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少数民族贵族对汉文化的认同(2)

《世界宗教研究》 张桥贵

2014-07-31 22:17:10

二、道教对金代女真贵族的影响

生息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逐渐强大起来,于1115年建立金国,1126年南下灭北宋,与南宋、西夏对峙,为道教与女真人的充分接触创造了契机。在金国占领的北方,太一教、大道教和全真教三大新道派相继创立,并在民间迅速传播、发展。

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秋,太一教二代祖师萧道熙“忽思栖真岩壑,因密谓萧道宗曰:‘吾门众万数,试经具戒者,完颜志宁、王志冲而已’。”[7]王若虚《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对完颜志宁没有被选为祖师传人的原因作了说明:二代祖师认为“志宁资虽明敏,而颇轻肆,非主教之才。”[8]“‘然志冲特纯精廉洁,可属后事。’遂设大醮,告祢庙。”[9]太一教达到试经具戒水平的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女真人。说明了当时入关的北方少数民族中,研习道学已经盛行,水平亦当不在汉人之下。数万门众中,女真道士亦不可能仅完颜志宁一个人。

王喆创立的全真教在三大新道派中最晚出现。大定二十七年(1187),王喆的弟子、“七真”中最为神异的王处一被“博访高道,求保养之术”的金世宗召见,居天长观,问以卫生之道。“七真”之一的邱处机亦在大定二十八年(1188)春,被金世宗召见,为他建庵于万宁宫之西,以便询问养生之道。金章宗本人亦步其父后尘,于承安二年(1197)召见王处一于便殿,问以养生之道,赐紫衣及“体玄大师”号,命居京师崇福观,日给钱二百缗。1198年,章宗又召见刘处玄,并赐以道观一所,额名“修真”。泰和元年(l201)、三年(1203),两次征召王处一参加为章宗祈嗣的亳州太清宫罗天大醮

皇帝的频繁召见,鼓舞了全真教的士气,教团迅猛发展,其道士中自然也包含了许多少数民族信众,有碑传传于世的女真高道就有蒲察道渊和坤道斡勒守坚、奥敦妙善等。其中也产生了名声败坏的“全真师”乌古论先生。[10]

蒲察道渊(l152-1204),道号“通微子”,家世上京,祖父以金朝开国佐命功封世袭千户,为燕都之巨室。刚生下来就气禀特异。方在襁褓之中,乳母以荤口哺食,必泣哭而吐之,从小遇道像辄自瞻拜,敬慕不肯去。见羽士从门口经过,必延致家中,特为设斋供养。年既冠,父母欲为其议婚,闻之而跪告于前曰:“尘俗之事,性非所愿,乃所好则神仙轻举之业。”私遁于阳之南山,找到个傍有清泉的岩穴,便住下来修炼,惟以啖柏饮水维系生命。数月,樵者见之,告于山下居民,争相供养。以精诚修炼,感应了三位仙人前来指点。下山寻师求道,拜师学道之心愈切。因缘未契,直到30岁才拜师于邱处机门下。1186年住持阳石门全真堂。徜徉林麓,栖真养浩,以行其所受之道。陇川的官将多系皇亲国戚,知道他是女真巨室后裔,慕其高洁,时来参拜,他必以爱民崇道之语劝教。1195年,朝省沙汰道流,许多幽人逸士都逃到他这儿避风,得免。1198年,输资礼部买下玉清观额,大建琳宇,玄化鼎盛。当年正逢饥荒,罄其所有,救活了许多人。时常以祸福报应,教育无赖恶少改邪归正。没几年,当地的社会风气因此而有很大的好转。蒲察道渊“操行清高,刻苦于道,由是人敬仰之。既而羽衣黄冠,争筑室于其侧,皆愿执庚桑楚之役。”1204年无疾而逝,视之宛然如生。1251年,李真常奉朝命追赠“圆明普惠通微真人”称号。[11]

斡勒守坚(1182-1251),上京盖州人。大定中,其父任盖州节度使。她从7岁就喜慕玄风,常吟咏步虚仙梵之声,父母异之曰:“必先世羽流也。”从小拜太清观女官夹谷大师为师。1196年,试经中选,赐紫度为女官。长春真人邱处机应诏还燕京,遂参受道法。被邱处机收为徒弟,派她传教燕北。太傅相公洎太夫人对她十分器重,给她建盖庆云观,度女道士张净淳等十数人。1241年春,清和大宗师尹志平委任她为终南山唐玉真公主延生观住持,提点陕西女官焚修事,“赐‘玉真清妙真人’号。于时洞真真人、披云真人、白云真人、无欲真人大为道纪,尝益论于左右,目击道存,靡不奖誉。”[12]

奥敦妙善(1187-1275),身经金、元两世,始讳妙善,后更弘道,肃慎人。祖父为金初镇国上将军,知密州而迁居于此。1204年,举家著道士服,邱处机敬其厉节不凡,举措刚毅,易之道名曰“希道”。玉阳真人王处一见而奇之,号曰“开真子”。太古真人郝大通复授以口诀。她从7岁时就持戒,不茹荤酒。稍有知,便请学仙,志不可夺,随其母亲“广丽虚妙寂照真人”居大都清真观。从小拜邱处机为引度师,邱处机传授给她“修真炼性之诀,遂有所得,即还密州黄县,居环堵中阅十余年,以养真积之力。既出,断发毁容,忘情绝世间事,衣纸钠,饵果实,以度春秋。虚心实腹,挫锐解纷,如土木偶,以复心性,人见之有所不堪,身处之晏然也。”中山元帅奥敦公闻其苦身修炼,请她复居清真观。与徒侣躬执畚锸,渐事缔构,祀玄元圣祖殿。日率一食,胁不沾床者数岁,悉究性命之学,真得道者矣。1244年,往终南山祖师殿参拜敬香,途居安西庆真宫,将其修葺一新。回到清真观,在后堂塑真人何公、孙仙姑、和仙姑的雕像。云游大名妙真观,至汴梁,住栖真观,广度门徒,修造道像。1255年,被女道上薛守元、蒋守崇持疏请去主亳州洞霄宫修葺事,乃率徒执役,大启荆棘,尽畚锸之勤,中为大殿七楹,以祀圣母,后为殿五楹,以祀全真祖师,造道像四十躯,筑舍二百楹。她一生对道教宫观的建设,作出了许多贡献。1267年、1270年,累奉皇后、贤妃懿旨,赐予圣母金冠,云罗法服,兼香信等物。1271年,赐诏护持宫中事,及中书省禁约榜文。与其徒任惠德等,以淳诚得誉贵近,获入觐禁闱。她们将中宫及诸贤妃所赐的丰厚金帛等钱物,都用来添置洞霄宫的生活设施。“学道逾七十载,始终如一日,凡杖履所及,人心敬信。所筑建道观,甫成辄弃去,俾其徒辈居之。”明真弘道大师诸路玄学提举兼道教所详议事任志润对她评价道:“女仙之学,代不乏人,如晋之萼绿华、魏华存,唐之谢自然,宋之曹道冲,金之孙不二,皆迹涉尘环,神游八表,所以后世之士裹粮问道,重趼而不息者也。师之淳德懿行,炼养精微,方之先辈,有无愧者。”[13]

以上诸位乃道教金石中有名传于世的金代女真名道士。有碑文等资料传世而尚未为笔者耳目所及,或信奉道教后改名为汉族姓氏而无法识别其族属,[14]以及被历史遗忘了的女真普通道士,他们的数目已无法知晓。他们壮大了道教的阵容,深化了道教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邱处机注重发展和培养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女真道士,一方面是为了加强道教与少数民族贵族的联系,提高道教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消除少数民族王室和官僚对道教的戒备心理。出于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一致,并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出发,少数民族统治集团往往对少数民族出身的道士给予特殊的亲善和关照。女真坤道可入觐禁闱,得誉贵近,厚赐金帛,赐诏护持宫中事,及中书省禁约榜文。女真高道被皇亲国戚参访,在沙汰道流的风口上,许多幽人逸士去他们主持的宫观中避风,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少数民族信奉、加入道教,壮大了道教的阵容,扩大了道教的影响。从此,道教不仅在汉民族和南方少数民族中流行,同时也在北方少数民族中传播。

在宋代所纂《政和道藏》已残缺的情况下,金世宗诏令将南京(今开封)道藏经版运往燕京十方天长观,以天长观、玉虚观残缺藏经相参校,补缀雕板成《大金玄都宝藏》共6455卷。此举对道教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体现了女真贵族对汉文化的认同与感情。

 

  • 共5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教与少数民族贵族对汉文化的认同(2)

    《世界宗教研究》 张桥贵

    2014-07-31 22:17:10

    |
    道教与少数民族贵族对汉文化的认同(2)
    |

    二、道教对金代女真贵族的影响

    生息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逐渐强大起来,于1115年建立金国,1126年南下灭北宋,与南宋、西夏对峙,为道教与女真人的充分接触创造了契机。在金国占领的北方,太一教、大道教和全真教三大新道派相继创立,并在民间迅速传播、发展。

    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秋,太一教二代祖师萧道熙“忽思栖真岩壑,因密谓萧道宗曰:‘吾门众万数,试经具戒者,完颜志宁、王志冲而已’。”[7]王若虚《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对完颜志宁没有被选为祖师传人的原因作了说明:二代祖师认为“志宁资虽明敏,而颇轻肆,非主教之才。”[8]“‘然志冲特纯精廉洁,可属后事。’遂设大醮,告祢庙。”[9]太一教达到试经具戒水平的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女真人。说明了当时入关的北方少数民族中,研习道学已经盛行,水平亦当不在汉人之下。数万门众中,女真道士亦不可能仅完颜志宁一个人。

    王喆创立的全真教在三大新道派中最晚出现。大定二十七年(1187),王喆的弟子、“七真”中最为神异的王处一被“博访高道,求保养之术”的金世宗召见,居天长观,问以卫生之道。“七真”之一的邱处机亦在大定二十八年(1188)春,被金世宗召见,为他建庵于万宁宫之西,以便询问养生之道。金章宗本人亦步其父后尘,于承安二年(1197)召见王处一于便殿,问以养生之道,赐紫衣及“体玄大师”号,命居京师崇福观,日给钱二百缗。1198年,章宗又召见刘处玄,并赐以道观一所,额名“修真”。泰和元年(l201)、三年(1203),两次征召王处一参加为章宗祈嗣的亳州太清宫罗天大醮

    皇帝的频繁召见,鼓舞了全真教的士气,教团迅猛发展,其道士中自然也包含了许多少数民族信众,有碑传传于世的女真高道就有蒲察道渊和坤道斡勒守坚、奥敦妙善等。其中也产生了名声败坏的“全真师”乌古论先生。[10]

    蒲察道渊(l152-1204),道号“通微子”,家世上京,祖父以金朝开国佐命功封世袭千户,为燕都之巨室。刚生下来就气禀特异。方在襁褓之中,乳母以荤口哺食,必泣哭而吐之,从小遇道像辄自瞻拜,敬慕不肯去。见羽士从门口经过,必延致家中,特为设斋供养。年既冠,父母欲为其议婚,闻之而跪告于前曰:“尘俗之事,性非所愿,乃所好则神仙轻举之业。”私遁于阳之南山,找到个傍有清泉的岩穴,便住下来修炼,惟以啖柏饮水维系生命。数月,樵者见之,告于山下居民,争相供养。以精诚修炼,感应了三位仙人前来指点。下山寻师求道,拜师学道之心愈切。因缘未契,直到30岁才拜师于邱处机门下。1186年住持阳石门全真堂。徜徉林麓,栖真养浩,以行其所受之道。陇川的官将多系皇亲国戚,知道他是女真巨室后裔,慕其高洁,时来参拜,他必以爱民崇道之语劝教。1195年,朝省沙汰道流,许多幽人逸士都逃到他这儿避风,得免。1198年,输资礼部买下玉清观额,大建琳宇,玄化鼎盛。当年正逢饥荒,罄其所有,救活了许多人。时常以祸福报应,教育无赖恶少改邪归正。没几年,当地的社会风气因此而有很大的好转。蒲察道渊“操行清高,刻苦于道,由是人敬仰之。既而羽衣黄冠,争筑室于其侧,皆愿执庚桑楚之役。”1204年无疾而逝,视之宛然如生。1251年,李真常奉朝命追赠“圆明普惠通微真人”称号。[11]

    斡勒守坚(1182-1251),上京盖州人。大定中,其父任盖州节度使。她从7岁就喜慕玄风,常吟咏步虚仙梵之声,父母异之曰:“必先世羽流也。”从小拜太清观女官夹谷大师为师。1196年,试经中选,赐紫度为女官。长春真人邱处机应诏还燕京,遂参受道法。被邱处机收为徒弟,派她传教燕北。太傅相公洎太夫人对她十分器重,给她建盖庆云观,度女道士张净淳等十数人。1241年春,清和大宗师尹志平委任她为终南山唐玉真公主延生观住持,提点陕西女官焚修事,“赐‘玉真清妙真人’号。于时洞真真人、披云真人、白云真人、无欲真人大为道纪,尝益论于左右,目击道存,靡不奖誉。”[12]

    奥敦妙善(1187-1275),身经金、元两世,始讳妙善,后更弘道,肃慎人。祖父为金初镇国上将军,知密州而迁居于此。1204年,举家著道士服,邱处机敬其厉节不凡,举措刚毅,易之道名曰“希道”。玉阳真人王处一见而奇之,号曰“开真子”。太古真人郝大通复授以口诀。她从7岁时就持戒,不茹荤酒。稍有知,便请学仙,志不可夺,随其母亲“广丽虚妙寂照真人”居大都清真观。从小拜邱处机为引度师,邱处机传授给她“修真炼性之诀,遂有所得,即还密州黄县,居环堵中阅十余年,以养真积之力。既出,断发毁容,忘情绝世间事,衣纸钠,饵果实,以度春秋。虚心实腹,挫锐解纷,如土木偶,以复心性,人见之有所不堪,身处之晏然也。”中山元帅奥敦公闻其苦身修炼,请她复居清真观。与徒侣躬执畚锸,渐事缔构,祀玄元圣祖殿。日率一食,胁不沾床者数岁,悉究性命之学,真得道者矣。1244年,往终南山祖师殿参拜敬香,途居安西庆真宫,将其修葺一新。回到清真观,在后堂塑真人何公、孙仙姑、和仙姑的雕像。云游大名妙真观,至汴梁,住栖真观,广度门徒,修造道像。1255年,被女道上薛守元、蒋守崇持疏请去主亳州洞霄宫修葺事,乃率徒执役,大启荆棘,尽畚锸之勤,中为大殿七楹,以祀圣母,后为殿五楹,以祀全真祖师,造道像四十躯,筑舍二百楹。她一生对道教宫观的建设,作出了许多贡献。1267年、1270年,累奉皇后、贤妃懿旨,赐予圣母金冠,云罗法服,兼香信等物。1271年,赐诏护持宫中事,及中书省禁约榜文。与其徒任惠德等,以淳诚得誉贵近,获入觐禁闱。她们将中宫及诸贤妃所赐的丰厚金帛等钱物,都用来添置洞霄宫的生活设施。“学道逾七十载,始终如一日,凡杖履所及,人心敬信。所筑建道观,甫成辄弃去,俾其徒辈居之。”明真弘道大师诸路玄学提举兼道教所详议事任志润对她评价道:“女仙之学,代不乏人,如晋之萼绿华、魏华存,唐之谢自然,宋之曹道冲,金之孙不二,皆迹涉尘环,神游八表,所以后世之士裹粮问道,重趼而不息者也。师之淳德懿行,炼养精微,方之先辈,有无愧者。”[13]

    以上诸位乃道教金石中有名传于世的金代女真名道士。有碑文等资料传世而尚未为笔者耳目所及,或信奉道教后改名为汉族姓氏而无法识别其族属,[14]以及被历史遗忘了的女真普通道士,他们的数目已无法知晓。他们壮大了道教的阵容,深化了道教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邱处机注重发展和培养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女真道士,一方面是为了加强道教与少数民族贵族的联系,提高道教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消除少数民族王室和官僚对道教的戒备心理。出于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一致,并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出发,少数民族统治集团往往对少数民族出身的道士给予特殊的亲善和关照。女真坤道可入觐禁闱,得誉贵近,厚赐金帛,赐诏护持宫中事,及中书省禁约榜文。女真高道被皇亲国戚参访,在沙汰道流的风口上,许多幽人逸士去他们主持的宫观中避风,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少数民族信奉、加入道教,壮大了道教的阵容,扩大了道教的影响。从此,道教不仅在汉民族和南方少数民族中流行,同时也在北方少数民族中传播。

    在宋代所纂《政和道藏》已残缺的情况下,金世宗诏令将南京(今开封)道藏经版运往燕京十方天长观,以天长观、玉虚观残缺藏经相参校,补缀雕板成《大金玄都宝藏》共6455卷。此举对道教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体现了女真贵族对汉文化的认同与感情。

     

  • 共5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