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宗教信仰概貌(3)

道教之音 道教之音

2012-01-22 12:52:26

(三)民间宗教风俗种种

民间风俗是人相习、代相传的民间生活方式,是文化传统中具有社会性、普遍性和稳定性的因素。它也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但它通常采取渐变的方式,量的逐渐积累,引起质的改变,不像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动那么快速那么激烈,宗教风俗也是这样。民间宗教风俗是千百年来宗教信仰积淀在下层民众日常生活习惯中的散化成分,它已经不再像正宗大教那样有组织、系统的活动特点和成体系的教义理论,它只是一种影响,一种风气,而带有宗教的色彩,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地方性。辛亥革命以后,社会政治文化与上层结构发生急剧变化,但源远流长的宗教民俗依然继续流行,没有显著的变动。随着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和现代文明风气的开启,宗教民俗也有部分的改变,特别在革命运动中心地带和大城市及东南沿海区域,变化更大一些,总趋势是封建性减弱,现代性增强,新旧风俗交杂而新的因素在生长,但旧风俗仍占主导地位。

1.岁时节令中的宗教风俗

季节性的节日活动依然如故,按照阴历进行。内中多有宗教风俗。在汉族地区,一般是春节当天拜天地、祭祖先、插桃符于门上,放爆竹驱除鬼魅。初二、四祭财神,初八祭诸星之神。十五是上元节又称元宵节,祭门神、床神、紫姑神,掌灯打鬼,送灯求子,春节期间祭祀活动告一段落,收归神像、祭品、祭器。二月二“龙抬头”,为中和节,祭日神、土地神,祭龙求雨。清明节祭祖扫墓。四月八日浴佛节,进行浴佛、斋会、结缘、放生、求子等活动。五月五是端午节,有屈原、曹娥、蚕神、农神、张天师、钟馗之祭,① 民间宗教一节,主要参考李世瑜《现代华北秘密宗教》和濮文起《中国民间秘密宗教》。也有的地区为药王神农过生日,称“送药节”,插菖蒲、艾子以避邪毒。六月六是天贶节,起于道教,山东民间祭泰山神。夏至节有求雨或止雨活动。七月七是七夕节,发源于星辰崇拜,有乞巧、求子等活动。七月十五是中元节,祭三官大帝、祭祖、盂兰盆会。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名月节,是月神崇拜的产物,除吃月饼外,有祭土地神和各种请神活动。九月九是重阳节,有插茱萸避瘟邪的活动。十月十五是下元节,起于道教,山东祭水官大帝和祖先,陕西又祭山神,湖南有迎神赛会,广东有建醮活动。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有驱鬼避疫的傩仪。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为送灶节,又名祭灶、小年,有送灶神,迎玉皇的活动。除夕为一岁之末,有换门神,迎灶王,祭祖先等活动。上述各种时令节日的宗教性活动在全国不同地区内容上略有差异,同时宗教性并不十分强烈,带有更多的吉庆意义。

2.人生礼仪中的宗教风俗

人生礼仪是人生过程中重要阶段上的社会认可、庆祝、纪念性活动。它 建立在个体生理变化和民俗信仰的基础上,包括求子、孕育、诞生、命名、成人、婚嫁、寿诞、死葬、祭祀等项。中国的人生礼仪既是传统信仰长期滋 润的产物,又受佛教、道教等后起宗教的影响,在一部分少数民族和汉族中,还采取基督教或伊斯兰教的方式进行。这里主要简述汉族民间的礼仪的宗教 性内容,它们都是民国年间普遍流行的。

婚礼中有撒帐一项,用品有红枣(早生贵子)、栗子(谐“立子”、“利子”)、桂圆(早生贵子)、花生(男女孩双全)、香烟(香火绵延)、石榴(象征多子),这些都是求子的风俗。还可以到佛寺神庙去祭拜送子观音、送生奶奶、送子财神等。湖南长沙还有“麒麟送子”活动。妇女怀孕以后,民间有各种宗教性禁忌,如忌吃兔肉,以免胎儿长豁嘴;忌吃姜,以免胎儿生六指;忌吃葡萄,以免生葡萄胎等;还要注意胎教,其中虽有迷信成分,但大多是合理的。妇女分娩是新生命的开始,受“分娩不洁”观念的影响,民间一般不许产妇在娘家生孩子,要回避神祖祭祀处;婴儿出生,要祭祖报喜,三日洗浴,焚香拜床公床母。过百日,穿百家衣、挂百家锁,祝福长命百岁。周岁要祭祖、抓周,预测婴孩未来的职业。命名有时须要请算命先生算卦,以命中所缺之物事补之,有的取用吉祥字眼,有的取阿猫阿狗,以为好养。成人礼古礼男二十行冠礼女十五行笄礼,但古礼久废,成年礼与婚礼合而为一,只有妇女保持了“开脸”的礼俗。婚配要问卜测字,属相不能相克。婚礼中有跨马鞍、拜天地等宗教性习俗。四十岁以前过生日,四十岁以后过寿诞,祝福健康长寿;同时有为病人“借寿”为亡人过冥寿的做法;又祭拜寿星,寄托于龟鹤松柏梅竹山海,以期寿福双全。人至老死,丧葬中一系列活动都受灵魂不死观念的支配或影响,故有招魂、超度、祭祀等活动。民间丧礼有喜剧色彩,老人寿终正寝称为“喜丧”,丧礼称为“白喜事”,虽然至亲哀痛,但送终是送一位辛苦了一生的老人安息于地下,故仪式要热闹,举乐唱戏,如过节一般。墓葬视社会地位,财产多寡而定规格,但大多要先看风水,选定阴宅的最佳位置,据说它关系到家族后代子孙的兴旺发达。

3.行业诸神

土木建筑行业之神是鲁班,建庙祭祀,行会议事、订行规工价、师傅收 徒,都在祖师殿(鲁班殿)中进行。香港的三行(泥水、木工、搭棚)工人。把六月十六日定为鲁班节。 造酒行业供奉杜康,传说他是古代最早的造酒者,河南汝阳有杜康村。 冶炼铸造业供奉窑神有舜王、老君、雷公以及山、土、马、牛等神,而以太上老君是祖师,这是因为传说中太上老君有八卦炉,能炼神丹。旧时打 铁的、铸锅的都拜老君。染织业祭拜梅、葛二仙,河南开封朱仙镇、四川绵竹、夹江都有梅葛庙。 每年四月十四和九月初九,染匠们要集会于梅葛庙祭祀神灵,同饮梅葛酒。梨园行(戏曲行)祭拜梨园神,一谓二郎神,又谓唐明皇。唐明皇酷爱歌乐,精于文艺,扶植梨园活动有功,故被崇奉。妓院供奉管仲,还祭拜五大仙(刺猥、老鳖、黄鼠狼、老鼠、蛇)。明人谢肇淛《五杂俎》云:“管子之治齐,为女闾七百,征其 夜合之资,以佐军国”,这大概就是管仲当上娼妓行业神的原因。一说娼妓拜祖师白眉。此外,香粉店拜西施,假发店敬赵五娘,命相家尊鬼谷子,珠宝店奉弥勒和华光佛,乐工敬青音童子,纸行奉蔡伦,纺织行祭黄道婆,制陶行敬宁封子,茶行敬陆羽,墨匠理发匠敬吕洞宾,饼店供汉宣帝,养蚕业供嫘祖或马头娘,杠夫拜穷神,扒手供时迁,成衣店、估衣铺、绸缎庄、皮店、煤铺、猪肉铺、脚行都以关羽为守护神,医生祀医王伏羲、神农、黄帝,药工祀扁鹊、孙思邈、李时珍等。几乎百业皆有自己的或共同的守护神,其中一部分是原有神灵职业化,另一部分是历史人物神灵化,敬祭的目的是保佑本行业发达兴盛。

4.日常生活中的宗教性禁忌

旧时禁忌很多,一个外来人需要入境而问禁,入门而问讳,否则一旦触 犯禁忌,就要引起不愉快。禁忌有世俗性的,更多的则带有宗教性,后者主 要有以下几种。

语言禁忌。岁数忌讳称四十五、七十三、八十四、一百岁。讲话忌凶祸不敬词语,如“死”,而以“谢世”、“走了”等代替。船家忌说“翻”或 “沉”等词。春节期间买灶神、财神画不能说“买”,须说“请”;饺子煮破了要说“挣了”;做饭时不能说“少”、“没”、“光”、“不够”、“烂”、 “完了”等不吉利字眼,年糕没了要说“满了”。粤语地区争“八”忌“四”, “八”近“发”音,“四”近“死”音,故一取一避。

饮食禁忌。除穆斯林不食猪肉,一些民族不食图腾动物外,汉族地区也有不食有功家畜习惯。每当得到新品或美食时,要荐新于祖灵,然后才能吃。山东一带忌把筷子横放在碗上,因为这是供祭死人的放法。筷子不能分在饮 具两侧,以忌“筷(快)分开了”,不可长短不齐,以忌“三长两短”。

居住禁忌。堪舆术流行,堪为天道,舆为地道,相庐舍为看阳宅,相坟墓为看阴宅。俗说:“前高后低,主寡妇孤儿,门户必败。后高前低,主多牛马。”忌房院正冲山丘、豁口、河流、道路,恐有冲射,避不开者则埋石碑,书“泰山石敢当”。俗又谓:“门对窗,人遭殃,窗对门,必伤人。” 盖房必择吉日,不得冲犯太岁。搬家先搬灶,六腊月不搬家。

行旅禁忌。慎出行,出行必择吉日。俗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之说, 各地又有差别。还有出行忌月的,谚云:“六腊月出门,神仙也遭难”。这 大概是要避开大暑大寒,有合理性。

行业禁忌。农业生产方面,有正月时间不等的禁止下田劳动,否则会冲犯神灵;闻雷必辍耕;七月十五停止使用牛驴骡马。守猎要祭祀山神,猎获后要祭神祭祖。养蚕要祭蚕神,语言上多有忌讳。商业敬财神,财神有文财神比干,武财神赵公明或关公,五路财神何五路,也有敬奉陶朱公的。木匠作活留尾巴,取“还有活干”,做棺材则要收拾干净,否则是咒人家再死人,犯大忌。石匠打石料忌说话,打眼忌打空锤。等等。

民间禁忌很多,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地不有,虽多宗教性,但亦是历代 生活经验积累形成的习惯,含有一定的科学成分,起自我保护和调整社会关 系的作用。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愚昧落后环境中形成的约定,束缚人的创造 精神,如老子所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5.神庙香火与算命、看相、跳神

民国年间,除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外,地方性的庙宇,无论是前清所承认的,还是被作为淫祠的,遍布于城乡各个角落,关帝庙、土地庙、龙王庙、玉皇庙、城隍庙、雷神庙、山神庙、风神庙等,随处可见。民众遇到灾害、疾病、贫困或其他难事,便去烧香拜神,许愿还愿,祈求消灾降福,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所以这些庙宇香火不断,成为慰藉普通民众心灵的场所。

中国民间俗神体系庞杂,与佛道二教的神灵体系及清代以前的国家祀典的神灵体系有重叠交叉处,但并不重合,有着自己信仰的特点。它一不具有信仰的组织,二不具有系统的神学体系,三不具有专职的神职人员,与民间神话传说和文学有密切联系,实用性强,兼容并蓄,形象生动,亲切可敬,祭祀活动往往带有娱乐性。高位神有玉皇大帝和西王母。近世民间所敬之玉皇多受《西游记》小说影响,民间传说玉皇每年十二月十五下凡巡视人间,家家烧香迎接。西王母原是独立女神,玉皇大帝信仰兴起后,人们把西王母与玉帝匹配,称为王母娘娘。在高位神之下有这样几个系统的俗神。第一是自然神灵,如土地爷、东岳大帝、火神爷、山神、水神、雷公、电母、风伯、雨师、蚕神、花神、龙王、海神。第二是家庭神灵,如灶君、门神、床神、厕神、磨神及井神等。第三是吉庆之神,如福神、禄神、寿星、财神等。第四是爱情婚姻生育之神灵,如牛郎织女、月光菩萨、月下老人、喜神、送子娘娘等。第五是凶恶之神,如瘟神、阎王、牛头、马面、黑无常、白无常、夜叉、罗刹等。第六是法力人物神,如关帝、托塔天王、张天师、钟馗、麻姑、紫姑、刘海、姜太公、刘猛等。第七是俗化的佛道教神灵,如如来佛、弥勒佛、观世音、善财童子、济公、韦驮、太上老君、斗姆、三官、真武大帝、九天玄女、八仙、金童、玉女等。

福建、台湾盛行妈祖崇拜,妈祖庙遍布东南沿海,一千多年来至民国时期香火不绝。妈祖相传是北宋时一女性叫林默,后来被神化为江海女神,专行救人济险之事,船家视为护航神,在广大渔民中有极崇高的威望。后来妈祖信仰传到北方,天津有天妃宫即是一信仰中心,该宫与福建湄洲的妈祖庙、台湾北港的朝天宫合称为全国三大庙;而沿海各港口皆渐建天后宫,妈祖几成为航运商共同奉祀的行业神。台湾的妈祖崇拜最著,庙宇有数百座,活动规模也比较盛大。孙中山1900 年赴台策划惠州起义期间,曾与梁启超一起到台北妈祖庙朝拜天后,梁启超还挥笔题写一幅对联:“向四海显神通千秋不朽,历数朝受封典万古留芳。”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继续保护妈祖信仰。1929 年,民国政府推行“新生活运动”,禁止一切神庙香火。福建省民政厅呈请民国政府内政部批准,并命令各省地方政府把天后宫。改称“林孝女祠”,使妈祖崇拜得以继续合法存在。妈祖信仰传到日本和东 南亚诸国,从而具有了国际性。

民国时期民间看相算命跳神等活动相当流行。看相算命有摆摊挂牌和走街串巷两种方式,许多盲人以此种职业为生。或排八字,或测字,或看手相,或用《易经》占卜,或六壬起课,或金钱卜,或文王课,或奇门遁甲,或占星,或扶乩,种种术数,不一而足。跳神者妇称巫婆,男称神汉,主要功能是降神驱邪,为人治病镇惊。赵树理1943 年于太行山写的《小二黑结婚》,内中描写的二孔明是起神课,做占卜的阴阳先生;三仙姑则是装扮天神为人求财看病的神婆子。华北满族汉族中一种巫风,崇拜“四大门”:胡门狐狸,黄门黄鼠狼,白门刺猬,常门或柳门蛇,有的加上灰门老鼠,认为这几种动物有灵性,能影响家道生业的兴衰和人丁的吉凶祸福,因此造“财神楼”,烧香供拜,立种种禁忌,避免冒犯它们。又有巫人称“坛仙”或“香头”,自称与“四大门”有仙缘,可以由四大仙家附体,为人占卜,治病,祈禳。在南方则有狐仙崇拜流行。比较正规的佛道教寺观加上若干民间庙宇,宗教活动与民间节日活动、商业活动相结合,形成庙会文化。据1930 年统计,仅北京一市,城区有庙会二十处,郊区十六处,每月定期开放的有土地庙、花市、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东岳庙、九天宫、吕祖阁、药王庙、崇元观等;逢年节开放的有财神庙、前门关帝庙、火神庙、白云观、精忠庙、大钟寺、黄寺、黑寺、雍和宫、太阳宫、蟠桃宫、万寿寺、妙峰山、碧霞元君庙、铁塔寺、都城隍庙、江南城隍庙、善果寺、灶君庙等。

七、中国少数民族宗教简介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 个少数民族。一部完整的中国宗教史,应该能够反映中华民族宗教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由于社会历史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少数民族宗教发展状况很不平衡,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宗教形态。截止1949 年,从崇拜自然的原始宗教,到号称“世界性宗教”的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我国少数民族中都有分布,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结构产生着重要影响。如果一一详述我国55 个少数民族全部宗教的具体形态,非本书力所能及,且这方面已有一些专门著作问世,本书亦无越俎代疱之必要。本章只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民族宗教形态加以简单介绍,以便读者能够对本世纪上半叶我国少数民族宗教的概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伊斯兰教、藏传佛教在少数民族中流传、发展的历史以及其主要理论,《全史》已在相应历史时代的章节作过介绍,本章不再赘述。此处,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几次重大的民族宗教调查为依据,对民国时期少数民族的宗教生活作一个概括的介绍,反映这一时间横断面上千姿百态的少数民族宗教。

本章拟按照传统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系统介绍少数民族宗教。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中国各民族的宗教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一面,所以在历史上,许多民族信仰一种宗教,一个民族信仰多种宗教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读者切不可因以某个民族为例介绍某种宗教,便以为这个民族只信仰这一种宗教,或这种宗教只有这个民族信仰。

(一)传统宗教

传统宗教指近代以来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普遍流行的原生宗教。它没有明确的教主、确切的创造时间、独立完整的教团、复杂深奥的教义,并因此而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从其它民族传来的创生宗教相区别。传统宗教是各民族在原始社会中自发产生的,那些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仍保留原始社会形态的民族,其传统宗教形态自然是原始的,而一些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民族,也保留着传统宗教,不过,其中已经明显地具有了阶级社会色彩,所以不宜再称之为原始宗教。另外,某些民族的传统宗教或多或少地吸收了其它民族创生宗教的观念、教仪和教规,但只要它仍然以本民族的信仰对象,活动形式为主,我们便仍然将它视为传统宗教。至

1949 年时,仍比较完整地保留传统宗教的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基诺、纳西、佤、德昂、仫佬、高山、傈僳、阿昌、独龙、怒、彝、羌、珞巴、苗、瑶、水、侗、黎等民族。此外,满、蒙、锡伯、哈萨克、朝鲜等民族主体上已经改信其它宗教,但民间仍普遍存在传统宗教信仰,依然具有典型意义。我们准备以北方几个民族流行的萨满教和南方佤族、白族、彝族、纳西族的传统信仰为主,介绍少数民族的传统宗教。

1.萨满教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中普遍流行的一种典型的传统宗教, 主要分布于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锡伯、蒙古、哈萨克、朝鲜等民族中。萨满教的起源非常久远,在汉文史籍中,记载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先民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匈奴、乌桓、鲜卑、柔然、契丹、突厥、高车、回纥自古便有萨满教信仰。但是“萨满”一词,则是从12 世纪中叶宋朝学者徐梦莘的著作《三朝北盟会编》中才开始出现。书曰: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以其变通如神,粘罕以下皆莫能及。 珊蛮即是萨满的异译,在以后的古书中亦有译作萨玛、萨麻、萨莫、叉玛、 沙漫、撒卯、撒牟者,至清代始统一称为萨满。萨满教因其巫师称“萨满”而得名,此词来自斯古通语,意为激动不安 和疯狂的人,用以形容巫师在作法时佯称“鬼神附体”,激动不安地跳跃狂 舞的形态。萨满的跳神活动是萨满教的核心与主要特色。中国北方诸民族的萨满教,普遍保存着在原始社会就形成的宗教观念,首先是自然崇拜。自然崇拜是生产能力十分低下的原始人对于他们生活于其间的自然环境既不理解,又依赖、恐惧心理的一种曲折流露。他们幻想在种种自然现象的背后,都有某种神灵起着支配作用,人必须对它虔诚礼拜,以求得神的宽恕与恩赐。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生活在西起天山、阿尔泰山,东至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的多山地区,故普遍存在着山神崇拜。如在鄂伦春、鄂温克民族中,流传着山神赐给猎人丰盛猎物,并对触犯山神者给予报复的故事。这些民族的猎手在遇到奇峰异石,古木山洞时便认为有山神栖息其间,不敢大声喧哗,以防得罪山神。萨满在衣服上画上山的图案,以示对山神的礼敬。蒙古族在大路旁用土石堆成山岗状小包,称为“敖包”,专作供祭山神之用。日、月是天空中最引人注目的天体,白天太阳给人们温暖,夜里月亮为人们照明,所以北方少数民族普遍将日月当作神灵供奉。他们向着太阳祈祷,以求消灾免祸。哈萨克、蒙古族人皆有向太阳起誓的习惯,声言如果自己做了亏心事,便会随西落的太阳一起死亡。每当月亮升起时,男人面向月亮肃立,女人面向月亮下跪,双臂伸直,手心向里,向月亮祈祷,祝福老人与孩子安康。在这些民族中,对着太阳、月亮小便是对神的亵渎,就会有大祸临头,因此被当作禁忌。除了日月崇拜,星辰、风雪、云雾、雷电等天象也都成为崇拜的对象。不同民族关于这些神灵有不同的神话和不同的祭拜礼仪。在萨满的身上,挂着许多大小不等的铜镜和水晶岩片、贝壳、鱼鳃片等闪光物件。其中前胸较大的铜镜代表太阳,后背较小的代表月亮,这叫作 “怀日背月”,左右两肩两块铜镜叫作“左日右月”。腰间、裙摆、裙边的闭光饰物则代表着天空中的星辰。随着社会的进化,在各种自然天象神之上,产生了一个统一的“天神”。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普遍流行天神崇拜信仰,满语支的民族把天神叫做“阿布卡”,蒙语支的民族把天神叫做“腾格里”。在早期萨满教中,天神只是日、月、山、川、风、雪诸神中平等的一员,其后天穹崇拜发展为自然崇拜的最高形式。少数民族祭天仪早就载之于史籍,《辽史·礼志一》载:“祭山仪,设天神,地祇于木叶山。”《金史·礼志一》载:“拜天,金因辽旧俗。”《元史·祭祀一》载:“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满族“拜堂子”祭天仪更是隆重,非皇族不得参与。《清史稿·礼志四》载:“堂子祭天,清初起自辽沈。??崇德建元,定制,岁元旦,帝率亲王、藩王迄副都统行礼,寻限贝勒止。”此时的天神不仅是天空诸神之长,而且成了地上皇权的保护神。皇族以外的官员、庶民一律不准进入堂子致祭,更不许在家中私建堂子。一般满族家庭只能在院子东南角设置“索伦杆子”,为平民祭天之所。这种情况显然是在阶级社会中传统宗教发生的必 然变化。萨满教的自然崇拜对象还包括动物,如虎、熊、狼、狐、狗、马、野猪、乌鸦、蛇、龟等。上述动物是北方少数民族在狩猎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对象,比如熊对于鄂温克猎人来说既意味着丰厚的收获,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故有许多特殊的禁忌和崇拜仪式。如打倒熊后不能说“打着了”,而要说“可怜我了”,不能说“熊死了”,而要说“它睡了”。熊头割下后要用草捆扎,进行风葬,老猎手率领年轻猎手跪下祈求熊神原谅。吃完熊肉后骨头不能乱丢,而要收集起来埋葬。妇女被认为是不洁的,不许从熊皮上跨过,??鄂温克猎人就是用这些仪式表示对熊神的崇敬。当人类进化到氏族社会以后,在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图腾崇拜。此时人们不再是泛泛地崇拜一切自然现象,而是以氏族血缘共同体为单位,以某种特定的动、植物为对象进行崇拜。图腾崇拜往往伴随着氏族创生的神话传说。如鄂伦春人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年轻的猎人被母熊抓进了山洞,与母熊生了一个小熊。有一天青年猎人从山洞中逃了出来,飞快地跑向江边,正好碰上放木排的人,便搭上木排顺流而下。母熊与小熊觅食回来不见猎人,便循迹顺江而追。追了很久见到了木排,母熊叫猎人跟它回去,猎人置之不理。母熊愤怒极了,无可奈何地说:“你既不愿再回来,咱们只好你一半,我一半了。”说完便抓起小熊刷地一下撕成两半,一半扔给了猎人,自己抱着另一半嚎啕大哭。以后,随母的一半继续当熊,随父的一半则成了鄂伦春人。所以在鄂伦春人心目中,熊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他们称公熊为“雅亚”(祖父),母熊为“太帖”(祖母)。熊是鄂伦春人的图腾崇拜物。北方其它一些民族,还有以狼、虎、天鹅、苍鹰、青蛙、蜥蜴、鹿等动物为图腾者。不过随着北方地区各民族频繁交往,文化的发展,图腾崇拜到民国年间早已松弛淡化了,往往保存在民间神话故事或萨满宗教仪式的某些 饰物上。社会进一步发展,图腾崇拜又让位于直接的祖先崇拜。祖先崇拜产生的社会条件是氏族组织的完善化,人与人之间血缘关系的明了,而在思想观念方面,则要有灵魂观念作为基础。在当时的科学文化水平上,人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不死的灵魂。肉体死亡后,灵魂就会飞到远离现实世界的彼岸,过着幸福的生活。如东北的鄂伦春、鄂温克和达斡尔人,把灵魂生活的世界称为“伊尔木汉”,是人生的最后归宿,所以一旦有人去世后,亲属便要为他穿上最好的衣服,带上平常日用之物,放在屋内停灵告祭,亲朋好友都来向他告别,并请萨满主持送魂仪式。鄂伦春人送鬼,请萨满扎一个草人,上系许多条线,死者子女每人牵一条,萨满也牵一条,并向死者祷告,要他的灵魂不要留恋子女和亲属,可以安心离去。然后萨满用一法器将线绳斩断,将草人扔出二、三十米远,以示灵魂已经远去。平时,他们又希望生活在“九天神楼”之中的自己祖先的英灵能够经常回到子孙之间,用自己神武无敌的威力关怀、荫庇、助佑众子孙。祖神比之众自然神、图腾神更加确定、更为亲切,祖先崇拜的祭祀也就越来越被人们看重。萨满教祖先崇拜的系列是: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民国宗教信仰概貌(3)

    道教之音 道教之音

    2012-01-22 12:52:26

    |
    民国宗教信仰概貌(3)
    |

    (三)民间宗教风俗种种

    民间风俗是人相习、代相传的民间生活方式,是文化传统中具有社会性、普遍性和稳定性的因素。它也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但它通常采取渐变的方式,量的逐渐积累,引起质的改变,不像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动那么快速那么激烈,宗教风俗也是这样。民间宗教风俗是千百年来宗教信仰积淀在下层民众日常生活习惯中的散化成分,它已经不再像正宗大教那样有组织、系统的活动特点和成体系的教义理论,它只是一种影响,一种风气,而带有宗教的色彩,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地方性。辛亥革命以后,社会政治文化与上层结构发生急剧变化,但源远流长的宗教民俗依然继续流行,没有显著的变动。随着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和现代文明风气的开启,宗教民俗也有部分的改变,特别在革命运动中心地带和大城市及东南沿海区域,变化更大一些,总趋势是封建性减弱,现代性增强,新旧风俗交杂而新的因素在生长,但旧风俗仍占主导地位。

    1.岁时节令中的宗教风俗

    季节性的节日活动依然如故,按照阴历进行。内中多有宗教风俗。在汉族地区,一般是春节当天拜天地、祭祖先、插桃符于门上,放爆竹驱除鬼魅。初二、四祭财神,初八祭诸星之神。十五是上元节又称元宵节,祭门神、床神、紫姑神,掌灯打鬼,送灯求子,春节期间祭祀活动告一段落,收归神像、祭品、祭器。二月二“龙抬头”,为中和节,祭日神、土地神,祭龙求雨。清明节祭祖扫墓。四月八日浴佛节,进行浴佛、斋会、结缘、放生、求子等活动。五月五是端午节,有屈原、曹娥、蚕神、农神、张天师、钟馗之祭,① 民间宗教一节,主要参考李世瑜《现代华北秘密宗教》和濮文起《中国民间秘密宗教》。也有的地区为药王神农过生日,称“送药节”,插菖蒲、艾子以避邪毒。六月六是天贶节,起于道教,山东民间祭泰山神。夏至节有求雨或止雨活动。七月七是七夕节,发源于星辰崇拜,有乞巧、求子等活动。七月十五是中元节,祭三官大帝、祭祖、盂兰盆会。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名月节,是月神崇拜的产物,除吃月饼外,有祭土地神和各种请神活动。九月九是重阳节,有插茱萸避瘟邪的活动。十月十五是下元节,起于道教,山东祭水官大帝和祖先,陕西又祭山神,湖南有迎神赛会,广东有建醮活动。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有驱鬼避疫的傩仪。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为送灶节,又名祭灶、小年,有送灶神,迎玉皇的活动。除夕为一岁之末,有换门神,迎灶王,祭祖先等活动。上述各种时令节日的宗教性活动在全国不同地区内容上略有差异,同时宗教性并不十分强烈,带有更多的吉庆意义。

    2.人生礼仪中的宗教风俗

    人生礼仪是人生过程中重要阶段上的社会认可、庆祝、纪念性活动。它 建立在个体生理变化和民俗信仰的基础上,包括求子、孕育、诞生、命名、成人、婚嫁、寿诞、死葬、祭祀等项。中国的人生礼仪既是传统信仰长期滋 润的产物,又受佛教、道教等后起宗教的影响,在一部分少数民族和汉族中,还采取基督教或伊斯兰教的方式进行。这里主要简述汉族民间的礼仪的宗教 性内容,它们都是民国年间普遍流行的。

    婚礼中有撒帐一项,用品有红枣(早生贵子)、栗子(谐“立子”、“利子”)、桂圆(早生贵子)、花生(男女孩双全)、香烟(香火绵延)、石榴(象征多子),这些都是求子的风俗。还可以到佛寺神庙去祭拜送子观音、送生奶奶、送子财神等。湖南长沙还有“麒麟送子”活动。妇女怀孕以后,民间有各种宗教性禁忌,如忌吃兔肉,以免胎儿长豁嘴;忌吃姜,以免胎儿生六指;忌吃葡萄,以免生葡萄胎等;还要注意胎教,其中虽有迷信成分,但大多是合理的。妇女分娩是新生命的开始,受“分娩不洁”观念的影响,民间一般不许产妇在娘家生孩子,要回避神祖祭祀处;婴儿出生,要祭祖报喜,三日洗浴,焚香拜床公床母。过百日,穿百家衣、挂百家锁,祝福长命百岁。周岁要祭祖、抓周,预测婴孩未来的职业。命名有时须要请算命先生算卦,以命中所缺之物事补之,有的取用吉祥字眼,有的取阿猫阿狗,以为好养。成人礼古礼男二十行冠礼女十五行笄礼,但古礼久废,成年礼与婚礼合而为一,只有妇女保持了“开脸”的礼俗。婚配要问卜测字,属相不能相克。婚礼中有跨马鞍、拜天地等宗教性习俗。四十岁以前过生日,四十岁以后过寿诞,祝福健康长寿;同时有为病人“借寿”为亡人过冥寿的做法;又祭拜寿星,寄托于龟鹤松柏梅竹山海,以期寿福双全。人至老死,丧葬中一系列活动都受灵魂不死观念的支配或影响,故有招魂、超度、祭祀等活动。民间丧礼有喜剧色彩,老人寿终正寝称为“喜丧”,丧礼称为“白喜事”,虽然至亲哀痛,但送终是送一位辛苦了一生的老人安息于地下,故仪式要热闹,举乐唱戏,如过节一般。墓葬视社会地位,财产多寡而定规格,但大多要先看风水,选定阴宅的最佳位置,据说它关系到家族后代子孙的兴旺发达。

    3.行业诸神

    土木建筑行业之神是鲁班,建庙祭祀,行会议事、订行规工价、师傅收 徒,都在祖师殿(鲁班殿)中进行。香港的三行(泥水、木工、搭棚)工人。把六月十六日定为鲁班节。 造酒行业供奉杜康,传说他是古代最早的造酒者,河南汝阳有杜康村。 冶炼铸造业供奉窑神有舜王、老君、雷公以及山、土、马、牛等神,而以太上老君是祖师,这是因为传说中太上老君有八卦炉,能炼神丹。旧时打 铁的、铸锅的都拜老君。染织业祭拜梅、葛二仙,河南开封朱仙镇、四川绵竹、夹江都有梅葛庙。 每年四月十四和九月初九,染匠们要集会于梅葛庙祭祀神灵,同饮梅葛酒。梨园行(戏曲行)祭拜梨园神,一谓二郎神,又谓唐明皇。唐明皇酷爱歌乐,精于文艺,扶植梨园活动有功,故被崇奉。妓院供奉管仲,还祭拜五大仙(刺猥、老鳖、黄鼠狼、老鼠、蛇)。明人谢肇淛《五杂俎》云:“管子之治齐,为女闾七百,征其 夜合之资,以佐军国”,这大概就是管仲当上娼妓行业神的原因。一说娼妓拜祖师白眉。此外,香粉店拜西施,假发店敬赵五娘,命相家尊鬼谷子,珠宝店奉弥勒和华光佛,乐工敬青音童子,纸行奉蔡伦,纺织行祭黄道婆,制陶行敬宁封子,茶行敬陆羽,墨匠理发匠敬吕洞宾,饼店供汉宣帝,养蚕业供嫘祖或马头娘,杠夫拜穷神,扒手供时迁,成衣店、估衣铺、绸缎庄、皮店、煤铺、猪肉铺、脚行都以关羽为守护神,医生祀医王伏羲、神农、黄帝,药工祀扁鹊、孙思邈、李时珍等。几乎百业皆有自己的或共同的守护神,其中一部分是原有神灵职业化,另一部分是历史人物神灵化,敬祭的目的是保佑本行业发达兴盛。

    4.日常生活中的宗教性禁忌

    旧时禁忌很多,一个外来人需要入境而问禁,入门而问讳,否则一旦触 犯禁忌,就要引起不愉快。禁忌有世俗性的,更多的则带有宗教性,后者主 要有以下几种。

    语言禁忌。岁数忌讳称四十五、七十三、八十四、一百岁。讲话忌凶祸不敬词语,如“死”,而以“谢世”、“走了”等代替。船家忌说“翻”或 “沉”等词。春节期间买灶神、财神画不能说“买”,须说“请”;饺子煮破了要说“挣了”;做饭时不能说“少”、“没”、“光”、“不够”、“烂”、 “完了”等不吉利字眼,年糕没了要说“满了”。粤语地区争“八”忌“四”, “八”近“发”音,“四”近“死”音,故一取一避。

    饮食禁忌。除穆斯林不食猪肉,一些民族不食图腾动物外,汉族地区也有不食有功家畜习惯。每当得到新品或美食时,要荐新于祖灵,然后才能吃。山东一带忌把筷子横放在碗上,因为这是供祭死人的放法。筷子不能分在饮 具两侧,以忌“筷(快)分开了”,不可长短不齐,以忌“三长两短”。

    居住禁忌。堪舆术流行,堪为天道,舆为地道,相庐舍为看阳宅,相坟墓为看阴宅。俗说:“前高后低,主寡妇孤儿,门户必败。后高前低,主多牛马。”忌房院正冲山丘、豁口、河流、道路,恐有冲射,避不开者则埋石碑,书“泰山石敢当”。俗又谓:“门对窗,人遭殃,窗对门,必伤人。” 盖房必择吉日,不得冲犯太岁。搬家先搬灶,六腊月不搬家。

    行旅禁忌。慎出行,出行必择吉日。俗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之说, 各地又有差别。还有出行忌月的,谚云:“六腊月出门,神仙也遭难”。这 大概是要避开大暑大寒,有合理性。

    行业禁忌。农业生产方面,有正月时间不等的禁止下田劳动,否则会冲犯神灵;闻雷必辍耕;七月十五停止使用牛驴骡马。守猎要祭祀山神,猎获后要祭神祭祖。养蚕要祭蚕神,语言上多有忌讳。商业敬财神,财神有文财神比干,武财神赵公明或关公,五路财神何五路,也有敬奉陶朱公的。木匠作活留尾巴,取“还有活干”,做棺材则要收拾干净,否则是咒人家再死人,犯大忌。石匠打石料忌说话,打眼忌打空锤。等等。

    民间禁忌很多,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地不有,虽多宗教性,但亦是历代 生活经验积累形成的习惯,含有一定的科学成分,起自我保护和调整社会关 系的作用。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愚昧落后环境中形成的约定,束缚人的创造 精神,如老子所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5.神庙香火与算命、看相、跳神

    民国年间,除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外,地方性的庙宇,无论是前清所承认的,还是被作为淫祠的,遍布于城乡各个角落,关帝庙、土地庙、龙王庙、玉皇庙、城隍庙、雷神庙、山神庙、风神庙等,随处可见。民众遇到灾害、疾病、贫困或其他难事,便去烧香拜神,许愿还愿,祈求消灾降福,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所以这些庙宇香火不断,成为慰藉普通民众心灵的场所。

    中国民间俗神体系庞杂,与佛道二教的神灵体系及清代以前的国家祀典的神灵体系有重叠交叉处,但并不重合,有着自己信仰的特点。它一不具有信仰的组织,二不具有系统的神学体系,三不具有专职的神职人员,与民间神话传说和文学有密切联系,实用性强,兼容并蓄,形象生动,亲切可敬,祭祀活动往往带有娱乐性。高位神有玉皇大帝和西王母。近世民间所敬之玉皇多受《西游记》小说影响,民间传说玉皇每年十二月十五下凡巡视人间,家家烧香迎接。西王母原是独立女神,玉皇大帝信仰兴起后,人们把西王母与玉帝匹配,称为王母娘娘。在高位神之下有这样几个系统的俗神。第一是自然神灵,如土地爷、东岳大帝、火神爷、山神、水神、雷公、电母、风伯、雨师、蚕神、花神、龙王、海神。第二是家庭神灵,如灶君、门神、床神、厕神、磨神及井神等。第三是吉庆之神,如福神、禄神、寿星、财神等。第四是爱情婚姻生育之神灵,如牛郎织女、月光菩萨、月下老人、喜神、送子娘娘等。第五是凶恶之神,如瘟神、阎王、牛头、马面、黑无常、白无常、夜叉、罗刹等。第六是法力人物神,如关帝、托塔天王、张天师、钟馗、麻姑、紫姑、刘海、姜太公、刘猛等。第七是俗化的佛道教神灵,如如来佛、弥勒佛、观世音、善财童子、济公、韦驮、太上老君、斗姆、三官、真武大帝、九天玄女、八仙、金童、玉女等。

    福建、台湾盛行妈祖崇拜,妈祖庙遍布东南沿海,一千多年来至民国时期香火不绝。妈祖相传是北宋时一女性叫林默,后来被神化为江海女神,专行救人济险之事,船家视为护航神,在广大渔民中有极崇高的威望。后来妈祖信仰传到北方,天津有天妃宫即是一信仰中心,该宫与福建湄洲的妈祖庙、台湾北港的朝天宫合称为全国三大庙;而沿海各港口皆渐建天后宫,妈祖几成为航运商共同奉祀的行业神。台湾的妈祖崇拜最著,庙宇有数百座,活动规模也比较盛大。孙中山1900 年赴台策划惠州起义期间,曾与梁启超一起到台北妈祖庙朝拜天后,梁启超还挥笔题写一幅对联:“向四海显神通千秋不朽,历数朝受封典万古留芳。”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继续保护妈祖信仰。1929 年,民国政府推行“新生活运动”,禁止一切神庙香火。福建省民政厅呈请民国政府内政部批准,并命令各省地方政府把天后宫。改称“林孝女祠”,使妈祖崇拜得以继续合法存在。妈祖信仰传到日本和东 南亚诸国,从而具有了国际性。

    民国时期民间看相算命跳神等活动相当流行。看相算命有摆摊挂牌和走街串巷两种方式,许多盲人以此种职业为生。或排八字,或测字,或看手相,或用《易经》占卜,或六壬起课,或金钱卜,或文王课,或奇门遁甲,或占星,或扶乩,种种术数,不一而足。跳神者妇称巫婆,男称神汉,主要功能是降神驱邪,为人治病镇惊。赵树理1943 年于太行山写的《小二黑结婚》,内中描写的二孔明是起神课,做占卜的阴阳先生;三仙姑则是装扮天神为人求财看病的神婆子。华北满族汉族中一种巫风,崇拜“四大门”:胡门狐狸,黄门黄鼠狼,白门刺猬,常门或柳门蛇,有的加上灰门老鼠,认为这几种动物有灵性,能影响家道生业的兴衰和人丁的吉凶祸福,因此造“财神楼”,烧香供拜,立种种禁忌,避免冒犯它们。又有巫人称“坛仙”或“香头”,自称与“四大门”有仙缘,可以由四大仙家附体,为人占卜,治病,祈禳。在南方则有狐仙崇拜流行。比较正规的佛道教寺观加上若干民间庙宇,宗教活动与民间节日活动、商业活动相结合,形成庙会文化。据1930 年统计,仅北京一市,城区有庙会二十处,郊区十六处,每月定期开放的有土地庙、花市、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东岳庙、九天宫、吕祖阁、药王庙、崇元观等;逢年节开放的有财神庙、前门关帝庙、火神庙、白云观、精忠庙、大钟寺、黄寺、黑寺、雍和宫、太阳宫、蟠桃宫、万寿寺、妙峰山、碧霞元君庙、铁塔寺、都城隍庙、江南城隍庙、善果寺、灶君庙等。

    七、中国少数民族宗教简介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 个少数民族。一部完整的中国宗教史,应该能够反映中华民族宗教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由于社会历史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少数民族宗教发展状况很不平衡,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宗教形态。截止1949 年,从崇拜自然的原始宗教,到号称“世界性宗教”的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我国少数民族中都有分布,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结构产生着重要影响。如果一一详述我国55 个少数民族全部宗教的具体形态,非本书力所能及,且这方面已有一些专门著作问世,本书亦无越俎代疱之必要。本章只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民族宗教形态加以简单介绍,以便读者能够对本世纪上半叶我国少数民族宗教的概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伊斯兰教、藏传佛教在少数民族中流传、发展的历史以及其主要理论,《全史》已在相应历史时代的章节作过介绍,本章不再赘述。此处,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几次重大的民族宗教调查为依据,对民国时期少数民族的宗教生活作一个概括的介绍,反映这一时间横断面上千姿百态的少数民族宗教。

    本章拟按照传统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系统介绍少数民族宗教。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中国各民族的宗教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一面,所以在历史上,许多民族信仰一种宗教,一个民族信仰多种宗教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读者切不可因以某个民族为例介绍某种宗教,便以为这个民族只信仰这一种宗教,或这种宗教只有这个民族信仰。

    (一)传统宗教

    传统宗教指近代以来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普遍流行的原生宗教。它没有明确的教主、确切的创造时间、独立完整的教团、复杂深奥的教义,并因此而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从其它民族传来的创生宗教相区别。传统宗教是各民族在原始社会中自发产生的,那些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仍保留原始社会形态的民族,其传统宗教形态自然是原始的,而一些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民族,也保留着传统宗教,不过,其中已经明显地具有了阶级社会色彩,所以不宜再称之为原始宗教。另外,某些民族的传统宗教或多或少地吸收了其它民族创生宗教的观念、教仪和教规,但只要它仍然以本民族的信仰对象,活动形式为主,我们便仍然将它视为传统宗教。至

    1949 年时,仍比较完整地保留传统宗教的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基诺、纳西、佤、德昂、仫佬、高山、傈僳、阿昌、独龙、怒、彝、羌、珞巴、苗、瑶、水、侗、黎等民族。此外,满、蒙、锡伯、哈萨克、朝鲜等民族主体上已经改信其它宗教,但民间仍普遍存在传统宗教信仰,依然具有典型意义。我们准备以北方几个民族流行的萨满教和南方佤族、白族、彝族、纳西族的传统信仰为主,介绍少数民族的传统宗教。

    1.萨满教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中普遍流行的一种典型的传统宗教, 主要分布于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锡伯、蒙古、哈萨克、朝鲜等民族中。萨满教的起源非常久远,在汉文史籍中,记载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先民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匈奴、乌桓、鲜卑、柔然、契丹、突厥、高车、回纥自古便有萨满教信仰。但是“萨满”一词,则是从12 世纪中叶宋朝学者徐梦莘的著作《三朝北盟会编》中才开始出现。书曰: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以其变通如神,粘罕以下皆莫能及。 珊蛮即是萨满的异译,在以后的古书中亦有译作萨玛、萨麻、萨莫、叉玛、 沙漫、撒卯、撒牟者,至清代始统一称为萨满。萨满教因其巫师称“萨满”而得名,此词来自斯古通语,意为激动不安 和疯狂的人,用以形容巫师在作法时佯称“鬼神附体”,激动不安地跳跃狂 舞的形态。萨满的跳神活动是萨满教的核心与主要特色。中国北方诸民族的萨满教,普遍保存着在原始社会就形成的宗教观念,首先是自然崇拜。自然崇拜是生产能力十分低下的原始人对于他们生活于其间的自然环境既不理解,又依赖、恐惧心理的一种曲折流露。他们幻想在种种自然现象的背后,都有某种神灵起着支配作用,人必须对它虔诚礼拜,以求得神的宽恕与恩赐。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生活在西起天山、阿尔泰山,东至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的多山地区,故普遍存在着山神崇拜。如在鄂伦春、鄂温克民族中,流传着山神赐给猎人丰盛猎物,并对触犯山神者给予报复的故事。这些民族的猎手在遇到奇峰异石,古木山洞时便认为有山神栖息其间,不敢大声喧哗,以防得罪山神。萨满在衣服上画上山的图案,以示对山神的礼敬。蒙古族在大路旁用土石堆成山岗状小包,称为“敖包”,专作供祭山神之用。日、月是天空中最引人注目的天体,白天太阳给人们温暖,夜里月亮为人们照明,所以北方少数民族普遍将日月当作神灵供奉。他们向着太阳祈祷,以求消灾免祸。哈萨克、蒙古族人皆有向太阳起誓的习惯,声言如果自己做了亏心事,便会随西落的太阳一起死亡。每当月亮升起时,男人面向月亮肃立,女人面向月亮下跪,双臂伸直,手心向里,向月亮祈祷,祝福老人与孩子安康。在这些民族中,对着太阳、月亮小便是对神的亵渎,就会有大祸临头,因此被当作禁忌。除了日月崇拜,星辰、风雪、云雾、雷电等天象也都成为崇拜的对象。不同民族关于这些神灵有不同的神话和不同的祭拜礼仪。在萨满的身上,挂着许多大小不等的铜镜和水晶岩片、贝壳、鱼鳃片等闪光物件。其中前胸较大的铜镜代表太阳,后背较小的代表月亮,这叫作 “怀日背月”,左右两肩两块铜镜叫作“左日右月”。腰间、裙摆、裙边的闭光饰物则代表着天空中的星辰。随着社会的进化,在各种自然天象神之上,产生了一个统一的“天神”。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普遍流行天神崇拜信仰,满语支的民族把天神叫做“阿布卡”,蒙语支的民族把天神叫做“腾格里”。在早期萨满教中,天神只是日、月、山、川、风、雪诸神中平等的一员,其后天穹崇拜发展为自然崇拜的最高形式。少数民族祭天仪早就载之于史籍,《辽史·礼志一》载:“祭山仪,设天神,地祇于木叶山。”《金史·礼志一》载:“拜天,金因辽旧俗。”《元史·祭祀一》载:“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满族“拜堂子”祭天仪更是隆重,非皇族不得参与。《清史稿·礼志四》载:“堂子祭天,清初起自辽沈。??崇德建元,定制,岁元旦,帝率亲王、藩王迄副都统行礼,寻限贝勒止。”此时的天神不仅是天空诸神之长,而且成了地上皇权的保护神。皇族以外的官员、庶民一律不准进入堂子致祭,更不许在家中私建堂子。一般满族家庭只能在院子东南角设置“索伦杆子”,为平民祭天之所。这种情况显然是在阶级社会中传统宗教发生的必 然变化。萨满教的自然崇拜对象还包括动物,如虎、熊、狼、狐、狗、马、野猪、乌鸦、蛇、龟等。上述动物是北方少数民族在狩猎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对象,比如熊对于鄂温克猎人来说既意味着丰厚的收获,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故有许多特殊的禁忌和崇拜仪式。如打倒熊后不能说“打着了”,而要说“可怜我了”,不能说“熊死了”,而要说“它睡了”。熊头割下后要用草捆扎,进行风葬,老猎手率领年轻猎手跪下祈求熊神原谅。吃完熊肉后骨头不能乱丢,而要收集起来埋葬。妇女被认为是不洁的,不许从熊皮上跨过,??鄂温克猎人就是用这些仪式表示对熊神的崇敬。当人类进化到氏族社会以后,在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图腾崇拜。此时人们不再是泛泛地崇拜一切自然现象,而是以氏族血缘共同体为单位,以某种特定的动、植物为对象进行崇拜。图腾崇拜往往伴随着氏族创生的神话传说。如鄂伦春人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年轻的猎人被母熊抓进了山洞,与母熊生了一个小熊。有一天青年猎人从山洞中逃了出来,飞快地跑向江边,正好碰上放木排的人,便搭上木排顺流而下。母熊与小熊觅食回来不见猎人,便循迹顺江而追。追了很久见到了木排,母熊叫猎人跟它回去,猎人置之不理。母熊愤怒极了,无可奈何地说:“你既不愿再回来,咱们只好你一半,我一半了。”说完便抓起小熊刷地一下撕成两半,一半扔给了猎人,自己抱着另一半嚎啕大哭。以后,随母的一半继续当熊,随父的一半则成了鄂伦春人。所以在鄂伦春人心目中,熊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他们称公熊为“雅亚”(祖父),母熊为“太帖”(祖母)。熊是鄂伦春人的图腾崇拜物。北方其它一些民族,还有以狼、虎、天鹅、苍鹰、青蛙、蜥蜴、鹿等动物为图腾者。不过随着北方地区各民族频繁交往,文化的发展,图腾崇拜到民国年间早已松弛淡化了,往往保存在民间神话故事或萨满宗教仪式的某些 饰物上。社会进一步发展,图腾崇拜又让位于直接的祖先崇拜。祖先崇拜产生的社会条件是氏族组织的完善化,人与人之间血缘关系的明了,而在思想观念方面,则要有灵魂观念作为基础。在当时的科学文化水平上,人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不死的灵魂。肉体死亡后,灵魂就会飞到远离现实世界的彼岸,过着幸福的生活。如东北的鄂伦春、鄂温克和达斡尔人,把灵魂生活的世界称为“伊尔木汉”,是人生的最后归宿,所以一旦有人去世后,亲属便要为他穿上最好的衣服,带上平常日用之物,放在屋内停灵告祭,亲朋好友都来向他告别,并请萨满主持送魂仪式。鄂伦春人送鬼,请萨满扎一个草人,上系许多条线,死者子女每人牵一条,萨满也牵一条,并向死者祷告,要他的灵魂不要留恋子女和亲属,可以安心离去。然后萨满用一法器将线绳斩断,将草人扔出二、三十米远,以示灵魂已经远去。平时,他们又希望生活在“九天神楼”之中的自己祖先的英灵能够经常回到子孙之间,用自己神武无敌的威力关怀、荫庇、助佑众子孙。祖神比之众自然神、图腾神更加确定、更为亲切,祖先崇拜的祭祀也就越来越被人们看重。萨满教祖先崇拜的系列是: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