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稷下黄老”到“家人之言”(3)

道教之音 佚名

2014-12-26 10:46:09

二、稷下黄老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黄帝、老子、黄老之学的考证、批判、论述已经不少了,虽有许多不同说法,但有些看法已逐渐趋向一致。这里仅就稷下黄老的地位和作用作些申论。

“黄老”一词在汉初流行,集中反映在《史记》当中,这是众所周知的。说“稷下黄老”,主要是依据《史记·孟荀列传》中关于“齐之稷下先生”的两段论述,其中提到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等一批“学黄老道德之术”的人。在他的概述中有一句话特别值得注意:

“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旨意。”

这是一句高度概括的文字,几乎每一个字都值得推敲,因为它有实际内容:“皆学”者大家都学习;黄老道德之术,在《史记》中与黄帝老子之术、黄老之言(乃至老子书)通用,或简称黄老。可学的东西,当然主要是图书,如《老子》,如托名黄帝之书。“因”者依也,依顺着黄帝、老子之言;“发明”,阐明;“序”,叙述;“旨意”,主旨意图;全句话用现在的语言表达,即:

许多人—(或者田骈、接子等许多人)都学习黄帝、老子关于道德的思想和理论,井且依据这些思想和理论,进一步阐明、解释其主旨意图。

因而就有阐明、解释的文字,所以接下去就是另一段值得注意的话:

“故慎到著《十二论》,环渊著《上下篇》,而田骈,接子皆有所论焉。”

虽只列举了四个人,且只有慎到、环渊的书名,但完全可以肯定,还有其他“发明”黄老“旨意”的著作。因为稷下的所有人都是会有著作的,司马迁写道:“稷下先生”、“xxxx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岂可胜道哉”,说都说不完!

这样一批人,说他们是黄老学派有理可言,因为他们都是学习而且发明黄老道德之术的,对黄老之学有贡献。说他们不是黄老学派亦可,因为如庄子所说,他们各自喜悦“道术”的某一方面,在某一方面加以“发明”甚至创造,这就有可能走向另外的学派,如说一些法家代表人物之“归本于黄老”就是如此。这要具体分析,且以慎到为例,作些分析。

慎到,司马迁说他发明黄老道德之意“著《十二论》”,《汉书·艺文志》诸子法家类列《慎子》42篇,注云:“名到,先申韩,申韩称之。”《十二论》与42篇《慎子》是一还是二,难以断言,均无原本传下,流传下来的《慎子》书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慎到的思想最可靠的记载是《庄子》等书。《庄子·天下篇》关于慎到个人的思想具体写道:

“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冷汰于物,以为道理,曰:‘知不知,将薄知而后邻伤之者也。’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椎柏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落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是何故?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故曰:“至于若无知之物而已,无用贤圣,夫塊不失道。’豪杰相与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

这里所说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是基本一致的,似不必多说,比较自明。但慎到并不能算知“道”。另外,如《荀子·天论》中说:“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也是“自以为知道,无知也”。这都是讲慎子“发明”的道家思想,但他只是“偏”于“道术”之一个或者某些方面。

当然,偏于道家的理论又并非慎到的全部思想,荀子还记载了他的另一方面,在其《非十二子篇》中,也是把慎到和田骈连在一起的,但可以说是偏于法家方面的理论,但是他“尚法而无法”,法的理论也是不很全面,不很成熟的。不过,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申、韩,“先申韩,申韩称之”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韩非子·难势篇》一开头就引了慎到关于“势”的论述。从现存的《慎子》来看,关于法的论述是比较多的,故《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于法家。郭沫若在半个世纪以前作《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1944年9月)时写道:

“据这辑本《慎子》来看.差不多全部都是法理论,黄老的气息比较稀薄,但这一部分的法理论毫无疑问也是道家思想的发展。”

这是比较客观的描述。可以说明,像慎到这样的稷下学士,在“发明”“黄老道德之术’的过程中,同时“创造”了关于法的一些理论和思想,后再进一步发展成较为完整的法家理论,然而,就慎到在稷下的当时来说,可以说是属于研究黄老之学的。

慎到的思想是如此,田骈、接子、环渊的思想更是如此,既复杂又有所归。这里就不一一剖析了。有的人甚至说《史记》中举例的邹衍、驺奭、淳于髡一流人,“统在齐国底稷下,皆可目为第三期初叶的道家”,并且说是“新道家”。假如分析阴阳家的起源,讲阴阳家与道家的关系,像讲法家与道家的关系一样,也是有一番道理的,持此说者云:

“就广义言,阴阳家实即是道家。因为道是从本质言,阴阳是从历程言;道是玄学上所谓本体论,阴阳是玄学上所谓宇宙论。上段讲过:道的开展永久是辩证式的,即一正(阳)一反(阴)的。道—纯理地讲来,虽是绝对宁静,但决非一死物;它—实际地讲来,必须地要开展,而这开展又必然地为一正一反的辩证。所以道离开阴阳,便无道可言,不妨说阴阳就是道的灵魂。驺衍底慧眼,独能对于道窥破其奥妙之所在,故司马迁称他“深观阴阳消息”的是一针见血之评。”(谢抉雅:《田骈和邹衍》,《古史辩》第5册)

这个分析合情合理,所以我大段地把它引出来以作参考。但是,战国诸子讲驺衍的不多,更没有怎么多谈阴阳家的间题,这是为什么?有待研究。

稷下黄老学派的人物,除司马迁所列举的人名之外,还有一些人,钱穆《先秦诸子系年》提到“稷下学士”17名,大多与黄老之学有关,其中尤以宋钘、尹文为著。实际上当不止这些,还有些未留下姓名的人,不说那“数百千人”之中,就是“76人”之中也还会有“学黄老道德之术”的。再说,著名大师们又有不少弟子,如《荀子·正论篇》云:“今子宋子严然而好说,聚人徒,立师学,成文典……”又如《战国策·齐策四》云:“齐人见田骈曰:……今先生设为不宦,赀养千钟,徒百人”。总之,仅就稷下而言,学黄老道德之术的人是很多的。这批人,无论是集中之当时,或是后来分散之后[2]。即在各地以不同的方式发挥影响和作用。

它们影响着当时人和以后人的思想和言论,《庄子》、《荀子》等书的称引也好,批驳也好,就是这种影响的一种说明。例如《荀子》中称引黄老道家的言论就不少,如对宋研,他显然注意的是其黄老道家思想,所谓“池卿道样子,其言黄老意”(《汉书·艺文志》:《宋子》十八篇注)。从《非十二子》、《解蔽》《正论》等篇的引述看:一、宋钘的学说在当时是有影响的;二,荀子也从宋钘那里学问过他的学说,故尊之为“子宋子”;三、荀子所举宋钘的思想,也是《庄子·天下篇》中所说的“见侮不辱”、“以情欲寡浅为内”等思想,这些思想是道术的一个方面。此外,还有《天论》篇中的“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也是属于道家思想范围的

 

  • 共5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从“稷下黄老”到“家人之言”(3)

    道教之音 佚名

    2014-12-26 10:46:09

    |
    从“稷下黄老”到“家人之言”(3)
    |

    二、稷下黄老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黄帝、老子、黄老之学的考证、批判、论述已经不少了,虽有许多不同说法,但有些看法已逐渐趋向一致。这里仅就稷下黄老的地位和作用作些申论。

    “黄老”一词在汉初流行,集中反映在《史记》当中,这是众所周知的。说“稷下黄老”,主要是依据《史记·孟荀列传》中关于“齐之稷下先生”的两段论述,其中提到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等一批“学黄老道德之术”的人。在他的概述中有一句话特别值得注意:

    “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旨意。”

    这是一句高度概括的文字,几乎每一个字都值得推敲,因为它有实际内容:“皆学”者大家都学习;黄老道德之术,在《史记》中与黄帝老子之术、黄老之言(乃至老子书)通用,或简称黄老。可学的东西,当然主要是图书,如《老子》,如托名黄帝之书。“因”者依也,依顺着黄帝、老子之言;“发明”,阐明;“序”,叙述;“旨意”,主旨意图;全句话用现在的语言表达,即:

    许多人—(或者田骈、接子等许多人)都学习黄帝、老子关于道德的思想和理论,井且依据这些思想和理论,进一步阐明、解释其主旨意图。

    因而就有阐明、解释的文字,所以接下去就是另一段值得注意的话:

    “故慎到著《十二论》,环渊著《上下篇》,而田骈,接子皆有所论焉。”

    虽只列举了四个人,且只有慎到、环渊的书名,但完全可以肯定,还有其他“发明”黄老“旨意”的著作。因为稷下的所有人都是会有著作的,司马迁写道:“稷下先生”、“xxxx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岂可胜道哉”,说都说不完!

    这样一批人,说他们是黄老学派有理可言,因为他们都是学习而且发明黄老道德之术的,对黄老之学有贡献。说他们不是黄老学派亦可,因为如庄子所说,他们各自喜悦“道术”的某一方面,在某一方面加以“发明”甚至创造,这就有可能走向另外的学派,如说一些法家代表人物之“归本于黄老”就是如此。这要具体分析,且以慎到为例,作些分析。

    慎到,司马迁说他发明黄老道德之意“著《十二论》”,《汉书·艺文志》诸子法家类列《慎子》42篇,注云:“名到,先申韩,申韩称之。”《十二论》与42篇《慎子》是一还是二,难以断言,均无原本传下,流传下来的《慎子》书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慎到的思想最可靠的记载是《庄子》等书。《庄子·天下篇》关于慎到个人的思想具体写道:

    “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冷汰于物,以为道理,曰:‘知不知,将薄知而后邻伤之者也。’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椎柏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落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是何故?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故曰:“至于若无知之物而已,无用贤圣,夫塊不失道。’豪杰相与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

    这里所说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是基本一致的,似不必多说,比较自明。但慎到并不能算知“道”。另外,如《荀子·天论》中说:“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也是“自以为知道,无知也”。这都是讲慎子“发明”的道家思想,但他只是“偏”于“道术”之一个或者某些方面。

    当然,偏于道家的理论又并非慎到的全部思想,荀子还记载了他的另一方面,在其《非十二子篇》中,也是把慎到和田骈连在一起的,但可以说是偏于法家方面的理论,但是他“尚法而无法”,法的理论也是不很全面,不很成熟的。不过,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申、韩,“先申韩,申韩称之”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韩非子·难势篇》一开头就引了慎到关于“势”的论述。从现存的《慎子》来看,关于法的论述是比较多的,故《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于法家。郭沫若在半个世纪以前作《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1944年9月)时写道:

    “据这辑本《慎子》来看.差不多全部都是法理论,黄老的气息比较稀薄,但这一部分的法理论毫无疑问也是道家思想的发展。”

    这是比较客观的描述。可以说明,像慎到这样的稷下学士,在“发明”“黄老道德之术’的过程中,同时“创造”了关于法的一些理论和思想,后再进一步发展成较为完整的法家理论,然而,就慎到在稷下的当时来说,可以说是属于研究黄老之学的。

    慎到的思想是如此,田骈、接子、环渊的思想更是如此,既复杂又有所归。这里就不一一剖析了。有的人甚至说《史记》中举例的邹衍、驺奭、淳于髡一流人,“统在齐国底稷下,皆可目为第三期初叶的道家”,并且说是“新道家”。假如分析阴阳家的起源,讲阴阳家与道家的关系,像讲法家与道家的关系一样,也是有一番道理的,持此说者云:

    “就广义言,阴阳家实即是道家。因为道是从本质言,阴阳是从历程言;道是玄学上所谓本体论,阴阳是玄学上所谓宇宙论。上段讲过:道的开展永久是辩证式的,即一正(阳)一反(阴)的。道—纯理地讲来,虽是绝对宁静,但决非一死物;它—实际地讲来,必须地要开展,而这开展又必然地为一正一反的辩证。所以道离开阴阳,便无道可言,不妨说阴阳就是道的灵魂。驺衍底慧眼,独能对于道窥破其奥妙之所在,故司马迁称他“深观阴阳消息”的是一针见血之评。”(谢抉雅:《田骈和邹衍》,《古史辩》第5册)

    这个分析合情合理,所以我大段地把它引出来以作参考。但是,战国诸子讲驺衍的不多,更没有怎么多谈阴阳家的间题,这是为什么?有待研究。

    稷下黄老学派的人物,除司马迁所列举的人名之外,还有一些人,钱穆《先秦诸子系年》提到“稷下学士”17名,大多与黄老之学有关,其中尤以宋钘、尹文为著。实际上当不止这些,还有些未留下姓名的人,不说那“数百千人”之中,就是“76人”之中也还会有“学黄老道德之术”的。再说,著名大师们又有不少弟子,如《荀子·正论篇》云:“今子宋子严然而好说,聚人徒,立师学,成文典……”又如《战国策·齐策四》云:“齐人见田骈曰:……今先生设为不宦,赀养千钟,徒百人”。总之,仅就稷下而言,学黄老道德之术的人是很多的。这批人,无论是集中之当时,或是后来分散之后[2]。即在各地以不同的方式发挥影响和作用。

    它们影响着当时人和以后人的思想和言论,《庄子》、《荀子》等书的称引也好,批驳也好,就是这种影响的一种说明。例如《荀子》中称引黄老道家的言论就不少,如对宋研,他显然注意的是其黄老道家思想,所谓“池卿道样子,其言黄老意”(《汉书·艺文志》:《宋子》十八篇注)。从《非十二子》、《解蔽》《正论》等篇的引述看:一、宋钘的学说在当时是有影响的;二,荀子也从宋钘那里学问过他的学说,故尊之为“子宋子”;三、荀子所举宋钘的思想,也是《庄子·天下篇》中所说的“见侮不辱”、“以情欲寡浅为内”等思想,这些思想是道术的一个方面。此外,还有《天论》篇中的“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也是属于道家思想范围的

     

  • 共5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