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的道教科仪介绍(2)

道教之音整理 吴炳志

2013-01-04 02:14:03

5.释(脱)褐科仪——释褐( 17 )

原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之意,这里引伸为孩子脱去襁褓,长大成人之意。告之褐男及褐女,以今长大成家,须莫忘父母自诞生以来,冬寒夏暑及春暖秋和之常切系怀与过虑,无负啾唧多端及养育难辛之千般辛苦。加冠受室或戴筶于归后,更须对父母及翁姑尊敬尽孝。还劝谏新人须重兄弟情、夫妻相敬如宾、敬六亲、重友情、敬神、不怨贫、积极工作、勤积蓄、修品格、诚实待人和勿染上不良嗜好与习惯。

6.礼斗科仪——礼斗科本沿用光绪丙戌年(1886)省城珠光西约星河道院藏版,科仪内容方面包括礼师、卫灵( 18 )、发炉、宣左班及右班、迎帝及宣九皇( 19 )宝诰、运香、上供、赞灯转运、朝礼上圣、斗父、斗姆及九皇、诵北斗经及斗姆诰、忏悔、解厄、上表、祝愿、复炉及礼谢。音乐方面,以广东粤剧敲击乐作为过门及耍曲,增加了热闹的气氛,也更突出了科仪的乡土性和风俗性。

 (二)酬神开光道场

酬神开光道场是渔民为平安回航、新船入伙或岁晚酬神而举行的道场,酬神开光道场由开启、请将、开光、解洗、礼斗、收邪、还愿、施幽(先天济炼( 20 )( 21 ) 或玉山净供)( 22 )(23)及遊九洲各科仪所组成,同时有耍曲(八仙贺寿、六国大封相及玉皇登殿)等曲牌演奏及杂耍(火绳、火碗、火蓆)表演。道场一般由早上九时至下午五时或由下午三时至翌晨六时,大型的由早上九时至翌晨六时。

1.收邪科仪是酬神开光道场的主要科仪,是由收邪、开禁、斩白虎、杂耍及旺船项目所组成。

收邪——道长首先启请诸圣高真及天地水府五营神将守护坛所,协助收除船中/家内凶吉神煞,请出号令、剑、旗、号角等法器用作收除妖氛。坛前法台上五方各置一小碟,其上放有一画上面谱的蛋,代表五方凶煞。经洒净及念咒等仪式后,道长以一个埕,其埕口的面积大于画上面谱的蛋面积,埕口向下,以旋转方式将法台上代表五方凶煞的蛋续一收入埕中,然后以灵符封埕。在大锣大鼓的敲击乐衬托下,增加现场紧张和扣人心弦的气氛。

开禁——道长以五个小埕,代表隐藏于水、火、木、金及土的煞神。道长烧符念咒后,以剑续一打开或打破小埕,表示各类煞神随符所化及远离船/家中。

斩白虎——以猪足象征白虎,在道长引令下,信士以利刀,手起刀落将之足部前端斩去,寓意将白虎的头斩去,驱除一切凶煞妖氛。

杂耍——散居道士亦须怀玩杂耍的技能,在收除凶煞后,为了庆祝及多谢神灵扶助,他们舞动火绳、火碗及火蓆作为表演项目,以娱神娱民。

旺船——信士手持火炬,在道长号角声下,以松香粉末洒在火炬上,遍洒船/家中每一角落,以荡除所有秽氛。

2.遊九州科仪——在各科仪完结后,天已将晓,道场亦接近尾声,全部神像请到灯楼内(道内人称为舟盘),灯楼放在铺上彩布的台上,两边信士以手拉动灯楼两端的绳子,使灯楼在彩布上前后方来往。道长以说唱南音方式,唱各神遊遍广东省九个州——广州、惠州、潮州、韶州、雷州、廉州、高州、琼州及德庆州的情景及信士在每个州分别购买茶、果、花、油、布及灵杯、酒、槟榔、点心及香等供品以作供养诸神之用。遊罢九州之后,以问杯方式伏请诸圣家神,在道长和乐师吹打演奏喜庆音乐及连串鞭炮声下,送回船中神龛中安奉。

在度亡科仪方面,为刚去世人士举行一晚的道场,则由开启/发奏、诣灵(开位)、度亡、给碟、巡绕、解结、散花/散果、小幽、嘱咐从人及渡仙桥十个科仪组成,道内人称为十念科仪,在五、六十年代由下午七时至翌晨六时。

(三)十念科仪

1.度亡科仪——首先净坛请神,诵破狱灵章,召请亡者及诵浣神荡秽神咒,洗涤亡者幻身浊体。以香开悟和解释六根之业障,并诵救苦经,亡者闻经悟道和托化仙乡。

2.给碟科仪——以香导亡及皈向十方救苦天尊,忏悔悉除生前贪嗔、痴、爱、纵、喜、怒、爱、恶及憎;为亡传诫及宣九真妙戒后皈向“道、经、师”三宝。

3.巡绕科仪——巡绕科仪是灯仪,孝士手持灯炬,道长唱诵金光神咒,以灯下照地狱,照彻幽冥及八方开明;亡者睹见光明,脱离黑暗;然后皈依三宝,往生仙界。

4.解结科仪——是恭对慈尊为亡者忏除三业六根——眼、耳、鼻、舌、身、心及口之罪业。解除冤结之后,亡者六根清净,超升仙界及飞舄南宫。

5.散花科仪——是以牡丹、海棠、山茶、杜鹃及芙蓉等三十六种名花的形态和盛谢情况,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来叙述人生喜哀、苦难和生离死别,感叹人生无常,寓意应利用和珍惜在世之时,积善修德。以广东地区流传的说唱方式——南音演绎。

6.嘱咐从人——在灵位旁之一对纸扎男女,是阳人为孝顺及尊敬亡者而设的佣人,道长为一对佣人开光,吩咐如何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侍奉主人,同归道路及承功往化。

7.渡仙桥——设金桥及银桥一对于坛前,桥头为亡者三献酒,道长以灵幡引导登上金、银及仙三道桥,以唱述亡灵归冥路,到奈河的情况,捡部上记录在世间时持斋行善者,登仙桥上过,在金童引领和仙乐吹奏下登步上方,皈依三宝;但有罪之人则沉沦波底。奉劝世人积善修德,以免于殁受永囚地狱,受黑暗之苦。

为度亡而做的三旬斋或五旬斋等的度亡科仪,则包括:开启、诣灵(开位)、拜忏(十王忏)、破狱、遊十殿、沐浴、关灯解结散花、幽科、嘱咐从人、过桥及谢坛。如做二晚或三晚的道场,则加上忏悔、咒食、传符给录、度人经、血湖经及诸品经等科仪。

(四)度亡科仪

1.破狱——灯仪是道教斋醮仪式中常用科仪的一种。南宋以后,道教灵宝斋法中大量编纂了各种灯仪。破狱属於九幽灯仪,在灯仪中最有代表性及流传甚广。澳门的破狱行仪是以唱念为主,与香港及新加坡散居道士以舞蹈为主的形式有所不同。高功法师执灵宝策杖,存自己作太乙救苦天尊之形仪,口念咒语及率班演诵经文,烧符和幡,以杖依序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及中央方,寓意九幽地狱的瓦片续一击破,以拯拔幽魂出离黑暗,免受地狱之苦及身度光明之界。

2.关灯解结散花科仪是由“关灯科”、“解结科仪”和“散花科”三个科仪组成。关灯之“关”是关告、关报之意,关灯就是关赞神灯,照开冥路,召取亡魂,修斋忏悔,来承恩果。

在澳门,正一派写传文化皆藉辗转抄誉方式及师承的传统而流传,所以现存在澳门各正一道院的正一派科本,各所持的纲次及文字有其差异存在。本文所根据的经文内容,主要是参考澳门吴庆云道院所藏之经本。

二、全真派的科仪

正一派道士按世袭和师承的传统,做道场循正一派的经本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澳门,全真道的科仪,亦存於正一派道院中。为什么澳门正一派散居道士兼蓄了全真派的经本呢?以下两宗事例大抵可以将这个有趣的课题作一解说:

1.罗浮冲虚观至玄真人梁叔雅道长于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年(1894)所撰玉山科序(24)中所述“升真道长因传其书,而问序于余,余衡学浅陋未识旨归,独是莫为心前,虽美弗彰,莫为心后,虽盛弗传古城李印清既序於前,爰举平日所粗得於道者,勉赘政言,以弁端首”。罗浮冲虚观是广东省闻名的全真派道观,文中之升真是澳门散居道士周贯一道长的名号。从周道长所编之《冈陵献颂》及《对联拾趣》两书(25)亦选录了许多梁叔雅道长所作榜文及楹联,从此可见两人之道谊深厚,私交甚笃。冲虚观和广州市全真派道观三元宫的科仪借此关系传到澳门是可以理解的。

2.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会史中记载1923年及1933年该院分别因风灾及迁义庄启建万缘法会:“1923年8月23日本院会议议案:本澳此次陡遭风灾,陆海居民死亡甚众,……似宜启建万缘胜会,延请僧道来院作以超度幽魂。”(26) “1933年镜湖医院迁义庄莲花山下(即提督马路,现时莲峰球场对面),举行开幕典礼,同时举行追悼救国阵亡将士并设万缘附荐大会……这次普渡亡魂,分设六个坛。” (27)根据李玉成道长(28)与吴京意道长口述(29),冲虚观和三元宫都应邀莅澳设坛参加上述两次法会。以上资料亦可是全真派的科仪存留澳门另一个重要的佐证。(30)

在周贯一道长所撰编《冈陵献颂》一书中辑录澳门各庙堂庆祝神诞的榜文,其中包括庆祝龙王宝诞、天师宝诞、重阳王帝君宝诞、福禄寿三星宝诞、华光宝诞、龙母宝诞、城隍宝诞、东岳宝诞、洪山三圣公宝诞、金花夫人宝诞、禾谷夫人宝诞、关帝宝诞、观音宝诞、玄天上帝宝诞、玄坛宝诞、康公真君宝诞、七姐宝诞及天后宝诞。由此可见,正一散居道士当时为庆祝庙宇神诞而举行清醮道场,十分鼎盛。

上述清醮道场所采用科仪,以全真派的科仪为主,经本多是省城三元宫的藏版,包括:玉皇宝忏(31) 、东岳宝忏(32)、三元宝忏(33)、百拜宝忏、供诸天、祝星(34)、礼斗、玄门早晚堂功课经(35)、先天济炼、玉山净供或金刚水幽(36)等。

从周贯一道长所撰编《冈陵献颂》一书,可知澳门正一散居道士当时为庆祝庙宇神诞而举行的清醮道场十分多。而清醮道场所采用的经本科仪,则以全真派的为主,这说明了澳门正一派散居道士兼蓄了全真派的经本这一现况。

除此之外,还须注意的是,澳门正一派散居道士采用具宫观风格的全真派科仪与香港乡间或庙堂建醮所采用正一派行仪方式,例如:启坛、禁坛、迎神及洗村等保留乡村风格的科仪大有迥异。

澳门道教科仪之传播

从上述澳门科仪中看到,早期澳门道侣,不论是正一或全真多来自广东。如云泉仙馆的道侣源自西樵山云泉仙馆、信善二分坛的道侣来自广州芳村、吴庆云道院的吴谒元道长原籍顺德黄茅涌、陈静修道院的陈厚坤道长祖籍珠海沙尾镇。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澳门的道教科仪介绍(2)

    道教之音整理 吴炳志

    2013-01-04 02:14:03

    |
    澳门的道教科仪介绍(2)
    |

    5.释(脱)褐科仪——释褐( 17 )

    原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之意,这里引伸为孩子脱去襁褓,长大成人之意。告之褐男及褐女,以今长大成家,须莫忘父母自诞生以来,冬寒夏暑及春暖秋和之常切系怀与过虑,无负啾唧多端及养育难辛之千般辛苦。加冠受室或戴筶于归后,更须对父母及翁姑尊敬尽孝。还劝谏新人须重兄弟情、夫妻相敬如宾、敬六亲、重友情、敬神、不怨贫、积极工作、勤积蓄、修品格、诚实待人和勿染上不良嗜好与习惯。

    6.礼斗科仪——礼斗科本沿用光绪丙戌年(1886)省城珠光西约星河道院藏版,科仪内容方面包括礼师、卫灵( 18 )、发炉、宣左班及右班、迎帝及宣九皇( 19 )宝诰、运香、上供、赞灯转运、朝礼上圣、斗父、斗姆及九皇、诵北斗经及斗姆诰、忏悔、解厄、上表、祝愿、复炉及礼谢。音乐方面,以广东粤剧敲击乐作为过门及耍曲,增加了热闹的气氛,也更突出了科仪的乡土性和风俗性。

     (二)酬神开光道场

    酬神开光道场是渔民为平安回航、新船入伙或岁晚酬神而举行的道场,酬神开光道场由开启、请将、开光、解洗、礼斗、收邪、还愿、施幽(先天济炼( 20 )( 21 ) 或玉山净供)( 22 )(23)及遊九洲各科仪所组成,同时有耍曲(八仙贺寿、六国大封相及玉皇登殿)等曲牌演奏及杂耍(火绳、火碗、火蓆)表演。道场一般由早上九时至下午五时或由下午三时至翌晨六时,大型的由早上九时至翌晨六时。

    1.收邪科仪是酬神开光道场的主要科仪,是由收邪、开禁、斩白虎、杂耍及旺船项目所组成。

    收邪——道长首先启请诸圣高真及天地水府五营神将守护坛所,协助收除船中/家内凶吉神煞,请出号令、剑、旗、号角等法器用作收除妖氛。坛前法台上五方各置一小碟,其上放有一画上面谱的蛋,代表五方凶煞。经洒净及念咒等仪式后,道长以一个埕,其埕口的面积大于画上面谱的蛋面积,埕口向下,以旋转方式将法台上代表五方凶煞的蛋续一收入埕中,然后以灵符封埕。在大锣大鼓的敲击乐衬托下,增加现场紧张和扣人心弦的气氛。

    开禁——道长以五个小埕,代表隐藏于水、火、木、金及土的煞神。道长烧符念咒后,以剑续一打开或打破小埕,表示各类煞神随符所化及远离船/家中。

    斩白虎——以猪足象征白虎,在道长引令下,信士以利刀,手起刀落将之足部前端斩去,寓意将白虎的头斩去,驱除一切凶煞妖氛。

    杂耍——散居道士亦须怀玩杂耍的技能,在收除凶煞后,为了庆祝及多谢神灵扶助,他们舞动火绳、火碗及火蓆作为表演项目,以娱神娱民。

    旺船——信士手持火炬,在道长号角声下,以松香粉末洒在火炬上,遍洒船/家中每一角落,以荡除所有秽氛。

    2.遊九州科仪——在各科仪完结后,天已将晓,道场亦接近尾声,全部神像请到灯楼内(道内人称为舟盘),灯楼放在铺上彩布的台上,两边信士以手拉动灯楼两端的绳子,使灯楼在彩布上前后方来往。道长以说唱南音方式,唱各神遊遍广东省九个州——广州、惠州、潮州、韶州、雷州、廉州、高州、琼州及德庆州的情景及信士在每个州分别购买茶、果、花、油、布及灵杯、酒、槟榔、点心及香等供品以作供养诸神之用。遊罢九州之后,以问杯方式伏请诸圣家神,在道长和乐师吹打演奏喜庆音乐及连串鞭炮声下,送回船中神龛中安奉。

    在度亡科仪方面,为刚去世人士举行一晚的道场,则由开启/发奏、诣灵(开位)、度亡、给碟、巡绕、解结、散花/散果、小幽、嘱咐从人及渡仙桥十个科仪组成,道内人称为十念科仪,在五、六十年代由下午七时至翌晨六时。

    (三)十念科仪

    1.度亡科仪——首先净坛请神,诵破狱灵章,召请亡者及诵浣神荡秽神咒,洗涤亡者幻身浊体。以香开悟和解释六根之业障,并诵救苦经,亡者闻经悟道和托化仙乡。

    2.给碟科仪——以香导亡及皈向十方救苦天尊,忏悔悉除生前贪嗔、痴、爱、纵、喜、怒、爱、恶及憎;为亡传诫及宣九真妙戒后皈向“道、经、师”三宝。

    3.巡绕科仪——巡绕科仪是灯仪,孝士手持灯炬,道长唱诵金光神咒,以灯下照地狱,照彻幽冥及八方开明;亡者睹见光明,脱离黑暗;然后皈依三宝,往生仙界。

    4.解结科仪——是恭对慈尊为亡者忏除三业六根——眼、耳、鼻、舌、身、心及口之罪业。解除冤结之后,亡者六根清净,超升仙界及飞舄南宫。

    5.散花科仪——是以牡丹、海棠、山茶、杜鹃及芙蓉等三十六种名花的形态和盛谢情况,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来叙述人生喜哀、苦难和生离死别,感叹人生无常,寓意应利用和珍惜在世之时,积善修德。以广东地区流传的说唱方式——南音演绎。

    6.嘱咐从人——在灵位旁之一对纸扎男女,是阳人为孝顺及尊敬亡者而设的佣人,道长为一对佣人开光,吩咐如何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侍奉主人,同归道路及承功往化。

    7.渡仙桥——设金桥及银桥一对于坛前,桥头为亡者三献酒,道长以灵幡引导登上金、银及仙三道桥,以唱述亡灵归冥路,到奈河的情况,捡部上记录在世间时持斋行善者,登仙桥上过,在金童引领和仙乐吹奏下登步上方,皈依三宝;但有罪之人则沉沦波底。奉劝世人积善修德,以免于殁受永囚地狱,受黑暗之苦。

    为度亡而做的三旬斋或五旬斋等的度亡科仪,则包括:开启、诣灵(开位)、拜忏(十王忏)、破狱、遊十殿、沐浴、关灯解结散花、幽科、嘱咐从人、过桥及谢坛。如做二晚或三晚的道场,则加上忏悔、咒食、传符给录、度人经、血湖经及诸品经等科仪。

    (四)度亡科仪

    1.破狱——灯仪是道教斋醮仪式中常用科仪的一种。南宋以后,道教灵宝斋法中大量编纂了各种灯仪。破狱属於九幽灯仪,在灯仪中最有代表性及流传甚广。澳门的破狱行仪是以唱念为主,与香港及新加坡散居道士以舞蹈为主的形式有所不同。高功法师执灵宝策杖,存自己作太乙救苦天尊之形仪,口念咒语及率班演诵经文,烧符和幡,以杖依序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及中央方,寓意九幽地狱的瓦片续一击破,以拯拔幽魂出离黑暗,免受地狱之苦及身度光明之界。

    2.关灯解结散花科仪是由“关灯科”、“解结科仪”和“散花科”三个科仪组成。关灯之“关”是关告、关报之意,关灯就是关赞神灯,照开冥路,召取亡魂,修斋忏悔,来承恩果。

    在澳门,正一派写传文化皆藉辗转抄誉方式及师承的传统而流传,所以现存在澳门各正一道院的正一派科本,各所持的纲次及文字有其差异存在。本文所根据的经文内容,主要是参考澳门吴庆云道院所藏之经本。

    二、全真派的科仪

    正一派道士按世袭和师承的传统,做道场循正一派的经本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澳门,全真道的科仪,亦存於正一派道院中。为什么澳门正一派散居道士兼蓄了全真派的经本呢?以下两宗事例大抵可以将这个有趣的课题作一解说:

    1.罗浮冲虚观至玄真人梁叔雅道长于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年(1894)所撰玉山科序(24)中所述“升真道长因传其书,而问序于余,余衡学浅陋未识旨归,独是莫为心前,虽美弗彰,莫为心后,虽盛弗传古城李印清既序於前,爰举平日所粗得於道者,勉赘政言,以弁端首”。罗浮冲虚观是广东省闻名的全真派道观,文中之升真是澳门散居道士周贯一道长的名号。从周道长所编之《冈陵献颂》及《对联拾趣》两书(25)亦选录了许多梁叔雅道长所作榜文及楹联,从此可见两人之道谊深厚,私交甚笃。冲虚观和广州市全真派道观三元宫的科仪借此关系传到澳门是可以理解的。

    2.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会史中记载1923年及1933年该院分别因风灾及迁义庄启建万缘法会:“1923年8月23日本院会议议案:本澳此次陡遭风灾,陆海居民死亡甚众,……似宜启建万缘胜会,延请僧道来院作以超度幽魂。”(26) “1933年镜湖医院迁义庄莲花山下(即提督马路,现时莲峰球场对面),举行开幕典礼,同时举行追悼救国阵亡将士并设万缘附荐大会……这次普渡亡魂,分设六个坛。” (27)根据李玉成道长(28)与吴京意道长口述(29),冲虚观和三元宫都应邀莅澳设坛参加上述两次法会。以上资料亦可是全真派的科仪存留澳门另一个重要的佐证。(30)

    在周贯一道长所撰编《冈陵献颂》一书中辑录澳门各庙堂庆祝神诞的榜文,其中包括庆祝龙王宝诞、天师宝诞、重阳王帝君宝诞、福禄寿三星宝诞、华光宝诞、龙母宝诞、城隍宝诞、东岳宝诞、洪山三圣公宝诞、金花夫人宝诞、禾谷夫人宝诞、关帝宝诞、观音宝诞、玄天上帝宝诞、玄坛宝诞、康公真君宝诞、七姐宝诞及天后宝诞。由此可见,正一散居道士当时为庆祝庙宇神诞而举行清醮道场,十分鼎盛。

    上述清醮道场所采用科仪,以全真派的科仪为主,经本多是省城三元宫的藏版,包括:玉皇宝忏(31) 、东岳宝忏(32)、三元宝忏(33)、百拜宝忏、供诸天、祝星(34)、礼斗、玄门早晚堂功课经(35)、先天济炼、玉山净供或金刚水幽(36)等。

    从周贯一道长所撰编《冈陵献颂》一书,可知澳门正一散居道士当时为庆祝庙宇神诞而举行的清醮道场十分多。而清醮道场所采用的经本科仪,则以全真派的为主,这说明了澳门正一派散居道士兼蓄了全真派的经本这一现况。

    除此之外,还须注意的是,澳门正一派散居道士采用具宫观风格的全真派科仪与香港乡间或庙堂建醮所采用正一派行仪方式,例如:启坛、禁坛、迎神及洗村等保留乡村风格的科仪大有迥异。

    澳门道教科仪之传播

    从上述澳门科仪中看到,早期澳门道侣,不论是正一或全真多来自广东。如云泉仙馆的道侣源自西樵山云泉仙馆、信善二分坛的道侣来自广州芳村、吴庆云道院的吴谒元道长原籍顺德黄茅涌、陈静修道院的陈厚坤道长祖籍珠海沙尾镇。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