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中古道教“步虚”仪起源与古灵宝经分类论考(6)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     作者:王承文     时间:2015-03-30 14:51:00      繁體中文版     

①“古灵宝经”是指敦煌本陆修静《灵宝经目》所著录的一批早期灵宝经典,其出世年代在东晋末年至刘宋初年。参见 Ninji(大渊忍尔),On Ku Ling-pao Ching, Acta Asiatica 27(1974)。译文见刘波译,王承文校:《论古灵宝经》,载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13辑“敦煌道教文献专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1998年。

②Kristofer Schipper, A Study of Buxu(步虚): Taoist Liturgical Hymn and Dance,载曹本冶、罗炳良编:《国际道教科仪及音乐研讨会文集》,香港:1989年,第110—120页;Kristofer Schipper and Franciscus Verellen ed., The Taoist Canon: 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4, p.219;张泽洪:《道教斋醮符咒仪式》,成都:巴蜀书社,1999年,第136—143页。

③Edward Schafer, Pacing the Void: T'ang Approaches to the Stars. Berkele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7。

④[日]小林正美:《刘宋におる灵宝经の形成》,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东洋文化》62号,1982年。收入[日]小林正美:《六朝道教史研 究》,东京:创文社,1990年,第138—188页;见[日]小林正美著,李庆译:《六朝道教史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29— 175页。

⑤[日]小林正美著,李庆译:《六朝道教史研究》,第166页;刘屹博士对这一划分标准有较为详尽的阐述,见刘屹:《“元始旧经”与“仙公新 经”的先后问题——以“古灵宝经”中的“天尊”和“元始天尊”为中心》,《敦煌学》27辑,台北:乐学书局,2008年;《论古灵宝经〈升玄步虚章〉的演 变》,Florian C. Reiter, ed., Foundations of Daoist Ritual: A Berlin Symposium, Harrassowitz Verlag, 2009, pp. 189—205;最近有王晧月《再论〈灵宝经〉之中‘元始旧经’的含义》,《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2期。

⑥吕鹏志:《灵宝六斋考》,《文史》2011年第3辑,第118页;谢世维:《传授与融合——〈太极五真人颂〉研究》,《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34期,2009年。

⑦《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4,《道藏》第24册,第758页。

⑧(宋)蒋叔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1《斋坛安镇经目》,《道藏》第9册,第379页。

⑨⑩[日]小林正美著,李庆译:《六朝道教史研究》,第168,160页。

(11)(宋)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57《斋法宗旨门》引,《道藏》第31册,第233页。

(12)(宋)曾慥:《类说》卷51“步虚词”条。

(13)(宋)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卷1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746页。

(14)(南朝宋)刘敬叔撰,范宁校点:《异苑》卷5,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48页。

(15)Kristofer Schipper, A Study of Buxu(步虚): Taoist Liturgical Hymn and Dance, pp. 114—115.萧登福:《六朝道教灵宝派研究》,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9年,第101页。

(16)《洞真太上神虎隐文》,《道藏》第33册,第566—568页。参见Kristofer Schipper, A Study of Buxu(步虚):Taoist Liturgical Hymn and Dance。

(17)《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道藏》第34册,第627页。

(18)陶弘景:《真诰》卷4,《道藏》第20册,第512页,《真诰》卷3,第507页,《真诰》卷4,第512页。

(19)《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上,《道藏》第1册,第774页。

(20)《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下,《道藏》第1册,第799页。

(21)《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中,《道藏》第1册,第790页。

(22)《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下,《道藏》第1册,第799页。

(23)《无上秘要》卷29《三十二天赞颂品》引;敦煌文书P.2399号《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

(24)《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4,《道藏》第2册,第244页。

(25)(27)《无上秘要》卷53《金箓斋品》,《道藏》第25册,第193,196页。

(26)《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道藏》第34册,第391页。

(28)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道藏》第9册,第824页。

(29)王承文:《〈太上洞玄灵宝金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一经〉辑佚》,见王承文:《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593—595页。

(30)见《无上秘要》卷48《灵宝斋宿启仪品》所引《金箓经》,第171—172页。

(31)(32)《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道藏》第9册,第870,869页。

(33)(宋)蒋叔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34《斋法修用门•释步虚旋绕》,《道藏》第9册,第579页。

(34)《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上,《道藏》第1册,第776页。

(35)《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道藏》第34册,第626、627页。

(36)吕鹏志:《灵宝六斋考》,《文史》2011年第3辑,第118页。

(37)《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中,《道藏》第1册,第790页。

(38)王承文:《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第99—107页;王承文:《古灵宝经“元始旧经”和“新经”出世先后考释——兼对刘屹博士系列质疑的答复》,《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39)王承文:《古灵宝经“元始旧经”和“新经”出世先后考释——兼对刘屹博士系列质疑的答复》,《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40)《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道藏》第5册,第903页。

(41)《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道藏》第11册,第632页。

(42)(43)王承文:《敦煌本〈灵宝经目〉与古灵宝经的分类及其内在关系考释》,《敦煌学辑刊》2012年第3期。

(44)《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中、卷下,《道藏》第1册,第793—796页;《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道藏》第34册,第384页。

(45)《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道藏》第9册,第868—869、870页。

(46)《无上秘要》卷54《黄箓斋品》引《黄箓简文》,《道藏》第25册,第198—201页。

(47)“元始旧经”《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开篇“三宝大有章”记载,与灵宝经相关的灵宝君“出书度人时,号上清玄都玉京七宝紫微宫”。

(48)[日]小林正美著,李庆译:《六朝道教史研究》,第166页。

(49)王承文:《敦煌本〈灵宝经目〉与古灵宝经的分类及内在关系考释》,《敦煌学辑刊》2012年第3期。

(50)[日]小林正美著,李庆译:《六朝道教史研究》,第21页。相同的提法亦见该书第22、174页。

(51)《太平御览》卷673《道部十五•仙经下》引《灵宝真一诀》,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2999页。

(52)《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道藏》第34册,第625页。

(53)《后汉书》卷10《天文志上》引《灵宪》,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3216页。(54)(吴)支谦译:《阿弥陀经》卷上,《新修大正大藏经》卷12,第300—309页。

(55)《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道藏》第34册,第388页;《太上洞真(玄)灵宝智慧上品大诫》,《道藏》第3册,第395 页:敦煌文书P.3148号《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箓简文威仪经》称:“《下元黄箓简文•灵仙品》曰:功德威仪,礼敬三宝神经,宗奉三师。”

(56)《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卷上,《道藏》第6册,第885页。

(57)《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道藏》第11册,第169页。

(58)王承文:《敦煌本〈灵宝经目〉与古灵宝经的分类及其内在关系考释》,《敦煌学辑刊》2012年第3期。

(59)王承文:《敦煌本〈灵宝经目〉与古灵宝经的分类及其内在关系考释》,《敦煌学辑刊》2012年第3期。

(60)刘屹:《“元始旧经”与“仙公新经”的先后问题——以“古灵宝经”中的“天尊”和“元始天尊”为中心》,《敦煌学》27辑,台北:乐学 书局,2008年;《论古灵宝经〈升玄步虚章〉的演变》,见Florian C.Reiter,ed., Foundations of Daoist Ritual: A Berlin Symposium, Harrassowitz Verlag, 2009, pp. 189—205。

(61)王承文:《古灵宝经“元始旧经”和“新经”的主神考释》,《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27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王承 文:《古灵宝经“元始旧经”和“新经”出世先后考释——兼对刘屹博士系列质疑的答复》,《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62)《无上秘要》卷39《授洞玄真文仪品》引《自然经诀》,《道藏》第25册,第131页。

(63)见《无上秘要》卷38《授洞神三皇仪品》引《明真经》,《道藏》第25册,第127页;《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道藏》 第34册,第388页。按《无上秘要》卷39《授洞玄真文仪品》所征引的《自然经诀》,其与《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相同的只是其启奏的神灵系 列,其相关仪式则有差别。

(64)[日]小林正美:《金箓斋法に基づく道教造像の形成と展开——四川省绵阳•安岳•大足の摩崖道教造像を中心に——》,早稻田大学东洋哲 学会《东洋の思想と宗教》第22号,2005年3月;又见[日]小林正美著,白文译:《金箓斋法与道教造像的形成与展开——以四川省绵阳、安岳、大足摩崖 道教造像为中心》,载《艺术探索》2007年第3期。

(65)参见王承文:《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第632—550页。

(66)《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道藏》第9册,第868页。

(67)王承文:《古灵宝经“元始旧经”和“新经”出世先后考释——兼对刘屹博士系列质疑的答复》,《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68)《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道藏》第34册,第625页。

(69)《无上秘要》卷23《真灵治所品》引《太上玉京山经》,《道藏》第25册,第63页。

(70)(唐)史崇撰:《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道藏》第24册,第723页。按其“治”变为“理”,应为避唐高宗李治之讳所致。

(71)《太平御览》卷674《道部•理所》引《玉京经》,第3005页。

(72)(宋)张君房编,李永晟点校:《云笈七签》卷21《天地部》引《玉京山经》,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486页。

(73)《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道藏》第11册,第169页。

(74)刘屹:《论古灵宝经〈升玄步虚章〉的演变》,见Florian C. Reiter, ed., Foundations of Daoist Ritual: A Berlin Symposium;《“元始旧经”与“仙公新经”的先后问题——以“古灵宝经”中的“天尊”和“元始天尊”为中心》,《敦煌学》27辑。

(75)王承文:《古灵宝经“元始旧经”和“新经”出世先后考释——兼对刘屹博士系列质疑的答复》,《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76)《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引《太上洞玄灵宝金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一经》,《道藏》第24册,第730页。

(77)《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中,《道藏》第1册,第788页。

(78)《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下,《道藏》第1册,第799页。

(79)《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卷上,《道藏》第6册,第184页。

(80)《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道藏》第5册,第888页。

(81)《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3,《道藏》第2册,第234—235页。

(82)《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l,《道藏》第2册,第189页。

(83)(宋)蒋叔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34《斋法修用门•释步虚旋绕》,《道藏》第9册,第579页。

(84)王承文:《古灵宝经“元始旧经”和“新经”的主神考释》,《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27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

(85)吕鹏志:《灵宝六斋考》,《文史》2011年第3辑。

(86)王承文:《敦煌本〈灵宝经目〉与古灵宝经的分类及内在关系考释——以〈灵宝赤书五篇真文〉与〈道德经〉的关系为中心》,《敦煌学辑刊》 2012年第3期;《古灵宝经“元始旧经”和“新经”的主神考释》,《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27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敦煌本〈灵宝经 目〉与古灵宝经的分类及内在关系考释之二——以“三洞经书”观念的传承为中心》,《敦煌学辑刊》2013年第2期。

(87)与这种“移植说”相类似的观点,亦见于《道藏通考》对《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的解说(Kristofer Schipper and Franciscus Verellen ed., The Taoist Canon: 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4, P.258)。

(88)Kristofer Schipper, A Study of Buxu(步虚):Taoist Liturgical Hymn and Dance, p. 114.

(89)唐代《道藏》又称为《一切经》或《一切道经》。有关研究参见汤用彤:《从一切道经说到武则天》,载《汤用彤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王卡:《敦煌道教文献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9—20页。

(90)王卡:《敦煌本〈灵宝生神章经疏〉考释》,《敦煌学辑刊》2002年第2期。收入王卡《道教经史论丛》,成都:巴蜀书社,2007年,第288页。

(91)(明)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卷1,《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61册,台北:商务印书馆,第637页。

(92)《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道藏》第6册,第643、647页。

(93)《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道藏》第34册,第626页。

(94)《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道藏》第6册,第643—644页。

(95)(96)《太上洞玄灵宝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道藏》第6册,第160,160页。

(97)《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道藏》第34册,第628页。

(98)(宋)郑樵:《通志》卷67《艺文略五•诸子类》,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790页。

(99)陆修静:《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道藏》第9册,第852—853页。

(100)(唐)道宣:《广弘明集》卷7,《大藏经》卷52,第134页。

(101)《太上洞玄灵宝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道藏》第6册,第157页;陆修静:《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道藏》第9册,第853页。

(102)《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道藏》第34册,第628页。

(103)(唐)史崇:《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引《太玄都玉京山经》,《道藏》第24册,第731页。

(104)参见王承文:《陆修静道教信仰从天师道向灵宝经转变论考——以陆修静所撰〈道门科略〉为起点的考察》(上、下),《宗教学研究》2014年第2期、第3期。

(105)《太上洞渊神咒经》卷4《杀鬼品》,《道藏》第6册,第13页。

(106)《太上洞渊神咒经》卷7《斩鬼品》,《道藏》第6册,第26页。

(107)Wang Chengwen, The Revel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Daoist Scriptures, in Early Chinese Religion: The Period of Division(220—589AD), ed. by John Lagerwey, Brill, Leiden, The Netherlands, 1. 2010, pp. 818—821.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