大神人学不止,成无形委气神人。“下学得上行”(《太平经合校》卷四十二《四行本末诀》第五十八)理论,泯除人与神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使人通过好学修道成为仙人而长寿已是须理成章的事。

    道教长生成仙的种种理论根据,虽然言之凿凿,但在实际上都不能成立,因为它混淆了不同层次物质的性质,抹煞了生命现象的特殊规律。然而,这种学说使他们致力于与疾病作斗争,探索长寿之道,对于人类年寿的延长确实作出过不少贡献。

    道教是先民自我陶醉,为求得形体与精神长在所创立与发展的一种宗教。它对于长生的实现,并不认为是神的恩赐,而坚信“我命在我,不属天地。”(《西升经·我命章》)这一认识,除去其长生不死的虚幻一面,有利于延年益寿,从而促进生物、人体、医药、化学等学科知识的积累与发展,也使汉民族相对于其他民族不那么迷信神灵。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户右加斤

    @②怀去不加造

    本文作者:贺圣迪       原文曾刊登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 第1月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