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宗教信仰概貌(4)

道教之音 道教之音

2012-01-22 12:52:26

(1)本氏族的父系族源神。

(2)本氏族各种创业神和英雄神。

(3)本氏族首辈萨满及历代传世萨满灵魂。

(4)本家族宗谱中祖先的灵魂。祖先崇拜一般以父系祖先为谱系,但其中也包括有众多女神作为祭祀对象,这说明祖先崇拜有一个发展过程。父系氏族社会和阶级社会中人们虽然已经以男性为社会的轴心,但母系氏族社会的遗迹仍然随处可见。特别是萨满多为女性,在不少地区仍保留了以女萨满主持祭坛的习惯,所以在祭祀活动中保留大量女神、女祖先的地位是不足为奇的。萨满教的祖先崇拜除了丧葬时告祭活动外,还包括刻、制各种神偶,绘制图形,于年节时由子孙供奉。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基本属于民间信仰层次,没有成为经典流行,各种祭祀仪式也没有严格规范。萨满教的流行,主要靠巫师——萨满的世代传承来维系,因此与世界上各种发达的创生宗教相比,萨满在宗教活动中的作用便显得特别重要。萨满被认为是各种宗教观念以及活动最权威的解释者,是沟通人与天国神灵的使者,是保佑人们平安生活的祖灵的代表,因而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威望。愈是远古时代,萨满的社会地位就愈高。萨满的宗教功能,概而言之有如下几点:

①为本氏族祈神消灾 如东北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都有春 秋两季请萨满跳太平神的习俗,请神灵保佑本族人的安全,增殖人口。遇有 瘟疫流行,也要请萨满跳神,呼唤祖神来保护儿孙。

②为患者跳神治病 这是萨满最经常的宗教活动。地处边陲的少数民族,缺医少药,没有抗御病魔的有效手段,一旦重病缠身,只能求助于神灵。萨满跳神治病也有一套固定程式,先通过占卜确定患者是冲撞了哪一路神祇,然后命患者家属对神灵供奉祭品,由萨满致祷词,祈求神灵宽恕,保佑 患者康复。

③祈求生产丰收 不同的民族从事不同的生产,故有不同的祈请方式。如鄂温克猎人长期打不到猎物时,便用柳条做一个鹿的模型,由萨满主持进 行象征性射击,如果射中了,围观者便一起大喊:“打中了,打中了”,猎 人因此感到重新获得了神的帮助。蒙古农区或牧区,如果受到自然灾害,就 请萨满主持祭敖包,请敖包神保佑风调雨顺。

④ 为民众主持婚丧嫁娶等仪式 在婚礼上萨满为新人祝福早生贵子,在葬礼上萨满为亡人送灵,祝其早达天界。赫哲族有专司送魂的萨满名“达克苏特尔”,屯里死了人,请萨满来做一个木头人,穿上人的衣服、上供、点 香、烧纸、跳神。3 天后,萨满向外射3 支箭,指示亡灵归去的方向,然后率领全家送走亡灵。

⑤占卜圆梦当人类生产能力尚不发达,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无所适从,便会不时乞灵于占卜,请神祇指点迷津。在北方少数民族的萨满教中,萨满承担着为族人占卜吉凶的责任。以占卜方式区分,大致有草木占、星光 占、金石卜、梦占等种类。在占卜以前,一般还要举行跳神仪式,表示是由神灵下凡来进行裁定。

在萨满主持的各种宗教活动中,跳神是其中最神秘、最热烈、也最吸引人的仪式。届时,萨满头戴神帽,上缀五彩纸条,下垂蔽面;身穿长布裙,胸前与背后悬挂铜镜,如日月状;腰系铜铃,击鼓而舞,周身器物随之铿锵作响。此时的萨满双目似开似闭,神态如醉如痴,口中念念有词,或称神灵附体,或称神灵下凡,或学熊咆虎啸,手脚不停地模仿着各种神怪、野兽的动作,舞蹈动作越来越激烈。随着萨满狂歌怪舞,氏族的群众也会受到感染,从围观进而参与,伴随着萨满的歌声与舞蹈,重复着萨满的咒语,宗教氛围甚为浓郁。从现代对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的田野调查中可见,萨满能使自己的精神 处于一种半昏迷状态,但同时又能自觉地控制自己,口中念念有词,并模仿各种神灵或死去的祖先的语言或动作。他们的精神状况类乎神经病学上的癔 症患者,但又绝非神经病人,或完全的弄虚作假,对萨满精神状态的研究是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一般而言,萨满教没有自己的寺院或教团组织,多是师徒传授。新萨满要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并经过一段相当长时期的学习和考验,才能成为正式的萨满。在氏族社会,萨满一般不脱离生产劳动,为氏族或某些家庭跳神也不收取费用,具有义务服务的性质。故萨满在社会上很受尊重。进入阶级社会后,萨满为统治者服务,或是在金钱诱惑下乘人之危捞取好处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不过总体来讲,萨满教较多地保存了原始宗教的面貌。随着社会文明的进程,北方少数民族社会不断进化,传统的萨满教也在不断地瓦解分化,改变形态。在封建社会中,汉地佛教、道教、民间宗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中的许多神灵,宗教观念逐渐被吸入萨满教中,如清代满族人的“堂子”里也供上了释迦牟尼、观音、关羽。赫哲人的灵魂观中包含着从佛教学来的轮回思想,认为人有3 个灵魂,其中一个就会转世投生他处。这种宗教观念的相互渗透,是民族文化交往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并不妨碍萨满教成为少数民族中传统宗教的一种典型形态。

2.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宗教

在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中,也不同程度地保存着从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传统宗教。就基本形态而言,这些传统宗教与萨满教是近似的,都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都缺少系统的宗教理论和完善的宗教组织,宗教活动以巫师为中心,有些学者认为这些宗教都可以归结为“灵气萨满”一类。但是如果将南、北方少数民族传统宗教加以比较,由于社会、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又有许多差异,故此处着重对南方少数民族传统宗教特殊性的方面加以介绍。

(1)佤族的人头祭

佤族是聚居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至中华民国时期,仍然处于原 始社会末期状态,故保持了比较完整的原始宗教。在佤族的原始宗教中,最 引人注目的活动便是“猎头祭”。

猎头祭起源于佤族初入农业社会之时,是向天地间的最高神“木依吉”的献祭。在佤族的传统宗教中,木依吉不仅是创造神,而且是祖先神,他支配着自然界的风、雨、雷、电,掌管着人类的生、老、病、死。佤族人认为:用人头向木依吉献祭,他便会保佑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猎头祭是佤族宗教中最隆重的活动,有一套复杂而又严格的程序。出发以前,由部落军事领袖用卜鸡卦的形式指定参与人选,大家饮酒吃饭,诅咒发誓,然后出发。猎头对象或是仇人部落,或是素不相识的路人。佤族人埋伏路旁将其杀死,取回人头后,供在木鼓房下的人头桩上,血水被佤族人视为最神圣的祭品和生命的象征,故在人头桩下放置火灰,让人头上的血水淋于火灰之上。这时由巫师代表全部落民众向人头祈祷,求其保佑全寨人畜平安,庄稼丰茂。然后各家将淋有血水的火灰取回,拌在谷种中播撤,人头则在人头桩上一直供奉到来年,由于人们对人头又怀有敬畏感,故下一年春耕前,又要举行名为“砍牛尾”的仪式送人头。“砍牛尾”又称“剽牛”,举行仪式当天,先由巫师率领全寨民众将人头送出寨外,回寨后将一条肥壮公牛栓在木桩上,一俟巫师砍下牛尾,四周群众蜂拥而上,挥刀争割牛肉,一头牛数分钟之内便被分割完毕,场面甚为惊险。“剽牛”标志着一次猎头活动的结束,数日后春播,又要再一次猎头祭谷,如此循环不止。佤族的人头祭保留了原始宗教血祭的特征,粗犷剽悍,痛快淋漓,是人类潜意识中某些破坏性本能不加节制的宣泄。这种落后的宗教习俗往往成为引发氏族械斗的根苗,造成佤族内部及与周边民族的纠纷。50 年代以后,在当地政府的教育引导下,佤族人民已经逐渐放弃了这种落后的习俗。

(2)白族的“本主”崇拜。白族传统宗教中最突出特色是“本主”崇拜。“本主”是白族主神的汉语译名,白语呼为“朵博”,“劳谷劳泰”等,意为大老爷,祖父、祖母。本主最早是氏族部落的守护神,后来演化成村寨守护神。在白族聚居区,每一村寨皆有一名本主,或一、二村社供奉一名本主,或一村供奉数名本主,情况不尽相同。不过每一本主皆有自己的神庙,庙内供有本主像,或为泥塑,或用香木雕成。有的本主庙还供奉本主神的侍从及子孙。据民间传说,白族共有五百神王,即五百位本主。五百神王之上是“七十二坛景帝”,“十八坛神”,“九坛神”,逐次升高,最高位的本主是神明天子。但是实际上,本主神之间并没有明确、严格的隶属关系。本主神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男男女女的本主神一般都有“点苍昭明”、“应民皇帝”、“爱民皇帝”、“洱河皇帝”、“英武将军”、“茶花公主”等封号,每位本主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和特殊的祭仪,被认为是一方土地的保护神。白族的本主神种类繁多。有自然神祇,如天、日、月、风、雨、云、雪、山、河诸神,水泉女神、金江圣母、沙漠大王等等。有图腾神,如白石本主、大石天神、虎老太、梅花鹿仙、黑龙、黄龙、母猪龙等等。有祖先神,如传说中的白族先民劳谷和劳泰,他们是一对夫妻,与其十几个子女发明火、打猎、种植、纺织、建筑,故被尊为本主。有英雄崇拜的对象,如猎神杜朝选,斩蟒英雄段赤城,抗暴女英雄阿南和柏洁圣妃,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定国等等。有佛教和道教中的神,如观世音、大黑天王、天王菩萨等等。有南诏国、大理国的皇帝、大臣,如细奴逻、隆舜、凤伽异、杨干点、段思平、段宗榜、郑回、杜光庭等等。有汉族著名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唐剑南留守史李宓及其子女。也有白族农民中的烈妇、孝子等被当地人民视为道德楷模者。从白族本主的来历看,本主崇拜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的混合物,凡为民除害者,有英雄业迹者,为国立功者,道德高尚者以及当时人们尚不能认识的各种自然现象,皆可成为崇拜、信仰、爱戴、依赖的神,在他们身上,白族群众寄托了自己的超人间向往。同时,本主崇拜多以真人真事为依据,故有浓厚的人间氛围和地方色彩。白族人民对本主的信仰极其虔诚。他们认为本主管着人间、阴间的一切事务,故不论耕耘收获,婚丧嫁娶,生老病死,都要到本主庙去烧香献祭,祈求本主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每年岁初,各村都要搞迎本主活动,人们用彩轿抬着本主的泥塑或木雕,打着大红伞、龙凤旗、飞虎旗,鼓乐宣天地巡游本主保佑的各个村寨,沿途各家设香案恭迎。祭祀活动期间,不许下地生产,杀猪宰牛庆贺,并有巫师跳神,唱巫歌,有烧铧头、上刀杆等娱乐活动。“迎本主”成为白族民间一个盛大的节日。

(3)彝族毕摩、苏尼的巫术活动 彝族是我国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南数省,其中四川凉山的彝族地区保留了比较完整的传统宗教形态。毕摩、苏尼是凉山地区彝族巫师的名称,他们通过花样繁多的巫术活动维系着传统宗教。 毕摩是凉山的高级巫师,只限于男子担任,一般是家传世袭,并须经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彝语中“毕摩”的原意是教师,因为他们会认老彝文,能读彝经。目前发现的彝文经书有数百种之多,包括作斋经,百解经、除祟经、占卜经、解梦经等,除了宗教内容,经文中还包括天文历法,道德伦理,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医药卫生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毕摩不仅是人神之际的沟通者,而且是社会上掌握文化知识最多的人,受到整个社会的敬重。彝族人凡婚丧嫁娶,吉凶祸福,年节集会,都少不了清毕摩作法,主持招魂、禳灾、驱鬼、治病、合婚、占卜、安灵、招魂等仪式。另一类较低级的巫师叫“苏尼”,专事跳神、驱鬼、治病。苏尼一般不懂经文,不认字,男女均可担任,亦不世袭。一个人要想成为苏尼,关键是能使自己精神进入歇斯底里状态,自称灵魂附体,胡言乱语,狂跳不止,便可使人相信他具有与鬼神交通的能力。苏尼的情况与北方民族的萨满颇为近似。苏尼的法器主要是一面羊皮鼓,作法时全身战栗,旋转跳跃,猛击羊皮鼓,厉声高喊,据说如此便可驱走作祟的野鬼,使病人康复。在彝族人民极度缺医少药的情况下,苏尼捉鬼多少也可起到一点心理治疗的作用。由于苏尼不懂经文,所以不能主持大型法事,一般也不脱离生产劳动,为本家支成员作法免费或收费很少。彝族传统宗教有一个突出特点,即祭神与巫术相混合。巫术是原始人在对自然规律认识很低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宗教行为,他们认为通过各种仪式和动作,便可以操纵某种神秘力量,借以达到影响人类生活的自然界的目的。进入文明社会后,巫术稍事改变形态而留存下来,在凉山彝族民众中,稍遇大事便请毕摩主持各种巫术,以求达到人力所不可及的目的。常见的巫术有如下几种:

占卜:彝族的占卜以动物卜为主,凡婚丧、疾病、播种、狩猎、出行、贸易、械斗等大小事宜,皆要请毕摩为之占卜。比较流行的方式有:①羊骨卜,选用羊胛骨,用火焚烧,根据骨头裂纹长短、左右断其吉凶。②鸡卜,彝族人很重视鸡卜,有“超度鸡占先,作战鸡占先”的说法。鸡卜的方法各地不尽相同,有的地区用鸡头卜,将鸡头盖骨上的皮撕开,看头盖骨的颜色,洁白为吉,有红点不吉,有黑点为大凶,要死人。③鸡蛋卜,常用于占卜疾病和外出的亲人,方法是将鸡蛋在病人或外出亲人的衣服上摩擦,然后将鸡蛋打入清水中,由毕摩观看蛋中呈现人形还是鬼形。④苦胆卜,看猪或羊的苦胆是否透明,透明运气则佳,混浊运气则坏。类似的占术还有不少,实难一一例举。事无巨细皆占卜于神,说明人对自己的活动自信心不足。

“白色巫术”:为自己求福利的巫术称为白色巫术。如凉山彝人经常举行的一种清除污秽、消灾免难的巫术叫做“尔查苏”,一个家庭每年至少要请毕摩举行一次。毕摩用一块烧红的石头淬入装有艾蒿水的瓢里,随着吱吱声响和冒出的热气,毕摩诵解秽经,率主人一家绕祸庄一周,表示已断污秽。主人便会相信今年邪魔不浸,万事亨通。此外,毕摩还会招鬼、送麻疯、防雹等多种驱魔巫术。

“黑色巫术”:主要用来攻击和诅咒仇敌的巫术称为黑色巫术。彝族人相信,靠巫术的某种神秘力量,可以将灾难加于敌身。如一种称为“子克觉” 的巫术在凉山很常见,在“打冤家”(械斗)之前,要先请毕摩用巫术作祟于对方。通常是取一节因癞病而死的牲口腰骨,放在一个用草做成的假人中,写上仇人的姓名,全家支人共同诅咒,然后将草人秘密置于仇家附近路边或 田野里,如果仇人从旁经过,他们相信仇人便会患病,甚至死亡。

神判:当村寨中出现了财产、盗窃、口角纠纷时,头人往往命毕摩出面请天上神灵下凡主持“神判”。在奴隶社会中,神判成为法律的一种重要补充。神判的形式很多,在凉山地区主要有:①捧铧口,纠纷双方当事人集中于某处,先由毕摩诵经请神,然后将一铁铧头烧红,当事人双方手上放竹篾条,上垫白布,祈祷神灵后捧起铁铧,行走9 步,手未灼伤的一方为胜诉。

② 摸蛋,用一大锅装满浇开的水,将一鸡蛋放于锅底,当事双方伸手取蛋,未烫伤者为胜诉。③摸石头,将两块烧红的石头分别放在纠纷的双方的手上,烧伤者或不敢捧者为败诉。④折棍子,毕摩念经、诅咒之后,争诉双方敢于折断一根小棍者为胜。因为人们相信毕摩已经在小棍上施展了魔法,小棍即代表了人的身躯,理屈者担心自己会受到巫术的惩罚,故不敢去折棍。⑤打鸡,纠纷双方先起誓诅咒,然后将一只公鸡杀死,滴血于酒中,敢饮酒者为胜。因为人们相信在神面前起假誓者饮此血酒不得好死。类似的神判形式还有不少,难以尽述。彝族传统宗教中所包含的巫术,在其它少数民族,甚至部分汉族地区也 有遗存。不过由于凉山彝族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奴隶社会制度一直保存 到本世纪50 年代初,各种宗教巫术也就保存得相对完整,成为当代学者研究 传统宗教巫术的典型环境。

(4)纳西族的东巴教与《东巴经》

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纳西族,普遍信仰一种叫做东巴教的传统宗教。东巴教因巫师被称为“东巴”而得名,其信仰内容,宗教仪式的样式与萨满教无本质差异,但特殊之处在于,东巴教留下了大批的《东巴经》。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宗教,绝大部分没有统一的教义和经典,宗教观念全凭巫师历代心口相传,宗教仪规听任巫师现场发挥。可是纳西族的东巴教在发展过程中却形成了专门记述宗教内容的东巴文,写成了大量东巴经传世,成为纳西族珍贵的历史文献。古时候,东巴经写在用构树皮自制的土棉纸上,用锅底油调胶水、胆汁制成墨汁,用竹笔或铜笔书写。经书每册长32 公分,宽12 公分,从右向左书写,并配有图画。由于东巴文仅1200 个字符,无法详细记 述东巴经的全部复杂内容,故东巴经仅仅是借助图文,起帮助东巴记忆的作用。目前,国内外收集保存的东巴经约有2 万册,删除重复的内容,大约600 余卷,800 万字左右。主要经文包括《创世纪》、《鲁搬鲁挠》、《黑白战争》、《祭天古歌》等,详细讲述了东巴教的天神、地鬼、人世的三种境界,认为天神保佑人类,鬼怪作祟,人只有依靠天神才能求福免祸。《占卜经》教人预决吉凶,选择良辰吉日的各种卦法。《送魂经》讲述了招魂、送魂的各条路线,是考察纳西族民族迁徙的宝贵材料。此外,《东巴经》还包容了纳西族语言文字、社会历史、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间习俗等各方面的内容,几乎成为研究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纳西族的传统宗教所以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经文,主要是由于藏传佛教、本教以及汉地佛教和道教的影响所致。由于地理方面的原因,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宁码派在纳西地区早有流行,吸引了相当部分的群众。而固守传统宗教的巫师、信徒,为了与外来宗教抗衡,自觉或不自觉地要吸收佛教这种较高层次宗教的内容及其形式,以充实发展自己的宗教。这一点在东巴经中有明显的反映,如东巴教的三大主神中,一号大神丁巴什罗,二号大神阿罗什罗都来自西藏,也是本教尊奉的大神。东巴经中关于天堂、地狱、解脱等观 念显然与佛教一脉相承。东巴使用的法器绝大多数从喇嘛那里学来的,他们念诵的咒语绝大多数出自梵文和藏文,东巴经中用东巴文记载了《白虎通义》,东巴经文中还出现了阴阳五行、神仙灵洞等思想??总之,无论汉地佛教、藏传佛教,还是道教,全都有自己卷帙浩繁的经典体系。东巴教在吸收这些外来宗教的思想内容时,也模仿他们的形式编写自己的经典体系便不足为奇了。因而,纳西族的东巴教才有了异于其它民族传统宗教的经文。但是与各种发达的宗教相比,东巴教的经文还处在初级水平上,缺少创生宗教经过教主和学者发挥、整理的宗教经典的系统性和权威性。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民国宗教信仰概貌(4)

    道教之音 道教之音

    2012-01-22 12:52:26

    |
    民国宗教信仰概貌(4)
    |

    (1)本氏族的父系族源神。

    (2)本氏族各种创业神和英雄神。

    (3)本氏族首辈萨满及历代传世萨满灵魂。

    (4)本家族宗谱中祖先的灵魂。祖先崇拜一般以父系祖先为谱系,但其中也包括有众多女神作为祭祀对象,这说明祖先崇拜有一个发展过程。父系氏族社会和阶级社会中人们虽然已经以男性为社会的轴心,但母系氏族社会的遗迹仍然随处可见。特别是萨满多为女性,在不少地区仍保留了以女萨满主持祭坛的习惯,所以在祭祀活动中保留大量女神、女祖先的地位是不足为奇的。萨满教的祖先崇拜除了丧葬时告祭活动外,还包括刻、制各种神偶,绘制图形,于年节时由子孙供奉。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基本属于民间信仰层次,没有成为经典流行,各种祭祀仪式也没有严格规范。萨满教的流行,主要靠巫师——萨满的世代传承来维系,因此与世界上各种发达的创生宗教相比,萨满在宗教活动中的作用便显得特别重要。萨满被认为是各种宗教观念以及活动最权威的解释者,是沟通人与天国神灵的使者,是保佑人们平安生活的祖灵的代表,因而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威望。愈是远古时代,萨满的社会地位就愈高。萨满的宗教功能,概而言之有如下几点:

    ①为本氏族祈神消灾 如东北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都有春 秋两季请萨满跳太平神的习俗,请神灵保佑本族人的安全,增殖人口。遇有 瘟疫流行,也要请萨满跳神,呼唤祖神来保护儿孙。

    ②为患者跳神治病 这是萨满最经常的宗教活动。地处边陲的少数民族,缺医少药,没有抗御病魔的有效手段,一旦重病缠身,只能求助于神灵。萨满跳神治病也有一套固定程式,先通过占卜确定患者是冲撞了哪一路神祇,然后命患者家属对神灵供奉祭品,由萨满致祷词,祈求神灵宽恕,保佑 患者康复。

    ③祈求生产丰收 不同的民族从事不同的生产,故有不同的祈请方式。如鄂温克猎人长期打不到猎物时,便用柳条做一个鹿的模型,由萨满主持进 行象征性射击,如果射中了,围观者便一起大喊:“打中了,打中了”,猎 人因此感到重新获得了神的帮助。蒙古农区或牧区,如果受到自然灾害,就 请萨满主持祭敖包,请敖包神保佑风调雨顺。

    ④ 为民众主持婚丧嫁娶等仪式 在婚礼上萨满为新人祝福早生贵子,在葬礼上萨满为亡人送灵,祝其早达天界。赫哲族有专司送魂的萨满名“达克苏特尔”,屯里死了人,请萨满来做一个木头人,穿上人的衣服、上供、点 香、烧纸、跳神。3 天后,萨满向外射3 支箭,指示亡灵归去的方向,然后率领全家送走亡灵。

    ⑤占卜圆梦当人类生产能力尚不发达,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无所适从,便会不时乞灵于占卜,请神祇指点迷津。在北方少数民族的萨满教中,萨满承担着为族人占卜吉凶的责任。以占卜方式区分,大致有草木占、星光 占、金石卜、梦占等种类。在占卜以前,一般还要举行跳神仪式,表示是由神灵下凡来进行裁定。

    在萨满主持的各种宗教活动中,跳神是其中最神秘、最热烈、也最吸引人的仪式。届时,萨满头戴神帽,上缀五彩纸条,下垂蔽面;身穿长布裙,胸前与背后悬挂铜镜,如日月状;腰系铜铃,击鼓而舞,周身器物随之铿锵作响。此时的萨满双目似开似闭,神态如醉如痴,口中念念有词,或称神灵附体,或称神灵下凡,或学熊咆虎啸,手脚不停地模仿着各种神怪、野兽的动作,舞蹈动作越来越激烈。随着萨满狂歌怪舞,氏族的群众也会受到感染,从围观进而参与,伴随着萨满的歌声与舞蹈,重复着萨满的咒语,宗教氛围甚为浓郁。从现代对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的田野调查中可见,萨满能使自己的精神 处于一种半昏迷状态,但同时又能自觉地控制自己,口中念念有词,并模仿各种神灵或死去的祖先的语言或动作。他们的精神状况类乎神经病学上的癔 症患者,但又绝非神经病人,或完全的弄虚作假,对萨满精神状态的研究是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一般而言,萨满教没有自己的寺院或教团组织,多是师徒传授。新萨满要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并经过一段相当长时期的学习和考验,才能成为正式的萨满。在氏族社会,萨满一般不脱离生产劳动,为氏族或某些家庭跳神也不收取费用,具有义务服务的性质。故萨满在社会上很受尊重。进入阶级社会后,萨满为统治者服务,或是在金钱诱惑下乘人之危捞取好处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不过总体来讲,萨满教较多地保存了原始宗教的面貌。随着社会文明的进程,北方少数民族社会不断进化,传统的萨满教也在不断地瓦解分化,改变形态。在封建社会中,汉地佛教、道教、民间宗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中的许多神灵,宗教观念逐渐被吸入萨满教中,如清代满族人的“堂子”里也供上了释迦牟尼、观音、关羽。赫哲人的灵魂观中包含着从佛教学来的轮回思想,认为人有3 个灵魂,其中一个就会转世投生他处。这种宗教观念的相互渗透,是民族文化交往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并不妨碍萨满教成为少数民族中传统宗教的一种典型形态。

    2.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宗教

    在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中,也不同程度地保存着从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传统宗教。就基本形态而言,这些传统宗教与萨满教是近似的,都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都缺少系统的宗教理论和完善的宗教组织,宗教活动以巫师为中心,有些学者认为这些宗教都可以归结为“灵气萨满”一类。但是如果将南、北方少数民族传统宗教加以比较,由于社会、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又有许多差异,故此处着重对南方少数民族传统宗教特殊性的方面加以介绍。

    (1)佤族的人头祭

    佤族是聚居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至中华民国时期,仍然处于原 始社会末期状态,故保持了比较完整的原始宗教。在佤族的原始宗教中,最 引人注目的活动便是“猎头祭”。

    猎头祭起源于佤族初入农业社会之时,是向天地间的最高神“木依吉”的献祭。在佤族的传统宗教中,木依吉不仅是创造神,而且是祖先神,他支配着自然界的风、雨、雷、电,掌管着人类的生、老、病、死。佤族人认为:用人头向木依吉献祭,他便会保佑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猎头祭是佤族宗教中最隆重的活动,有一套复杂而又严格的程序。出发以前,由部落军事领袖用卜鸡卦的形式指定参与人选,大家饮酒吃饭,诅咒发誓,然后出发。猎头对象或是仇人部落,或是素不相识的路人。佤族人埋伏路旁将其杀死,取回人头后,供在木鼓房下的人头桩上,血水被佤族人视为最神圣的祭品和生命的象征,故在人头桩下放置火灰,让人头上的血水淋于火灰之上。这时由巫师代表全部落民众向人头祈祷,求其保佑全寨人畜平安,庄稼丰茂。然后各家将淋有血水的火灰取回,拌在谷种中播撤,人头则在人头桩上一直供奉到来年,由于人们对人头又怀有敬畏感,故下一年春耕前,又要举行名为“砍牛尾”的仪式送人头。“砍牛尾”又称“剽牛”,举行仪式当天,先由巫师率领全寨民众将人头送出寨外,回寨后将一条肥壮公牛栓在木桩上,一俟巫师砍下牛尾,四周群众蜂拥而上,挥刀争割牛肉,一头牛数分钟之内便被分割完毕,场面甚为惊险。“剽牛”标志着一次猎头活动的结束,数日后春播,又要再一次猎头祭谷,如此循环不止。佤族的人头祭保留了原始宗教血祭的特征,粗犷剽悍,痛快淋漓,是人类潜意识中某些破坏性本能不加节制的宣泄。这种落后的宗教习俗往往成为引发氏族械斗的根苗,造成佤族内部及与周边民族的纠纷。50 年代以后,在当地政府的教育引导下,佤族人民已经逐渐放弃了这种落后的习俗。

    (2)白族的“本主”崇拜。白族传统宗教中最突出特色是“本主”崇拜。“本主”是白族主神的汉语译名,白语呼为“朵博”,“劳谷劳泰”等,意为大老爷,祖父、祖母。本主最早是氏族部落的守护神,后来演化成村寨守护神。在白族聚居区,每一村寨皆有一名本主,或一、二村社供奉一名本主,或一村供奉数名本主,情况不尽相同。不过每一本主皆有自己的神庙,庙内供有本主像,或为泥塑,或用香木雕成。有的本主庙还供奉本主神的侍从及子孙。据民间传说,白族共有五百神王,即五百位本主。五百神王之上是“七十二坛景帝”,“十八坛神”,“九坛神”,逐次升高,最高位的本主是神明天子。但是实际上,本主神之间并没有明确、严格的隶属关系。本主神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男男女女的本主神一般都有“点苍昭明”、“应民皇帝”、“爱民皇帝”、“洱河皇帝”、“英武将军”、“茶花公主”等封号,每位本主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和特殊的祭仪,被认为是一方土地的保护神。白族的本主神种类繁多。有自然神祇,如天、日、月、风、雨、云、雪、山、河诸神,水泉女神、金江圣母、沙漠大王等等。有图腾神,如白石本主、大石天神、虎老太、梅花鹿仙、黑龙、黄龙、母猪龙等等。有祖先神,如传说中的白族先民劳谷和劳泰,他们是一对夫妻,与其十几个子女发明火、打猎、种植、纺织、建筑,故被尊为本主。有英雄崇拜的对象,如猎神杜朝选,斩蟒英雄段赤城,抗暴女英雄阿南和柏洁圣妃,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定国等等。有佛教和道教中的神,如观世音、大黑天王、天王菩萨等等。有南诏国、大理国的皇帝、大臣,如细奴逻、隆舜、凤伽异、杨干点、段思平、段宗榜、郑回、杜光庭等等。有汉族著名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唐剑南留守史李宓及其子女。也有白族农民中的烈妇、孝子等被当地人民视为道德楷模者。从白族本主的来历看,本主崇拜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的混合物,凡为民除害者,有英雄业迹者,为国立功者,道德高尚者以及当时人们尚不能认识的各种自然现象,皆可成为崇拜、信仰、爱戴、依赖的神,在他们身上,白族群众寄托了自己的超人间向往。同时,本主崇拜多以真人真事为依据,故有浓厚的人间氛围和地方色彩。白族人民对本主的信仰极其虔诚。他们认为本主管着人间、阴间的一切事务,故不论耕耘收获,婚丧嫁娶,生老病死,都要到本主庙去烧香献祭,祈求本主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每年岁初,各村都要搞迎本主活动,人们用彩轿抬着本主的泥塑或木雕,打着大红伞、龙凤旗、飞虎旗,鼓乐宣天地巡游本主保佑的各个村寨,沿途各家设香案恭迎。祭祀活动期间,不许下地生产,杀猪宰牛庆贺,并有巫师跳神,唱巫歌,有烧铧头、上刀杆等娱乐活动。“迎本主”成为白族民间一个盛大的节日。

    (3)彝族毕摩、苏尼的巫术活动 彝族是我国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南数省,其中四川凉山的彝族地区保留了比较完整的传统宗教形态。毕摩、苏尼是凉山地区彝族巫师的名称,他们通过花样繁多的巫术活动维系着传统宗教。 毕摩是凉山的高级巫师,只限于男子担任,一般是家传世袭,并须经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彝语中“毕摩”的原意是教师,因为他们会认老彝文,能读彝经。目前发现的彝文经书有数百种之多,包括作斋经,百解经、除祟经、占卜经、解梦经等,除了宗教内容,经文中还包括天文历法,道德伦理,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医药卫生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毕摩不仅是人神之际的沟通者,而且是社会上掌握文化知识最多的人,受到整个社会的敬重。彝族人凡婚丧嫁娶,吉凶祸福,年节集会,都少不了清毕摩作法,主持招魂、禳灾、驱鬼、治病、合婚、占卜、安灵、招魂等仪式。另一类较低级的巫师叫“苏尼”,专事跳神、驱鬼、治病。苏尼一般不懂经文,不认字,男女均可担任,亦不世袭。一个人要想成为苏尼,关键是能使自己精神进入歇斯底里状态,自称灵魂附体,胡言乱语,狂跳不止,便可使人相信他具有与鬼神交通的能力。苏尼的情况与北方民族的萨满颇为近似。苏尼的法器主要是一面羊皮鼓,作法时全身战栗,旋转跳跃,猛击羊皮鼓,厉声高喊,据说如此便可驱走作祟的野鬼,使病人康复。在彝族人民极度缺医少药的情况下,苏尼捉鬼多少也可起到一点心理治疗的作用。由于苏尼不懂经文,所以不能主持大型法事,一般也不脱离生产劳动,为本家支成员作法免费或收费很少。彝族传统宗教有一个突出特点,即祭神与巫术相混合。巫术是原始人在对自然规律认识很低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宗教行为,他们认为通过各种仪式和动作,便可以操纵某种神秘力量,借以达到影响人类生活的自然界的目的。进入文明社会后,巫术稍事改变形态而留存下来,在凉山彝族民众中,稍遇大事便请毕摩主持各种巫术,以求达到人力所不可及的目的。常见的巫术有如下几种:

    占卜:彝族的占卜以动物卜为主,凡婚丧、疾病、播种、狩猎、出行、贸易、械斗等大小事宜,皆要请毕摩为之占卜。比较流行的方式有:①羊骨卜,选用羊胛骨,用火焚烧,根据骨头裂纹长短、左右断其吉凶。②鸡卜,彝族人很重视鸡卜,有“超度鸡占先,作战鸡占先”的说法。鸡卜的方法各地不尽相同,有的地区用鸡头卜,将鸡头盖骨上的皮撕开,看头盖骨的颜色,洁白为吉,有红点不吉,有黑点为大凶,要死人。③鸡蛋卜,常用于占卜疾病和外出的亲人,方法是将鸡蛋在病人或外出亲人的衣服上摩擦,然后将鸡蛋打入清水中,由毕摩观看蛋中呈现人形还是鬼形。④苦胆卜,看猪或羊的苦胆是否透明,透明运气则佳,混浊运气则坏。类似的占术还有不少,实难一一例举。事无巨细皆占卜于神,说明人对自己的活动自信心不足。

    “白色巫术”:为自己求福利的巫术称为白色巫术。如凉山彝人经常举行的一种清除污秽、消灾免难的巫术叫做“尔查苏”,一个家庭每年至少要请毕摩举行一次。毕摩用一块烧红的石头淬入装有艾蒿水的瓢里,随着吱吱声响和冒出的热气,毕摩诵解秽经,率主人一家绕祸庄一周,表示已断污秽。主人便会相信今年邪魔不浸,万事亨通。此外,毕摩还会招鬼、送麻疯、防雹等多种驱魔巫术。

    “黑色巫术”:主要用来攻击和诅咒仇敌的巫术称为黑色巫术。彝族人相信,靠巫术的某种神秘力量,可以将灾难加于敌身。如一种称为“子克觉” 的巫术在凉山很常见,在“打冤家”(械斗)之前,要先请毕摩用巫术作祟于对方。通常是取一节因癞病而死的牲口腰骨,放在一个用草做成的假人中,写上仇人的姓名,全家支人共同诅咒,然后将草人秘密置于仇家附近路边或 田野里,如果仇人从旁经过,他们相信仇人便会患病,甚至死亡。

    神判:当村寨中出现了财产、盗窃、口角纠纷时,头人往往命毕摩出面请天上神灵下凡主持“神判”。在奴隶社会中,神判成为法律的一种重要补充。神判的形式很多,在凉山地区主要有:①捧铧口,纠纷双方当事人集中于某处,先由毕摩诵经请神,然后将一铁铧头烧红,当事人双方手上放竹篾条,上垫白布,祈祷神灵后捧起铁铧,行走9 步,手未灼伤的一方为胜诉。

    ② 摸蛋,用一大锅装满浇开的水,将一鸡蛋放于锅底,当事双方伸手取蛋,未烫伤者为胜诉。③摸石头,将两块烧红的石头分别放在纠纷的双方的手上,烧伤者或不敢捧者为败诉。④折棍子,毕摩念经、诅咒之后,争诉双方敢于折断一根小棍者为胜。因为人们相信毕摩已经在小棍上施展了魔法,小棍即代表了人的身躯,理屈者担心自己会受到巫术的惩罚,故不敢去折棍。⑤打鸡,纠纷双方先起誓诅咒,然后将一只公鸡杀死,滴血于酒中,敢饮酒者为胜。因为人们相信在神面前起假誓者饮此血酒不得好死。类似的神判形式还有不少,难以尽述。彝族传统宗教中所包含的巫术,在其它少数民族,甚至部分汉族地区也 有遗存。不过由于凉山彝族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奴隶社会制度一直保存 到本世纪50 年代初,各种宗教巫术也就保存得相对完整,成为当代学者研究 传统宗教巫术的典型环境。

    (4)纳西族的东巴教与《东巴经》

    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纳西族,普遍信仰一种叫做东巴教的传统宗教。东巴教因巫师被称为“东巴”而得名,其信仰内容,宗教仪式的样式与萨满教无本质差异,但特殊之处在于,东巴教留下了大批的《东巴经》。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宗教,绝大部分没有统一的教义和经典,宗教观念全凭巫师历代心口相传,宗教仪规听任巫师现场发挥。可是纳西族的东巴教在发展过程中却形成了专门记述宗教内容的东巴文,写成了大量东巴经传世,成为纳西族珍贵的历史文献。古时候,东巴经写在用构树皮自制的土棉纸上,用锅底油调胶水、胆汁制成墨汁,用竹笔或铜笔书写。经书每册长32 公分,宽12 公分,从右向左书写,并配有图画。由于东巴文仅1200 个字符,无法详细记 述东巴经的全部复杂内容,故东巴经仅仅是借助图文,起帮助东巴记忆的作用。目前,国内外收集保存的东巴经约有2 万册,删除重复的内容,大约600 余卷,800 万字左右。主要经文包括《创世纪》、《鲁搬鲁挠》、《黑白战争》、《祭天古歌》等,详细讲述了东巴教的天神、地鬼、人世的三种境界,认为天神保佑人类,鬼怪作祟,人只有依靠天神才能求福免祸。《占卜经》教人预决吉凶,选择良辰吉日的各种卦法。《送魂经》讲述了招魂、送魂的各条路线,是考察纳西族民族迁徙的宝贵材料。此外,《东巴经》还包容了纳西族语言文字、社会历史、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间习俗等各方面的内容,几乎成为研究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纳西族的传统宗教所以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经文,主要是由于藏传佛教、本教以及汉地佛教和道教的影响所致。由于地理方面的原因,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宁码派在纳西地区早有流行,吸引了相当部分的群众。而固守传统宗教的巫师、信徒,为了与外来宗教抗衡,自觉或不自觉地要吸收佛教这种较高层次宗教的内容及其形式,以充实发展自己的宗教。这一点在东巴经中有明显的反映,如东巴教的三大主神中,一号大神丁巴什罗,二号大神阿罗什罗都来自西藏,也是本教尊奉的大神。东巴经中关于天堂、地狱、解脱等观 念显然与佛教一脉相承。东巴使用的法器绝大多数从喇嘛那里学来的,他们念诵的咒语绝大多数出自梵文和藏文,东巴经中用东巴文记载了《白虎通义》,东巴经文中还出现了阴阳五行、神仙灵洞等思想??总之,无论汉地佛教、藏传佛教,还是道教,全都有自己卷帙浩繁的经典体系。东巴教在吸收这些外来宗教的思想内容时,也模仿他们的形式编写自己的经典体系便不足为奇了。因而,纳西族的东巴教才有了异于其它民族传统宗教的经文。但是与各种发达的宗教相比,东巴教的经文还处在初级水平上,缺少创生宗教经过教主和学者发挥、整理的宗教经典的系统性和权威性。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